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记忆·练功·学习·创造  挖掘您的潜力
记忆·练功·学习·创造  挖掘您的潜力

记忆·练功·学习·创造 挖掘您的潜力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宪新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62311137
  • 页数:447 页
图书介绍:
《记忆·练功·学习·创造 挖掘您的潜力》目录

第一章 记忆 1

第一节 概论 1

一、记忆的定义 1

二、人类接触事物的途径 2

三、记忆的种类 4

第二节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6

第三节 识记的类型、方法和识记与联想的关系 10

一、合理运用人的各种功能 10

(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10

(二)识记的六种类型 11

二、识记的方法 12

三、识记与联想的关系 14

第四节 快速记忆的各种具体方法 16

一、注意观察是记忆的基础 17

二、图表记忆法 21

三、提示回想记忆法 30

四、联想记忆法 33

(一)自然联想记忆法 34

(二)夸张联想记忆法 37

五、定位联想记忆法 42

六、比喻记忆法 51

七、谐音记忆法 53

八、循环记忆法 60

九、自测记忆法 65

(一)编写歌诀的几种方法 70

十、歌诀记忆法 70

(二)编歌诀的几点要求 73

十一、记忆数字的方法 74

(一)数物理解联想法 75

(二)词语替代法 76

十二、“身临其境”能增强记忆效果 87

十三、抽象词语的记忆 89

十四、注意培养自己迅速、全面、仔细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90

一、记忆人物姓名和相貌的必要性 91

第五节 迅速记忆众多人物姓名和相貌的方法 91

二、记忆姓名、相貌和事件的方法 92

三、详细记住对方的全部情况 94

四、一星期记忆人物相貌训练法 95

五、运用好记忆方法,能使你事业成功 97

第六节 如何运用记忆方法学习语言 99

第七节 记忆的保持和影响记忆的因素及其处理办法 100

一、记忆保持量的测定 100

二、影响记忆的因素及其处理办法 101

(一)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101

(二)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等以及学习方法对记忆的影响 104

第八节 关于遗忘的理论与回忆和再认 105

一、关于遗忘的理论 105

二、回忆和再认 108

第二章 练功 111

第一节 气功的概念 111

一、气功的起源 113

第二节 气功发展的历史 113

二、春秋战国时期 115

三、秦汉至隋唐时期 117

四、宋金元时期 122

五、明清及建国以前的时期 123

六、建国以后 124

第三节 气功修炼中“气”的含义 127

第四节 气功修炼的特点 129

(一)健康长寿的自我身心锻炼 129

(二)发挥人体自我调节的生理机能 131

(三)产生某种超生理常态的特异功能 131

第五节 气功修炼的原则 132

一、明确目的,持之以恒 132

二、循序渐进,顺其自然 134

三、意气合一,灵活用意 135

四、修持定力,排除干扰 137

第六节 排浊练神功的基本功法 139

一、基本功法 140

(一)气功姿势 140

(二)四线放松法 142

(三)排浊练神法 143

(四)收功 145

(五)心法口诀 145

(六)内视 147

(七)心法口诀的妙用 147

二、练功过程中出现的呼吸情况及处理办法 149

三、练功过程中出现的“八触”现象及处理办法 150

四、日常生活和练功过程出现情志干扰的处理办法 152

五、练功注意事项 155

第七节 排浊练神功的功理分析 156

一、“气功姿势”的分析 156

二、“全身放松”的分析 157

四、“打开百会,正气灌中;白光照耀,化气增功;涌泉排浊,浊气自终;地球引力,留浊永终”的分析 158

三、“打开涌泉,连接地中”的分析 158

五、“穴毛全开,真气贯通;守一适中,恍惚朦胧”的分析 164

六、“固气结丹,旋转收功”的分析 166

七、排浊练神功的功能分析 167

第八节 练功治病和练功偏差的分析 168

一、练功治病的分析 168

二、练功偏差的分析 171

(一)怀孕期间的练功及其运用 173

三、女性在怀孕、分娩和哺育期间的练功及功法运用 173

(二)分娩期间功法的运用 174

(三)哺育期间的练功及其运用 175

(四)功法运用实例 175

第九节 如何处理好练功与工作,练功与生活等各种关系 176

一、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气功修炼 176

二、处理好日常生活,有利于气功修炼 180

第十节 内视意守各部位的作用 180

第十一节 发放外气治病的一些方法 182

第十二节 特异功能的开发和运用 186

第十三节 排浊练神功的辅助功法 188

一、扣齿、搅海和玉蟾翻浪功 189

(一)扣齿 189

(二)搅海 189

(三)玉蟾翻浪功 189

二、小周天运行法 190

(一)意通小周天 190

三、发气开窍固气法 191

(二)真气通小周天 191

四、六字诀养生法 193

五、五行旋转固气法 194

六、眼睛保健法 195

(一)按摩穴位 195

(二)外气调理 195

(三)运转眼球法 196

七、马步站桩练气法 196

(二)马步站桩发气法 197

(一)马步站桩平行法 197

八、振动练功法 198

九、气功拳 198

十、发气旋转固气法 200

(一)发气旋转法 200

(二)意念旋转法 201

十一、卧式练功——睡功 202

(一)金蚕叶丝式--周身旋泄法 202

(二)十全大补式--失气补气法 202

(三)安神降压法 203

(四)培元固精法 203

(五)调气壮力法 204

十二、安神修炼天目法 204

第三章 学习 207

第一节 学习的思想方法 207

一、《大学》所介绍的学习方法 207

(二)原文解释 208

(一)《大学》的原文 208

二、带着问题学习能增长你的才智 211

三、排除自尊心的干扰,能使自己理智地处理问题和减少失误 213

(一)自尊心干扰人的生理和心理及其处理办法 213

(二)自尊心干扰人的思想及其处理办法 214

第二节 阅读的方法及其运用 216

一、阅读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16

二、朗读方法及其作用 218

三、默读方法及其作用 219

四、不同文体阅读评判的特点 220

第三节 快速阅读的诀窍 227

一、默读是速读的一个起点 228

二、眼脑直映的阅读要求 230

三、要改变逐字阅读的习惯 233

四、建立阅读的新习惯 235

五、掌握关键的字句 237

六、留意文中的路标 238

七、预读的作用 240

八、阅读速度要不断变换 241

九、从严训练,贵在坚持 242

第四节 快速阅读的各种技巧 244

一、组读法与察读法 244

二、浏览法与略读法 247

三、寻读法与总体阅读法 249

四、跳读法与直读法 251

五、飞读法与点读法 253

六、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种类型 254

第五节 快速阅读的几种训练方法 256

一、初次阅读能力的测试 256

二、阅读理解测验 260

三、阅读速度和理解率 262

四、一秒钟竞赛 264

五、加快眼球运动的训练 266

六、扩展有效视野训练 267

(一)选择成语 270

七、闪示阅读训练 270

(二)俗语填空 272

(三)巧填对子 274

八、意群阅读法 276

九、字群阅读法 277

(一)四字练习 277

(二)五字练习 277

(三)六字练习 278

(四)七字练习 278

(五)八字练习 279

十、退缩阅读法 280

十一、PQ4R阅读法 281

第四章 创造 284

第一节 创造的定义 284

第二节 想象在创造中的运用 285

一、想象的定义和意义 285

二、想象的种类及其与实践的关系 286

第三节 创造的一些方法 289

一、博古通今,远见卓识 289

(一)博古通今 289

1. 积累知识 289

2. 发现问题 291

(二)远见卓识 294

(三)提高预见能力的几种方法 300

1. 注意观察,细心琢磨 300

2. 活用类比,由小见大 301

3. 掌握规律,克服主观 303

4. 把握原则,准确预见 310

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314

三、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318

(一)敏锐探索问题的能力 319

(二)思维灵活的能力 321

(三)转移经验的能力 324

(四)创造联想的能力 326

(五)评价的能力 329

1. 科学理论的评价 329

2. 科学技术的评估 334

(六)联结和反联结的能力 338

(七)产生思想的能力 340

1. 产生思想 340

2. 建立理论体系 343

四、突破重围,推陈出新 347

(一)突破重围 348

(二)推陈出新 351

1. 艺术创造的五个阶段 351

2. 科学创造的五个阶段 352

3. 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的联系 354

4. 技术创造的一般程序 355

五、捕获灵感,不失时机 360

1. 直觉 360

2. 灵感 362

六、因事制宜,灵活运用 366

(一)联想法 366

1. 自由联想法 367

2. 输入输出法 367

3. 强制联想法 369

(二)卡片排列法 372

(三)设问法 375

1. 检核表法 376

2. 七类问题法 378

3. 七步行停法 379

(四)列举法 380

1. 特性列举法 381

2. 缺点列举法 383

3. 希望点列举法 384

4. 成对列举法 386

(五)合成法 387

1. 组合法 389

2. 综合法 391

(六)科学归纳法 393

1. 求同法 393

2. 求异法 394

3. 求同求异并用法 396

4. 共变法 397

5. 剩余法 398

(七)转换法 399

1. 移植法 400

2. 劣化法 401

3. 缺点巧用法 402

4. 逆向发明法 403

(八)数学研究法 405

1. 数学研究法的特点 405

2. 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406

3. 建立数学模型方法及其应用 408

1. 专利发明法 412

(九)其它创造方法 412

2. 形态分析法 414

3. 信息方法 417

4. 反馈控制法 420

5. 黑箱分析法 421

6. 功能模拟法 423

七、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424

(一)会议畅谈法 424

(二)会议默写法 429

(三)先隐后显法 430

(四)信函咨询法 432

第四节 发挥创造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434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创建繁荣富强的祖国 435

二、自我教育,遵纪守法 437

跋 442

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幼儿开始培养 4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