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英汉语言共性研究
英汉语言共性研究

英汉语言共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习晓明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1441916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跨语言的对比研究,从汉、英两种语言的音系层面、句法层面、语义层面、修辞层面以及语法化角度入手,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框架来探索语言的共性;重点探索这两种语言中的语言规律,并对这些规律加以解释,可供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比较语言学研究者参考。
《英汉语言共性研究》目录

第一部分 音系研究 3

1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 3

1.1经典标记理论与类型学的新标记理论 3

1.2标记模式和蕴涵共性的内在联系 7

2英语标准发音与汉语普通话词重音的共性与特性 12

2.1引言 12

2.2英汉语重音性质 13

2.3英汉词重音功能及其特点 14

2.4重音引起的语音变化 18

2.5英汉词重音的一般规则及其特点 22

2.6结语 26

3洛阳方言与英国英语标准发音音段音位对比分析 27

3.1元音系统对比 28

3.2辅音系统对比 30

3.3音节结构对比 33

4从英语词中辅音/s/的音节划分看音系原则及制约条件 36

4.1关于音段组合 36

4.2关于音节划分 40

4.3核心音丛和边际音丛 41

4.4结语 42

5汉语普通话上声连读变调的音系模式 43

5.1音系过程和音系规则 44

5.2普通话上声变调的音系模式 46

5.3结语 51

第二部分 语义研究 55

6以英语“AandB”语法化为例看动态语义指向分析对语法化的解释力 55

6.1引言 55

6.2动态语义指向分析 56

6.3英语“AandB”语法化中动态语义指向分析 57

7and的语义学及语用学分析 64

7.1语义意义与语用意义 64

7.2and的语义学及语用学分析 65

7.3结语 70

8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英汉多义词词义的发展演变 72

8.1英汉词汇系统和多义词微系统 72

8.2英汉多义词词义发展演变中的系统特性 73

8.3结语 80

9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共性与个性 81

9.1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性阐释 81

9.2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共性与个性 84

9.3英汉多义词个案分析 87

9.4结语 93

第三部分 词汇研究 97

10标记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97

10.1标记理论产生的背景 97

10.2标记性的概念及标准 98

10.3标记理论在词汇学教学中的运用 99

10.4标记理论用于词汇教学的认知理据 103

11从英汉词汇化个性探讨语言共性 105

11.1词汇化现象 106

11.2词汇化模式对比 106

11.3词汇化程度对比 110

11.4导致词汇化的因素 115

11.5结语 116

12名词动化的认知语法研究 118

12.1引言 118

12.2理论视角 119

12.3名词动化的句法描写 122

12.4名词动化的语义描写 129

12.5名词动化的理据 133

12.6结语 135

13文化趋同与形式可译 137

13.1文化趋同与文化构成心理的改变 137

13.2文化趋同与语言融合 138

13.3文化趋同与形式可译 139

第四部分 隐喻研究 145

14英汉概念隐喻中的语言共性 145

14.1引言 145

14.2当前关于语言共性的研究 147

14.3隐喻认知 150

14.4基于概念隐喻的语言共性 156

14.5结论及研究意义 180

15汉英视觉动词概念隐喻比较 183

15.1视觉向心域的隐喻投射 183

15.2视觉向物质世界域的隐喻投射 186

15.3视觉向社会关系域的隐喻投射 188

15.4视觉向其他生理知觉域的隐喻投射 189

16英汉语常用近距知觉动词概念隐喻对比及分析 192

16.1引言 192

16.2英汉语常用近距知觉动词概念隐喻对比及分析 193

16.3结语 202

第五部分 句法研究 207

17汉语反身代词“约束性”的句法与非句法研究之比较 207

17.1引言 207

17.2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独特的约束特征 209

17.3句法研究 212

17.4非句法研究 217

17.5汉语复合反身代词 224

17.6结论 225

18反事实条件句的意义构建 226

18.1引言 226

18.2合成空间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 227

18.3反事实条件句 240

18.4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分析反事实条件句的意义构建 246

18.5结语 252

第六部分 语法化研究 257

19从语法化角度看语言共性 257

19.1引言 257

19.2语法化现象 259

19.3语法化机制 262

19.4结论 265

20语法化研究中的语义指向问题 267

20.1引言 267

20.2语义指向 267

20.3语法化中的语义指向 269

20.4语法化中语义指向的语用问题 272

20.5语义指向与语义泛化 274

21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 276

21.1引言 276

21.2情态与情态动词的语义类型 277

21.3语法化的路径和机制 279

21.4汉语情态动词“能”的语法化路径及机制 282

21.5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类型学考察 286

21.6结语 289

参考文献 2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