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叙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2016452
  • 页数:612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集)是一套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而编写的全面、系统描述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巨著,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最为全面的资料性书籍。按年代分为五卷。第一卷描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初创、形成和第一次发展高潮,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第二卷描述了传统建筑继续发展、佛教建筑的传入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二次发展高潮,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建筑。第三卷为中国古代建筑进一步规范化、模数化,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峰时期,包括宋、辽、金、西夏时期建筑。第四卷内容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三次发展高潮,包括元、明时期的建筑。第五卷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三次发展高潮之持续和向近代建筑的过渡,为清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1卷 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目录

第一章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远古至公元前2100年) 1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概况 1

一、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1

(一)中国猿人的生活和栖居方式 1

(二)中国“古人”的生活和栖居方式 3

(三)中国“新人”的生活和栖居方式 5

二、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8

(一)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与特点 8

(二)中国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与特点 9

(三)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成就 10

三、中国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20

第二节 建筑最初的两个基本形态——巢居和穴居 25

一、架空的巢居——水网沼泽及热湿丘陵地带的主要居住形式;“穿斗式”木结构的主要渊源 26

二、黄土地带的穴居及其发展;中国土木混合结构建筑的主要渊源 28

第三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 29

一、中国原始社会城市 29

(一)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 29

(二)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 33

(三)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期古城遗址 40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城市特点 40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聚落 42

(一)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 42

(二)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聚落 49

(三)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 52

(四)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特点 53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居住建筑及其他建、构筑物 55

(一)中国原始社会的居住建筑 55

1.穴居 55

(1)横穴式建筑 56

(2)竖穴式建筑 59

2.半穴居 60

3.地面建筑 66

(1)黄河流域之地面建筑 66

(2)长江流域之地面建筑 73

(3)其他地区之地面建筑 74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公共建筑 74

1.形成的历史背景 74

2.“大房子”实例 75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其他建筑 79

1.作坊 79

2.陶窑 80

3.水井 83

4.窖穴、灰坑 84

5.畜栏 86

6.码头(埠头) 87

四、中国原始社会的祭祀建筑 87

(一)室外祭祀建筑遗址 88

(二)室内外结合的祭祀建筑遗址 90

(三)室内祭祀建筑遗址 90

五、中国原始社会的墓葬 92

(一)公共墓地 92

(二)单人墓葬 94

(三)多人墓葬 97

(四)杀殉墓葬 98

第四节 中国原始社会建筑的成就和影响 100

一、群体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100

二、多种类型建筑的形成 100

三、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与发展 100

(一)母系氏族社会建筑 100

(二)父系氏族社会建筑 101

四、建筑技术的多方面发展 102

五、建筑造型和装饰 108

第二章 夏、商时期建筑(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046年) 112

第一节 夏代和商代的历史与社会 112

一、夏代与商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112

(一)夏人的起源。我国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 112

(二)商人的起源。鼎盛的奴隶社会时期和灿烂的青铜文化 112

二、夏代与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 112

三、夏代与商代社会的特点 119

第二节 夏代与商代的建筑 127

一、城市 127

(一)夏代的城市 127

(二)商代的城市 127

1.河南洛阳市偃师县商城遗址 128

2.河南郑州市商城遗址 128

3.河南安阳市殷墟遗址 130

4.湖北黄陂县盘龙城遗址 131

二、宫室、坛庙、祭祀建筑 131

(一)宫室建筑 132

1.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夏代宫室遗址 132

2.河南偃师县尸乡沟商城宫室遗址 134

3.河南郑州市商城宫室遗址 137

4.河南安阳市殷墟晚商宫室遗址 139

5.湖北黄陂县盘龙城商代宫室遗址 141

6.四川成都市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 142

7.四川广汉县三星堆商代建筑遗址 143

(二)祭祀建筑 143

1.河南安阳市小屯妇好墓(M5)墓上建筑遗址 143

2.河南安阳市大司空村商墓(M311、M312)墓上建筑遗址 144

3.山东滕州前掌大村商代墓葬及其上的建筑遗址 144

4.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商代祭祀坑遗址 146

5.安阳市小屯商代后期宗庙(乙七)前的人祭坑 148

6.安阳市高楼庄后岗商代圆形祭祀坑(59AN GH10) 148

7.四川广汉县三星堆祭祀坑遗址 150

8.江苏铜山县丘湾商代祭祀遗址 152

三、聚落、民居 152

(一)夏代的聚落与民居 152

1.内蒙古伊克昭盟朱开沟遗址 152

2.山西夏县东下冯村二里头文化居住遗址 152

3.河南商丘县坞墙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 153

4.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文化居住建筑遗址 153

(二)商代的聚落与民居 154

1.山西夏县东下冯村商代聚落遗址 154

2.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Ⅲ区F1建筑基址 155

3.河北藁城台西商代居住遗址 155

4.河南安阳市小屯村北殷商房屋遗址 156

5.河南安阳市北辛庄殷商房屋遗址(GNH3) 157

6.河南安阳市小屯西北地殷商房屋遗址(F7) 157

7.河南柘城孟庄商代居住建筑遗址(F1~F3) 157

8.河南安阳市小屯苗圃北地殷商居住建筑遗址(F2~F4,PNVF6) 159

四、墓葬 160

(一)夏代的墓葬 160

(二)商代的墓葬 161

1.商代王室诸侯墓葬 161

(1)晚商诸王墓葬特点 161

(2)商代王室诸侯墓葬实例 162

1)“四出”墓道(“亚”字形平面) 162

①河南安阳市小屯侯家庄大墓(HPK M1001) 162

②山东益都县苏埠屯商代大墓(M1) 162

2)“二出”墓道(“中”字形平面) 163

①河南安阳市小屯武官村大墓(WKG M1) 163

②河南安阳市后岗殷商大墓 164

3)“单出”墓道(“甲”字形平面) 164

①河南安阳市后岗商墓M47 164

②河南安阳市殷墟西区商墓M93 165

4)无墓道墓圹 165

①河南安阳市小屯妇好墓(M5) 165

②湖北黄陂县盘龙城李家嘴2号商墓 165

2.商代之一般墓葬 165

五、其他建筑 168

(一)离宫苑囿 168

(二)监狱 168

(三)窑址 168

1.山西长治市小常乡小神遗址二里头时期陶窑(Y3) 168

2.河北唐山市东矿区古冶镇商代陶窑(Y1、 Y2) 169

3.河南柘城孟庄商代陶窑遗址 169

4.河北磁县下七垣遗址商代晚期陶窑(Y4) 169

5.湖南岳阳市费家河商代陶窑 170

6.陕西武功县郑家城商代窑址 170

7.江西清江县吴城商代龙窑 171

(四)作坊 171

1.河南柘城孟庄商代作坊遗址(F4) 171

2.河南安阳市小屯苗圃北地商代作坊遗址 171

(五)窖穴 172

1.河南郑州市??王村商代窖穴 172

2.河南郑州市二里岗商代前期窖穴 173

(六)灰坑 173

1.山西长治市小常乡小神遗址二里头时期灰坑 173

2.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遗址灰坑H103 173

3.河南安阳市北辛庄商代骨料坑GNH1 173

4.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遗址灰坑H301 173

5.河南安阳市小屯西地小灰坑 173

(七)水井 173

(八)土坑式熔炉 174

第三节 夏、商二代建筑的成就及影响 175

一、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 175

二、“城以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 175

三、“前朝后寝”的宫室布局 175

四、土圹木椁墓葬制式的确立 176

五、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76

六、抬梁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176

七、其他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 177

八、各种造型艺术对建筑的影响 179

第三章 周代建筑(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 183

第一节 周代的历史和社会概况 183

一、周人的起源与建国 183

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 185

三、周代的社会生产 186

四、学说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196

五、周代的文学、艺术活动 198

第二节 周代的建筑 202

一、城市 202

(一)封建等级制度对城市的影响 202

(二)周代的城市 203

1.周王都城 203

(1)周人的早期都城及丰、镐二京 203

(2)雒邑、成周 204

(3)《周礼·考工记》中描绘之周王城 208

2.周代诸侯城邑 209

(1)鲁曲阜 209

(2)齐临淄 210

(3)燕上都与下都 212

(4)晋新田 214

(5)赵邯郸 215

(6)魏安邑 215

(7)郑、韩故都 216

(8)楚郢都 217

(9)秦雍城 218

(10)吴阖闾城 220

(11)中山灵寿城 220

(12)楚鄢郢城(“楚皇城”) 220

(13)楚云梦城(“楚王城”) 221

(14)邾城(“纪王城”) 222

(15)薛城 222

(16)蔡都上蔡 223

(17)奄都淹城 223

(18)楚筑卫城 224

(19)晋清原城(“大马”古城) 224

(20)晋聚城 225

(21)郑鄢城 225

(22)秦阳城(“扶苏城”) 226

(23)楚“草房店”古城 226

(24)燕“安杖子”古城 226

(25)杨国古城 227

(26)秦商邑城 227

(27)“三角城”遗址 228

3.周代城市的特点 288

二、宫室、坛庙与祭祀建筑 229

(一)周代宫室与坛庙之布局 229

(二)周代王侯之宫室 230

1.文献记载之周代宫室 230

2.考古发现之周代宫室 232

(1)燕下都台榭建筑遗址 232

(2)秦雍城三号宫室建筑遗址 235

(3)楚郢都三十号宫室建筑遗址 236

(4)湖北潜江县“放鹰台”东周宫殿基址 237

(5)燕“安杖子”古城F3建筑遗址 237

3.周代宫室之门制 238

4.周代宫室之“三朝”及“寝” 239

5.周代宫室之台榭 240

6.周代宫室建筑之形象 241

7.周代宫室之地下构筑 242

(1)秦雍城宫室“凌阴”建筑 242

(2)韩新郑宫室地下建筑及窖藏井 243

(3)燕下都“武阳台”宫室窖藏井 243

(三)周代之祭祀建筑 244

1.文献资料中之周代祭祀建筑 244

2.考古发现之周代祭祀建筑 245

(1)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祭祀建筑遗址 245

(2)陕西凤翔县马家庄春秋一号建筑遗址 247

(3)山西侯马市晋国祭祀遗址 250

(4)四川成都市羊子山露天祭坛遗址 251

(5)陕西凤翔县大辛村周代祭祀坑遗址 252

(四)周代之盟誓遗址 253

1.山西侯马市晋都新田盟誓遗址 253

2.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 253

三、周代之墓葬 254

(一)周代之葬制 254

(二)周代之墓葬实例 256

1.土圹木椁墓 256

(1)山西侯马市晋侯墓地 256

(2)陕西凤翔县秦公陵园 257

(3)陕西临潼县秦东陵 259

(4)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王墓 265

(5)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 266

(6)北京市琉璃河燕国早期大墓(M1193) 267

(7)陕西宝鸡市茹家庄?伯墓(编号M1) 267

(8)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269

(9)湖北江陵市天星观1号楚墓 270

(10)四川新都县战国墓 271

(11)山东临淄市郎家庄一号东周墓 272

(12)山东莒南县大店镇春秋莒国墓(M1) 272

(13)河南光山县宝相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 273

(14)山东沂水县刘家店子春秋墓(M1) 273

(15)山东临淄市齐故城五号东周大墓 274

(16)陕西凤翔县高庄战国秦墓(M2) 275

2.空心砖墓 275

3.土墩墓 276

(1)江苏丹徒县大港镇土墩墓 276

(2)安徽屯溪市奕棋村一号土墩墓 276

(3)江苏省无锡市?山土墩墓 227

4.石棺墓 227

(1)四川茂汶县营盘山石棺墓 227

(2)辽宁宁城县南山根石棺椁墓 227

(3)吉林省吉林市骚达沟平顶东山石棺墓 278

5.支石墓 278

(1)浙江瑞安县棋盘山东山头支石墓(M1) 278

(2)浙江瑞安县棋盘山西山头支石墓(M1) 278

(3)浙江东阳县祥湖村支石墓 278

6.悬棺葬及崖墓 279

四、居住建筑 280

(一)周代居住建筑的一般情况 280

(二)周代之居住建筑实例 280

1.陕西西安市沣西西周早期民居遗址 280

2.河北磁县下潘汪遗址西周房屋遗址 281

3.山西侯马市牛村古城南郊东周居住遗址 282

4.湖北蕲春县毛家嘴西周居住遗址 282

5.陕西扶风县召陈村西周居住建筑遗址 283

五、其他建筑与构筑物 285

(一)长城 285

1.周代各国修建长城之概况 285

2.现存周代长城遗址情况 288

(二)水利工程 290

1.安丰塘 291

2.邺城灌溉渠 291

3.黄河堤防 291

(三)矿井 291

1.江西瑞昌县铜岭古铜矿遗址 291

2.湖北阳新县港下古铜矿遗址 291

3.湖北大冶县铜绿山古铜矿及冶炼遗址 291

(四)作坊 293

1.河南洛阳市北窑村西周冶铜作坊及冶铜炉具遗址 293

2.山西侯马市晋都新田石圭作坊遗址 294

(五)粮仓 294

(六)陶窑 295

1.陕西长安县沣东西周陶窖遗址(Y1、Y2) 296

2.陕西长安县沣东白家庄西周陶窑遗址(Y1) 296

3.陕西扶风县北吕村西周一号陶窑遗址 296

4.陕西西安市客省庄周代陶窑遗址 296

5.河南洛阳市王湾西周晚期陶窑遗址 297

6.浙江绍兴市富盛长竹园东周龙窑 297

7.广东增城县西瓜岭战国龙窑 298

(七)水井 298

1.土井 299

2.陶圈井 299

3.木圈井 299

4.竹圈井 299

六、周代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 299

(一)周代的建筑技术 299

1.木架构及榫卯 299

2.夯土 302

3.石料及陶质建材 303

4.金属建筑构件 304

5.屋面与墙体 304

6.散水及道路 306

7.供水工程 308

8.家具 309

(二)周代的建筑艺术 310

1.建筑外观 310

2.建筑装饰色彩及纹样 311

第三节 周代建筑的成就及其影响 314

一、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建筑体系的主要格局 314

二、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显著明确 315

三、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 315

四、陶质建材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315

五、我国最早建筑文献的出现 316

六、建筑模数尺度的定规与应用 316

第四章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320

第一节 秦代的历史与社会概况 320

一、秦人的起源、以变法图强取得天下 320

二、秦代的社会生产状况 322

三、全国法令、制度……的统一 325

四、苛政厉法导致帝国崩溃 327

第二节 秦代的建筑 329

一、城市 329

(一)咸阳 329

(二)栎阳 331

(三)夏阳 333

二、宫室 334

(一)文献记载中之秦代宫室:咸阳宫、阿房宫 334

(二)考古发掘所见之秦代宫室 335

1.秦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遗址 336

2.秦咸阳宫二号宫殿建筑遗址 338

3.秦咸阳宫三号宫殿建筑遗址 339

(三)文献所载之秦代离宫 340

(四)辽宁绥中县“姜女石”宫室建筑群遗址 340

1.石碑地宫室建筑遗址 341

2.黑山头宫室建筑遗址 346

3.止锚湾宫室建筑遗址 348

4.瓦子地建筑遗址 348

5.周家南山建筑遗址 348

6.大金丝屯建筑遗址 348

7.“姜女石”宫室建筑群的特点 349

(五)其他离宫遗址 349

三、墓葬 350

(一)帝陵——陕西临潼县骊山秦始皇陵 350

1.历史记载 350

2.陵园布局 350

3.陵园内大型建筑遗址 351

4.陵园地宫 352

5.陵园陪葬墓 352

6.陵园铜车马坑 353

7.陵园随葬坑 353

8.陵园兵马俑坑 354

9.刑徒墓葬 357

10.石料加工场 357

11.防洪大堤 358

12.鱼池 358

(二)其他墓葬 358

1.概况 358

2.实例 359

(1)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 359

(2)河南泌阳县官庄三号秦墓 359

四、长城 360

(一)秦代北境长城路线 360

(二)秦代北境长城之构筑情况 361

五、其他建筑与构筑 362

(一)驰道 362

(二)直道 362

(三)水利工程 364

1.郑国渠 364

2.灵渠 365

(四)陶窑 366

(五)水井 367

1.取水井 367

2.渗水井 367

(六)仓囷 368

六、秦代的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 368

(一)秦代的建筑技术及建筑材料 368

1.夯土 368

2.木架构 369

3.陶质建材 370

4.石质建材 371

5.金属建筑构件 372

6.几种建筑构造形式 373

(1)墙壁做法 373

1)夯土墙 373

2)夯土土坯墙 373

3)土坯墙 373

4)夹竹抹泥墙 373

5)砖石墙 373

(2)墙面处理 373

(3)地面做法 373

(4)楼面做法 374

(5)排水处理 374

(6)采暖措施 374

(二)秦代的建筑艺术 375

1.秦代建筑之整体风貌与造型表现 375

2.秦代建筑之色彩 375

3.秦代建筑之壁画 375

4.秦代建筑之装饰纹样 375

5.秦代建筑与造型艺术之结合 376

第三节 秦代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381

一、建成多项举世闻名巨构,使华夏建筑登上新高峰 381

二、骊山始皇陵开辟了我国帝陵建设新篇章 381

三、确立边城防卫体系,为日后消弭外患、沟通东西文化与经济交流奠定基础 381

四、广建皇家宫室苑囿,推动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381

五、取得组织与施行特大工程的实践经验 382

六、对西汉及后代建筑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382

第五章 汉代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384

第一节 汉代的历史及社会概况 384

一、汉王朝的建立与国势之强盛 384

二、社会生产及社会状况 385

三、东西交通之开拓 390

四、儒家思想确立与佛教传入 391

第二节 两汉之建筑 394

一、城市 394

(一)汉代之帝都 394

1.长安 394

2.洛阳 398

3.中都 399

(二)汉诸侯王封国都邑 400

1.各诸侯王之封邑 400

2.边远地区之封国都城 400

(三)汉代之一般城市 401

1.云阳县城 401

2.河南县城 401

二、宫室、官衙、苑囿、园林 402

(一)两汉帝室的宫殿建筑 402

1.长安宫殿 402

(1)长乐宫 402

(2)未央宫 403

1)未央宫第二号建筑遗址 404

①1号夯土基址(正殿) 404

②2号夯土基址(配殿) 405

③3号夯土基址 406

④4号夯土基址 406

⑤附属建筑 406

2)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 406

3)未央宫第四号建筑遗址 408

4)未央宫第五号建筑遗址 411

(3)北宫 411

(4)桂宫 412

(5)明光宫 412

(6)建章宫 412

2.洛阳宫殿 413

(1)南宫 413

(2)北宫 413

(3)永安宫 414

(二)两汉帝室的离宫苑囿 414

1.上林苑 415

2.甘泉宫及甘泉苑 416

3.宜春下苑 418

4.思贤苑 418

5.乐游苑 418

6.中牟苑 418

7.安定呼池苑 418

8.黄山苑 418

9.长安内外之其他宫苑 418

10.三辅畿内之其他宫苑 418

(三)两汉封国王侯宫室 420

1.鲁恭王灵光殿 420

2.中山国王宫室 421

3.闽越王宫室 421

(四)汉代之地方衙署建筑 423

(五)两汉权贵园囿 424

(六)其他园林 424

三、汉代之祠庙坛台建筑 425

(一)汉以前坛庙制度及对汉代之影响 425

(二)汉初的祭祀活动 426

(三)成帝及以后对郊天制度的改革 427

(四)两汉帝室的社稷、宗庙制度 428

(五)汉代帝室的明堂、辟雍 429

(六)汉代之灵台 432

(七)汉代封国之祠庙坛台 433

(八)汉代之地方坛社 436

四、陵墓 437

(一)汉代墓葬概况 437

(二)汉代帝后陵寝 439

1.汉代帝后陵寝制度 439

(1)西汉帝陵的分布情况 439

(2)“昭穆之制”在西汉帝陵中之表现 443

(3)西汉帝后陵寝之组成 444

(4)陵邑 445

2.汉代帝后陵寝实例 445

(1)高祖长陵 445

(2)宣帝杜陵 446

1)宣帝陵园 446

2)王皇后陵园 447

3)宣帝寝园 447

4)王皇后寝园 448

5)杜陵陪葬墓 448

(3)其他陵寝 448

(三)汉代王侯及贵胄墓葬 448

1.概况 448

2.实例 449

(1)土圹木椁墓 450

1)湖南长沙市马王堆西汉一号墓 450

2)陕西咸阳市杨家湾西汉四号、五号墓 451

3)湖南长沙市象鼻嘴西汉一号墓 452

(2)崖洞墓 453

1)江苏徐州市北洞山西汉崖墓 453

2)江苏铜山县龟山二号西汉崖墓 454

3)河北满城西汉一号、二号崖墓 455

4)山东曲阜县九龙山西汉崖墓 456

(3)小砖券室墓 457

1)河北定县北庄东汉早期砖券墓 457

2)河北望都县二号东汉墓 458

3)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一号画像石墓 459

4)东汉洛阳故城西郊贵胄墓园遗址 460

(4)石墓 465

1)广州市象岗南越王赵昧墓 465

2)山东济宁县东汉石室墓 465

(四)汉代一般墓葬 466

1.土圹木椁墓 466

2.崖洞墓 468

(1)江苏铜山县龟山西汉崖墓 468

(2)山东昌乐县东圈西汉崖洞墓(M1) 469

(3)四川汉代崖墓 469

3.石墓 471

(1)河南唐河县南关外针织厂东汉石墓 471

(2)山东沂南县东汉晚期画像石墓 473

4.空心砖墓 473

5.小砖券室墓 474

(五)汉代一般墓葬之地面设施 477

1.墓阙 477

(1)山东平邑县皇圣卿阙、功曹阙 478

(2)四川渠县冯焕阙 479

(3)四川忠县无名阙 480

(4)四川雅安县高颐阙 480

2.墓道 482

3.神道柱 482

4.石象生 482

5.祭堂 483

6.墓垣 485

7.墓碑、墓记 485

(六)汉代墓葬之棺具 486

五、居住建筑 486

(一)汉代居住建筑概况 486

(二)汉代居住建筑实例 490

(三)汉代居住建筑的单体建筑 492

1.门屋 492

2.厅堂 493

3.楼屋 493

4.塔楼 494

5.廊庑 495

6.阁道 495

7.其他建筑 495

六、宗教建筑 497

(一)汉代宗教建筑概况 497

(二)汉代佛教活动残迹 497

七、长城 499

(一)汉代长城建设概况 499

1.西汉高祖至文帝时期 499

2.西汉武帝时期 499

3.东汉初期 500

(二)汉代长城之建筑 501

1.边城 501

(1)平面方形或长方形 501

(2)平面“回”字形 501

(3)平面规整,内城非对称布置 502

(4)平面不规整形 502

(5)平面呈复杂形状 502

2.关隘 503

3.鄣 505

4.烽燧 506

(三)汉代长城之构筑 507

八、其他建、构筑物 508

(一)阙 508

(二)桥梁 510

(三)栈道 513

(四)矿井 516

(五)水井 518

(六)仓廪 519

(七)陶窑 525

(八)炉灶 529

九、建筑技术 532

(一)大木 532

1.汉代大木结构概况 532

2.汉代建筑中之斗栱 533

3.汉代之屋面形式 536

4.汉代木椁墓中反映之大木结构 536

(二)小木 536

(三)石作 539

1.石建筑多采仿木构形式 539

2.汉代石刻艺术的几种形式 539

(四)瓦作 541

1.小砖 541

2.铺地砖 543

3.空心砖 543

4.陶瓦 545

(五)金属建筑构件及装饰件 546

十、建筑艺术及造型 547

(一)建筑本身之造型艺术 547

1.地面 547

2.台基 547

3.墙壁 548

4.楹柱 548

5.屋架 549

6.天花藻井 549

7.门窗 549

8.帘幔 549

9.壁画 549

(二)立体雕塑造像 551

1.石刻造像 551

2.木雕造像 552

3.铜铸造像 552

4.陶塑造像 552

(三)家具 552

1.床 553

2.榻 554

3.案 555

4.几 556

5.桌 556

6.俎 556

7.屏 557

8.柜 557

9.灯具 557

10.帷帐 559

11.架 561

12.其他器物 561

第三节 汉代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561

一、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帝都新格局 562

二、宫殿的多功能趋向及大量离宫的兴建 564

三、宫殿主体建筑组合形式的改变 564

四、祭祀建筑的发展与定制 564

五、帝后陵寝新形制的完善,一般墓葬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564

六、奠定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类型与形式 565

七、佛教传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建筑都带来深远影响 565

八、大木结构基本定型,并出现高层木梁柱建筑,表明结构上质的飞跃 565

九、对陶质建材结构与形式的改良与探索,推动了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566

十、建筑装饰题材与形式的“百花齐放”,不断提高了建筑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建筑创作思想的活跃 567

十一、若干社会传统及思想意识在汉代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并成为日后不移的建筑法则 567

附录 中国古代建筑大事年表(原始社会——东汉) 571

插图目录 5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