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旅游与遗产保护  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
旅游与遗产保护  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

旅游与遗产保护 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韩枝著
  • 出 版 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10030538
  • 页数:2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遗产旅游的概念、遗产旅游的原真性标准、遗产旅游者、遗产保护、遗产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对我国遗产旅游进行了研究,而且结论都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分析基础之上。
《旅游与遗产保护 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目录

第一章 遗产旅游:概念演变与研究框架 1

第一节 遗产:内涵的演变与理念变迁 1

一、中文语境中的“遗产” 1

二、西方语境中的“遗产” 5

三、遗产的分类体系 7

第二节 遗产与遗产旅游 9

一、从遗产到遗产旅游资源 9

二、从需求与供给角度定义遗产旅游的分歧 15

第三节 遗产旅游研究概况与框架体系 17

一、西方研究概况 17

二、国内研究概况 18

三、遗产旅游研究框架 20

第四节 旅游与遗产保护:寻找矛盾的正效应 22

一、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冲突与共生 22

(一)旅游与遗产保护冲突的二元关系论 22

(二)旅游与遗产二元关系论的理论基础 23

二、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互动反馈机制 24

第二章 遗产申报:动力机制与利益权衡 27

第一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发展历程 27

一、起步阶段(1985~1990) 27

(一)背景 27

(二)特征 28

(三)影响 29

二、发展阶段(1991~1999) 29

(一)背景 29

(二)特征 30

(三)成就与影响 31

三、转型阶段(2000~2004) 31

(一)背景 31

(二)遗产申报特征 32

(三)问题与影响 33

四、提升阶段(2005~) 33

(一)背景 33

(二)申报特征 36

(三)趋势与影响 37

第二节 遗产申报的动力机制 38

一、遗产申报的动力分解 38

二、遗产申报的动力本质 40

第三节 遗产申报的利益权衡——开平碉楼与村落案例研究 42

一、案例地背景 42

二、研究方法 43

三、研究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申遗的利益权衡 44

(一)中央政府的利益权衡 44

(二)地方政府的利益权衡 44

(三)社区居民的利益权衡 46

(四)当地旅游企业的利益权衡 47

(五)游客的利益权衡 48

四、结论与讨论 48

第三章 遗产原真性:理解差异与现实悖论 50

第一节 原真性概念的两种演变路径 50

一、关于“authenticity”的起源及其中文译法 50

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中原真性概念演变 52

(一)遗产保护法规文献中的原真性概念发展 52

(二)遗产原真性概念理解的逻辑框架 56

二、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原真性概念演变 58

(一)旅游研究文献中原真性概念的发展 58

(二)旅游原真性概念理解的逻辑框架 62

三、原真性概念两种演变路径的比较 63

第二节 原真性理解差异的路径依赖:乌镇、周庄案例研究 65

一、符号的原真性与遗产旅游 65

二、数据收集与案例地概况 66

三、研究发现 67

(一)不同利益群体对周庄与乌镇原真性的感知及其差异 67

(二)不同利益群体的原真性感知差异的形成 70

(三)原真性理解差异对遗产地发展影响的路径依赖 71

四、原真性构建与文化遗产地管理 73

第四章 遗产旅游者:双因素理论与示范效应 76

第一节 双因素理论与游客满意度 76

一、双因素理论 76

二、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保健与激励因素 78

(一)游客满意度 78

(二)游客满意度与双因素理论 80

第二节 双因素理论与游客需求导向:索道建设案例 84

一、案例研究背景 84

二、研究发现 85

(一)游客乘坐索道的需求动机 85

(二)游客对索道的感知实绩评价 87

(三)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8

三、双因素理论与满足需要 90

第三节 先锋游客的示范效应与遗产地成长:背包客案例 91

一、背包客行为特征及其先锋意义 91

(一)背包客的行为特征 91

(二)背包客的先锋意义 93

二、从“驴”到“假驴”:先锋游客的示范效应与遗产地成长 95

(一)先锋游客对目的地成长影响的实例 95

(二)先锋游客对遗产地影响的过程:从“驴”到“假驴” 98

三、培育先锋游客市场引导遗产旅游地发展 100

第五章 遗产地居民:搬迁安置与失地就业 102

第一节 遗产地居民搬迁安置与失地就业 102

一、遗产地居民搬迁与失地现象 102

二、遗产地居民安置与就业困境 104

第二节 遗产地居民参与旅游的方式变化与地位变迁:武陵源案例研究 107

一、武陵源风景区内社区空间分布 107

二、武陵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演变 108

(一)起步阶段(1982~1996):自由竞争与自然参与 108

(二)转折阶段(1997~2003):资本与政策的介入使居民参与方式重新洗牌 110

(三)两极分化阶段(2004~):新地主产生与新贫民出现 111

三、武陵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13

(一)地理与交通区位对参与旅游业的影响 113

(二)政策对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影响 115

(三)外来资本对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影响 116

四、武陵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相对地位变化 117

(一)社区居民普遍从旅游业中受益 117

(二)旅游参与的主体地位变化 118

(三)经济社会地位相对变化 119

五、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方式与社会地位变迁的形成机理 120

第六章 遗产地投资:企业成长与遗产地发展的耦合与错位 122

第一节 企业成长机制与旅游企业成长 122

一、企业成长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122

二、旅游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123

第二节 企业成长机制与遗产地投资模式 125

一、招商引资政策与企业成长机制的耦合与错位 125

二、遗产地旅游投资模式 127

(一)旅游景区投资特征 127

(二)遗产地旅游投资模式 127

三、遗产地旅游投资与遗产地成长的耦合 128

(一)先锋企业的示范效应与遗产地自我更新 128

(二)遗产投资价值促进社区对遗产价值认同与保护意识觉醒 129

四、遗产地旅游投资与遗产地成长的错位 129

(一)遗产地旅游收入来源对资源的依赖性更强 129

(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价快速膨胀,加剧圈地运动 130

(三)各类权力寻租活动加剧 131

(三)景区发展格局的固化 131

第三节 旅游投资企业的成长与衰落:张股公司案例研究 132

一、张股公司起步阶段(1992~1995) 132

(一)张股公司的创建 132

(二)张股公司创建期发展模式 132

(三)张股公司创建期主要特点 133

二、张股公司第一轮成长与衰落(1996~2001) 134

(一)成长历程 134

(二)失败原因 135

三、张股公司第二次成长与衰落(2001~2004) 136

(一)成长历程 136

(二)成败原因 137

四、张股公司第三轮发展(2007~) 137

五、张股公司成长变迁的启示 138

第七章 遗产保护:制度的政策激励和观念措施依赖 140

第一节 制度与政策激励 140

一、制度与政策 140

二、现行遗产管理制度的政策激励 141

第二节 观念与措施依赖:景区拥挤问题的透视 144

一、研究背景 144

(一)研究进展 144

(二)案例地特征 144

(三)研究方法 145

二、研究发现 146

(一)遗产地拥挤问题的特征 146

(二)遗产地拥挤问题产生的原因 148

三、遗产地拥挤问题解决方案反映的观念与措施的路径依赖 150

(一)拥挤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 150

(二)理论解决方案 151

(三)现实解决方案的困境及其所反映的观念与措施的依赖 155

第三节 政策影响:休假政策案例 156

一、研究背景 156

(一)缘起 156

(二)数据来源 157

(三)研究方法 159

二、研究发现 160

(一)从“单休日”、“双休日”到“黄金周”休假制度 160

(二)三个“黄金周”周内峰值变化规律 161

三、结论与讨论 163

(一)休假政策对遗产旅游地客流的影响 163

(二)休假政策变化与遗产旅游地管理 164

第四节 措施影响:门票涨价案例 164

一、研究背景 164

(一)缘起 164

(二)研究进展 165

(三)研究方法 166

二、研究发现 167

(一)门票涨价对游客人数的影响 167

(二)门票涨价对垄断资源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 168

(三)门票涨价对景区外部非垄断资源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 169

(四)门票涨价对武陵源旅游经济总体影响 171

(五)门票涨价的经济影响路径 172

三、结论与讨论 173

(一)结论 173

(二)讨论 173

第八章 遗产产权:边界模糊与路径依赖 174

第一节 产权与遗产资源产权 174

一、产权的内涵 174

二、遗产资源产权 175

(一)遗产资源产权特征 175

(二)资源产权设置与委托—代理 177

三、遗产资源产权问题的争论 178

第二节 集体产权的困境:武夷山案例 179

一、遗产资源的集体产权 179

二、集体产权在遗产旅游中引发的冲突 181

(一)背景 181

(二)冲突 182

(三)理由 182

(四)解决 182

三、冲突的深层分析 184

第三节 私有产权的矛盾:开平碉楼案例 186

一、遗产资源的私有产权 186

二、私有产权在遗产旅游中面临的挑战 187

(一)背景 187

(二)启动产权托管 188

(三)困难与挑战 188

三、产权模糊的路径依赖 189

第九章 遗产资源管理制度变迁:方向与动力 191

第一节 中国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变迁 191

一、风景名胜管理事业创业的开始(1979~1982) 191

二、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初步形成阶段(1983~1994) 193

三、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转型与冲突阶段(1995~2005) 197

四、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变革与创新阶段(2006~) 199

第二节 中国遗产资源管理体制的现实冲突 200

一、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冲突的典型事件 200

二、冲突事件的特征与特点 201

(一)开发建设是形成冲突的主要力量 201

(二)冲突事件反映部门利益之争 202

(三)舆论监督的推动作用明显 202

(四)法律监督起决定性作用 202

三、冲突事件发生原因剖析 203

(一)发展目标:经济利益驱动 203

(二)经营方针:游客需求导向 203

(三)现实压力:供需矛盾突出 205

(四)制度设计:产权重叠与监督缺位 206

第三节 中国遗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争论 207

一、改革方案的争论焦点 207

(一)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207

(二)是否有必要实行属地管理 208

(三)遗产资源是否可以“两权/三权/四权分离” 209

(四)景区经营公司是否可以上市 209

二、改革方案的理论依据差异 210

(一)遗产经济学理论 210

(二)战略管理理论 211

(三)集权与分权理论 212

(四)现代产权理论 212

(五)公共选择理论 213

三、理论方案的现实困境 214

(一)财政与税收体制影响下的中央与地方博弈 214

(二)两权分离与缺乏监督体系的假特许经营 214

(三)遗产资源的社区成功治理为制度设计增加新的可能 215

第四节 中国遗产资源管理制度变迁动力:武陵源案例研究 216

一、研究背景 216

(一)缘起:自然遗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动力来自哪里? 216

(二)案例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7

二、研究发现 219

(一)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 219

(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变迁动因 221

(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变迁的模型结构 223

三、结论与讨论 225

(一)结论 225

(二)讨论 226

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45

表1-1 遗产吸引物/遗产的分类 7

表1-2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保护区管理分类系统(IUCN,1994) 8

表1-3 美国的国家遗产体系/国家公园体系及其2005年游客接待人数情况 10

表1-4 中国的国家遗产体系及其主管政府部门 10

表1-5 2003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的国家风景名胜区情况 11

表1-6 1993~2001年美国、加拿大关于遗产旅游的博士论文 18

表1-7 国内世界遗产(旅游)研究阶段及特征 19

表1-8 1999~2007年《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与保护区相关的学位论文 19

表1-9 1999~2007年《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与风景区相关的学位论文 20

表1-10 1999~2007年《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与遗产相关的学位论文 20

表2-1 我国申遗起步阶段登录的世界遗产项目(1985~1990) 28

表2-2 我国申遗发展阶段登录的世界遗产项目(1991~1999) 30

表2-3 我国申遗转型阶段登录的世界遗产项目(2000~2004) 32

表2-4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文物局:2006年12月15日) 34

表2-5 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建设部:2006年1月12日) 35

表2-6 我国申遗提升阶段登录的世界遗产项目(2005~) 37

表2-7 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37

表2-8 开平碉楼与村落内社区居民对申遗的利益权衡与申遗态度 46

表2-9 开平市酒店的客源结构(申遗成功前) 48

表2-10 游客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的态度与感知 48

表3-1 遗产保护国际法规文献中原真性概念理解的演变 55

表3-2 旅游研究中原真性概念的发展与比较 61

表3-3 两种原真性概念发展演变及其内涵比较 65

表3-4 政府与研究人员对周庄与乌镇的原真性感知差异 68

表3-5 乌镇、周庄游客与居民的原真性感知差异比较 69

表3-6 游客判断乌镇与周庄各元素“真实”与否的标准 71

表3-7 游客对古镇吸引力元素重要性的判断 71

表3-8 不同利益者对遗产原真性的评价标准与依据 71

表4-1 影响游客满意度的目的地因素 79

表4-2 游客满意与不满意调查问卷的测试指标 81

表4-3 促进游客满意感的影响因子 82

表4-4 引起游客不满意的影响因子 83

表4-5 游客选择乘坐索道的原因 86

表4-6 武陵源游客搭乘特殊客运工具的原因 87

表4-7 游客对武陵源景区索道的评价 88

表4-8 武陵源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9

表4-9 武陵源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自助游客) 89

表4-10 国外研究中背包客社会人口特征及其旅游行为特点小结 92

表4-11 团队游客与自助游客对旅游信息需求的比较 101

表5-1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遗产地居民搬迁模式 103

表5-2 部分遗产地居民搬迁规模参考数字 103

表5-3 景区搬迁居民的安置与补偿政策 106

表5-4 景区拆迁前天子山社区居民就业情况统计 110

表5-5 2006年袁家界社区居民就业情况统计 112

表5-6 2006年锣鼓塔社区与张家村居民就业情况统计 113

表5-7 2005年武陵源各社区社会经济数据 114

表5-8 2001年武陵源风景区内移民搬迁规模 115

表5-9 2004年张家界市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情况 117

表6-1 不同企业成长理论对旅游企业成长解释的适用性比较 124

表6-2 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与企业投资的动机与需求比较 126

表6-3 索道行业毛利率 128

表6-4 武陵源风景区外来投资项目经营情况 130

表6-5 近年来武陵源居民购房价格变化 131

表7-1 近年来武陵源区政府实施比较有力的政策 143

表7-2 武陵源管理体制的政策激励 143

表7-3 武陵源风景区各交通节点的最大运能比较表 149

表7-4 不同解决方案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154

表7-5 武陵源三个休假制度时期的季节指数比较 161

表7-6 2000~2006年三个“黄金周”周内的日际变动指数比较 162

表7-7 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价格变迁一览表 165

表8-1 武夷山天心村等居民反对景区实施封闭管理并上访的理由 183

表9-1 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2

表9-2 近年来世界遗产地发生的几起发展与保护的冲突事件 200

表9-3 游客对遗产地内索道等享受型交通工具建设的态度与感知 204

表9-4 影响世界遗产地内游客满意度的因子与变量 205

表9-5 中国世界遗产地出游场力分析 206

表9-6 调查与访谈人员及所访谈问题 218

图1-1 从遗产到遗产旅游资源的选择模式 14

图1-2 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构成图 17

图1-3 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其研究框架 21

图2-1 遗产申报的动力机制分解示意图 40

图3-1 原真性概念的水平理解 57

图3-2 原真性概念的垂直理解 58

图3-3 旅游研究的原真性理解逻辑框架分析图 63

图3-4 原真性理解差异与遗产地商业化的路径依赖分析示意图 72

图4-1 游客满意度分析逻辑框架图 84

图5-1 武陵源风景区社区居民分布示意图 108

图5-2 袁家界村与张家界村历年人均纯收入比较分析图 116

图7-1 武陵源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政策与行动激励示意图 142

图7-2 武陵源风景区交通结构示意图 146

图7-3 游客在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百龙电梯“五一”峰值期与旺季的平均等待时间 147

图7-4 武陵源景区关键集散节点客流日分布情况 148

图7-5 1982~2006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变化曲线 148

图7-6 1986~2006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各月游客统计表 149

图7-7 武陵源客流拥挤的理论解决方案分析框架 153

图7-8 交通供给思想指导下的景区拥挤解决方案形成的路径依赖 156

图7-9 1986~2006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各月游客统计表 158

图7-10 三种休假制度背景下月际变动指数比较图 160

图7-11 2000~2002年与2004~2006年两个阶段的三个“黄金周”周内峰值变动指数比较图 162

图7-12 2000~2006年“五一”黄金周与“十一”黄金周游客总量占当月游客比重变化 163

图7-13 1982~2006年武陵源区游客人数年际变化曲线图 167

图7-14 2005年4月与上年同月内游客人数变化比较 168

图7-15 1995~2006年武陵源风景区资源垄断类企业门票收入变化 169

图7-16 资源垄断企业收入增幅与游客人数增幅比较分析图 169

图7-17 非资源垄断企业地税收入增幅与游客人数增幅比较分析图 170

图7-18 税收总量、财政收入和旅游收入比较分析图 171

图7-19 游客人数、税收总量、财政收入和旅游收入增幅比较分析图 171

图7-20 人均旅游收入、人均税收收入比较分析图 172

图8-1 遗产资源产权不清导致的居民与政府利益冲突恶性循环分析示意图 185

图8-2 私有产权的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路径依赖 189

图9-1 武陵源景区1982~2006年游客人数年际变化曲线图 217

图9-2 武陵源管理制度变迁的反馈结构分析图 2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