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病理学史
中医病理学史

中医病理学史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伟常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42708147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医病理学史》简介
上一篇:足疗治百病下一篇:中医学概论
《中医病理学史》目录

上篇 总论 5

第一章 先秦前汉——病因病机学说的形成 5

一、古文献的记载 5

二、《灵枢》、《素问》的病因病机理论 7

三、《难经》中的有关论述 13

四、淳于意《诊籍》中的病因病机说 14

第二章 东汉魏晋——临床病因病机学的发展 16

一、张机、华佗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16

二、《脉经》、《肘后》及《小品方》的有关论说 19

第三章 隋唐时期——病因病机理论的历史性总结及其深化 22

一、《诸病源候论》的全面总结 22

二、孙思邈对病因病机研究的成就 24

三、王冰对《素问》病因病机的阐发 26

四、李祠部和徒都子的重要学说 28

第四章、两宋时期——病因病机研究的继续深入 30

一、从《圣惠方》到《圣济总录》 30

二、钱乙论五脏病机和惊、疳病机 32

三、庞安时对外感病因病机的发挥 33

四、朱肱发明《伤寒论》病机 34

五、成无己对伤寒病因病机的阐解 35

六、许叔微、严用和的脾肾病机学说及其它 36

七、陈言的“三因”论 38

八、陈自明论妇科、外科病因病机 40

第五章 金元时期——新学争鸣的时代 42

一、刘完素的火热病机说和气液病机说 42

二、张从正的病邪学说 45

三、张元素的脏腑病机论 47

四、李杲论脾胃内伤的病因病机 48

五、罗天益的三焦气血病机说和王好古论内感阴证 49

六、朱震亨论相火、阴阳及杂证病机 51

第六章 明代——时弊、时疫与新说纷呈 55

一、丹溪传人的病机阐发 56

二、薛己论脾肾“本原”及孙一奎的命门、三焦病机说 60

三、赵献可的命门病机学说及郁证病机论 62

四、张介宾的阴阳精气和命门病机学说 63

五、周之干发挥脾胃病机理论 66

六、缪希雍的邪入口鼻论及脾阴不足、内虚暗风说 67

七、吴又可的温疫病因病机新说 69

八、喻昌的三焦论疫及秋燥论、大气论 71

九、绮石论虚劳六因及三本、二统 73

十、《症因脉治》的病因病机卓识 74

一、张璐论中风、痰火、瘀血病机 76

第七章 清代——病因病机学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 76

二、叶桂温病病机学说和杂病病机理论 77

三、薛雪对湿热病机的条析 79

四、徐大椿的亡阴亡阳论 81

五、余霖的疫疹病因说 82

六、吴瑭的温病三焦病机学说 83

七、王清任对瘀血病机的研究成就 84

八、王泰林肝病病机论 84

九、王士雄论六气及霍乱病因 85

十、石寿棠论燥、湿 86

十一、唐宗海的血证病机和脏腑病机论 88

十二、张寿颐的中风脑病说 89

小结 90

(一)风邪致病 93

一、六气致病及其相兼为病 93

第一章 病因学的发展 93

下篇 各论 93

(二)寒邪致病 101

(三)暑邪致病 109

(四)湿邪致病 113

(五)燥邪致病 117

(六)火邪致病 123

(七)六气相兼为病 131

二、疠气及虫兽为病 133

(一)疠气致病 133

(二)虫害兽伤 140

三、情志、饮食及劳逸为病 144

(一)情志伤 144

(二)饮食伤 153

(三)劳逸伤 162

四、误治致害 169

(一)药邪为患 169

(二)针害火邪 176

第二章 发病学说的发展 180

一、新感与伏邪发病 180

(一)新感、伏邪说的原委 180

(二)邪伏少阴、募原诸说的提出 184

二、复病 188

(一)劳复 188

(二)食复 189

(三)房劳复 191

(四)劳神及怒复 193

(五)自复 193

(六)时复 194

第三章 病机学的发展 198

一、脏腑病机 198

(一)五脏六腑病机 198

(二)三焦病机 209

(三)命门病机 213

(四)脾胃病机 219

二、经络病机 224

(一)经络病机理论的确立 224

(二)奇经八脉病机 231

(三)络病病机 239

三、气血、气液、瘀血病机 241

(一)气血病机 241

(二)气液病机 248

(三)瘀血病机 250

四、痰、饮、涎病机 258

五、阴、阳病机 267

(一)唐代及其前的阴阳病机理论 267

(二)金元李、朱的阴阳病机新论 272

(三)明代的真阴、真阳病机说 273

(四)清代医家对阴阳病机理论的补充 276

六、六经病机 277

(一)《素问》和《伤寒论》的六经病机理论 278

(二)历代医家对六经病机的阐述 278

七、卫气营血和三焦病机 284

(一)卫气营血病机 284

(二)三焦病机 287

第四章 中医病理学研究进展 290

结语 294

主要参考文献 2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