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冯天瑜文集
冯天瑜文集

冯天瑜文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天瑜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7066120
  • 页数:11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收入了作者几十年来在文化史学、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语义学等领域的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上一篇:丰子恺下一篇:古迹寻踪
《冯天瑜文集》目录
标签:文集

文化史学探略 3

即器求道 兼采内外——文化史学的研究对象 3

中华文化史关键词诠释(一):中国&中华民族  6

中华文化史关键词诠释(二):文化·文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  22

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39

中华文化生态界说  51

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  68

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协调发展  81

文化的保守与更革  93

分宗别源——中国学术流变断想 106

解构“专制” 117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遭遇 122

历史泡沫下的深沉巨流  149

评《剑桥中国晚清史》的文化观  153

“文明冲突论”辨析  166

元典精神管窥 177

经史同异论  177

《中华元典精神》作者献辞  192

《中华元典精神》写作缘起  195

《元典文化丛书》序  197

关于“文化重演律”的思考  200

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  208

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救亡思潮 233

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族文化渊源  246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诠释  261

东亚智慧与现代病疗治  264

对东亚智慧现世意义应持平允态度  281

“五伦”、“三纲”分梳说  290

孔子“轻自然、斥技艺”思想的历史评价  297

文化转型刍议 315

“冲击—反应论”与“中国文化本位论”的两极取向  315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刍议——兼论现代中国多层级变革的交叉互叠 325

[附录]辩证审视中国传统思想的近代转型 334

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346

《明夷待访录》“近代性”考辨  369

王夫之创见四题  398

道光咸丰年间的经世实学——“古学”通往“新学”的桥梁 425

试论道咸经世派的“睁眼看世界” 444

《晚清经世实学》后记  456

《“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1862年的中国观察》序曲 457

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  460

张之洞与转型时代  486

张之洞从清流党到洋务派的转变  497

张之洞与戊戌维新  516

两种近代化方略的论战——《劝学篇》与《〈劝学篇〉书后》评析 531

“变易”与“不易”的二律背反——洋务派“变法”观刍议 546

《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  555

地域文化片论 575

中国文化的地域展开  575

近世鄂东人文兴盛原因简议  579

《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序  584

湖北何以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  588

《辛亥武昌首义史》序  603

《辛亥武昌首义史》导言  608

辛亥武昌首义史事考辨五则  612

《红安县志》序  628

《黄鹤楼志》序  631

《汉口租界志》序  634

《中国名城武汉》导言  638

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  641

武汉: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纪念“汉冶萍公司”百周年 650

张之洞在湖北的文教兴革——兼议武汉大学、湖北图书馆溯源张之洞 654

李自成归宿问题研讨会学术小结  672

呈现乡土社会的真实生活 676

大禹治水记  679

龙泉山明楚王墓园修复记  681

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处纪念亭记  682

历史文化语义发微 685

“历史文化语义学”刍议  685

近代新语的创制及其功用  690

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汉译西洋术语的先驱  697

入华新教传教士译介西学术语述评  716

日本明治时期“新汉语”的创制与入华  732

张之洞“游学”、“广译”之倡对近代术语的促成  746

“革命”“共和”:近代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  768

“科学”: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  789

“哲学”:汉字文化圈创译学科名目的范例 799

“社会”:概念的中西涵化  813

“经济”:语义转化的历史考察  820

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  855

《“封建”考论》题记  886

严复、陈独秀“封建观”比较  893

走出单线直进史观误区——以“中国封建社会”定位为例 915

名辩之学与历史分期拟名标准  928

序言 941

《东亚文化研究书系》总序  941

《中华智慧集萃丛书》序  944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报告选编》导言  946

中日现代化差异的文化学分析——《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序言 957

《晚周辩证法史研究》序  959

《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序  961

发明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奇葩——《中华发明发现大典》序言 963

《中华草木虫鱼文化》序  970

《中国鼓文化研究》序  972

《中国文化厄史》序  974

《中华文化辞典》序  977

《陶澍与嘉道经世思想研究》序  981

《人口革命论》序  984

《朱舜水东瀛授业研究》序言  987

《〈园冶〉文化论》序言  989

《中国文化讲习录》序一  992

《中国清官廉事》序  994

《新论梁启超》序  996

《梁启超论教育》序  999

《湖北竹枝词》序  1001

《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序  1005

《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序言  1009

《晚明名妓文化研究》序  1013

《中国文化事典》序  1015

《精补本〈李自成〉》序言  1017

《女娲文化研究》序  1023

《习志淦剧作选》序言  1026

《中国旅游文化史纲》序  1029

返本开新 追寻大美——周韶华《荆楚狂歌》序 1032

璨烂的人文星座——陈立言《历代文星图赞》序 1036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何冠智画集》序 1040

指端禅境——《虞小风指画集》序言 1042

随笔 1049

“学术服务人类”与“为学问而学问”  1049

清史编纂体裁刍议  1051

先父遗作《史记楚世家会注考证校补》书后  1054

一腔热血勤珍宝 洒去犹能化碧涛——《近代名人墨迹 冯永轩藏品》卷首语 1058

在记忆浅层底下  1066

精神的家园  1069

高中忆旧 1075

大学的天职  1077

艰难玉成——《灵光:了明之路》序 1079

考据精神漫议  1081

新加坡的成就与忧患意识  1088

立法明 执法严  1090

绿意遍东瀛  1093

中国制造  1096

“敬业”二字好生了得  1100

勤劳感谢日 1102

伊原泽周先生赠书记  1104

对当下国学讲习的期待  1108

草根性、人文精神与文化创新  1115

七大古都鸟瞰  1120

展示和谐精神的佳妙文化符号——太极图  1126

“世界遗产”:不可再生的瑰宝  1129

《月华集》题记  1135

奥林匹克两格言相得益彰 1136

学术回眸  1139

汇报学术经历(2006年5月12日于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委员会) 11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