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
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

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峡,陈智罡,袁宗福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41672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方法与技巧。全书总共分为14章节,详细讲述了各种网络设计与构建中所设计到交换及路由技术。
《网络设备互连学习指南》目录

第1章 网络基础 1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1.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2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5

1.1.3 网络传输介质 7

1.1.4 LAN、WAN、WLAN 12

1.2 计算机网络模型 13

1.2.1 OSI参考模型 14

1.2.2 TCP/IP参考模型 21

1.2.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3

1.3 重点协议介绍 24

1.3.1 IP协议 24

1.3.2 端口号 26

1.3.3 TCP协议 28

1.3.4 UDP协议 31

1.4 数制转换 32

1.4.1 计算机常用的数制 32

1.4.2 数制之间的转换 33

1.5 总结 35

1.6 思考与练习 36

第2章 交换技术 38

2.1 以太网 38

2.1.1 MAC子层和LLC子层 38

2.1.2 以太网概述 40

2.1.3 CSMA/CD 41

2.1.4 以太网帧格式 43

2.1.5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45

2.2 交换基础 48

2.2.1 交换机工作原理 48

2.2.2 帧转发方式 52

2.3 启动交换机 54

2.3.1 交换机的端口和指示灯 54

2.3.2 交换机的访问方式 55

2.3.3 使用命令行界面 59

2.3.4 交换机文件系统的管理 62

2.3.5 交换机的初始配置 63

2.4 总结 68

2.5 思考与练习 68

第3章 虚拟局域网(VLAN) 71

3.1 VLAN概述 71

3.1.1 VLAN的概念 71

3.1.2 VLAN的用途 72

3.1.3 VLAN的优点 73

3.2 VLAN的定义方法 74

3.2.1 基于接口的VLAN 74

3.2.2 基于MAC地址的VLAN 75

3.2.3 基于网络层的VLAN 75

3.2.4 基于IP组播的VLAN 75

3.3 VLAN的标准 75

3.3.1 IEEE802.1q 76

3.3.2 交换机的接口和默认VLAN 78

3.4 VLAN和Trunk的配置 80

3.4.1 VLAN的配置 80

3.4.2 向VLAN内添加接口 83

3.4.3 配置VLAN Trunk 84

3.4.4 定义Trunk接口的许可VLAN列表 86

3.5 配置VLAN间的通信 88

3.5.1 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通信 88

3.5.2 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通信 92

3.6 VLAN排错 98

3.7 总结 100

3.8 思考与练习 100

第4章 局域网中的冗余链路 103

4.1 冗余拓扑 103

4.1.1 冗余交换模型 103

4.1.2 广播风暴 104

4.1.3 多帧复制 105

4.1.4 MAC地址表抖动 106

4.2 生成树协议 107

4.2.1 生成树协议概述 107

4.2.2 生成树协议的工作过程 110

4.2.3 生成树协议的端口状态 113

4.2.4 生成树拓扑变更 114

4.3 快速生成树协议 115

4.3.1 快速生成树协议概述 116

4.3.2 RSTP的优点 118

4.3.3 RSTP与STP的兼容性 118

4.4 STP与RSTP的配置 119

4.4.1 生成树协议的默认参数 119

4.4.2 配置STP和RSTP 120

4.4.3 生成树配置实例 122

4.5 以太网端口聚合 128

4.5.1 端口聚合概述 128

4.5.2 流量平衡 129

4.5.3 配置端口聚合 130

4.5.4 端口聚合配置实例 132

4.6 总结 135

4.7 思考与练习 136

第5章 IP协议及子网规划 138

5.1 网际协议IP 138

5.1.1 IP协议概述 139

5.1.2 IP包格式 139

5.1.3 IP地址及其分类 142

5.1.4 专用IP地址 144

5.1.5 特殊IP地址 145

5.2 子网划分 146

5.2.1 子网掩码 146

5.2.2 划分子网的方法 147

5.2.3 VLSM 148

5.3 IPv 6150

5.3.1 IPv6概述 150

5.3.2 IPv6地址 152

5.3.3 IPv6的特点 155

5.3.4 IPv6与IPv4的对比 157

5.4 总结 158

5.5 思考与练习 159

第6章 路由技术 161

6.1 路由技术基础 161

6.1.1 路由概念 161

6.1.2 路由选路 162

6.2 启动路由器 164

6.2.1 认识路由器 164

6.2.2 路由器的访问方式 166

6.2.3 路由器加电 167

6.2.4 使用命令行界面访问路由器 168

6.3 静态路由、默认路由与浮动路由 168

6.3.1 静态路由配置 168

6.3.2 默认路由的配置 171

6.3.3 浮动静态路由 172

6.4 动态路由协议基本原理 174

6.4.1 动态路由协议基础知识 174

6.4.2 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 176

6.4.3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176

6.4.4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178

6.5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 179

6.6 有类路由协议与无类路由协议 180

6.6.1 有类路由协议 180

6.6.2 无类路由协议 180

6.7 总结 181

6.8 思考与练习 181

第7章 RIP路由协议 182

7.1 RIP协议 182

7.1.1 RIP的概念 182

7.1.2 RIP的工作过程及计时器 183

7.1.3 RIP更新路由表 185

7.1.4 路由毒化 186

7.1.5 计数到无穷大 187

7.1.6 防止路由环路 189

7.2 RIPv1与RIPv2 192

7.2.1 RIP版本 1193

7.2.2 RIP版本 2194

7.3 RIP的配置方法 195

7.3.1 配置RIP 195

7.3.2 RIP配置实例 197

7.3.3 配置单播更新和被动接口 206

7.4 RIP的检验与排错 211

7.4.1 使用show命令检验RIP的配置 211

7.4.2 使用debug命令进行排错 212

7.5 总结 213

7.6 思考与练习 213

第8章 OSPF路由协议 217

8.1 OSPF概念 217

8.1.1 OSPF优势 217

8.2 SPF算法 219

8.2.1 SPF工作过程 219

8.2.2 OSPF选举DR/BDR 221

8.2.3 邻居和邻接关系 222

8.2.4 OSPF报文类型 223

8.2.5 OSPF状态 225

8.3 单区域OSPF配置方法 227

8.3.1 配置OSPF 227

8.3.2 验证OSPF配置 228

8.4 总结 231

8.5 思考与练习 232

第9章 点对点协议(PPP) 234

9.1 点对点协议PPP 234

9.1.1 PPP协议简介 234

9.1.2 PPP的工作过程 237

9.1.3 PAP和CHAP认证 239

9.1.4 配置PPP协议 244

9.2 总结 253

9.3 思考与练习 253

第10章 园区网安全 254

10.1 园区网安全隐患 254

10.1.1 园区网的常见安全隐患 254

10.1.2 园区网安全解决方案的整体思路 255

10.2 交换机端口安全 255

10.2.1 交换机端口安全概述 255

10.2.2 端口安全的配置 256

10.2.3 查看端口安全信息 258

10.3 访问控制列表 259

10.3.1 访问控制列表概述 259

10.3.2 ACL工作原理及规则 262

10.3.3 ACL的种类 266

10.3.4 配置ACL 272

10.4 总结 276

10.5 思考与练习 277

第11章 网络地址转换(NAT) 279

11.1 NAT概念 279

11.1.1 地址空间不足带来的问题 279

11.1.2 NAT的用途 280

11.1.3 NAT术语 280

11.2 配置NAT 282

11.2.1 NAT的工作过程 282

11.2.2 配置NAT 284

11.3 配置NAPT 288

11.3.1 NAPT的工作过程 288

11.3.2 配置NAPT 289

11.4 验证和诊断NAT转换 290

11.5 NAT的注意事项 290

11.6 总结 291

11.7 思考与练习 291

第12章 无线局域网(WLAN) 292

12.1 无线技术基础 292

12.1.1 WLAN的发展历程 292

12.1.2 WLAN技术分类 293

12.1.3 WLAN相关组织 294

12.1.4 WLAN的主要技术 294

12.1.5 WLAN的传输介质 295

12.1.6 WLAN的技术优势 296

12.1.7 WLAN的应用 297

12.2 IEEE802.11 298

12.2.1 IEEE802.11简介 298

12.2.2 IEEE802.11标准 299

12.2.3 EEE802.11与OSI 301

12.3 WLAN组件 302

12.3.1 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 302

12.3.2 无线网卡 302

12.3.3 访问接入点(AP) 303

12.3.4 天线 307

12.4 WLAN拓扑 308

12.4.1 Ad-Hoc模式 308

12.4.2 Infrastructure模式 309

12.4.3 漫游 311

12.5 WLAN安全性 312

12.5.1 SSID隐藏 312

12.5.2 MAC地址过滤 313

12.5.3 WEP 313

12.5.4 WPA 313

12.5.5 802.1x 313

12.5.6 WLAN安全防范措施 314

12.6 总结 314

12.7 思考与练习 315

第13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316

13.1 网络层次化结构设计 317

13.1.1 网络层次化的设计思路 317

13.1.2 接入层功能 319

13.1.3 汇聚层功能 319

13.1.4 核心层功能 320

13.1.5 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的优点 322

13.2 设计一个网络方案 322

13.2.1 用户背景描述 322

13.2.2 需求分析 323

13.2.3 设计原则 325

13.2.4 解决方案设计 329

13.2.5 网络方案特点 338

13.3 总结 339

13.4 思考与练习 340

第14章 常见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 341

14.1 网络排错思路 341

14.2 物理层故障分析与处理 344

14.2.1 本地故障 344

14.2.2 线缆故障 345

14.3 数据链路层故障分析与处理 346

14.4 网络层故障分析与处理 347

14.5 传输层与高层故障分析与处理 348

14.5.1 协议故障 348

14.5.2 配置故障 348

14.5.3 操作系统故障 349

14.5.4 蠕虫病毒 349

14.6 总结 350

14.7 思考与练习 350

附录A 术语表 351

附录B 锐捷职业认证体系 355

参考文献 3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