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试用教材 中医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中医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4
- ISBN:14171·161
- 页数:166 页
绪论 1
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二、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一)整体观念 3
(二)辨证论治 4
三、《中医学基础》的基本内容 4
四、为创立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而奋斗 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7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7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8
(一)阴阳的相互对立 8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 8
(三)阴阳的相互消长 8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9
二、阴阳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9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9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10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0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0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0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1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1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11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12
二、五行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应用 12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12
(三)用于诊断和治疗 13
(二)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13
第三节 正确对待阴阳五行学说 14
小结 14
第二章 脏腑 16
概说 16
第一节 精、气、血、津液、神 17
一、精 17
二、气 17
(四)卫气的生成和功能 18
(三)营气的生成和功能 18
(一)元气的生成和功能 18
(二)宗气的生成和功能 18
三、血 19
四、津液 19
五、神 19
第二节 脏与腑 20
一、五脏 20
(一)心 20
【附】心包 21
(二)肺 21
(三)脾 23
(四)肝 24
(五)肾 25
【附一】命门 27
【附二】女子胞 27
【附三】有关肾阴肾阳问题的研究资料 27
(二)胃 28
(一)胆 28
二、六腑 28
(三)小肠 29
(四)大肠 29
(五)膀胱 29
(六)三焦 29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30
(一)脏与脏 30
(二)脏与腑 32
(三)腑与腑 33
四、饮食、水液、血的生化 34
(一)食物的吸收和输布 34
(二)水液代射与调节 34
(三)血液的生化和循行 35
小结 35
二、经络的组成 37
一、经络的概念 3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37
第三章 经络 37
三、经络的作用 38
第二节 十二正经 39
一、名称分类 39
二、经络循行部位及主要病症 40
(一)手太阴肺经 40
(二)手阳明大肠经 41
(三)足阳明胃经 42
(四)足太阳脾经 43
(五)手少阴心经 44
(六)手太阳小肠经 44
(七)足太阳膀胱经 45
(八)足少阴肾经 47
(九)手厥阴心包经 48
(十)手少阳三焦经 48
(十一)足少阳胆经 49
(十二)足厥阴肝经 50
三、走向、交接、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51
(一)走向和交接规律 51
(二)表里关系 52
(三)流注次序 52
第三节 奇经八脉 53
一、督脉 53
二、任脉 54
三、冲脉 54
四、带脉 55
五、阴跷脉、阳跷脉 56
六、阴维脉、阳维脉 57
【附一】经脉交会脏腑简表 58
【附二】十五别络分布表 58
【附三】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 59
小结 60
第四章 病因、病理 61
第一节 发病 61
第二节 病因 62
一、六淫致病 63
(一)风 63
(二)寒 64
(三)暑 65
(四)湿 66
(五)燥 67
(六)火 67
(一)情志致病的特点 68
三、情志致病 68
二、疫疠 68
(二)情志与内脏的关系 69
(三)情志所致的病证 69
四、饮食劳倦 70
(一)饮食 70
(二)劳倦 70
五、痰饮、瘀血 71
(一)痰饮 71
六、外伤和虫兽伤害 72
(二)瘀血 72
七、寄生虫 73
第三节 病理 73
一、邪正消长 73
二、阴阳失调 74
三、升降失常 75
小结 75
第五章 诊法 77
第一节 四诊 77
一、望诊 78
(一)望全身情况 78
(二)望局部情况 80
(三)望舌 81
【附】舌诊理代研究的资料简介 85
(四)望排出物 86
(五)望小儿指纹 86
二、闻诊 87
(一)闻声音 87
【附】指纹现代研究的资料简介 87
(二)嗅气味 88
三、问诊 88
(一)问一般情况 89
(二)问起病 89
(三)问既往病史与家族史 89
(四)问现在症状 89
【附】十问歌 92
(一)脉诊 93
四、切诊 93
【附一】二十八脉分类简表 99
【附二】脉象现代研究的资料简介 100
(二)按诊 100
第二节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101
一、寒热 101
(一)发热恶寒 101
二、汗 102
(四)但寒不热 102
(三)但热不寒 102
(二)寒热往来 102
三、疼痛 103
(一)头痛 103
(二)胸胁痛 103
(三)胃脘痛 104
(四)腹痛 104
(五)腰痛 104
(六)疝痛 105
(七)关节痛 105
四、便秘与泄泻 105
(一)大便秘结 105
(二)大便泄泻 105
五、小便不利与过多 106
(一)小便不利 106
(二)小便过多 106
八、口渴 107
七、失眠 107
六、眩晕 107
九、纳呆与多食 108
十、呕吐 108
(一)实证 108
(二)虚证 108
十一、黄疸 108
(一)水肿 109
(二)腹胀 109
十二、肿胀 109
十三、咳喘 110
(一)咳嗽 110
(二)哮喘 110
十四、痉搐 111
十五、失血 111
(一)吐血 111
(二)咳血 111
十六、麻木 112
(六)尿血 112
(四)齿衄 112
(五)便血 112
(三)鼻衄 112
十七、心悸 113
小结 113
【附】病历记录格式 114
第六章 辨证 115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15
一、八纲 116
(一)表里 116
(二)寒热 116
(三)虚实 117
(四)阴阳 117
二、八纲相互关系 119
(一)相互联系 119
(二)相互转化 120
(三)相互错杂 120
(四)证候真假 121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123
一、气的病证 123
(一)气虚 123
(二)气滞 123
(三)气逆 124
二、血的病证 124
(一)血虚 124
(二)血瘀 124
(三)血热 125
(四)出血 125
三、津液的病证 125
(一)津液不足 125
(二)水液内停 125
第三节 脏腑辨证 126
一、脏病辨证 126
(一)心病辨证 126
(二)肺病辨证 129
(三)脾病辨证 131
(四)肝病辨证 132
(五)肾病辨证 135
二、腑病辨证 136
(一)胆病辨证 136
(二)胃病辨证 136
(三)小肠病辨证 137
(四)大肠病辨证 137
(五)膀胱病辨证 138
三、脏腑兼病辨证 138
(一)心肺气虚 138
(二)心脾两虚 139
(三)心肾不交 139
(四)肺脾两虚 139
(五)肝火犯肺 139
(八)肝胃不和 140
(九)脾肾阳虚 140
(七)肝脾不调 140
(六)肺肾阴虚 140
(十)肝肾阴虚 141
第四节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141
一、六经辨证 142
(一)太阳病证 142
(二)阳明病证 144
(三)少阳病证 144
(四)太阴病证 145
(五)少阴病证 146
(六)厥阴病证 147
二、卫气营血辨证 147
(一)卫分证 148
(二)气分证 148
(三)营分证 149
(四)血分证 150
三、三焦辨证 151
(二)中焦湿热 152
(一)上焦湿热 152
(三)下焦湿热 153
小结 153
第七章 预防与治则 155
第一节 预防 155
一、无病先防 155
二、既病防变 156
第二节 治则 156
一、调动两个积极性 156
(二)标本缓急 157
二、抓主要矛盾 157
(一)治病求本 157
(三)扶正祛邪 158
(四)补虚泻实 159
(五)正治反治 160
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61
(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61
(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162
小结 162
附录 参考方剂 163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