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稿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稿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稿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永茂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010102X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
《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稿》目录

导言 1

一、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的对象和任务 1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的分期问题 3

三、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9

第一章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兴起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产生(1919年一1927年) 13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3

一、中国现代社会的矛盾运动和革命发展的新转折 13

二、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4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6

第二节 毛泽东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22

二、毛泽东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8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在理论联系实际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想中产生 35

第三节 两种历史观的激烈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唯物史观思想 4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分歧和斗争 44

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48

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60

第四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时期的特点 62

第二章 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多方面展开(1927年—1957年) 64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复杂矛盾和党在思想理论战线上的任务 64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理论闪耀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67

一、社会革命论的新发展 68

二、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 71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分析方法 74

第三节 “左”倾教条主义思潮盛行。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76

一、党内两条思想路线的斗争 76

二、《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基本内容 78

三、《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的理论理论意义 84

第四节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著作中的辩证法思想 86

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中国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86

二、《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著作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87

第五节 总结党内两条军事路线斗争的经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丰富的哲学思想 93

一、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斗争 93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的哲学思想 95

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的理论意义 106

第六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多方面展开阶段的特点 108

第三章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错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成熟(1937年—1945年) 111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成熟的历史条件 111

第二节 毛泽东在延安的哲学研究活动 114

第三节 《实践论》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119

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121

二、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128

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法 131

第四节 《矛盾论》是毛泽东辨证法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133

一、两种宇宙观的理论 133

二、矛盾的普遍性理论 135

三、矛盾的特殊性理论 138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理论 142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论 145

六、矛盾和对抗的理论 148

第五节 对抗日战争发展规律的研究。《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中的丰富哲学思想 150

一、战争的唯物论和能动反映论的统一 151

二、战争中战略战术的辨证法思想 156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160

第六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矛盾情况。《论政策》等著作中关于统一战线政策的辨证法思想 164

一、既统一,又独立的辨证法思想 165

二、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66

三、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68

第七节 同国民党顽固派的理论斗争。《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170

一、科学地揭示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革命发展的规律 170

二、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 173

三、制定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75

第八节 延安整风运动。整风文献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181

一、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 181

二、整风文献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183

第九节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大会文献中的哲学思想 208

—、关于国家理论的观点 210

二、关于群众路线的观点 212

三、关于真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214

四、关于斗争哲学的观点 215

第十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形成和成熟阶段的特点 216

第四章 中国革命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发展(1945年—1949年) 220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外矛盾斗争的复杂形势 220

第二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223

一、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 223

二、“和谈”与“打仗”的辨证法思想 225

三、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228

第三节 正确认识敌强我弱的现象和本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的辩证法思想 231

第四节 革命战争的决战阶段——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34

一、十大军事原则中的辩证法思想 234

二、练兵运动和提高军队阶级觉悟的辩证法思想 239

三、敌我双方数量和质量变化与战争的战略变化的辩证法思想 240

第五节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的辩证法思想 242

一、总政策和具体政策的辩证思想 242

二、干部知道政策和群众知道政策的辩证法思想 243

三、反对倾向斗争的辩证法思想 244

第六节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以及领导方法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246

一、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46

二、《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47

三、关于领导方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51

第七节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学说 253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各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 253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内职能和国际职能 255

三、国家的产生和消亡 257

四、《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意义 260

第八节 批判帝国主义的历史唯心论——《唯心史观的破产》等著作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61

一、批判历史唯心论任务提出的历史背景 261

二、《唯心史观的破产》等文的重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62

第九节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 266

第五章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949年一1976年) 268

第一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26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转变 268

二、毛泽东重视不同哲学倾向的斗争,用哲学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 269

第二节 《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信》等文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72

一、关于历史进步的动力问题 272

二、关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73

三、关于政治上的统一战线和思想上的纯洁性问题 275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诸矛盾。《论十大关系》的辩证法思想 278

一、《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条件 278

二、《论十大关系》的辩证法思想 279

第四节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和《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289

一、“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的解释和发展 289

二、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辩证关系 296

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新范畴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98

第五节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302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03

二、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 306

三、社会主义科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10

第六节 “一分为二”是个普遍现象——《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的基本思想 314

第七节 《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对工作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317

一、工作方法要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317

二、哲学和工作方法的内在统一 317

第八节 《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323

一、关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324

二、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325

三、坚持唯物辩证法 327

第九节 毛泽东的经济学中的哲学思想 329

一、关于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 331

二、哲学要为当前政治服务 332

三、在反复学习、反复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334

四、坚持量变质变、发展的不平衡的辩证法,反对“平衡论”和彻底巩固论的形而上学观点 335

五、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337

第十节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41

一、关于认识的源泉 342

二、认识主体的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43

三、从必然到自由和从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认识过程 345

第十一节 总结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毛泽东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论述和发展 352

一、关于哲学性质、任务、根源和方法的观点 353

二、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354

三、关于认识主体和工具的关系 355

四、辩证法的生命力及其科学体系 357

五、关于分析和综合 359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的特点 36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976年10月——) 36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363

一、打倒“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战线呈现的矛盾复杂情况 363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365

三、新时期,新情况和哲学面临的历史任务 366

第二节 重新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认识论思想 369

一、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和提倡思想解放 369

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真理观 373

三、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使之获得了科学的理论形态 3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新探讨 380

一、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的矛盾学说,实现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380

二、否定对所谓“唯生产力论”的批判,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385

第四节 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补充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 389

一、提出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论断,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389

二、论述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规律 392

三、概括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对象、任务、范围、斗争方式和发展趋势的新特点 395

第五节 阐明社会主义社会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的理论 398

一、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提出“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的新概念 398

二、论述改革的理论基础、性质、对象、方法和发展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变革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403

三、“一国两制”是和平时期革命的创造性理论 408

第六节 无产阶级民主理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完善 410

一、论述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民主理论 410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完善 414

三、正确处理知识分子问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418

四、正确处理统一战线问题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421

第七节 创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25

一、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实践的成果,为历史唯物主义增添新范畴 425

二、论述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关系,提示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428

三、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的辩证关系,丰富了社会意识诸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432

第八节 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辩证关系原理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435

一、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与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的相互统一 435

二、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功绩和错误 439

三、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443

第九节 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447

一、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也要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47

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道路 453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456

第十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的特点 460

第七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464

第一节 毛泽东著作在世界传播的历史概况 464

第二节 世界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和评价 468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4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