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本科临床  配增值  第9版
病理学  本科临床  配增值  第9版

病理学 本科临床 配增值 第9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步宏,李一雷主编;来茂德,王娅兰,王国平,陶仪声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7264389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最早、历史最悠久、修订版次最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病理学 本科临床 配增值 第9版》目录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学诊断和研究的方法 2

四、病理学的发展 3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5

第一节 适应 5

一、萎缩 6

二、肥大 8

三、增生 9

四、化生 10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11

一、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 11

二、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机制 12

第三节 细胞可逆性损伤 15

一、细胞水肿 16

二、脂肪变 17

三、玻璃样变 18

四、淀粉样变 18

五、黏液样变 19

六、病理性色素沉着 19

七、病理性钙化 20

第四节 细胞死亡 21

一、坏死 21

二、凋亡 24

第五节 细胞老化 27

一、细胞老化的特征 27

二、细胞老化的形态学 27

三、细胞老化的机制 27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29

第一节 再生 29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29

二、干细胞及其在再生中的作用 30

三、组织再生的机制和过程 33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34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37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7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39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39

第三节 创伤愈合 41

一、皮肤创伤愈合 41

二、骨折愈合 43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43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5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45

一、充血 45

二、淤血 46

第二节 出血 48

一、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8

二、出血的病理变化 49

三、出血的后果 49

第三节 血栓形成 4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5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52

三、血栓的结局 54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54

第四节 栓塞 55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55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56

第五节 梗死 58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59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59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61

第六节 水肿 62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62

二、水肿的病理变化 63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64

第四章 炎症 65

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 65

一、炎症的概念 65

二、炎症的原因 65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66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67

五、炎症的分类 68

第二节 急性炎症 68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69

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 70

三、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73

四、急性炎症反应的终止 76

五、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 76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78

第三节 慢性炎症 79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80

二、肉芽肿性炎 80

第五章 免疫性疾病 82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 82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82

二、自身免疫病的类型 83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8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8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88

第三节 器官和骨髓移植 92

一、移植排斥反应机制 92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93

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 94

第六章 肿瘤 95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96

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 96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96

二、肿瘤的组织形态 97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98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99

一、命名原则 99

二、分类 100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103

一、肿瘤的生长 103

二、肿瘤扩散 104

第五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107

第六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08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09

第八节 常见肿瘤举例 110

一、上皮组织肿瘤 110

二、间叶组织肿瘤 112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 117

第九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118

一、癌前疾病(或病变) 118

二、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119

第十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19

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 119

二、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121

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 130

一、化学物质 131

二、物理致癌因素 131

三、生物致癌因素 131

第十二节 肿瘤与遗传 132

第七章 环境和营养性疾病 134

第一节 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 134

一、空气污染 134

二、职业及环境暴露性污染 135

第二节 个人暴露——成瘾及其相关疾病 138

一、吸烟 138

二、酒精中毒 138

三、治疗性药物损伤 140

四、药物滥用 140

第三节 营养性疾病 141

一、肥胖症 141

二、营养不良 142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 143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 143

一、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异常 143

二、遗传性疾病的类型 144

三、遗传性疾病举例 145

第二节 儿童疾病 149

一、出生缺陷 150

二、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 151

三、围产期感染 151

四、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51

五、儿童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152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53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15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4

二、病理变化 156

第二节 高血压病 16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2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163

第三节 动脉瘤 166

第四节 风湿病 1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67

二、基本病理变化 167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168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7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70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71

第六节 心瓣膜病 171

一、二尖瓣狭窄 17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72

三、主动脉瓣狭窄 173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73

第七节 心肌病 173

一、扩张型心肌病 173

二、肥厚型心肌病 174

三、限制型心肌病 174

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174

五、特异性心肌病 175

第八节 心肌炎 176

一、病毒性心肌炎 176

二、细菌性心肌炎 177

三、孤立性心肌炎 177

四、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177

第九节 心包炎 177

一、急性心包炎 177

二、慢性心包炎 178

第十节 先天性心脏病 178

一、房间隔缺损 179

二、室间隔缺损 179

三、法洛四联症 180

四、动脉导管未闭 180

五、主动脉缩窄 180

六、大动脉移位 180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182

第一节 呼吸道和肺炎症性疾病 183

一、鼻炎、鼻窦炎 183

二、咽炎、喉炎 184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炎 184

四、肺炎 185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90

一、慢性支气管炎 190

二、支气管哮喘 191

三、支气管扩张症 192

四、肺气肿 193

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病 195

一、肺硅沉着病 195

二、肺石棉沉着病 197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98

第五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99

第六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200

一、鼻咽癌 200

二、喉癌 202

三、肺癌 202

第七节 胸膜疾病 206

一、胸膜炎 206

二、胸膜间皮瘤 206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208

第一节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208

一、食管的炎症 208

二、食管狭窄、扩张与贲门弛缓不能 209

第二节 胃炎 209

一、急性胃炎 210

二、慢性胃炎 210

三、特殊类型胃炎 211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211

第四节 阑尾炎 214

第五节 非特异性肠炎 215

一、炎症性肠病 215

二、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216

三、菌群失调性肠炎 216

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 217

第七节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21

一、酒精性肝病 221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22

第八节 肝硬化 222

第九节 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 226

一、肝代谢性疾病 226

二、肝循环障碍 226

第十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226

一、胆囊炎 226

二、胆石症 227

第十一节 胰腺炎 227

一、急性胰腺炎 227

二、慢性胰腺炎 228

第十二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228

一、食管癌 228

二、胃癌 229

三、大肠癌 231

四、原发性肝癌 235

五、胰腺癌 236

六、胆道肿瘤 236

七、胃肠间质瘤 237

第十二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238

第一节 淋巴结的良性病变 238

一、反应性淋巴结炎 238

二、特异性淋巴结炎 239

第二节 淋巴组织肿瘤 240

一、概述 240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244

三、霍奇金淋巴瘤 251

第三节 髓系肿瘤 254

一、急性髓系白血病 255

二、骨髓增殖性肿瘤 257

附:类白血病反应 259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 259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259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261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26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62

二、基本病理变化 264

三、临床与病理联系 266

四、类型与病理特点 267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274

一、肾盂肾炎 274

二、药物和中毒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276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 277

一、肾细胞癌 277

二、肾母细胞瘤 278

三、尿路与膀胱上皮肿瘤 279

第十四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280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280

一、慢性子宫颈炎 280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280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283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283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284

三、子宫肿瘤 284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286

一、葡萄胎 286

二、侵蚀性葡萄胎 287

三、绒毛膜癌 287

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288

第四节 卵巢肿瘤 289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289

二、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291

三、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291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293

一、前列腺增生症 293

二、前列腺癌 293

第六节 睾丸和阴茎肿瘤 294

一、睾丸肿瘤 294

二、阴茎肿瘤 294

第七节 乳腺疾病 294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294

二、乳腺纤维腺瘤 295

三、乳腺癌 295

四、男性乳腺发育 298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99

第一节 垂体疾病 299

一、下丘脑、垂体后叶疾病 299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300

三、垂体肿瘤 301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302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02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304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 304

四、甲状腺炎 305

五、甲状腺肿瘤 306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308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08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308

三、肾上腺肿瘤 309

第四节 胰岛疾病 309

一、糖尿病 310

二、胰岛细胞瘤 311

第五节 弥散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311

一、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述 311

二、DNES肿瘤 312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314

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病变 314

一、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的基本病变 314

二、神经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 316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 317

一、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 318

二、脑水肿 318

三、脑积水 318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19

一、细菌性疾病 319

二、病毒性疾病 321

三、海绵状脑病 323

第四节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323

一、阿尔茨海默病 324

二、Parkinson病 325

第五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 325

一、缺血性脑病 326

二、阻塞性脑血管病 326

三、脑出血 327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 327

一、多发性硬化症 327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328

三、急性坏死出血性白质脑炎 328

第七节 神经系统肿瘤 329

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329

二、外周神经肿瘤 333

三、转移性肿瘤 334

第十七章 感染性疾病 335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概述 335

一、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及在体内的播散 335

二、宿主和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37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338

四、感染性疾病的类型 339

第二节 结核病 339

一、概述 339

二、肺结核病 341

三、肺外结核病 345

第三节 伤寒 346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348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349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349

第七节 性传播性疾病 350

一、淋病 350

二、尖锐湿疣 350

三、梅毒 351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352

第九节 寄生虫病 353

一、阿米巴病 353

二、血吸虫病 356

三、棘球蚴病 358

第十八章 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 360

第一节 大体、组织和细胞病理学技术 360

第二节 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技术 361

第三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362

第四节 显微切割技术 363

第五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364

第六节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365

第七节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66

第八节 流式细胞术 366

第九节 图像采集和分析技术 367

第十节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368

第十一节 生物芯片技术 369

第十二节 第二代测序技术 370

第十三节 生物信息学技术 371

第十四节 人工智能技术 371

推荐阅读 37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3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