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3版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3版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潮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5
  • ISBN:7117022329
  • 页数:1018 页
图书介绍:
《中医治法与方剂 第3版》目录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病机概述 1

第一节 病机源流 1

一、发展简史 1

二、存在问题 6

三、发展方向 7

第二节 脏象学说是脏腑病机的生理依据 8

一、以五脏为主体的脏腑经络系统 8

二、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精气 9

三、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10

第三节 构成病机的三个要素 11

四、四时与五脏相应的天人相应观 11

一、病因 12

二、病位 13

三、病性 14

第四节 脏腑病机与其它辨证体系的关系 15

一、气血津液辨证与脏腑病机 15

二、经络辨证与脏腑病机 16

三、情志辨证与脏腑病机 16

四、六气辨证与脏腑病机 17

五、六经辨证与脏腑病机 18

六、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病机 18

七、三焦辨证与脏腑病机 19

一、结构系统与生理功能的整体联系 20

第五节 病机分析反映的共性 20

三、五脏功能与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 21

四、基础物质之间的依存转化关系 21

二、五府之间的协同关系 21

五、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的升降出入 22

六、五脏六腑宜通的生理痛理特点 22

第二章 治法概述 25

第一节 治法源流 25

一、发展简史 25

二、存在问题 27

三、发展方向 28

第二节 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28

二、根据八纲病机产生的治法 29

一、根据六气病机产生的治法 29

三、根据气血津精病机产生的治法 30

四、根据卫气营血病机产生的治法 30

五、根据脏腑病机产生的冶法 31

六、根据五行理论产生的治法 31

第三节 治疗原则 32

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 32

二、病从浅治,迟则难医 32

三、阴阳消长,治宜详审 33

四、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34

五、病位不同,治法有别 35

六、病性不同,施治自异 36

七、邪正盛衰,攻补异趣 37

八、微者逆治,甚者从治 37

九、宜通宜塞,斟酌其宜 39

十、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40

十一、标本缓急,有常有变 40

十二、处方用药,当遵常法 42

第四节 治疗大法 43

一、解表法 43

二、泻下法 46

三、和解法 48

四、温里法 49

五、清热法 52

六、补益法 55

七、滋阴法 58

八、升降法 60

九、理气法 62

十、活血法 64

十一、止血法 67

十二、祛湿法 70

十三、祛痰法 73

十四、消癥法 75

十五、固涩法 77

十六、解痉法 79

一、依法立方 81

第五节 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81

二、依法用方 82

三、依法释方 82

四、依法类方 83

第三章 方剂概述 84

第一节 方剂源流 85

一、发展简史 85

二、存在问题 87

三、发展方向 88

第二节 方剂分类 89

一、按病证分类 89

二、按治疗大法分类 89

第三节 方剂共性 90

三、按脏腑分类 90

一、结构共性 91

二、作用共性 91

第四节 方的组成 92

一、方从法立的组方原则 93

二、君臣佐使的组方形式 94

第五节 方剂变化 96

一、剂型变化 96

二、剂量变化 96

三、药味加减 96

第六节 方的剂型 98

一、液体剂型 98

二、固体剂型 99

三、半固体剂型 100

第七节 方的用量 100

下篇 各论 101

第一章 肺系治法与方剂 101

第一节 表卫失调 103

一、辛温解表法 104

麻黄汤(三拗汤、华盖散、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107

大青龙汤 109

葛根汤 110

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银翘败毒散、硝黄败毒散) 111

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细辛汤) 112

香苏散 115

香薷饮 117

九味羌活汤 118

羌活胜湿汤 119

川芎茶调散 120

二、辛凉解表法 122

银翘散(银翘宣湿汤、银翘清气汤、银翘透疹汤、银翘凉血汤、加减银翘散、银翘汤) 124

桑菊饮 126

鼻窦炎合剂 127

竹叶柳蒡汤 128

三、疏散外风法 129

小续命汤 130

大秦艽汤 132

古今录验续命汤 133

省风汤 134

消风散 135

消风散 137

小儿沐浴健肤液 138

四、宣肺涤暑法 140

新加香薷饮 141

加味香薷汤 142

黄连香薷饮(四味香薷饮) 143

五、清宣润燥法 144

桑杏汤 145

清燥救肺汤 146

沙参麦冬汤 147

六、表里双解法 148

五积散 149

防风通圣散 150

七、除湿宣痹法 152

防风汤(防风汤) 154

开结舒经汤 155

蠲痹汤 156

鸡鸣散 157

风湿镇痛丸 158

薏苡仁汤 159

乌附麻辛桂姜汤 160

加味防已黄芪汤 162

茯苓白术汤 162

独活寄生汤(三痹汤) 163

三气汤 166

八、实卫固表法 168

玉屏风散 170

牡蛎散 171

桂枝加附子汤 173

归芪真武汤 174

参芪真武汤 175

第二节 本脏自病 176

一、清肺解毒法 177

加减普济消毒饮 178

银翘马勃散 179

养阴清肺汤 180

清肺解毒汤 181

苇茎汤 182

二、辛寒清气法 184

白虎汤 185

白虎加苍术汤 186

白虎加桂枝汤 186

白虎加人参汤 187

竹叶石膏汤 188

三、天源导流法 189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191

越婢汤 193

越婢加术汤 194

葶苈大枣泻肺汤 196

宣痹汤 197

苇茎加滑石杏仁汤 198

四、温肺散寒法 200

甘草干姜汤 201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 苓甘五味姜辛夏仁黄汤) 202

治冷嗽方 203

五、温肺降逆法 204

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206

射干麻黄汤 209

厚朴麻黄汤 210

苏子降气汤 211

三子养亲汤 212

六、清肺降逆法 214

麻杏石甘汤 215

越婢加半夏汤 217

定喘汤 218

七、清肺化痰法 220

清金化痰汤 220

清气化痰丸 221

贝母瓜萎散(贝母瓜蒌散) 222

八、宣肺止咳法 224

杏苏散 224

止嗽散 225

九仙散 227

九、敛肺止咳法 227

敛肺梅罂散 228

五味子汤 229

十、补益肺气法 230

人参蛤蚧散 231

人参定喘汤 232

紫菀散 233

十一、滋阴润肺法 235

麦门冬汤 236

补肺阿胶汤 237

月华丸 238

阿胶散 239

第二章 脾胃治法与方剂 241

第一节 纳运失常 244

一、消积导滞法 244

保和丸(保和丸、大安丸) 247

楂曲平胃散 248

枳实导滞丸 249

木香槟榔丸 251

枳术丸 252

健脾丸 253

楂曲六君子汤 254

枳实消痞丸 255

二、运脾除湿法 256

平胃散(香连平胃散、翻胃平胃散、不换金正气散) 258

藿朴夏苓汤 259

七味除湿汤 260

除湿汤 261

胃苓汤(加味胃苓汤、香砂胃苓汤) 262

厚朴草果汤 264

冷香饮子 265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266

三、清热除湿法 266

甘露消毒丹 271

三仁汤 273

滑石藿香汤 275

半苓汤 275

杏仁滑石汤 276

宣清导浊汤 277

黄芩滑石汤 278

薏苡竹叶散 279

中焦宣痹汤 280

加减木防已汤 281

当归拈痛汤 282

四、实脾利水法 284

五皮饮(五皮饮、七皮饮) 285

白术散 286

鲤鱼汤 287

防已黄芪汤 288

防已茯苓汤 289

实脾饮 290

复元丹 292

五、燥湿祛痰法 294

二陈汤 295

二术二陈汤 296

茯苓丸 297

加味二陈汤 298

清湿化痰汤 299

六、温化寒痰法 301

苓桂术甘汤 301

桂附二陈汤 303

理中化痰丸 304

三生饮 305

七、清化热痰法 306

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加味温胆汤、高枕无忧散) 307

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小调中汤) 309

八、化痰散结法 311

消瘰丸 312

海藻玉壶汤 313

化痰消核丸 314

消岩膏 315

九、益胃生津法 316

益胃汤 317

甘露饮 317

十、补气健脾法 319

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黄连六君子汤、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六君子汤、姜沥六君子汤) 320

参苓白术散 323

归脾汤 325

十一、温中健脾法 327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汤、丁萸理中汤、砂半理中汤、枳实理中汤、加味理中汤、治中汤、增损理中丸、茯苓理中汤、理苓汤、附子麻黄汤、连理汤、疏黄饮子、胶姜理中汤、理中加二味汤) 328

小建中汤 332

大建中汤 334

附子粳米汤 336

解急蜀椒汤 337

十二、苦泻郁热法 338

清胃散 340

栀子豉汤 341

阑尾化瘀汤 342

阑尾清化汤 343

阑尾清解汤 343

第二节 统摄无权 345

一、益气摄血法 345

人参饮子 346

侧柏散 346

卷柏丸 347

加味补中益气汤 348

二、温阳摄血法 350

柏叶汤 350

黄土汤 351

断红丸 352

温经摄血汤 353

参芪救逆汤 354

第三节 升降失常 355

一、益气升陷法 356

补中益气汤 358

升陷汤 363

加减补中益气汤 364

加味补中益气汤 365

举元煎 366

二、升阳举陷法 367

葛根黄芩黄连汤 370

白术散 371

升麻黄芪汤 372

完带汤 373

三、调中降逆法 374

橘皮竹茹汤(竹茹汤、大橘皮汤、橘皮汤、橘皮竹茹汤、人参竹茹汤、人参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新制橘皮竹茹汤) 377

丁香柿蒂汤 380

加味黄连苏叶汤 380

半夏茯苓汤 382

旋覆代赭石汤 383

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干姜人参半夏丸) 384

大半夏汤 385

四、升清降浊法 386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人参泻心汤、加减泻心汤) 388

生姜泻心汤 391

甘草泻心汤 393

连朴饮 394

蚕矢汤 395

藿香正气散(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 396

六和汤 399

五、行气宽中法 400

半夏厚朴汤(紫苏散、四七汤、加味四七汤) 402

厚朴温中汤 405

流气饮子 406

宽中八宝散 408

撞关饮子 409

匀气散 409

三脘痞气丸 410

草豆蔻饮 411

金陵酒丸 412

沉香四磨饮(四磨饮、六磨汤) 413

分消汤 414

强中汤 415

人参汤 416

八厘散 417

一、清热止痢法 419

白头翁汤(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减白头翁汤) 421

芍药汤 422

加味葛根芩连汤 423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芍药汤) 424

变通白头翁汤 426

驻车丸 427

地榆丸 427

第四节 传导失职 429

二、温中固涩法 429

真人养脏汤 430

八柱散 431

四神丸 432

三、苦寒泻下法 434

大承气汤(甘遂通结汤、十全苦寒救补汤) 436

小承气汤 440

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汤、桃仁承气汤) 441

复方大承气汤 443

一捻金 444

凉膈散 446

加味凉膈煎 446

宣白承气汤 447

陷胸承气汤 447

西连承气汤 448

增液承气汤 449

新加黄龙汤 450

四、温阳导滞法 452

大黄附子汤 453

温脾汤(温脾汤、温脾汤、温脾汤) 455

五、润肠通便法 456

麻子仁丸 457

润肠丸 458

五仁丸 459

六、驱除肠虫法 460

钩虫丸 461

化虫丸 462

苦楝杀虫丸 463

南瓜子粉槟榔煎 463

仙鹤草根芽粉 464

第三章 肝胆治法与方剂 466

第一节 寒热病变 469

一、温肝祛寒法 469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通脉四逆汤) 471

吴茱萸汤 473

暖肝煎 474

天台乌药散 475

二、清泻肝热法 478

茵陈蒿汤 479

龙胆泻肝汤 480

左金丸(戊己丸、香连丸、连附六一汤、佐金丸) 481

石决明散 483

第二节 疏泄失常 484

一、收涩敛肝法 485

救逆汤 486

一甲煎 488

二、调气疏肝法 489

四逆散 492

逍遥散(逍遥散、加减逍遥散、舒郁清肝汤、扶脾舒肝汤、舒郁清肝饮、加味逍遥散、加味丹栀逍遥散、治乳房胀痛经验方) 496

柴胡疏肝散 499

加味乌药汤 500

木香蜈蚣散 501

橘核丸 502

金铃子散 503

丹栀逍遥散 504

清肝达郁汤 506

疏肝解郁汤 507

通乳散结汤(通经活络汤、攻消和解软坚汤、软坚散结汤) 508

一、养血调肝法 510

第三节 血分病变 510

四物汤(圣愈汤、桃红四物汤) 511

当归生姜羊肉汤 513

当归羊肉汤 514

首乌养血汤 515

二、调气活血法 517

血府逐瘀汤 517

膈下逐瘀汤 519

通窍活血汤 520

丹参饮 522

三、活血调津法 523

手拈散 524

加减瓜蒌薤白汤 524

调肝散 525

神芎丸 527

四、温经祛瘀法 529

过期饮 529

温经定痛汤 530

脱花煎(加味催生芎归汤) 531

生化汤 532

五、泻热逐瘀法 534

桃核承气汤 535

大黄牡丹汤(复方大黄牡丹汤、复方红藤煎) 537

复元活血汤(鸡鸣散、当归须散) 539

代抵当丸 541

六、化瘀消癥法 543

桂枝茯苓丸(桂甲片) 543

大黄?虫丸 545

三棱丸 547

宫外孕方 548

小金丹 549

舒肝溃坚汤 550

七、活血理损法 551

七厘散(八厘散、沉麝丸) 552

跌打丸 554

接骨神方 555

接骨丹 556

活血散 557

八、补虚祛瘀法 558

补阳还五汤 559

调肝理脾汤 561

艾附暖宫丸 562

荡胞汤 563

九、活血止血法 565

温经汤 566

失笑散 569

加味麦门冬汤 570

生蒲黄汤 571

十、清热止血法 573

泻心汤 574

十灰散 576

槐花散 578

槐角丸 579

大黄散 580

小蓟饮子 581

清经止崩汤 582

治崩证极验方 583

咳血方 583

刺蓟散 584

清肝止衄汤 585

生竹茹汤 586

郁金散 587

消斑青黛饮 588

十一、滋阴止血法 589

白及枇杷丸 590

四生丸 591

生地黄散 591

清热止崩汤 592

固经丸 593

十二、收敛止血法 595

补络补管汤 595

溃疡丸 596

止血散 597

第四节 筋膜病变 598

玉真散 599

一、祛风解痉法 599

五虎追风汤 601

白附天麻汤 601

止痉散 603

牵正散 603

二、平肝熄风法 605

镇肝熄风汤 607

羚角钩藤汤 609

钩藤饮 611

清热熄风汤 612

阿胶鸡子黄汤 613

大定风珠 614

半夏白术天麻汤 616

三、化痰熄风法 616

导痰汤(加味导痰汤) 617

涤痰汤 618

神仙解语丹 619

定痫丸 620

涤痰止痉散 622

四、补脾解痉法 624

醒脾散 624

星附六君子汤(头痛宁) 625

五、柔肝缓急法 626

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芍甘止痉汤、加味芍甘汤) 627

吴萸木瓜汤 629

桂枝加桂汤 630

奔豚汤 632

内补当归建中汤 633

黄芪建中汤 634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635

甘麦大枣汤 637

六、缓急解痉法 640

人参三白汤 642

人参真武汤 643

七、滋养肝阴法 644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 646

两地汤 647

加减清经汤 648

大补阴丸 649

起痿丸(起痿丸) 650

三甲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 652

一贯煎 653

滋水清肝饮 655

第五节 少阳病变 657

一、和解少阳法 661

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建中汤、镇青丸、柴胡陷胸汤、柴胡芪附汤、柴胡四物汤、参胡清热饮、加减小柴胡汤、柴胡加芦根汤、柴平汤、清脾饮、柴苓汤、柴胡枳桔汤) 662

蒿芩清胆汤 673

二、宣透膜原法 678

达原饮(柴胡达原饮、宣透膜原法、新定达原饮) 679

三香汤 681

三、泻下逐水法 682

十枣汤 683

蠲饮万灵汤 684

舟车丸(三花神?丸) 685

已椒苈黄丸 686

疏凿饮子 687

神效葶苈散 688

神应散 689

控涎丹 690

四、升降三焦法 691

升降散 692

玉枢丹 695

三物备急丸 697

痧疫回春丹 699

五、清热利胆法 700

大柴胡汤(加减大柴胡汤、清胆行气汤、加味大柴胡汤、茵陈柴胡汤、清胆利湿汤、柴胡陷胸汤、清胆泻火汤) 701

清胰汤 706

大陷胸汤 707

六、利胆排石法 709

胆道排石汤 710

胆道排石汤 711

利胆排石片 712

化石利胆散 713

七、利胆祛寒法 71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715

秘方化滞丸 716

八、利胆驱蛔法 717

乌梅丸 719

胆道驱蛔汤 721

苦楝四逆散 722

甘草粉蜜汤 723

第四章 心系治法与方剂 725

第一节 心脉病变 728

一、补益心气法 730

妙香散(王荆公妙香散) 731

定志小丸 732

龙齿清魂散 734

补心茯苓汤 735

二、益气救脱法 736

独参汤(胜金方、人参散) 738

生脉散 740

凉血救脱汤 741

参附汤(芪附汤、术附汤、既济丸) 742

三、温补心阳法 744

半夏散及汤 744

薏苡附子散 746

桂枝去芍加蜀漆龙牡救逆汤 746

四、回阳救逆法 748

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茵陈术附汤) 750

四逆加人参汤 752

回阳救急汤 753

五、通阳宣痹法 755

桂枝人参汤 757

乌头赤石脂丸 758

橘皮枳实生姜汤 759

冠心二号方 760

栝蒌薤白半夏汤 761

枳实薤白桂枝汤 761

蒌半真武汤 762

六、补益心阴法 763

加减复脉汤 764

天王补心丹 766

真珠母丸 767

酸枣仁汤 768

七、补益心血法 770

养心汤 771

正心汤 772

孔圣枕中丹 773

茯神散 774

镇心汤 775

八、阴阳双补法 776

炙甘草汤 778

防已地黄汤 780

九、清营凉血法 781

清营汤 783

清营解毒丹 784

凉血地黄汤(凉血地黄汤、凉血地黄汤、凉血地黄汤) 786

十、清泻心火法 789

黄连阿胶汤 789

导赤散(导赤散、导赤散、导赤散) 790

加味黄连解毒汤 792

蜀漆大黄汤 793

十一、解毒散结法 794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栀子金花汤、三黄石膏汤、三黄巨胜汤) 796

仙方活命饮 797

五味消毒饮 798

内疏黄连汤 800

蟾酥丸(蟾酥丸) 801

四妙通安汤 802

第二节 神志异常 803

一、清热开窍法 805

安宫牛黄丸 807

紫雪丹 809

至宝丹(人参至宝丹、牛黄至宝丹) 810

抱龙丸(抱龙丸、牛黄抱龙丸、抱龙丸、琥珀抱龙丸) 812

小儿回春丹 813

行军散 815

二、温通开闭法 817

苏合香丸 819

七气汤 821

五磨饮子 822

还魂汤 823

通关散 824

三、化瘀开窍法 826

西珀至宝丹 826

西地清络饮 828

西羚三汁饮 829

四、涤痰开窍法 830

太乙紫金丹 832

稀涎散 833

蠲饮六神汤 834

交通十味温胆汤 835

神授丹 836

白金丸 836

滚痰丸 837

五、重镇安神法 840

磁朱丸 841

朱砂安神丸 842

茯苓丸 842

第五章 肾系治法与方剂 844

第一节 肾精病变 847

一、补肾滋阴法 848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八仙长寿丸、生脉六味丸) 849

左归饮 853

左归丸 854

大造丸 855

驻景丸(驻景丸加减方) 856

滋膵饮 857

增液汤 858

二、温补肾阳法 860

肾气丸(加味肾气丸) 863

十补丸 866

内补丸 867

固精丸 868

青蛾丸 869

赞育丹 870

温冲汤 871

龟鹿二仙胶 873

三、阴阳双补法 873

赞化血余丹 874

苁蓉河车丸 875

地黄饮子 876

四、固肾涩精法 878

金锁固精丸 878

玉锁丹 880

桑螵蛸丸 880

镇神锁精丹 881

五、补肾固冲法 883

寿胎丸 885

补肾安胎饮 886

鹿角补冲汤 887

加减断下汤 887

固冲汤 888

鹿角菟丝丸 889

收涩止带汤 890

六、补肾纳气法 892

人参胡桃汤(独圣饼,杏仁煎) 892

都气丸 893

七、和阳通滞法 894

阳和汤(骨结核方) 895

趁痛散(立效散) 896

鹿角丸 897

椒附散 898

第二节 水液失调 899

一、补肾固堤法 900

缩泉丸(缩泉丸) 901

菟丝子丸(菟丝子丸) 902

巩堤丸 903

固真丹 904

黄芪束气汤 905

温阳行水法 907

五苓散(茵陈五苓散、四苓散加木瓜草果半夏汤) 908

真武汤 913

附子汤 919

春泽汤 921

苓术汤 922

附子八物汤 922

加减五苓散 923

五饮汤 924

萆薢分清饮 925

三、泻火通淋法 928

五淋散 930

八正散 931

加减柴苓汤 932

猪苓汤 932

郁金散 934

萆薢分清饮 935

四、化石通淋法 936

牛角散 937

石苇散 938

凿石丸 939

第六章 两脏同病治法与方剂 941

第一节 肺脾同病 943

一、补土生金法 943

二、清泄肺胃法 944

减味竹叶石膏汤 945

白虎承气汤 945

三、清养肺胃法 946

四、利气行津法 947

麻杏二陈汤 949

苏杏二陈汤 950

桂枝去芍加麻附细辛汤 950

麻附五皮饮 951

第二节 心肺同病 953

一、调和营卫法 953

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苍辛汤、桂枝加黄芪汤) 955

桂枝新加汤 957

桂枝加芍药汤 958

二、气血双补法 959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 960

当归补血汤) 961

三、气血两清法 963

清瘟败毒饮(凉营清气汤、加减清瘟败毒饮) 964

流脑合剂 966

第三节 肺肾同病 968

一、金水并调法 968

百合固金汤 969

人参固本丸 969

二、宣上温下法 970

麻黄附子汤 971

宣上温下汤 972

第四节 脾肾同病 974

一、温阳健脾法 974

砂半真武汤 975

鹿附汤 976

安肾汤 977

术附姜苓汤 978

二、甘寒滋润法 979

第五节 肝肾同病 979

一、滋水涵木法 980

二、温补肝肾法 980

芎归真武汤 981

温肾调气汤 982

加味当归芍药散 983

第六节 肝肺同病 984

一、清金制木法 984

清疹汤 986

桑丹泻白汤 986

西羚白虎汤 987

二、清肝宁肺法 988

青盂汤 989

第七节 心肝同病 990

一、调肝宁心法 990

二、治心宁肝法 991

三、心肝同治法 992

第八节 心肾同病 992

交通心肾法 993

安神定志丸 994

交泰丸 994

朱雀丸 995

桑螵蛸散 996

第九节 心脾同病 997

一、豁痰宁心法 997

半夏秫米汤 999

半夏丸 1000

姜术汤 1001

二、补益心脾法 1001

第十节 肝脾同病 1002

调和肝脾法 1002

越鞠丸 1004

当归芍药散(抗痿灵) 1005

痛泻要方 1008

方剂索引 10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