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雷达目标检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约翰·北布里格斯著
- 出 版 社: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21079566
- 页数:770 页
第1章 绪论 1
1.1目的和范围 1
1.1.1目的 1
1.1.2范围 3
1.2雷达用户及使用 4
1.2.1商船 4
1.2.2游艇 5
1.2.3渔船和小型商船 6
1.2.4高速艇 6
1.2.5船舶交通管理(VTS) 6
1.2.6军事应用 9
1.3历史与未来 9
1.3.1航海雷达的历史 9
1.3.2二次雷达 12
1.3.3船舶交通管理(VTS) 14
1.3.4当前的雷达 15
1.3.5未来发展方向 16
1.4管理部门 17
1.4.1概述 17
1.4.2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17
1.4.3国际海事组织 18
1.4.4国家咨询委员会 19
1.4.5海上生命安全条约和碰撞规则 20
1.4.6国际灯塔导航机构协会 20
1.4.7法规实施 20
1.4.8国际标准化组织 21
1.4.9国际电工委员会 21
1.4.10国际电信联盟 21
1.4.11国家法规 22
1.4.12国家团体和超国家团体,欧洲共同体 22
1.4.13法庭 23
1.5法规 24
1.5.1海上生命安全条约对船用雷达规定 24
1.5.2SOLAS以外的船用雷达 26
1.6理论和计算 27
1.6.1来源 27
1.6.2数学运算和单位 28
1.6.3性能计算基础 30
1.6.4电子数据表计算 31
1.6.5近似法 31
1.7本书结构 32
1.8参考文献 34
第2章 系统与发射机 36
2.1操作员与雷达系统 36
2.1.1本章的范围 36
2.1.2海上操作员 37
2.1.3完整的舰桥系统 39
2.1.4岸上操作员 41
2.1.5雷达基本操作 42
2.1.6目标探测能力 44
2.1.7雷达的构成 47
2.1.8分贝 48
2.2雷达的组成 50
2.2.1发射 50
2.2.2接收 54
2.2.3非相参系统 54
2.2.4相参接收系统 55
2.2.5全相参系统 57
2.2.6模糊:镜像频率,重复频率的限制 57
2.2.7典型雷达的构造 58
2.3发射机 60
2.3.1概述 60
2.3.2磁控管功率源 60
2.3.3调制器 62
2.3.4发射机对系统的影响 62
2.3.5频谱问题 63
2.4发射频率 65
2.4.1频率和波长 65
2.4.2波段的选择 67
2.5其他参数的选择 68
2.6馈线 69
2.6.1波导 69
2.6.2失配 74
2.6.3馈线损耗 76
2.6.4振铃 77
2.7天线,定性描述 77
2.7.1平面和圆极化射线 77
2.7.2方向性辐射 80
2.7.3波束特性 82
2.7.4转动 83
2.7.5尺寸和波束宽度 84
2.7.6航海雷达天线 84
2.7.7辐射图 87
2.7.8发展现状 89
2.7.9障碍物 91
2.7.10旁瓣 91
2.7.11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反射器天线 93
2.7.12仰角性能:反余割平方反射器 95
2.7.13极化 96
2.7.14表面公差损耗 98
2.7.15波束形状和扫描损耗 99
2.7.16天线损耗总结 100
2.7.17测试天线 101
2.8定量的天线分析 102
2.8.1仰角性能、航海与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缝隙阵列 102
2.8.2反余割平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天线 105
2.8.3方位辐射图 107
2.9参考文献 108
第3章 雷达接收机 109
3.1天线接收 109
3.2接收机输入 109
3.2.1旋转铰链或滑环 109
3.2.2接收机保护 110
3.2.3双工器 111
3.3接收机和滤波器 112
3.3.1概述 112
3.3.2接收机噪声 115
3.4超外差接收机和混频 118
3.4.1超外差原理 118
3.4.2混频 119
3.4.3本地振荡器 121
3.5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和视频部分 121
3.5.1中频部分 121
3.5.2滤波器 122
3.5.3线性和平方律解调器 125
3.5.4影响检波的因素 126
3.5.5检波因子 126
3.5.6距离量程选择的影响 127
3.5.7视频放大器 128
3.5.8微分器的短时间常数 130
3.6信号处理基础 131
3.6.1任务 131
3.6.2目标探测的PD和PFA 132
3.6.3探测单元的数字转化 133
3.6.4目标检测的逻辑程序 135
3.6.5机器检测 136
3.6.6杂波图 137
3.6.7检测判断过程 138
3.7其他特征 140
3.7.1单个雷达 140
3.7.2航迹融合多传感器 141
3.8显示原理 142
3.8.1显示方式 142
3.8.2显像管 145
3.8.3其他显示设备 145
3.9光栅扫描显示器 146
3.10原始显示器 148
3.10.1原始雷达 148
3.10.2原始显示器问题 150
3.10.3检测能力 151
3.11显示器上的图像 152
3.12雷达的特殊用途 153
3.12.1高速飞行器 153
3.12.2军舰 153
3.13校准 154
3.14参考文献 155
第4章 自由空间的回波强度 156
4.1概述 156
4.2辐射功率密度 156
4.3无源反射体;雷达散射截面积,雷达距离方程 157
4.3.1雷达散射截面积 157
4.3.2双向的自由空间雷达距离方程 158
4.4有源目标 161
4.5实际形式的距离方程 161
4.5.1实际环境的范围 161
4.5.2完整的雷达距离方程(dB) 162
4.5.3简化方程 162
4.6计算和图表 163
4.6.1固定距离实例 163
4.6.2图表 164
4.6.3电脑制表和绘图 169
4.7自由空间公式的局限性 169
第5章 环境因素对传播的影响 171
5.1概述 171
5.2大气折射 172
5.2.1问题的提出 172
5.2.2等效几何模型 174
5.23根据气象参数计算折射率 175
5.2.4标准大气层:4/3地球近似法 178
5.2.5大气折射效应引起的反常传播 178
5.2.6超折射;k取较大值;超标准的表层 180
5.2.7k取负数 180
5.2.8副折射;k取较小值;亚标准表层 180
5.2.9大气波导 181
5.2.10产生反常传播的条件 182
5.3折射率的测量 183
5.4射线几何学;几何光学 187
5.4.1简介 187
5.4.2k的重要性取决于距离 187
5.5弯曲大地的几何分析 188
5.5.1射线的传播路径 188
5.5.2距离 191
5.5.3间接射线的路径差 193
5.5.4有用角度 195
5.5.5散射因子 197
5.5.6几何参数随距离的变化 198
5.5.7视距 199
5.5.8多路径峰值和零距离 200
5.5.9对探测距离的影响 201
5.6平面地球近似法 202
5.6.1几何分析 202
5.6.2近似的多路径距离 203
5.6.3调整零距离 204
5.6.4垂直波瓣结构 205
5.6.5散射 207
5.7海面 207
5.7.1张力波和重力波 208
5.7.2仅有表面张力波时的雷达反射 211
5.7.3有重力波时的雷达反射 212
5.7.4波高 213
5.7.5海情 215
5.8入射点的前向反射 216
5.8.1反射系数幅度 216
5.8.2光滑平面的反射系数ρ0 217
5.8.3反射系数变化 219
5.8.4海平面粗糙的反射系数ρs 222
5.8.5ρs的值 224
5.8.6ρ的值 225
5.9大气和降水损耗 226
5.9.1损耗原因 226
5.9.2降雨 227
5.9.3雪和冰雹 230
5.9.4雾、低云层和沙尘暴 231
5.9.5晴朗空气衰减 233
5.9.6浪花 235
5.9.7总的大气衰减 236
5.9.8树叶 236
5.10参考文献 236
第6章 点目标的多路径 238
6.1引言 238
6.1.1问题的提出 238
6.1.2多路径因子的定义 239
6.1.3仰角波束宽度的修正 239
6.1.4章节规划 240
6.2有效扫描增益 240
6.3多路径区域 241
6.3.1区域 241
6.3.2边界 244
6.3.3转化和衍射边界距离 245
6.4干涉区域 248
6.4.1多路径因子的值 248
6.4.2多路径因子的平均值 250
6.4.3窄脉冲 251
6.4.4多样性 251
6.5衍射区域 252
6.5.1衍射的性质 252
6.5.2衍射区域的计算 252
6.5.3多路径因子随距离的变化 254
6.5.4高度的影响 256
6.6过渡区域 256
6.6.1方法 256
6.6.2多路径公式的计算 257
6.7总的多路径传输因子 259
6.7.1完整的方法 259
6.7.2地球平面近似 259
6.8两区域的方法 260
6.8.1多路径/距离的一般形式关系 260
6.8.2平静海平面时,多路径因子在RA处的变化比率 261
6.8.3在近转化区域多路径因子的估计 261
6.8.4近水平线处多路径因子的近似 265
6.8.5天线和目标高度很低 265
6.9回波强度草图 266
6.9.1草图的用法 266
6.9.2刻度 266
6.9.3较好天气下的草图回波 267
6.9.4差海况下的回波草图 269
6.9.5更简单的草图 270
6.9.6精度 271
6.10参考文献 271
第7章 无源点目标 272
7.1引言 272
7.1.1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结构的讨论 272
7.1.2无源点反射体的应用 274
7.1.3术语释义 274
7.2绝缘体的反射 275
7.2.1基本过程 275
7.2.2二次反射 277
7.2.3介质 279
7.2.4反射外形 280
7.3导体的反射 282
7.3.1原理 282
7.3.2目标大小为多倍波长 283
7.4基本金属外形的反射 284
7.4.1介绍 284
7.4.2RCS的计算;定义 285
7.4.3球体 287
7.4.4圆盘和平板 288
7.4.5宏观和微观几何学特性;变形的板 292
7.4.6两面角反射体 293
7.4.7变形角 295
7.4.8微观几何特性的实际影响 295
7.4.9边沿和杆状体 296
7.4.10圆极化 296
7.5其他几何形状 297
7.5.1圆柱体,金属线 297
7.5.2圆锥体 298
7.5.3频率效应 299
7.6对实用反射体的要求 299
7.6.1法律要求,规范 299
7.6.2定点助航设备的测量 301
7.6.3商用反射体 302
7.6.4反射体存在的问题 304
7.7实用反射体 305
7.7.1三面反射体 305
7.7.2八面体 307
7.7.3三面体组群 310
7.7.4椤勃透镜 313
7.7.5螺旋球状反射体 314
7.7.6透镜反射体 314
7.7.7金属箔条 314
7.7.8相控补丁阵列反射体 315
7.8各种各样的点目标 316
7.8.1飞机 317
7.8.2直升机 317
7.8.3浮标和灯塔 317
7.8.4鸟 319
7.8.5人 320
7.8.6天线 320
7.8.7海上漂浮物 320
7.9点目标助航设备的侧倾 321
7.9.1概论 321
7.9.2处于横摇平面的雷达 322
7.9.3垂直于横摇平面的雷达 322
7.10点目标组合 323
7.10.1存在的问题 323
7.10.2假定和符号标记 323
7.10.3成对反射体的复合反射性能 325
7.10.4举例 327
7.10.5来自其他平面的应答信号;TPM 329
7.10.6RCS波动 330
7.10.7侧倾 332
7.10.8实际性能 333
7.11参考文献 334
第8章 有源目标 335
8.1引言 335
8.1.1有源和无源反射器 335
8.1.2发展历史 336
8.1.3有源装置的特点 339
8.1.4过载 341
8.1.5干扰 341
8.1.6应答信号法则与有效RCS 342
8.1.7规范和要求 342
8.1.8本章结构 343
8.1.9极化兼容性 343
8.2通用雷达信标简述 345
8.2.1功能 345
8.2.2扫频雷达信标和捷变频雷达信标 347
8.2.3通信容量 349
8.2.4干扰 349
8.2.5雷达信标的探测 350
8.2.6扫频雷达信标的应答信号 351
8.2.7捷变频雷达信标的应答信号 353
8.2.8功能描述 356
8.2.9旁瓣抑制 357
8.2.10目标模式图 358
8.2.11低通滤波器 358
8.2.12空载状态 360
8.2.13自检 360
8.3雷达信标存在的问题 361
8.3.1扫频增益的影响 361
8.3.2调谐错误 361
8.3.3线性调频 362
8.4雷达信标性能分析 364
8.4.1符号 364
8.4.2雷达信标接收到的询问信号 365
8.4.3检测概率 366
8.4.4轴向应答信号 367
8.4.5等效RCS 367
8.4.6旁瓣 368
8.4.7示例 368
8.4.8支路平衡 371
8.4.9交互作用 374
8.5用户自选型雷达信标 375
8.5.1问题提出 375
8.5.2固定频率及固定偏移频率的雷达信标 375
8.5.3询问频率时间补偿捷变频雷达信标(ITOFAR) 376
8.5.4用户自选型捷变频雷达信标(USIFAR) 377
8.6各种带内雷达信标 377
8.6.1阶跃扫描雷达信标 377
8.6.2快速扫描雷达信标 378
8.6.3大功率雷达信标 379
8.7交叉波段雷达信标和应答机 379
8.7.1雷达/无线电系统 380
8.7.2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380
8.8搜救问答机 382
8.8.1目的 382
8.8.2扫频格式 382
8.8.3雷达显示 383
8.8.4性能方程—扫频损耗 384
8.9雷达标识器 386
8.10雷达目标增强器 387
8.10.1原理 387
8.10.2原理说明 389
8.10.3辅助设备 392
8.10.4规格书 393
8.10.5RCS 393
8.10.6RTE同轴应答信号 394
8.10.7非饱和RCS 396
8.10.8饱和RCS、饱和距离 396
8.10.9旁瓣 398
8.10.10目标模式图 398
8.10.11噪声功率输出 399
8.10.12RTE噪声示例 400
8.10.13RTE性能示例 402
8.10.14相互作用 404
8.10.15问题与机遇 404
8.11各种装置 405
8.11.1天线的RCS 405
8.11.2调制反射器 405
8.12雷达/目标平面上的倾斜目标 406
8.12.1概述 406
8.12.2雷达信标和SART 407
8.12.3非饱和RTE 408
8.12.4饱和RTE 409
8.13法向倾斜于雷达目标平面的目标 409
8.13.1概述 409
8.13.2水平极化的雷达信标、SART和饱和RTE;直线极化扫描器 410
8.13.3圆形极化3GHz波段雷达信标 411
8.13.4非饱和RTE、倾斜极化天线、直线极化扫描器 411
8.13.5饱和RTE、倾斜极化、直线极化扫描器 412
8.13.6倾斜极化RTE、圆极化扫描器 412
8.13.7无倾斜极化的非饱和RTE 412
8.14斜交于雷达/目标平面的侧倾目标 413
8.15自由空间中的RTE附加无源点目标 413
8.15.1引言 413
8.15.2反射体下方的RTE 414
8.15.3环绕RTE的无源反射体 416
8.15.4RTE延迟 417
8.15.5RTE与反射体配对组合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418
8.15.6雷达信标、SART和雷达标识器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418
8.16参考资料 419
第9章 扩展目标的多径因子 420
9.1介绍 420
9.1.1问题的提出 420
9.1.2目标回波 421
9.2扩展目标的多径:总和方法 422
9.2.1单元回波的总和 422
9.2.2整个的RCS分布:临界距离 423
9.2.3多径因子 424
9.3衍射区和过渡区 426
9.3.1回波随单元高度的变化 426
9.3.2积分,规则目标:高度因子 427
9.3.3不规则目标 428
9.3.4目标高度系数的选择 429
9.4干扰区 430
9.4.1圆柱体目标的射线几何 430
9.4.2地平面单元的多径因子 430
9.4.3目标的多径因子 432
9.4.4弯曲地面 434
9.4.5临界距离的多径因子 434
9.5过渡区的多径因子近似值 435
9.5.1临界距离 436
9.5.2中等海况 437
9.5.3高探测器或目标 438
9.6完整的多径表达式 439
9.6.1多径因子 439
9.6.2回波相对距离的变化 440
9.6.3不规则目标 441
9.6.4回波强度草图 442
第10章 扩展目标的反射:船舶和海岸 443
10.1问题的提出 443
10.1.1目标参数对探测的影响 443
10.1.2确定RCS的困难 444
10.1.3影响询问器观察RCS的因素 444
10.1.4有效高度的估计 445
10.1.5我们的方法 446
10.2船舶的大小 446
10.3RCS和有效高度的实验确定 450
10.3.1军事方法 450
10.3.2典型舰船RCS的雷达测量 451
10.3.3可选择的测量方法 452
10.3.4特种船舶的RCS 453
10.3.5有效的目标高度 454
10.4有关RCS值的报告 455
10.4.1局限性 455
10.4.2Williams等人的报告 456
10.4.3IALA VTS手册 459
10.4.4Skolnik的报告 459
10.4.5军舰 460
10.4.6经验公式 460
10.4.7雷达技术百科全书[7] 461
10.4.8俯角 461
10.4.9用于商船的建议公式 462
10.5RCS的基础理论 463
10.5.1方法 463
10.5.2排水量和线尺寸 465
10.5.3微观几何法:基准RCS 465
10.5.4目标模式图的平滑 467
10.5.5微观几何:RCS/排水量 467
10.5.6宏观几何:RCS/排水量 467
10.5.7对试验结果进行核对 468
10.6影响船舶RCS的因素 469
10.6.1远距离探测 469
10.6.2总体几何因素 469
10.6.3宏观几何因素 470
10.6.4微观几何因素 471
10.6.5隐身的船舶 471
10.7检测单元溢出 472
10.7.1方位溢出 472
10.7.2距离溢出 474
10.7.3闪烁 474
10.7.4横跨 475
10.8应用于船舶的RCS 475
10.9小型船舶的RCS 476
10.9.1问题的提出 476
10.9.2反射要素 477
10.9.3排水量 478
10.10快速航行的船舶 478
10.10.1高速船(HSC) 478
10.10.2大型摩托艇 479
10.10.3地效飞行器(WIG) 480
10.11波瓣间隔:偏航和摇摆 481
10.12陆地和滨海的特点 482
10.12.1引言 482
10.12.2海岸线和河流 483
10.12.3浅滩 486
10.12.4桥梁 486
10.12.5航道上空的障碍物 488
10.12.6虚假回波 488
10.12.7起伏特性 488
10.13冰 491
10.13.1引言 491
10.13.2在海水中形成的冰 491
10.13.3冰山和碎冰山 493
10.13.4浮冰和固定的冰 494
10.13.5由冰川崩解出的冰山 494
10.13.6最佳雷达波段 494
10.14扩展目标的回波强度:概略计算 494
10.15参考文献 497
第11章 噪声、杂波和干扰 498
11.1噪声和杂波对目标检测的重要性 498
11.2平均噪声 499
11.2.1噪声功率 499
11.2.2接收机输入级噪声影响 501
11.2.3噪声系数 502
11.2.4噪声温度 502
11.2.5带宽 503
11.2.6环境噪声源 504
11.2.7大气和线路衰减噪声 504
11.2.8系统噪声 505
11.3噪声起伏 506
11.3.1随机事件预测 506
11.3.2单个噪声源不能忽略 506
11.3.3噪声幅度分布 506
11.3.4噪声带宽 507
11.3.5放大器 507
11.3.6事件比率 507
11.3.7幅度和功率约定 508
11.3.8非调制白噪声的分布和概率密度 508
11.3.9大气和馈线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512
11.4平均雨雪杂波 512
11.4.1杂波机理 512
11.4.2平均反射率 513
11.4.3极化 515
11.4.4平均接收杂波功率 516
11.5雨雪杂波起伏 518
11.6平均海杂波 519
11.6.1反射机理 519
11.6.2单位面积杂波强度σS0 521
11.6.3浪高与风速的关系 524
11.6.4海杂波平均功率 524
11.6.5天线高度的影响 526
11.6.6异常波浪 527
11.7海杂波起伏 528
11.7.1低海况海杂波 528
11.7.2高海况海杂波 528
11.7.3对数正态分布 530
11.7.4韦伯尔分布 530
11.8近距离振铃杂波 534
11.8.1馈线振铃 534
11.8.2举例 536
11.8.3轴向寄生回波 537
11.8.4接收机振荡 537
11.9人为干扰 538
11.9.1其他雷达干扰 538
11.9.2本船干扰 539
11.10参考文献 540
第12章 检测 541
12.1概述 541
12.1.1检测的含义 541
12.1.2回波起伏 542
12.1.3噪声和杂波起伏 543
12.1.4随机噪声或杂波中的检测 543
12.1.5假设 544
12.1.6检测问题 545
12.1.7精确分析 548
12.1.8接收机类型的影响 548
12.1.9本章安排 549
12.2噪声中单脉冲的直接检测 549
12.2.1检测门限,非相干噪声 549
12.2.2正弦波信号的检测 552
12.2.3发现概率PD与信噪比SNR的变化关系 553
12.3噪声背景下的回波脉冲包络检波 556
12.3.1非相参接收机的检测 556
12.3.2等效包络检波器 559
12.3.3噪声分布 559
12.3.4加性噪声信号分布 562
12.3.5发现概率PD的近似计算 563
12.3.6精确度 567
12.4杂波中的单脉冲检测 567
12.4.1噪声和气象杂波 567
12.4.2服从韦伯尔分布的杂波 568
12.4.3等效海洋、陆地和冰雪杂波 570
12.5目标起伏 572
12.5.1问题 572
12.5.2斯威林起伏模型 573
12.5.3模型O(模型5)非起伏目标 575
12.5.4起伏目标 577
12.5.5斯威林模型1 577
12.5.6斯威林模型2 580
12.5.7斯威林模型3a 580
12.5.8各种起伏模型的比较 582
12.6多重观测 584
12.6.1回波叠加 584
12.6.2相参和非相参积累 586
12.6.3积累增益或损失 586
12.6.4斯威林模型2类目标 590
12.6.5M/N型积累器 591
12.6.6性能裕度 591
12.6.7粗显示 592
12.6.8模拟积累 592
12.6.9小天线和宽波束时减小损失 593
12.6.10对数接收机损耗 593
12.6.11振铃时近距离检测 594
12.7门限设置 594
12.7.1接收机增益和门限电压互换性 594
12.7.2机内频扫增益控制 594
12.7.3自适应门限 596
12.7.4手动增益控制 596
12.8雷达分集 597
12.8.1原理 597
12.8.2极坐标去相关准则 599
12.8.3气象杂波的去相关准则 599
12.8.4空间分集 600
12.8.5运用两分集的斯威林模型3b型,1型目标观测 601
12.8.6接收机组合 602
12.8.7组合性能 605
12.8.8实际问题 605
12.9有源目标检测 605
12.9.1RTEs和超外差信标台 605
12.9.2使用晶体管检波接收机的信标台等 607
12.10实用性 609
12.10.1旁瓣和轴向叠影回波 609
12.10.2滚动和摇摆 610
12.10.3波浪遮挡 612
12.10.4实际目标的起伏 613
12.10.5损耗 614
12.10.6小目标的异常特性 614
12.11总结 614
12.11.1目标 615
12.11.2噪声 615
12.11.3气象 616
12.11.4海浪 616
12.11.5检测方法 617
12.11.6显示精度 618
12.11.7系统综合—分集 618
12.12参考文献 618
第13章 定位和跟踪精度 619
13.1概述 619
13.1.1考虑精度的必要性 619
13.1.2目标信息的显示 620
13.1.3误差源 621
13.2误差形式 622
13.2.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622
13.2.2系统误差 623
13.2.3随机误差 625
13.2.4延迟时间 628
13.2.5准随机误差 628
13.3与雷达性能计算相关的误差 629
13.3.1概述 629
13.3.2发射机硬件损耗 629
13.3.3使用损耗 630
13.3.4接收机硬件损耗 631
13.3.5系统处理损耗 631
13.3.6点目标响应 632
13.3.7大目标的RCS 634
13.3.8天线旋转 634
13.3.9环境条件 634
13.4SNR或PD的计算精度 636
13.4.1近似计算 636
13.4.2雷达对比 637
13.4.3天线架高 638
13.5标绘和跟踪精度 638
13.5.1仪器误差 638
13.5.2船舶运动 639
13.5.3扫描平面的倾斜误差 640
13.5.4SNR和带宽对标绘精度的影响 642
13.5.5标绘辅助预测精度 643
13.5.6机动 647
13.5.7目标标识交换 648
13.6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651
13.6.1船用雷达 651
13.6.2海岸警戒和船舶交通管制 652
13.6.3带有跟踪器的自动雷达引导 653
13.6.4中心跟踪器或数据录取器 654
13.7参考文献 654
第14章 电子表格计算 655
14.1简介 655
14.2无源点目标:第1页 657
14.2.1总布置图 657
14.2.2标题面板 658
14.2.3收发机面板 658
14.2.4天线和馈源面板及表S2 659
14.2.5距离辅助面板 662
14.2.6目标面板 663
14.2.7操作员面板和表S1 663
14.2.8环境面板 665
14.2.9结果和用户面板 667
14.3几何面板 668
14.3.1布局 668
14.3.2α和R序列的建立 669
14.3.3天线和目标高度 670
14.3.4角度和有效扫描增益 670
14.4环境影响 671
14.4.1衍射区 671
14.4.2多径干涉区 671
14.4.3传输区多径 672
14.4.4总多径因子 672
14.4.5大气损耗 673
14.5雷达接收机的信号:单脉冲 673
14.5.1有效模式 673
14.5.2噪声和扫描增益基数 673
14.5.3雨杂波 674
14.5.4海杂波 674
14.5.5噪声和杂波总和 675
14.5.6回波 675
14.6主波束探测:多脉冲 675
14.6.1脉冲合成 675
14.6.2积累增益 676
14.6.3斯威林O型 676
14.6.4斯威林1型 676
14.6.5斯威林3a型 677
14.6.6选定模型下的性能 677
14.6.7事件标志 677
14.6.8结果面板 677
14.7旁瓣 678
14.8图表 679
14.8.1图表结构 679
14.8.2图表1:可检测性 681
14.8.3图表2:几何体系 682
14.9无源扩展目标 682
14.9.1电子表格第1页 682
14.9.2电子表格的其余部分 685
14.10有源点目标 685
14.10.1目标类型 685
14.10.2雷达辅助信号台通道 686
14.10.3天线设备 688
14.10.4设备特性 689
14.10.5询问设备面板 690
14.10.6应答设备面板 691
14.10.7剩余矩阵面板 692
14.10.8结果面板 693
14.10.9图表 693
14.11参考文献 694
第15章 实例 695
15.1通过远洋船来观测所有船舶 695
15.1.19GHz波段,小目标 695
15.1.23GHz波段,小船目标 701
15.2VTS安装 707
15.2.1想定 707
15.2.2检测概率PD随距离的变化情况:天线高度的影响 708
15.2.3天线孔径 711
15.2.4馈线 711
15.2.5大气折射 712
15.2.6近海贸易货船 714
15.2.7旁瓣抑制 714
15.2.8购买规划 716
15.2.9场地验收试验 718
15.3小船雷达 720
15.3.1对悬崖峭壁的测量 720
15.3.2悬崖高度 721
15.3.3遭遇近海货船 722
15.4有源目标 723
15.4.1对浮动信标的检测 723
15.4.2对雷达目标增强器的检测 724
第16章 展望 727
16.1引言 727
16.2变革动因 727
16.2.1客户需求 728
16.2.2法规调整 729
16.2.3成本效益 731
16.2.4环境 732
16.2.5技术 732
16.3硬件进展 733
16.3.1发射机 733
16.3.2天线 735
16.3.3数字化 737
16.4增强处理 738
16.4.1动目标检测 738
16.4.2宽脉冲 738
16.4.3脉冲压缩 739
16.4.4连续波发射 740
16.4.5目标-维距离像 742
16.4.6单脉冲 746
16.5系统集成 747
16.6外部设备及其实现 748
16.7雷达在商业和休闲船中的其他用途 750
16.8结论 752
附录A1术语表 754
附录A2统计 764
- 《DNA小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刘云国,叶乃好编著 2016
- 《中国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系列丛书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2019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019
- 《全面小康目标下甘肃农村反贫困研究》杨智 2017
- 《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检测》赵乐晨主编 2018
- 《功能性纺织产品功能性评价及检测》党敏主编 2019
- 《初中英语主题单元育人目标设计与实践》柴本胜著 2019
-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 新能源电极材料的制备检测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王红强主编 2019
- 《多目标下竞争企业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理论与实证研究》夏晖著 2019
- 《基于智能信号处理方法的全量程氢气检测系统研究》王冰,张震宇著 2019
- 《纺织产品生态安全性能检测》田文主编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少儿电子琴入门教程 双色图解版》灌木文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叶建芳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电子应用技术项目教程 第3版》王彰云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