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教程
现代交换技术教程

现代交换技术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仲桥,张建生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116699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绪论、数字交换网络、信令系统、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电话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智能网、移动交换原理、ATM交换技术、IP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教程》目录

1 绪论 1

1.1 交换的概念 1

1.1.1 交换的引入 1

1.1.2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3

1.1.3 电话交换与数据交换 3

1.1.4 网络分层模型 4

1.2 交换方式 6

1.2.1 电路交换 7

1.2.2 多速率电路交换 8

1.2.3 快速电路交换 9

1.2.4 分组交换 10

1.2.5 帧交换 12

1.2.6 帧中继 13

1.2.7 ATM交换 13

1.2.8 IP交换 14

1.2.9 软交换 14

1.2.10 光交换 14

1.3 交换技术的发展 15

1.3.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15

1.3.2 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6

1.3.3 宽带交换技术的发展 17

1.4 电信交换基本技术 18

习题1 22

2 数字交换网络 23

2.1 数字交换技术基础 23

2.1.1 语音信号数字化 23

2.1.2 时分多路通信 25

2.1.3 32路PCM的帧结构 25

2.1.4 PCM高次群 27

2.1.5 时隙交换原理 28

2.2 基本交换单元 29

2.2.1 时间交换单元 30

2.2.2 空间交换单元 31

2.2.3 时/空结合交换单元 32

2.2.4 基本交换单元的扩展 34

2.3 数字交换网络 34

2.3.1 由T接线器与复用器结合构成的交换网络 34

2.3.2 由TS组合构成的交换网络 35

2.3.3 多级数字交换网络 37

2.3.4 数字交换网络芯片 38

2.4 基本话务理论 39

2.4.1 话务量概念 39

2.4.2 线群与呼损 42

习题2 43

3 信令系统 44

3.1 信令系统概述 44

3.1.1 信令 44

3.1.2 信令的分类 45

3.1.3 信令方式 48

3.2 随路信令 50

3.2.1 用户线信令 50

3.2.2 线路信令与记发器信令 51

3.2.3 中国No.1信令 52

3.3 No.7信令系统 54

3.3.1 概述 54

3.3.2 功能结构 56

3.3.3 信令单元格式 58

3.4 消息传递部分 61

3.4.1 信令数据链路 61

3.4.2 信令链路功能 62

3.4.3 信令网功能 65

3.5 电话用户部分 67

3.5.1 TUP消息结构和类型 67

3.5.2 消息示例 69

3.5.3 主要信令过程 70

3.5.4 双向中继同抢处理 72

3.6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72

3.7 事务处理能力部分 76

3.8 No.7信令网 78

3.8.1 信令网的部件 79

3.8.2 信令方式 79

3.8.3 信令网的结构 80

3.8.4 信令网的路由选择 81

3.8.5 信令点编码 83

3.8.6 信令网的安全措施 84

习题3 86

4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 87

4.1 概述 87

4.2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 88

4.2.1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总体结构 90

4.2.2 接口设备 95

4.2.3 控制子系统 102

4.3 数字程控交换的软件系统 108

4.3.1 程控交换软件系统概述 108

4.3.2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111

4.3.3 程控交换软件技术 123

习题4 127

5 电话通信网 128

5.1 通信网概述 128

5.1.1 通信网的概念 128

5.1.2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129

5.1.3 通信网的分类 130

5.1.4 电话通信网 131

5.2 本地电话网 131

5.2.1 本地电话网概述 131

5.2.2 本地网的汇接方式 132

5.2.3 本地网的网络结构 133

5.3 长途电话网 134

5.3.1 国内长话网 135

5.3.2 国际长话网 136

5.3.3 国际电话国内网的构成 137

5.4 路由及路由选择 137

5.5 电话网编号计划 139

5.5.1 编号的基本原则 140

5.5.2 电话网编号国家规定 140

5.5.3 电话号码的组成 142

5.5.4 国际长途电话编号方案 143

习题5 143

6 综合业务数字网 144

6.1 ISDN的基本概念 144

6.1.1 ISDN的产生与发展 144

6.1.2 ISDN的技术特点 145

6.1.3 ISDN的优越性 146

6.1.4 ISDN的国际标准 147

6.2 ISDN的网络结构 148

6.2.1 ISDN的网络组成 148

6.2.2 ISDN的终端组成 149

6.2.3 ISDN的编号计划 152

6.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 153

6.3.1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功能 153

6.3.2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分类 154

6.3.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协议 156

6.4 ISDN的业务能力 160

6.4.1 ISDN的业务能力及分类 160

6.4.2 承载业务 160

6.4.3 用户终端业务 163

6.4.4 补充业务 164

习题6 165

7 智能网 166

7.1 智能网概述 166

7.1.1 智能网的提出 166

7.1.2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67

7.1.3 智能网的演进 168

7.2 智能网概念模型 169

7.2.1 业务平面 170

7.2.2 全局功能平面 174

7.2.3 分布功能平面 176

7.2.4 物理平面 178

7.3 几种典型的智能业务 180

7.3.1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 180

7.3.2 记账卡呼叫业务 180

7.3.3 虚拟专业网业务 181

7.3.4 个人通信业务 181

7.3.5 电话投票 182

7.4 业务交换点与业务控制点介绍 182

7.4.1 业务交换点 182

7.4.2 业务控制点 184

7.5 智能网应用协议 185

7.5.1 INAP体系结构 185

7.5.2 INAP操作 187

7.5.3 INAP流程示例 190

7.6 移动智能网 191

7.6.1 移动智能网概述 191

7.6.2 CAMEL典型业务 192

7.6.3 CAMEL主要技术 193

7.6.4 业务流程示例 197

习题7 199

8 移动交换原理 200

8.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200

8.1.1 移动通信 200

8.1.2 PLMN结构 200

8.1.3 波道指配和信道划分 203

8.1.4 编号计划 204

8.1.5 GSM系统的业务功能 205

8.1.6 语音编码 205

8.2 移动交换基本技术 205

8.2.1 移动呼叫一般过程 205

8.2.2 网络安全技术 207

8.2.3 漫游 209

8.2.4 切换 211

8.2.5 短消息业务(SMS)处理 213

8.3 移动交换接口信令 214

8.3.1 无线接口信令 214

8.3.2 A-bis接口信令 218

8.3.3 A接口信令 219

8.3.4 网络接口信令 220

8.3.5 移动交换信令示例 221

8.4 移动交换系统 222

8.4.1 移动交换机结构和特点 222

8.4.2 移动呼叫处理 226

8.4.3 移动交换机示例 227

习题8 228

9 ATM交换技术 229

9.1 ATM基础知识 229

9.1.1 ATM诞生的背景 229

9.1.2 ATM概念 229

9.1.3 ATM技术的特点 230

9.1.4 虚信道、虚通路、虚连接 231

9.1.5 B-ISDN协议参考模型 231

9.2 物理层 233

9.2.1 物理介质子层 233

9.2.2 传输汇聚子层 234

9.3 ATM层协议 235

9.3.1 ATM信元的信头结构 235

9.3.2 ATM层功能 237

9.4 ATM适配层协议 238

9.4.1 AAL的结构、功能、业务类别及协议类型 238

9.4.2 AAL1 240

9.4.3 AAL2 241

9.4.4 AAL3/4 243

9.4.5 AAL5 246

9.5 ATM交换技术 247

9.5.1 信元交换的过程 247

9.5.2 ATM交换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248

9.5.3 ATM交换单元的结构 249

9.5.4 ATM交换网络 251

9.5.5 ATM交换网络的选路控制方法 254

9.5.6 交换节点信元转发 255

9.6 ATM信令 257

9.6.1 信令协议的体系结构 257

9.6.2 信令消息 258

9.6.3 ATM网络的呼叫控制过程 259

9.7 ATM网络的业务量管理 261

9.7.1 网络资源管理 261

9.7.2 呼叫接纳控制 261

9.7.3 使用参数控制 263

9.7.4 整形 263

9.7.5 信元丢失和优先级控制 264

9.7.6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264

习题9 265

10 IP交换技术 267

10.1 计算机通信的演进和发展 267

10.2 TCP/IP基本原理 270

10.2.1 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 270

10.2.2 IP协议 270

10.2.3 地址解析协议(ARP) 272

10.2.4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274

10.2.5 TCP协议 275

10.2.6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76

10.2.7 IP的未来 277

10.3 传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277

10.3.1 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 278

10.3.2 路由选择表的生成和维护 280

10.4 IP交换技术 280

10.4.1 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81

10.4.2 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 283

10.5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 286

10.5.1 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 286

10.5.2 标记交换的性能 290

习题10 291

11 软交换技术 292

11.1 下一代网络概述 292

11.1.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293

11.1.2 下一代网络的分层结构 293

11.2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295

11.2.1 软交换产生的背景 295

11.2.2 软交换网络的优势 296

11.2.3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297

11.3 软交换设备 300

11.3.1 软交换设备的功能 300

11.3.2 媒体网关(MG) 303

11.3.3 信令网关(SG) 305

11.3.4 综合接入设备(IAD) 306

11.3.5 接入网关(AG) 307

11.4 软交换网络的用户接入方式 308

11.4.1 软交换网络中的接入技术 308

11.4.2 主要接入方式 309

11.5 软交换网络的业务提供 313

11.5.1 软交换网络业务特点 313

11.5.2 软交换网络业务分类 314

11.5.3 软交换网络业务提供方式 320

11.6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321

11.6.1 媒体控制协议 321

11.6.2 SIGTRAN协议栈 326

11.6.3 SIP协议 327

11.6.4 BICC协议 329

11.7 软交换网络的互通技术 331

11.7.1 软交换网络与No.7信令网的互通 331

11.7.2 软交换网络与PSTN的互通 333

11.7.3 软交换网络与传统智能网的互通 335

11.7.4 软交换网络与H.323网络的互通 340

11.8 软交换的组网技术 343

11.8.1 软交换组网方案 343

11.8.2 软交换网络中终端的编号 344

11.8.3 软交换组网相关技术问题 345

习题11 346

12 光交换技术 347

12.1 概述 347

12.1.1 光交换技术分类 347

12.1.2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 348

12.2 光交换元件 349

12.2.1 半导体开关 349

12.2.2 耦合波导开关 349

12.2.3 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 349

12.2.4 波长转换器 350

12.2.5 光存储器 351

12.2.6 空间光调制器 351

12.3 光交换的网络结构 352

12.3.1 空分光交换网络 352

12.3.2 波分光交换网络 353

12.3.3 时分光交换网络 354

12.3.4 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 356

12.3.5 混合型光交换网络 357

12.4 光交换系统 358

12.4.1 光交叉连接设备 358

12.4.2 光突发交换系统 361

12.5 光交换的应用 364

12.5.1 光分插复用 364

12.5.2 光互连 365

习题12 366

参考文献 36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