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崇仁著
  • 出 版 社: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0937610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管理的角度,以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并从天人观、真理观、方法观、人性观、规范观、发展观等十二个专题出发,对管理学所涵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系统比较,呈现出多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的特点,既具备学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又存在教学领域的实践应用价值。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目录

序 1

第一章 导论:文化与管理 1

一、思维方式与民族文化 1

(一)思维方式的含义 1

(二)管理思维方式与民族文化 3

(三)文化与文明 3

二、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 8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诸说述评 8

(二)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 10

(三)中西医是认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点 11

三、中西方管理比较研究的方法 13

(一)面向实际,不尚玄辩 13

(二)直觉感悟,逻辑分析 14

(三)提纲挈领,以简驭繁 15

(四)一以贯之,天人合一 15

(五)太极省察,融通中西 16

四、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研究的意义 17

(一)力求知己知彼,做到从容应对 17

(二)增强民族自信,促进平等对话 17

(三)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管理创新 18

(四)探寻结合之道,引领管理趋向 19

五、文化管理是时代的大趋势 19

第二章 天人观:“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 21

一、西方文化“天人相分”的具体认知 21

(一)原子构成论的宇宙本原观 21

(二)“天人相分”的认识世界方法 22

(三)“天人相分”思维方式在管理上的体现 23

二、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觉知 24

(一)“元气生成论”的宇宙本原观 24

(二)“天人合一”的认识世界方法 26

(三)“天人合一”的管理思维方式 32

三、“天人合一”观与“管理场”论 36

(一)“天人合一”是一种科学观 36

(二)气场是宇宙万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38

(三)“管理场”问题的提出 42

(四)管理场的本质是气场 44

(五)恩格斯历史哲学观的启示 46

第三章 真理观:“规律”论与“道”观 49

一、西方文化的“规律”论 49

(一)理性实证的“规律”论 49

(二)逻辑推理构建的理论体系 51

(三)理性思维的管理理论 53

二、中国文化的“道”观 55

(一)直觉感悟的“道”观 55

(二)生命体验的修真成果 57

(三)感通人心的管理心经 61

三、中西方认识真理的不同途径和方法 63

(一)中国文化不追求真理吗 63

(二)追求真理的不同道路和方法 64

(三)对“理性逻辑思维”的反思 71

(四)所谓“李约瑟难题” 75

(五)管理需要悟道 77

第四章 方法观:两点论与三点论 80

一、西方文化的两点论 80

(一)“两点论”的思维习惯 80

(二)心物二元对立的哲学观 81

(三)此“中庸”非彼中庸 86

(四)西方文化走极端 89

二、中国文化的三点论 91

(一)从《一分为三论》说起 91

(二)“三点论”的思维传统 94

(三)“函三为一”是宇宙万物的普遍存在形式 98

(四)中国文化“道中庸” 102

三、“中庸之道”与和谐管理 113

(一)“中庸之道”乃“性之德,合内外之道” 113

(二)“中庸之道”是圣圣相传的王道精神 113

(三)“中庸之道”是侔天地、等造化的最高道德 117

(四)“中庸之道”是“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的管理智慧 117

(五)“中庸之道”是亨通天下万世的最高管理原则 119

第五章 人性观:思辨说性与明心见性 122

一、西方文化思辨说性的人性观 122

(一)西方文化注重思辨说性 122

(二)从有形因素说明人的性格 124

(三)运用技术手段的心理状态测试方法 125

二、中国文化明心见性的人性观 126

(一)中国文化强调明心见性 126

(二)从无形因素探究人的性格 128

(三)实践检验的心理素质考察法 128

三、人性探源 130

(一)人与天地万物本来一性 130

(二)人的本性是○ 130

(三)○中无善恶 130

四、管理的本质就是“尽性”——马一浮《〈洪范〉约义》述要 132

第六章 目标观:重功利与重境界 142

一、西方管理重功利 142

(一)西方管理重功利的思想渊源 142

(二)西方宗教信仰中的功利色彩 144

(三)文艺复兴与三大功利伦理 147

(四)西方管理学的功利主义传统 151

二、中国管理重境界 152

(一)中国文化的境界观 152

(二)境界与功利之辩证关系 154

(三)境界观与企业文化建设 157

三、境界观所面对的各种质疑 159

(一)“阻碍科技经济发展”论 159

(二)“重家庭、讲人情和面子”论 164

(三)“伦理化的行政管理理论形态不适合企业管理”论 168

第七章 要素观:重物与重人 171

一、西方管理重物 171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征服自然观 171

(二)重物轻人思维方式在各领域的体现 173

(三)重物轻人倾向在管理上的体现 173

二、中国管理重人 176

(一)“人为万物之灵”的和谐自然观 176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要素划分理念 178

(三)“仁”学是最崇高的人学 178

(四)世界上最早的“以人为本”思想 179

(五)得人心之道与得人心之术 181

(六)从中国文化中领会管人之道 182

三、“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 184

(一)“以人为本”,是“资本”还是“根本” 184

(二)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 185

(三)以自然为本 187

第八章 人才观:尚能与重德 190

一、西方管理尚能 190

(一)西方文化重方法的意识 190

(二)西方管理尚能的人才观 191

(三)工具化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93

二、中国文化重德 195

(一)中国管理重德的用人传统 195

(二)德与才之关系 197

(三)“君子不器”的通才取向 200

三、中国古代的识人用人之道 202

(一)中国古代的观人察质之道 202

(二)中国古代人才类型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204

(三)“量才授官”的用人原则 205

第九章 群己观:正人与正己 207

一、西方文化注重管别人 207

(一)西方注重管别人的思想渊源 207

(二)西方管理注重管别人的传统 208

(三)现代管理丛林中的行为研究 209

二、中国文化强调管自己 210

(一)“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 210

(二)伦理观念的约束 211

(三)修身做人的需要 212

(四)“为政以德”的价值导向 213

(五)仁政王道理想的要求 213

三、管理者管好自己的现实意义 214

(一)时代提出的任务 214

(二)西方管理理论局限性的启示 215

(三)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 215

(四)官德修养之所必需 216

(五)管理者社会责任之所关 216

第十章 规范观:外在强制与内在自觉 218

一、西方文化强调外在规范的强制,重法治 218

(一)西方文化重法治之原因分析 218

(二)西方重法治的传统 220

(三)美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222

二、中国文化提倡内在良知的自觉,重教化 223

(一)教化的目的是使人成为“文化人” 224

(二)教化的方式和途径是自觉觉他 225

(三)教化的本质是教人体认自性 225

(四)儒家“礼教”文化的内涵 226

(五)以刑辅教 230

三、法治、礼治、德治、道治相结合的人类管理之道 232

(一)中国政治史上的弊端是儒家造成的吗——兼与黎鸣商榷 232

(二)法治就是先进文化吗 237

(三)法治、礼治、德治之关系 239

(四)道治——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240

第十一章 发展观:“斗争”发展与“中和”位育 242

一、西方文化的“斗争”发展观 242

(一)无机论的自然社会观 242

(二)对立斗争的发展观 242

(三)斗争哲学的泛化 245

二、中国文化的“和谐位育”之道 246

(一)有机的自然社会观 246

(二)“中和”位育之道 247

(三)“不争”之争与止戈为武 252

(四)善恶只在一念,而非人群属性 255

(五)中国文化压抑个性吗 256

三、对“斗争”哲学的反思 257

(一)人类相残为哪般 257

(二)反思“生存斗争”学说 259

(三)反思阶级斗争理论(存目) 264

(四)兵法商用之质疑 264

(五)好勇斗狠与尚和讲让,孰优孰劣 265

第十二章 成就观: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268

一、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奋斗,重主观因素 268

(一)个人能力决定生存状态的认知方式 268

(二)“知识就是力量”的经验判断 270

(三)刺激欲望的外在激励方法 271

二、中国文化关注情境和机遇的作用,重客观因素 272

(一)天道影响人世境况的认知方式 273

(二)道德就是力量的价值判断 274

(三)人生价值追求的内在驱动 276

三、个人成就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279

(一)“毛遂自荐”引发的思考 280

(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话出有因 280

(三)如何看待命运 282

第十三章 人格观:“英雄崇拜”与“圣贤崇拜” 288

一、西方文化重有为,是“英雄崇拜” 288

(一)“有为”与“英雄崇拜” 288

(二)英雄崇拜在管理上的体现 289

(三)西方神话与英雄崇拜 289

二、中国文化尚无为,是“圣贤崇拜” 291

(一)圣贤与英雄 291

(二)“无为”与“圣贤崇拜” 292

(三)中国神话与圣贤崇拜 296

三、“圣贤崇拜”与理想人格之培养 298

(一)一种对圣人崇拜观念的误读 298

(二)人皆可以为圣贤 299

(三)“圣贤崇拜”与理想人格培养 301

第十四章 中西文化差异产生之原因揭秘 303

一、中西文化差异成因之诸说辨析 303

(一)“地理环境决定”说 303

(二)“轴心时代”说 305

(三)“人性观”说 306

(四)“人生问题选择”说 306

(五)“文化基因”说 307

(六)“文字差别”说 307

二、中西方文化太极图说 309

(一)历史文献依据 309

(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证实 312

(三)太极学说具有普遍真理性质 315

三、跳出太极返无极,天人合一回归真 318

第十五章 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320

一、百年“西化”说结合 320

(一)近代中国学西方的历史回顾 320

(二)近代中国学西方的教训 324

二、中国文化之复兴势在必行 327

(一)中国文化之凤凰涅槃 327

(二)中国文化复兴之大趋势 328

(三)复兴中华文化是全人类的福音 330

三、中西管理结合之前景展望 331

(一)中西文化殊途同归之可能性 331

(二)中西管理百虑而一致的现实性 332

(三)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之道——和合 333

跋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