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国外治疗法
中国外治疗法

中国外治疗法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小平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4523486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三指禅 3卷下一篇:男性健康
《中国外治疗法》目录

上篇 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中医外治法的形成与发展 3

第一节 周秦汉时代--形成时期 3

第二节 晋隋唐时代--发展时期 4

第三节 宋金元时代--充实时期 5

第四节 明清时代--成熟时期 6

第五节 建国以后--新发展时期 8

一、整理文献方面 8

二、临床观察方面 9

三、科学研究方面 9

四、应用研究方面 9

六、学术传播方面 10

五、理论研究方面 10

第二章 外治法种类 11

第一节 药物外治法 11

一、皮肤、穴位外治法 11

(一)膏药法 11

(二)膏摩法 12

(三)敷法 12

(四)发泡法 12

(五)洗浴、浸渍、淋洗法 13

(六)撒(掺)、扑法 14

(七)搽、试法 14

(八)熨法 14

(九)兜肚法 15

(十二)灸法 16

(十一)枕法 16

(十)熏法 16

二、五官九窍外治法 19

(一)搐嚏法 19

(二)嗅、吸、闻法 19

(三)佩带法 19

(四)点、滴法 20

(五)吹法 20

(六)含漱法 20

(七)塞法 20

(八)灌滴法 21

(九)坐药法 22

三、特殊外治法 22

(一)腐蚀法 22

(三)脐疗法 23

(二)面膜法 23

第二节 器械、手法外治法 24

一、刮、拍法 24

二、放血法 25

三、灯火爆、照法 25

四、指压法 25

五、割挑法 26

(一)割肌纤维法 26

(二)割掌脂法 26

六、药棒叩击法 26

(二)药罐法 27

(一)火罐法 27

七、拔罐法 27

(三)甩法 27

(一)点法 27

(二)拍(打)法 27

(三)水罐法 28

(四)走罐法 28

(五)刺血拔罐法 28

第三节 应用现代化器具外治法 28

一、中药离子导入法 29

(一)衬垫法 29

(二)穴位离子透入法 29

二、超声雾化吸入外治法 30

三、超声透入法 30

四、磁疗法 30

(三)磁-电法 31

(一)贴磁法 31

(二)旋磁法 31

五、激光针灸法 32

第三章 外治法的治疗作用 33

第一节 治疗作用的古代文献记载 33

一、外治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3

二、药物经体表吸收以通经贯络发挥药效 33

第二节 治疗作用及其原理的现代研究 34

一、经络系统作用 34

(一)关于经络及其感传现象 34

(二)作用原理的探索 36

二、药物经体表透入吸收作用 38

(一)经皮肤透入吸收作用 38

(二)经五官九窍吸收作用 41

一、对免疫系统的调整作用 43

第三节 外治法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 43

二、对肠胃功能的调整作用 44

三、对神经、体液及内分泌的调整作用 45

四、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调整作用 45

第四章 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要点 47

第一节 外治方法的选择 47

一、制定三焦分治法 47

二、据病症特点选择 48

第二节 外治制方遣药的特点 48

一、注重辨证与结合辨症 48

二、多效联合与少而精 49

一、辨证归经,按经取穴 50

三、多取猛、生、香药 50

第三节 外治经络穴位的选择 50

二、多取行、督、膀胱经穴位 51

三、取俞、募穴 51

第四节 外治基质的选择 51

一、传统应用的基质 52

(一)豚、羊、牛脂 52

(二)麻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 52

(三)蜂蜜 52

(四)蜜蜡 52

(五)酒、醋 52

(六)其他 52

(三)水溶性基质 53

(二)乳剂型基质 53

二、现代应用的基质 53

(一)油脂性基质 53

三、基质中的渗透促进剂 54

(一)二甲基亚砜(DMSO)类 54

(二)氮酮类 54

四、外治软膏剂制法举例 54

下篇 临床应用 59

第一章 传染科 59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59

一、敷贴法 59

方1 芭蕉膏 59

方2 银翘散 59

二、搐涂法 60

方2 灵宝如意丹 60

方1 鹅不食草散 60

方4 清热解肌汤 60

方6 复方黄柏膏 60

方5 辟瘟气雄黄散 60

方3 地龙贴 60

方3 地榆软膏 61

方4 薄荷擦方 61

方5 复方紫苏软膏 61

三、喷雾法 61

十味防感液喷雾剂 61

四、灌肠法 61

方1 解表退热液 61

方3 香薷豉香汤 62

六、香囊佩带法 62

方2 桑菊沐浴方 62

方1 伤马王堆一号汉墓方1 62

方2 银青灌肠液 62

五、沐浴法 62

方3 金黄青白合剂 62

方1 雷丸汤 62

方2 仿马五堆一号汉墓方2 63

方3 山柰香囊方 63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63

一、敷贴法 63

方1 膏栀汤 63

方2 芭蕉油敷涂方 63

三、灌肠法 64

方2 白虎汤 64

方1 紫雪丹加味 64

流行性乙脑冰敷法 64

二、冰敷法 64

方3 四大一小方 64

方3 大承气去枳实汤 65

方4 乙脑合剂 65

四、栓塞法 65

安宫牛黄冰栓 65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 66

一、灌滴法 66

方1 加减清瘟败毒饮 66

方3 增液承气汤加减 67

方4 五苓散合桃核承气汤加减 67

方2 承气汤加减 67

方5 中药结肠透析液 68

二、敷贴法 68

莲倍散 68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68

一、敷贴法 69

方1 陈苍退黄汤 69

方2 瓜蒂贴 69

方3 肝炎膏 69

大蒜青瓜发泡方 70

茵栀大黄汤 70

三、涂搽法 70

二、发泡法 70

方5 乙肝康复膏 70

方4 毛茛全草汤 70

四、中药离子导入法 71

板蓝根方 71

第五节 疟疾 71

一、敷贴法 71

方1 截疟丹 71

方2 贴脐截疟散 71

方3 二甘散 71

方4 截疟膏 72

二、栓塞法 72

青蒿素栓 72

三、针灸法 72

疟疾针灸法 72

方2 痢疾木鳖饼 73

方1 田螺饼 73

方3 寒痢膏 73

四、放血疗法 73

一、敷脐法 73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73

疟疾放血法 73

方4 将军丸 74

方5 六一车前膏 74

方6 苦参散 74

二、膏药法 74

方1 肉果膏 74

方2 通治泻痢膏 74

方4 二白苦艾汤 75

方3 大蒜灌肠液 75

方2 白花四黄汤 75

方1 白头翁汤 75

三、灌肠法 75

方3 回春泄痢膏 75

方5 湿热痢方 76

方6 寒湿痢方 76

方7 痢灵汤 76

方8 三黄粉 76

四、栓塞法 76

方1 热痢栓剂 76

方2 寒痢栓剂 77

五、熏洗法 77

独梅汤 77

方2 杏夏蒜泥糊 78

方1 参龙白芥散 78

第二章 内科 78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78

一、敷贴法 78

方3 七六药粉 79

二、滴鼻法 79

地龙滴鼻液 79

三、灌肠法 79

清肺解毒液 79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 79

一、敷贴法 80

方1 白芥子涂方 80

方2 哮喘膏 80

方2 加味麻杏石甘汤 81

方1 化痰平喘塞 81

三、塞鼻法 81

二、吸入法 81

方1 加味麻黄汤 81

方3 定喘膏 81

方2 白果塞鼻方 82

四、发泡法 82

毛茛膏 82

五、化脓灸 82

哮喘化脓灸 82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82

方3 麝香心绞痛膏 83

方2 丹参膏 83

方1 冠心膏 83

一、敷贴法 83

二、搐鼻法 84

搐鼻散 84

三、吸入法 84

通脉液 84

第四节 高血压病 84

一、敷贴法 85

方1 降压膏 85

方2 脐压散 85

方3 蓖麻子膏 85

方1 二桑汤 86

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 86

方2 钩藤汤 86

方1 时珍药枕 86

三、浴足法 86

方2 健康长寿枕 86

二、药枕法 86

一、敷贴法 87

方1 乌龙散 87

方2 中风膏 87

方3 益气活血膏 87

方4 麝雄大活络散 87

方1 暖胃膏 88

一、敷贴法 88

方2 胃痛散 88

祛风通络汤 88

二、雾浴法 88

第六节 胃炎 88

方3 加味半夏泻心汤 89

方4 鲜毛茛发泡方 89

二、膏药法 89

方1 平胃散加味温胃膏 89

方2 清胃膏 89

四、兜肚法 90

胃痛指压法 90

五、指压法 90

荜茇兜肚散 90

方2 连须葱头生姜熨 90

方1 莱菔子熨 90

三、热熨法 90

第七节 胃下垂 91

一、敷贴法 91

方1 蓖倍膏 91

方2 升胃饼 91

方3 五倍升麻方 91

二、艾灸法 91

胃下垂艾灸法 91

三、穴位注射法 91

芪麻注射法 91

一、灌肠法 92

第八节 溃疡性结怕炎 92

方1 锡类散 92

胃下垂埋线法 92

四、埋线疗法 92

方2 肠炎散 93

方3 二七汤 93

方4 清肠汤 93

方5 溃疡清 93

二、敷贴法 94

方1 加味理中膏 94

方2 胡椒粉饼 94

方3 止泻膏 94

方4 行军散 94

第九节 便秘 94

牙皂栓 95

四、灌肠法 95

三、塞肛法 95

猪胆汤 95

第十节 胆囊炎(附胆石症) 95

方2 加味承气膏 95

巴豆散 95

二、握药法 95

方1 大戟红枣膏 95

一、敷贴法 95

一、敷贴法 96

方1 栀黄散 96

方2 胆痛散 96

方3 解痉止痛膏 96

方4 疏肝利胆散 96

方1 甘遂敷方 97

一、敷贴法 97

第十一节 肝硬化 97

青皮熨法 97

三、熨法 97

胆痛指压法 97

二、指压法 97

方2 桂椒散 98

方3 泻北敷剂 98

方4 十臌取水膏 98

方5 水肿消散膏 98

第十二节 血证 99

方2 神仙化痞膏 99

方1 消痞膏 99

二、膏药法 99

一、敷贴法 100

方1 十灰散 100

方2 大蒜泥 100

方3 凉血地黄膏 100

方4 山栀膏 100

方5 祛瘀止血膏 100

四、外洗法 101

方1 四奇汤 101

玉龙锭 101

第十三节 偏头痛 101

方2 槐花汤 101

三、塞鼻法 101

方2 白芷山栀散 101

方1 止衄散 101

二、吹鼻法 101

一、敷涂法 102

方1 天麻饼 102

方2 愈痛膏 102

方3 头痛灵 102

二、塞鼻法 102

方1 六圣散 102

菊花枕 103

四、药枕法 103

川芎茶调散 103

三、鼻吸法 103

方3 定痛散 103

方2 猪胆荜茇散 103

五、药物封闭法 104

天麻注射液 104

第十四节 面神经炎 104

一、敷贴法 104

方1 加味牵正散 104

方2 马钱子膏 105

方3 面瘫散 105

二、膏药法 105

复方天牛膏 105

三、热熨法 105

牵正散 105

杨树皮汤 106

五、熏洗法 106

第十五节 癫痫 106

方1 面瘫膏 106

四、发泡法 106

方2 巴斑膏 106

一、敷贴法 107

丹参方 107

二、吹鼻法 107

胆矾吹鼻散 107

三、膏药法 107

镇痫灵贴脐膏 107

第十六节 肾小球肾炎 108

方2 水肿消河饼 108

方1 田螺方 108

一、敷贴法 108

牛黄醒脑注射液 108

五、穴位注射法 108

癫痫挑治法 108

四、挑治法 108

方3 二丑消肿方 109

方4 商陆敷贴方 109

方5 敷足方 109

二、沐浴法 109

沐浴方 109

三、灌肠法 109

灌肠方 109

二、灌肠法 110

十臌取水膏 110

方1 大黄附莲汤 110

第十七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110

一、敷贴法 110

方2 灌肠液 111

第十八节 前列腺肥大 111

一、敷贴法 111

方1 水肿消河饼 111

方2 前大消散 111

第十九节 前列腺炎 112

一、敷贴法 112

王不留行敷贴方 112

二、塞肛法 112

方1 前列栓 112

方2 野菊花栓 112

五、中药离子透入法 113

第二十节 阳痿 113

抗炎1号注射液 113

乳没灌肠方 113

当归注射方 113

四、穴位注射法 113

三、灌肠法 113

一、敷贴方 114

小茴香敷贴方 114

二、药带法 114

巴戟天药带 114

三、涂搽法 114

外用兴阳药 114

四、淋洗法 114

淋洗方 114

第二十一节 遗精 114

金樱子药带 115

二、药带法 115

第二十二节 风湿性关节炎 115

方1 知柏四物膏 115

一、敷贴法 115

方2 煅龙骨敷贴方 115

一、敷涂法 116

方1 神仙外应膏 116

方2 草乌敷方 116

方3 生附子涂方 116

方4 宣痹止痛膏 116

方5 大黄敷方 116

方6 复方硝黄冰桃散 116

方2 雷公藤熨方 117

中药蒸汽浴方 117

四、熏蒸法 117

大黑膏药 117

方1 斑蝥丹 117

三、发泡法 117

二、膏药法 117

五、洗浴法 118

活络洗方 118

六、敷熨加理疗法 118

方1 麻药酊 118

川乌药罐法 119

九、药罐法 119

方1 乌头方 119

方2 威灵仙方 119

皂矾握药散 119

七、握药法 119

八、中药离子导入法 119

第三章 妇产科 120

第一节 闭经 120

一、敷贴法 120

方1 芷香外敷散 120

方2 蜣螂敷脐方 120

四、坐药法 121

通解汤 121

五、淋洗法 121

方3 干血痨外用方 121

方2 土大黄坐药方 121

方1 葶苈丸 121

坤草汤 121

三、热熨法 121

行瘀膏 121

二、膏药法 121

六、针灸法 122

法1 针刺 122

法2 乳没散灸 122

第二节 痛经 122

一、敷贴法 123

方1 肉桂散 123

方2 温经止痛散 123

方3 麝香痛经膏 123

方4 痛经药裤 123

方1 附片发泡灸 124

方2 斑蝥发泡膏 124

四、发泡法 124

五、塞药法 124

方1 大蒜塞耳方 124

方2 醋附熨 124

三、涂擦法 124

方1 熨脐止痛方 124

二、热熨法 124

麝香风湿油 124

方2 酒精塞耳方 125

方3 乌头塞鼻方 125

六、坐药法 125

方1 吴茱萸坐药方 125

方2 痛经栓 125

一、敷贴法 126

方3 理中散 126

方2 敷脐方 126

方1 太乙膏 126

第三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26

痛经针刺法 126

七、针刺法 126

方4 蒜泥贴敷方 127

二、热熨法 127

温中散寒方 127

三、穴位疗法 127

功血穴位疗法 127

妊娠呕吐穴位吸引法 128

三、穴位吸引法 128

苏香饮 128

方2 丁香散 128

二、熏鼻法 128

一、敷贴法 128

第四节 妊娠呕吐 128

方1 姜萸散 128

第五节 流产 129

敷贴法 129

方1 保胎膏 129

方2 安胎主膏 129

方3 葆元异验膏 129

方4 毓麟膏 129

方1 消炎膏 130

紫草灌肠方 130

二、灌肠法 130

方2 消症散 130

一、敷贴法 130

第六节 异位妊娠 130

第七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131

一、敷贴法 131

吴萸贴方 131

二、灌肠法 131

大承气汤加味方 131

第八节 胎位异常 132

一、敷贴法 132

姜泥贴方 132

二、艾灸法 132

胎位异常艾灸法 132

第十节 产后尿潴留 133

葱熨方 133

二、热熨法 133

一、敷贴法 133

第九节 妊娠小便不通 133

治转胞方 133

一、敷涂法 134

方1 芥子泥热敷方 134

方2 逐水散 134

二、热熨法 134

盐葱熨方 134

三、熏蒸法 134

黄芪熏蒸方 134

四、艾灸法 134

艾姜灸 134

方1 猪蹄外洗方 135

第十二节 乳头皲裂 135

方3 川椒白酒煎 135

方2 三棱熏洗方 135

一、敷贴法 135

二、外洗法 135

金针花根敷贴方 135

第十一节 乳汁减少 135

涂搽法 136

方1 麻贝油糊 136

方2 蛋黄油 136

方3 乳头裂外用方 136

方4 乳晕散 136

方5 青石鸡子黄油膏 136

第十三节 不孕症 136

方3 通管散 137

方2 消通敷脐膏 137

方4 真机散 137

一、敷贴法 137

方1 奇经穴位敷贴方 137

方5 四逆散加味方 138

二、膏药法 138

调经种子膏 138

三、药枕法 138

广?药枕 138

方1 当归芍药散 139

通管方 139

六、中药离子导入法 139

方3 四逆散加味方 139

方2 清热化瘀汤 139

五、灌肠法 139

方2 子宫内灸丸 139

方1 暖炉丹 139

四、坐药法 139

七、坐浴法 140

硫黄坐浴方 140

第十四节 子宫肌瘤 140

一、敷贴法 140

方1 妇热灵 140

方2 软坚平症散 140

方4 无热症灌肠消症液 141

方3 无热症外敷消症散 141

方2 灌肠红藤液方 141

方1 外敷风化石炭方 141

三、敷贴加灌肠法 141

方1 生化汤 141

二、灌肠法 141

方2 消症散 141

第十五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42

一、热敷法 142

外敷方 142

二、灌肠法 142

灌肠消瘀汤 142

第十六节 子宫颈癌 143

一、敷贴法 143

三品饼 143

二、坐药法 143

猪肝坐药方 143

第十七节 子宫脱垂 144

一、敷贴法 144

方1 蓖麻子方 144

催脱钉合蜈蚣粉 144

三、插药法 144

三、涂搽法 145

方1 苏茴膏 145

方3 核桃皮煎剂 145

方2 加螺涎 145

四、坐药法 145

方1 醋熏方 145

二、熏洗坐浴法 145

方2 蓖麻加味方 145

方2 蛇床子方 145

方1 阴挺丹 146

方2 阴挺坐药方 146

五、综合法 146

法1 皂角搐嚏 146

法2 硫黄熏洗坐浴 146

法3 硫黄敷方 146

法4 鳖甲敷涂方 146

第十八节 前庭大腺疾病 146

一、敷涂法 146

方1 麝香痔疮膏 146

方1 解毒祛腐汤 147

一、熏洗坐浴法 147

第十九节 外阴溃疡 147

方2 蛇床子熏洗方 147

方2 热长散 147

熏洗方 147

二、熏洗法 147

二、涂搽法 148

方1 珍珠膏 148

方2 水火丹 148

方3 外阴溃疡方 148

三、坐药法 148

黛黄散 148

第二十节 阴虱病 148

一、涂擦法 148

方1 百蛇合剂 148

方2 龙蛇百雄洗剂 149

方3 百雄蜂洗剂 149

方1 百雄风洗剂 149

方4 复方百部煎剂 149

方5 颠倒散洗剂 149

方2 百草油 149

方4 百部酒 149

方3 银杏无忧散 149

二、外洗坐浴法 149

第二十一节 外阴尖锐湿疣 150

一、熏洗法 150

方1 消疣汤 150

方2 苦参汤 150

方3 复方马齿苋洗剂 150

二、涂擦法 150

方1 消疣液 150

方2 蒜灰油搽剂 151

方3 平疣散 151

三、敷贴加熏洗法 151

尖疣散 151

方2 二妙虎参煎 152

方1 雄黄洗剂 152

二、坐药法 152

方1 冰硼散 152

一、熏洗法 152

第二十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152

方1 锡类散 153

三、掺药法 153

方2 冰硼散加减方 153

方3 枯矾合剂 153

方2 复方鱼腥草素栓 153

方2 大黄牡丹皮红藤败酱汤 154

方1 桂枝茯苓丸 154

方3 妇炎康 154

四、灌肠法 154

方3 三黄粉 154

五、灼烙加涂药法 155

紫草油膏法 155

方1 三拗方 156

一、敷贴法 156

方2 银翘膏 156

方3 麻黄香薷方 156

第一节 感冒 156

第四章 儿科 156

方2 银翘菊花方 157

三、塞鼻法 157

方1 葱白生姜方 157

方1 杏仁川椒方 157

方2 鹅不食草散 157

二、吸入法 157

方5 加味麻杏石甘方 157

方4 宣肺化痰方 157

第二节 小儿高热 158

一、敷贴法 158

感冒香囊佩带法 158

方1 退热散 158

方2 军虎酊 158

五、香囊佩带法 158

治小儿鼻干塞身热方 158

四、滴鼻法 158

方3 加减葛根芩连方 159

方4 紫雪丹 159

方5 珠黄方 159

二、沐浴法 159

方1 石膏方 159

方2 雷丸汤 159

十二物方 160

五、扑粉法 160

五物摩膏 160

四 摩擦法 160

柴胡液 160

三、滴鼻法 160

方4 银翘香薷方 160

方3 桃叶方 160

第三节 惊厥 161

一、敷贴法 161

方1 牛麝涂囟方 161

方2 镇惊散 161

方3 温补方 161

健脾平肝方 162

五、热熨法 162

银花薄荷方 162

四、擦洗法 162

乌梅方 162

三、擦牙法 162

方1 霹雳散 162

二、搐鼻法 162

方5 退热散 162

方4 乌头方 162

方2 牙皂麝香方 162

六、针刺法 163

惊厥针刺法 163

第四节 支气管肺炎 163

一、敷贴法 163

方1 三黄方 163

方2 冰片葱姜方 163

二、吸入法 163

方1 桑杏知母方 163

腧穴磁疗 164

五、磁疗法 164

贯众方 164

第五节 疳证 164

方2 鱼腹草麻黄方 164

四、滴鼻法 164

三子方 164

三、热熨法 164

敷贴法 165

方1 桃仁山栀方 165

方2 化滞膏 165

方3 磨积膏 165

方4 疳积散 165

方5 肥儿方 165

方2 六神丸 166

方1 楂曲麦芽方 166

一、敷贴法 166

第六节 厌食 166

方6 化积方 166

方7 使君芒硝方 166

方3 醒脾方 167

方4 大黄山栀方 167

方5 敷脐散 167

方6 阿魏樟脑方 167

厌食兜肚法 168

方2 车前子滑石甘草方 168

方1 车前肉桂方 168

第七节 泄泻 168

一、敷贴法 168

三、兜肚法 168

方2 健脾方 168

方1 增进食欲方 168

二、香囊佩带法 168

方3 葱椒药饼 169

方4 五倍子方 169

方5 暖脐方 169

方6 苍术苦参方 169

方7 云南白药方 170

二、浸足法 170

葛根扁豆车前方 170

三、膏药法 170

方1 暖脐膏 170

方2 止泻膏 170

安坤方 171

六、针刺法 171

五、熨贴法 171

腹泻针刺方 171

方3 速得效小膏药 171

四、兜肚法 171

茴香艾叶方 171

七、新针疗法 172

泄泻新针疗法 172

第八节 腹痛 172

一、敷贴法 172

方1 清胃方 172

方2 温胃方 172

方1 豆豉熨方 173

茴香方 173

三、兜肚法 173

方3 椒梅熨方 173

方2 盐萸熨方 173

方5 暖脐方 173

二、热熨法 173

方4 虫疳方 173

方3 失笑散方 173

第九节 鹅口疮 174

一、扑粉法 174

方1 冰硼散 174

方2 冰片黄连方 174

方3 倍明散 174

方2 巴豆西瓜子方 175

第十节 口疮 175

方1 吴茱萸方 175

一、扑粉法 175

方1 青黛散 175

二、涂洗法 175

方2 连倍液 175

方1 桑树汁方 175

方4 口炎散 175

三、敷贴法 175

方2 青黛硼砂散 176

方3 锡类散 176

方4 黄柏细辛散 176

方5 青黄散 176

方6 犀青散 176

方7 白金散 176

方1 南星方 177

穴位按摩法 177

四、按摩法 177

方3 细辛贴脐方 177

方2 吴茱萸敷方 177

一、敷贴法 177

三、敷贴法 177

方2 双黄方 177

方1 蔷薇方 177

二、含漱法 177

方3 五倍子散 178

方2 遗尿散 178

方4 遗尿粉 178

方1 补骨脂药饼 178

第十一节 遗尿 178

方5 胡椒散 179

方6 桑螵蛸葱白方 179

方7 硫黄敷方 179

二、针刺法 179

遗尿针刺法 179

第十二节 汗症 179

方4 止汗温粉 180

方3 粉身牡蛎散 180

方2 三物黄连粉散 180

方1 二物茯苓粉散 180

二、粉身法 180

方4 黄柏末治盗汗方 180

方3 首乌治自汗方 180

方2 五倍子治盗汗方 180

方1 郁金末治盗汗方 180

一、敷涂法 180

第十三节 蛲虫病 181

一、灌肛法 181

方1 榧子散 181

方2 蛲虫膏 181

二、涂肛法 181

大蒜外涂方 181

三、熏洗法 181

方1 蛲虫熏洗方 181

方2 韭菜熏洗方 181

方1 朱砂涂方 182

一、敷涂法 182

方3 牵牛夜啼方 182

方4 五倍子夜啼方 182

方2 灯花夜啼方 182

方4 苦楝熏洗方 182

方3 花椒熏洗方 182

第十四节 夜啼 182

一、敷涂法 183

方3 治脐突方 183

方2 二豆散 183

方1 庄氏治脐突方 183

方4 南瓜蒂散 183

夜啼热熨方 183

二、热熨法 183

方5 丁桂散 183

第十五节 脐部疾患 183

方5 异功散 184

方2 姚仲和方 184

方1 暖盐豉熨方 184

三、热熨法 184

方7 脐血散 184

方6 粉扑方 184

方3 治小儿脐疮方 184

方4 神效散 184

方2 治脐中不干方 184

方1 千金白石脂散 184

二、粉脐法 184

方3 敷治百日咳方 185

方2 大蒜药泥 185

方1 阿魏散 185

一、敷贴法 185

第十六节 百日咳 185

二、热熨法 186

方1 三子养亲方 186

方2 三子养亲加味方 186

三、吸入法 186

大蒜味吸入法 186

四、针刺法 186

针刺方 186

方4 蟾蜍皮方 187

方3 地龙方 187

方2 大青叶方 187

方1 马齿苋方 187

一、敷涂法 187

第十七节 流行性腮腺炎 187

方2 骨痛熨药方加理疗 188

方5 紫金锭(又名玉枢丹) 188

方6 云南白药 188

方7 大黄芒硝方 188

方8 冰青糊方 188

方9 吴茱萸冰片方 188

方10 解毒活血方 188

方2 牵牛子明矾方 189

方1 活鸡雄黄方 189

第十八节 麻诊 189

一、敷贴法 189

灯芯草灸方 189

二、灯炎灸法 189

方11 如意金黄散 189

二、沐浴法 190

方1 芫荽方 190

方2 芫荽浮萍方 190

方3 治疹方 190

三、鼻嗅法 190

方1 麻黄浮萍方 190

方2 鲜葱方 190

方3 水痘膏 191

方2 三石散 191

方1 青黛方 191

一、敷贴法 191

第十九节 水痘 191

葛根芫荽方 191

四、灌肠法 191

二、沐浴法 192

方1 银翘方 192

方2 苦参方 192

方3 胡荽酒方 192

第五章 外科 193

第一节 疖 193

一、敷贴法 193

方1 如意金黄散 193

方2 疖疽小纸膏 193

三、挑治法 194

方3 六神丸加味涂方 194

疖肿挑治法 194

方3 马齿苋敷方 194

方1 龟板散 194

二、涂搽法 194

方2 芙黄酊 194

第二节 急性蜂窝织炎 195

一、敷贴法 195

方1 四黄散 195

方2 九一丹 195

方3 五倍子散 195

二、扑撒法 196

第三节 痈 196

生肌散 196

方5 溃疡宁膏 196

方4 仙人掌 196

一、敷贴法 197

方1 立消散 197

方2 如意金黄散 197

方3 生肌玉红膏 197

二、扑撒法 197

方1 九一丹 197

方2 八二丹 197

方3 七三丹 197

方4 五五丹 197

一、敷贴法 198

第四节 颈淋巴结核 198

方2 消瘰散 198

方1 千捶绿云膏 198

三、灸法 198

方5 生肌白玉膏 198

痈灸法 198

方3 消瘰膏 199

方4 猫眼草膏 199

二、涂搽法 199

方1 虎耳草涂方 199

方2 铁箍膏 199

方3 守宫油 199

三、腐蚀法 199

方1 白降丹 199

法2 隔蒜灸 200

第五节 急性乳腺炎 200

法3 火针法 200

法1 针刺 200

四、针灸法 200

方2 三品一条枪 200

一、敷贴法 201

方1 芒砂马齿苋敷方 201

方2 云南白药 201

方3 鲜薄公英敷方 201

二、按摩法 201

乳腺炎按摩法 201

三、塞鼻法 201

芫花塞鼻方 201

方3 乳核膏 202

方2 山慈姑白芷敷方 202

方1 阳和解凝膏 202

第六节 乳房囊性增生病 202

乳腺炎弹拔法 202

四、弹拨法 202

一、敷贴法 202

方4 王不留行蛇舌草膏 203

二、涂搽法 203

蚶子散 203

三、佩带法 203

方1 消瘀散结药袋 203

方2 乳罩散 203

第七节 急性阑尾炎 204

一、敷贴法 204

方1 大蒜糊剂 204

方2 芙蓉膏 204

三、针刺法 205

第八节 肠梗阻 205

阑尾炎针刺法 205

方3 如意金黄散 205

大黄牡丹汤 205

二、灌肠法 205

一、敷贴法 206

方1 葛皂汤 206

方2 丁香散 206

二、颠簸法 206

肠梗阻颠簸法 206

三、肛滴灌肠法 206

大承气汤 206

方1 生肌玉红膏 207

一、敷贴法 207

方2 祛腐生肌膏 207

四、灸法 207

第九节 慢性下肢溃疡 207

隔姜灸 207

方3 蛋黄油 208

方4 溃疡散 208

方5 二黄散 208

方6 祛腐生肌灵油膏 208

二、扑撒法 208

方1 铅石散 208

方2 五黄散 209

方1 骨疽宁 209

一、敷贴法 209

第十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209

方2 新加东金丹 209

方3 乳没敷方 210

二、涂搽法 210

藤黄搽剂 210

三、溻渍法 210

黄连液 210

四、腐蚀法 210

方1 三品一条枪 210

方2 大提毒散 210

方7 黑药膏 211

方6 生肌玉红膏 211

第十一节 窦道和瘘管 211

方4 小提毒散 211

方3 中提毒散 211

方5 梅石散 211

一、腐蚀法 212

窦道腐蚀法 212

二、刮杀疗法 212

窦道瘘管刮杀法 212

三、挂线疗法 212

瘘管挂线法 212

四、砭镰拔罐法 212

第十二节 褥疮 213

一、敷贴法 213

方1 翠珍散 213

方2 葛根1号 213

三、扑撒法 214

方3 褥疮涂剂Ⅱ号 214

愈褥散 214

方3 褥疮纱条 214

方2 褥疮涂剂Ⅰ号 214

方1 褥疮膏 214

二、涂搽法 214

四、艾灸法 215

褥疮艾灸法 215

第十三节 烧伤 215

一、敷贴法 215

方1 神效当归膏 215

方2 肌肤复原膏 215

方3 枯矾混悬液 215

方3 烧伤2号 216

方2 紫草油 216

方4 复合烧伤油 216

二、涂搽法 216

方1 烧伤液 216

三、扑撒法 217

清疡散 217

第十四节 冻疮 217

一、敷贴法 217

方1 硝柏液 217

方2 马勃膏 217

方1 冻疮酊 218

方1 橘皮生姜汤 218

四、熏洗法 218

方3 桂苏酒 218

方2 复方乌头酊 218

三、涂搽法 218

阳和解凝膏 218

二、膏药法 218

方3 大蒜泥 218

方2 当归四逆汤 219

五、隔姜灸 219

冻疮隔姜灸 219

第十五节 毒蛇咬伤 219

一、敷贴法 219

方1 椒黄敷方 219

方2 季德胜蛇药片 219

第十六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20

毒蛇咬伤灌肠法 220

三、灌肠法 220

蛇伤洗方 220

方4 蛇伤围药散 220

方3 半边莲敷方 220

二、熏洗法 220

一、敷贴法 221

方1 冲和仙膏 221

方2 生肌玉红膏 221

二、涂搽法 221

红灵酒 221

三、淋洗法 221

桂枝淋洗方 221

四、烟熏法 221

方1 熏发背奇方 221

方2 红矾熏方 221

方1 加减金黄散 222

方2 消积止痛膏 222

第十七节 癌性疼痛 222

一、敷贴法 222

方3 癌痛散 223

二、膏药法 223

方1 镇痛膏 223

方2 普陀膏 223

方3 消肿膏 223

三、针灸法 224

法1 穴注法 224

法2 磁鍉针法 224

方2 田螺水 225

一、敷涂法 225

方1 五倍子散 225

第六章 痔科 225

第一节 痔 225

方3 九华膏 226

二、熏洗法 226

方1 洗痔枳壳汤 226

方2 荆芥汤 226

方3 硝矾洗剂 226

三、烟熏法 226

熏痔方 226

五、枯痔散疗法 227

枯痔散 227

方1 槐子栓 227

方2 复方消痔灵栓 227

四、坐药法 227

六、枯痔钉疗法 228

方1 有砒枯痔钉 228

方2 二黄白枯痔钉 228

七、坐袋法 229

痔疮坐袋 229

八、挑治法 229

痔挑治法 229

三、掺药法 230

脱管药条 230

方1 四品散 230

方2 生肌散 230

却毒汤 230

一、熏洗法 230

第二节 肛瘘 230

二、插药法 230

方3 八宝丹 231

方4 生肌玉红膏 231

四、挂线法 231

肛瘘挂线法 231

第三节 肛管直肠脱垂 232

一、敷药法 232

方1 文蛤散 232

方2 鳖头散 232

二、熏洗法 232

方1 脱肛洗药 232

方2 石榴倍矾汤 232

二、熏洗法 233

方2 青黛散油膏 233

方1 苦参汤 233

第四节 肛门瘙痒症 233

方1 燥湿止痒膏 233

一、敷涂法 233

方2 荆防苦参汤 234

第七章 皮肤科 235

第一节 毛囊炎 235

一、敷涂法 235

方1 如意金黄散 235

方2 二味拔毒散 235

二、浸洗法 235

方1 收湿解毒汤 235

玫瑰疹针灸激光法 236

二、针灸激光法 236

方2 三黄洗剂 236

一、涂搽法 236

第二节 玫瑰糖疹 236

方2 解毒洗擦剂 236

方1 三石水 236

第三节 天疱疮 237

掺涂法 237

方1 石珍散 237

方2 青白散 237

方3 清凉膏 237

第四节 带状疱疹 238

一、敷涂法 238

方1 二味拔毒散 238

方2 1号膏 238

方3 王不留行糊 238

法1 灸法 239

法3 梅花针扣击 239

法2 腧穴及阿是穴针刺 239

方4 疱疹净 239

二、针灸法 239

方5 红冰散 239

法4 耳针 240

三、耳背放血、割血疗法 240

耳背放血并割耳敷胡蒜法 240

第五节 疣 240

一、敷涂擦法 240

方1 苦耳酊 240

方2 复方乌梅酊 240

方1 马齿苋膏 241

二、浸洗法 241

方2 中草药擦洗剂 241

方3 倍雄膏 241

方5 萝藦涂擦 241

方4 二妙散 241

方3 木香洗剂 242

方4 疣洗净 242

方5 解毒除湿汤 242

三、针推法 242

法1 针刺 242

方1 花粉涂方 243

一、搽涂法 243

第六节 脓疱疮 243

疣耳背放血法 243

四、耳背放血法 243

法4 推疣 243

法3 电针 243

法2 耳压 243

方2 柏叶散 244

方3 青蛤散 244

二、浸洗法 244

方1 蛇床子汤 244

方2 复方蛇床子汤 244

第七节 丹毒 244

方1 熏洗汤 245

二、熏洗法 245

方3 玉露散 245

方4 消炎软膏 245

方1 金黄散 245

一、敷涂法 245

方2 四黄散 245

方2 红黄液 246

方3 大蒜液 246

三、砭镰法 246

丹毒砭镰法 246

四、针药法 246

梅花针加药敷法 246

第八节 癣病 246

方4 黄精首乌醋 247

方1 癣洗方 247

二、泡洗法 247

一、敷涂法 247

方3 苦楝子膏 247

方2 密陀僧散 247

方1 川槿散 247

方2 浸泡方 248

方3 苦参洗剂 248

方4 股癣洗方 248

第九节 疥疮 248

二、熏洗法 249

方4 蛇床子百部酊 249

方1 疥疮熏洗方 249

方2 复方苦参洗剂 249

方2 硫黄膏 249

方1 白矾散 249

一、敷涂法 249

方3 雄黄膏 249

第十节 接触性皮炎 250

一、涂搽法 250

五峰石方 250

二、湿敷法 250

马齿苋洗方 250

三、火针法 250

皮炎火针法 250

方2 大黄冰片酊 251

方1 沐头汤方 251

二、浸洗法 251

方3 白屑风酊 251

一、涂搽法 251

第十一节 脂溢性皮炎 251

方1 润肌膏 251

方2 颠倒散 252

方3 脂溢洗方 252

第十二节 神经性皮炎 252

一、涂搽法 252

方1 白矾散 252

方5 神皮灵 253

方1 消风化瘀汤 253

二、浸洗法 253

方2 斑蝥酊 253

方4 黄丹软膏 253

方3 半斑散 253

方1 神灯照方 254

四、熏法 254

法3 艾灸 254

法2 透皮针 254

法1 火针 254

三、针灸法 254

方2 路路通水洗剂 254

方2 苍柏灸熏方 255

第十三节 荨麻疹 255

一、涂搽法 255

方1 百部酊 255

方2 九华粉洗剂 255

第十四节 湿疹 256

法3 拔火罐法 256

法2 后溪放血法 256

法1 针刺 256

三、针灸法 256

方2 百部洗方 256

方1 瘾疹洗汤 256

二、浸洗法 256

一、涂搽法 257

方1 擦调散 257

方2 青黛散 257

方3 青黛枯椒散 257

二、熏洗法 257

方1 蛇床子汤 257

方2 蛇床子洗剂 257

方1 凉肌散 258

一、涂擦法 258

第十五节 红色粟粒疹 258

方3 诃醋散 258

方1 皮炎洗剂 258

三、湿敷法 258

方3 肛周湿疹方 258

方2 马齿苋洗方 258

方2 鹅黄散 259

二、洗涤法 259

苦参汤 259

第十六节 皮肤瘙痒症 259

一、涂搽法 259

苦参酒 259

二、熏洗法 259

方1 蛇床子汤 259

法1 针刺 260

第十七节 银屑病 260

法2 电针加灸 260

方3 苦参汤 260

三、针灸法 260

方2 中药熏洗方 260

一、敷涂法 261

方1 黄连膏 261

方2 复方土大黄酊 261

方3 消银油 261

方4 牛皮康软膏 261

方5 玉黄膏 261

银屑病耳穴埋药 262

四、耳穴埋药法 262

梅花针加药灸 262

三、针灸法 262

方3 野芹菜汁 262

方1 菖蒲三黄洗剂 262

二、浸洗法 262

方2 牛皮癣擦剂 262

第十八节 痤疮 263

一、敷涂法 263

方1 颠倒散 263

方2 丹参热敷方 263

方1 消痤饮 264

痤疮耳穴割治法 264

四、耳穴割治法 264

方2 美容汤 264

三、浸洗法 264

消痤霜 264

二、面膜法 264

方3 白果仁方 264

第十九节 黄褐斑 265

一、涂搽法 265

方1 木兰膏方 265

方2 仙白膏 265

方3 治面?方 266

方4 化斑膏 266

方2 白癜酊 267

方1 中药酊剂 267

一、涂搽法 267

法2 耳压 267

第二十节 白癜风 267

三、针灸法 267

净肤煎 267

二、熏洗法 267

法1 针灸 267

方3 去白散 268

方4 白癜风外用方 268

二、针灸法 268

法1 艾灸 268

法2 梅花针 268

方2 生发擦剂 269

海艾汤 269

二、浸泡法 269

方3 补骨脂酊 269

方1 斑秃搽剂 269

一、涂搽法 269

第二十一节 斑秃 269

三、针灸法 270

梅花针 270

第二十二节 手足皲裂 270

方1 生肌玉红膏 270

方2 玉黄膏 270

方3 皲裂膏 270

方4 双白散 270

方5 甘油搽剂 271

第二十三节 瘢痕疙瘩 271

敷涂法 271

方1 灭瘢方 271

方2 灭瘢又方 271

方3 黑布膏 272

第一节 骨折 273

一、敷贴法 273

方1 应痈膏 273

方2 接骨丹 273

第八章 骨伤科 273

方3 玉真膏 274

方4 止血黑绒絮 274

方5 断骨丹 274

方6 三号接骨外用药 274

方7 四号接骨外用药 274

方3 复方血竭酊 275

方1 骨折后期熏洗方 275

三、熏洗法 275

二、涂搽法 275

方2 紫金酒 275

方1 新伤药水 275

方8 坚骨壮筋膏 275

方2 膝关节强直方 276

方3 海桐皮汤 276

方4 夜合二香熏液药 276

三、热熨法 276

中药热敷方 276

方3 新伤1号药 277

方2 代痛散 277

方4 活血散 277

一、敷贴法 277

第二节 软组织损伤 277

方1 定痛膏 277

方5 栀子散 278

方6 生肌散 278

方7 旧伤Ⅱ号药 278

方8 活络油膏 278

二、涂擦法 278

方1 止痛药水 278

方2 化瘀洗方 279

方1 新伤Ⅲ号药 279

四、热熨法 279

方4 桂枝黄芪熏洗药 279

方3 莪术桃仁熏洗药 279

方1 腰脊胸腔洗方 279

三、熏洗法 279

方3 风伤药水 279

方2 伤筋药水 279

方2 电渗熨方 280

方3 湿热敷方 280

第三节 颈椎病 280

一、敷贴法 280

方1 透骨软肾膏 280

方2 麝香鹿茸膏 281

方3 骨质增生膏 281

二、热熨法 281

热敷方 281

三、中药离子导入法 281

小活络方 281

一、敷贴法 282

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282

方1 祛痛通络散 282

药枕方 282

五、刮法 282

四、药枕法 282

颈椎病刮痧法 282

方2 冻结肩外敷方 283

二、熏洗法 283

方1 风痛方 283

方2 肩痛汤 283

三、叩击法 283

药棒疗法 283

四、发泡疗法 283

斑蝥大蒜汁方 283

方2 红花乌头酒 284

五藤汤 284

二、熏洗法 284

一、敷贴法 284

方1 石氏消散膏 284

第五节 肱骨外上髁炎 284

三、发泡法 285

网球肘方 285

第六节 腱鞘炎 285

一、敷贴法 285

方1 腱鞘炎方 285

方2 长春愈痛膏 285

方1 五生散 286

一、敷贴法 286

七星艾线点灸方 286

上肢洗方 286

二、熏洗法 286

三、点灸法 286

方2 云南白药 287

二、温熨法 287

消肿止痛汤 287

第八节 足跟痛症 287

一、浸洗加叩击法 287

方1 松解上痛汤 287

方4 骨刺浸剂 288

芎乌粉 288

二、药垫法 288

方3 跟痛愈浸洗方 288

方2 足跟痛膏 288

第九节 急性腰扭伤 289

一、敷贴法 289

方1 腰扭伤方 289

方2 贴磁方 289

二、点眼法 289

硼砂点眼方 289

第十节 腰部劳损 290

一、敷贴法 290

方1 复方摩腰丹 290

方2 川芎热敷方 290

活血舒筋方 291

四、熏疗法 291

方2 药灸方 291

方1 阳燧锭 291

坎离砂 291

二、热熨法 291

三、药条疗法 291

五、涂搽法 292

壮腰镇痛方 292

六、药垫法 292

药垫方 292

七、中药离子导入法 292

活血通络方 292

一、吹药法 294

方2 加味二妙散 294

方1 加味连蛤散 294

第一节 外耳湿疹 294

第九章 五官科 294

方3 冰硼散 295

二、涂药法 295

方1 枯青松散 295

方2 穿粉散 295

方3 湿疹膏 295

三、搽洗法 295

黄矾散 295

第二节 弥漫性外耳道炎 295

第三节 非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 296

方2 珍奇散 296

方1 炉茶散 296

四、吹药法 296

六神丸纱条 296

雄归散 296

二、涂药法 296

芩柏滴耳液 296

一、滴药法 296

第七节 肋软骨炎 296

三、塞耳法 296

一、敷药法 297

方1 冲和仙膏 297

方2 芙蓉膏 297

方3 塑敷方 297

二、火针法 297

耳廓囊肿火针法 297

二、按摩法 298

法2 耳周按摩术 298

法1 鼓膜按摩术 298

一、咽鼓管吹张法 298

自行吹张法 298

第四节 分泌性中耳炎 298

三、超短波 299

耳闭超短波法 299

第五节 化脓性中耳炎 299

一、滴耳法 299

(一)水剂 299

方1 黄连冰片滴剂 299

方3 鸡蛋黄油 300

(三)酊剂 300

方2 紫参滴耳油 300

鲜地黄酊 300

方3 蚯蚓白糖液 300

(一)油剂 300

方4 虎耳草汁 300

方2 四黄苦参液 300

方1 滴耳油 300

三、塞耳法 301

方1 中耳炎药捻 301

方2 中耳炎纱条 301

方2 冰榴散 301

方1 红棉散 301

二、吹药法 301

第六节 耳鸣、耳聋 302

一、塞耳法 302

方1 通耳丹 302

方2 通气散 302

二、搐鼻法 302

追风散 302

三、滴耳法 302

方1 全蝎酒 302

第七节 鼻炎 303

法2 聪耳按摩法 303

一、滴鼻法 303

方1 复方露蜂房滴鼻剂 303

四、按摩法 303

方2 草乌酒精液 303

法1 鸣天鼓法 303

方2 萝卜大蒜滴鼻液 304

二、吹药法 304

方1 二丁散 304

方2 辰砂定痛散 304

三、涂药法 304

香膏 304

四、熏法 304

辛夷药烟 304

五、推拿法 304

宣肺开窍醒脑三步法 304

鼻炎药物口罩 305

鼻炎激光穴位照射法 305

八、激光穴位照射法 305

六、贴药法 305

七、口罩法 305

斑蝥贴剂 305

第八节 变应性鼻炎 306

一、滴鼻法 306

方1 辛夷花液 306

方2 滴鼻灵 306

二、吹药法 306

方1 川椒散 306

方2 复方辛苍散 306

五、药枕法 307

荆防通窍脱敏枕 307

脱敏止嚏法 307

六、电疗法 307

直流电导药法 307

方2 白芥子贴膏 307

方1 苍耳子膏 307

三、贴药法 307

四、耳压法 307

一、吹药法 308

方3 加味苍玉散 308

方1 二丁散 308

方2 肃窦散 308

第九节 鼻窦炎 308

法2 指针疗法 308

法1 循经按摩法 308

七、按摩法 308

二、滴鼻法 309

方1 苍耳滴鼻液 309

方2 辛艾乳剂 309

三、窦内注入法 309

方1 辛夷油灌注液 309

方2 鼻窦灌注液 309

四、雾化、蒸汽吸入法 309

方1 鼻宁雾化剂 309

第十节 鼻出血 310

方2 实热方 310

方1 鼻衄油 310

一、涂药法 310

五、敷贴法 310

方2 鼻渊熏洗方 310

方1 虚寒方 310

方2 黄连膏 311

方3 蒲麻药糊 311

二、滴鼻法 311

方1 芦荟滴鼻液 311

方2 五倍麻辛液 311

三、吹药法 311

方1 白及粉 311

方2 大黄炭粉 311

法1 按揉耳根法 312

法3 按压百劳穴 312

法2 按摩天梁穴 312

方2 血竭药膜 312

五、按摩法 312

方1 复方大黄膜 312

四、药膜贴敷法 312

六、烙法 313

鼻衄烙治法 313

七、点眼法 313

衄血点眼法 313

第十一节 咽炎 313

一、吹药法 313

方1 珍珠散 313

方2 西瓜霜 313

方3 通用消肿止痛散 313

方4 贝香糖 314

方3 咽宁含片 314

三、气雾吸入法 314

方1 复方银花雾化液 314

方1 青梅丸 314

二、噙化法 314

方2 射干丸 314

方2 复方山豆根液 315

四、超短波透入法 315

咽炎透入方 315

五、激光法 315

咽炎激光法 315

六、按摩法 315

颈项按摩法 315

七、耳压法 315

通络解毒法 315

一、吹药法 316

方2 神效吹喉散 316

方1 冰硼散 316

第十二节 扁桃体炎 316

放血利咽法 316

八、耳背放血法 316

方3 锡类散 317

二、噙含法 317

霜梅 317

三、含漱法 317

方1 银花甘草汤 317

方2 喉症漱口煎 317

四、敷药法 317

方1 蒜泥拔毒散 317

方2 蜘蒜泥 317

五、刺血法 317

法1 扁桃体刺血法 317

一、噙含法 318

第十三节 喉炎 318

方1 铁笛丸 318

六、烙法 318

法2 井穴刺血法 318

扁桃体烙法 318

方2 润喉丸 319

二、蒸汽吸入法 319

方1 银花薄荷汤 319

方2 荆芥杏苏汤 319

三、敷药法 319

大黄敷药方 319

四、按摩法 319

开音按摩法 319

五、激光穴位照射 319

喉炎激光法 319

二、含漱法 320

方3 细荜漱口方 320

方2 柳白皮含漱方 320

方1 黄芩含漱方 320

一、吹药法 320

方2 哭来笑去散 320

方1 蜂房灰 320

第十四节 牙髓炎 320

三、涂敷法 321

方1 止痛药酒 321

方2 牙痛灵 321

四、灯火法 321

耳尖烧灼法 321

五、塞耳法 321

定痛塞耳丹 321

附 经络穴位图 3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