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桂华,李佃贵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1010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为深化本科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河南省树人文化有限公司组织相关院校编写本科护理专业创新教材。
《中医护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 1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1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5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5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6

一、整体观念 6

二、辨证施护 7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护理 8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4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9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9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22

第三节 藏象 26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6

二、脏腑 27

第四节 气血津液 47

一、气 48

二、血 51

三、津液 5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53

第五节 经络 55

一、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56

二、十二经脉 57

三、奇经八脉 58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59

五、腧穴 60

六、常用腧穴 63

第六节 病因病机 70

一、病因 70

二、发病 80

三、病机 81

第七节 护治原则 88

一、预防为主 88

二、扶正祛邪 89

三、护病求本 90

四、三因制宜护理 92

第三章 四诊 93

第一节 望诊 93

一、全身望诊 93

二、局部望诊 96

三、望舌 100

四、望小儿指纹 103

五、望排出物 103

第二节 闻诊 105

一、听声音 105

二、嗅气味 106

第三节 问诊 107

一、问诊的重要意义 107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07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107

四、问现在症 108

第四节 切诊 117

一、脉诊 117

二、按诊 124

第四章 方药基础知识 126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 126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126

二、中药的性能 127

三、中药的用法 129

第二节 常用中药及中药分类 130

一、解表药 130

二、清热药 131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34

四、芳香化湿药 135

五、消导药 136

六、活血化瘀药 136

七、泻下药 137

八、理气药 138

九、止血药 139

十、驱虫药 140

十一、开窍药 141

十二、温里药 141

十三、平肝息风药 142

十四、安神药 143

十五、补虚药 144

十六、祛风湿药 146

十七、利水渗湿药 146

十八、固涩药 148

十九、外用及其他药 149

第三节 方剂基本知识 149

一、方剂组成的原则 150

二、组成变化 150

第四节 方剂的分类 151

一、解表剂 151

二、清热剂 152

三、祛湿剂 152

四、化痰止咳平喘剂 153

五、消导剂 153

六、泻下剂 154

七、和解剂 154

八、温里剂 155

九、理气剂 155

十、理血剂 156

十一、补益剂 156

十二、息风剂 157

十三、固涩剂 157

十四、安神剂 158

十五、开窍剂 158

十六、驱虫剂 159

十七、外用药 159

第五章 中医一般护理 160

第一节 病情观察 160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 160

二、病情观察的原则 161

三、病情观察的要求 162

四、病情观察的内容 163

五、病情观察的方法 164

附:常用中医病情观察描述用语 165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 166

一、顺应四时调阴阳 166

二、起居有常适劳逸 168

三、环境适宜避外邪 170

第三节 饮食护理 171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171

二、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172

三、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174

四、饮食宜忌 175

附1:常用食物性味、功效、应用简表 176

附2:常用食疗方应用举例 182

第四节 情志护理 184

一、情志护理的原则 185

二、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185

第五节 用药护理 189

一、中医给药法 189

二、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197

三、常用中草药中毒解救及护理 205

第六章 辨证施护 213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 213

一、表里辨证施护 214

二、寒热辨证施护 217

三、虚实辨证施护 221

四、阴阳辨证施护 224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 226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 226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 230

三、肝与胆病辨证施护 234

四、脾与胃病辨证施护 239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 244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 247

一、卫分证辨证施护 248

二、气分证辨证施护 249

三、营分证辨证施护 251

四、血分证辨证施护 253

第七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256

第一节 针刺法 256

一、概述 256

二、评估 256

三、毫针刺法常用的进针和行针法 257

四、用物准备 258

五、操作步骤 259

六、评价 260

七、注意事项 260

八、常见针刺意外的处理 261

九、临床病例 262

第二节 灸法 262

一、概述 262

二、评估 265

三、用物准备 265

四、操作步骤 265

五、评价 266

六、注意事项 267

七、临床病例 267

第三节 拔罐法 267

一、概述 267

二、评估 269

三、用物准备 269

四、操作步骤 269

五、评价 269

六、注意事项 269

七、临床病例 270

第四节 耳穴埋籽法 271

一、概述 271

二、评估 272

三、用物准备 273

四、操作步骤 273

五、评价 274

六、注意事项 274

七、临床病例 275

第五节 推拿法 275

一、概述 275

二、评估 278

三、用物准备 278

四、操作步骤 278

五、评价 278

六、注意事项 279

七、常见症状穴位按摩 279

八、临床病例 281

第六节 刮痧法 281

一、概述 281

二、评估 281

三、用物准备 281

四、操作步骤 282

五、评价 283

六、注意事项 283

七、临床病例 284

第七节 热熨法 284

一、概述 284

二、评估 284

三、用物准备 284

四、操作步骤 285

五、评价 285

六、注意事项 286

七、临床病例 286

第八节 穴位注射 286

一、概述 286

二、评估 286

三、用物准备 286

四、操作步骤 287

五、评价 287

六、注意事项 287

七、临床病例 287

第九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 289

一、概述 289

二、评估 289

三、用物准备 289

四、操作步骤 289

五、评价 290

六、注意事项 290

七、临床病例 291

第十节 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 291

一、概述 291

二、评估 291

三、用物准备 291

四、操作步骤 291

五、评价 292

六、注意事项 292

七、临床病例 292

第十一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 293

一、概述 293

二、评估 293

三、用物准备 293

四、操作步骤 293

五、评价 294

六、注意事项 294

七、临床病例 294

第十二节 熏洗法 295

一、概述 295

二、评估 295

三、用物准备 296

四、操作步骤 296

五、评价 297

六、注意事项 297

七、临床病例 298

第十三节 溻渍法 298

一、概述 298

二、评估 298

三、用物准备 298

四、操作步骤 298

五、评价 299

六、注意事项 300

七、临床病例 300

第十四节 换药法 300

一、概述 300

二、评估 301

三、用物准备 301

四、操作步骤 301

五、评价 302

六、注意事项 303

七、临床病例 303

第十五节 敷药法 303

一、概述 303

二、评估 304

三、用物准备 304

四、操作步骤 304

五、评价 304

六、注意事项 304

七、临床病例 305

第十六节 涂药法 306

一、概述 306

二、评估 306

三、用物准备 306

四、操作步骤 306

五、评价 306

六、注意事项 306

七、临床病例 3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