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  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  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 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天行主编
  • 出 版 社: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421450
  • 页数:4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九个专题,梳理及阐述了五四后期思想文化论战的历史背景、主要问题、意义价值等。
上一篇:简明新疆宗教史下一篇:图说哲学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 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5

一 论战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5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

(二)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崭露头角 11

二 论战的基本过程 18

(一)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公开挑起论战 18

(二)蓝公武首先发表文章批驳胡适 21

(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批驳胡适 24

(四)胡适的答辩—《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 28

(五)论战的余波 29

三 论战的实质和影响 32

(一)论战的实质 32

(二)论战的社会影响 36

第二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44

一 论战的起因 44

(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中国向何处去”的主题的继续 44

(二)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交锋 49

二 论战的主要问题 56

(一)发展资本主义还是实行社会主义是论争的焦点 56

(二)是否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论战最突出的理论问题 59

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派的批判 62

(一)关于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 62

(二)关于如何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 67

(三)关于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和革命组织的问题 70

四 论战的意义和影响 73

(一)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民本主义思想的最初认同和结合 75

(二)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展开了对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的全面批判 78

(三)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80

五 对论战的再研究 82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提出了如何实现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现代转型的问题 82

(二)“社会正义”是当时论战中提出但不曾深入下去的问题 86

(三)如何选择实现社会理想的道路是论战中主要的分歧 8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92

一 论战缘起的背景 92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与无政府主义斗争的继续 92

(二)互助论在无政府主义思想产生影响中的作用 99

(三)当时中国政治思想界直面的主题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行 101

二 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挑战 109

(一)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的挑战 109

(二)各地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挑战 113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116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 116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自由才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有序的前提 118

(三)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是符合中国国情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容的正确选择 119

四 论战的意义和影响 121

(一)论战的影响 122

(二)论战的功过 123

第四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125

一 科玄论战的过程 125

(一)论战的缘起与爆发 126

(二)论战的展开与深入 132

(三)论战的转折与结局 139

二 科学派评析 147

(一)科学派的哲学观 147

(二)科学派的科学观 149

(三)科学派批判 153

三 玄学派评析 158

(一)玄学派的科学观 158

(二)玄学派的哲学观 164

(三)玄学派批判 166

四 唯物史观派评析 170

(一)唯物史观派的立场 170

(二)唯物史观派的语境 172

(三)唯物史观派批判 176

五 关于“玄学”的几点思考 183

(一)“玄学”与“形而上学” 183

(二)“玄学”与“哲学” 186

(三)“玄学”与“科学” 189

附录:科玄论战月表 19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论战 201

一 国家主义的由来及其基本特征 201

二 中国国家主义的形成及兴衰 202

三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论战的主要内容 210

(一)国家观的分歧和争论 210

(二)“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分歧和争论 223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歧和争论 235

四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论战的意义和影响 242

第六章 五四前夕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 247

一 论战和斗争产生的历史背景 247

(一)文化心理积淀 247

(二)复辟逆流在文化上的反映 249

二 论战和斗争的焦点 251

(一)新思潮的立论 252

(二)陈独秀的批判 256

(三)李大钊的批判 260

(四)鲁迅的批判 262

(五)《孔子平议》:易白沙的批判 264

(六)吴虞的批判 267

三 如何正确评价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 270

(一)历史意义和贡献 270

(二)时代局限 276

四 近年来对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的再研究与新动向 28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285

一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过程 285

二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主要内容 293

(一)戴季陶对孙中山思想的种种曲解 293

(二)马克思主义者揭露批判戴季陶对孙中山思想的曲解 297

(三)戴季陶对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攻击和否定 302

(四)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歪曲唯物史观、攻击阶级斗争言论的批驳 307

(五)戴季陶极力排斥中国共产党,反对国共合作 320

(六)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排斥共产党、反对国共合作言论的批驳 323

三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332

第八章 毛泽东、周恩来等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斗争 337

一 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观条件 337

(一)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 338

(二)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主观条件 341

二 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大体过程和主要内容 344

三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抵制和斗争 352

(一)瞿秋白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抵制和斗争 353

(二)邓中夏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 358

(三)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 363

(四)周恩来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 373

(五)蔡和森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 375

四 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斗争的历史意义 379

第九章 近代中国的非基督教思潮与反教运动 380

一 非基督教运动的思想文化背景 380

(一)从“反孔”到“非耶”的逻辑发展 381

(二)少年中国学会发起的对宗教问题的讨论 386

(三)由学术讨论向政治运动转化的倾向 393

二 运动的爆发及其社会反响(1922年3月—6月) 397

(一)从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到非宗教大同盟 397

(二)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 399

(三)关于“信教自由”的论战 408

(四)教会方面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回应 414

三 民族主义高涨形势下反教运动的再起(1924年—1927年) 425

(一)非基督教同盟的重建及其活动 425

(二)政党与非基督教运动 433

(三)教会方面的反应与立场变化 443

(四)北伐战争与非基督教运动的终结 447

四 本章结语 456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459

编辑后记 4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