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丽娟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13187772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在中国文化概论的通识教育基础之上,结合外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作品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参照西方文化体系,理性地辨析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短,全面提升学生对中西文化的认识水平,在课程设置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化对中国文化优势与劣势的认识,大大拓展认识的空间和具备初步的国际文化视野,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互相沟通和理解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西文化比较》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中西文化起源探究 3

一、地理环境不同——源于河与起于海 3

二、基本经济模式不同——农耕经济与工商业贸易 6

三、社会组织形式不同——封建家国与民主城邦 8

第二节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比较 13

一、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天人合一与物我二分 13

二、重视人文与强调理性——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14

三、强调群体与突出个体——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 15

四、民族性格和价值取向——贵和尚中与崇力尚争 16

第一章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19

第一节 宗教态度——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 21

一、人本主义的中国宗教 21

二、神本主义的西方宗教 24

第二节 宗教信仰——多元信仰与一元崇拜 26

一、中国宗教的多元信仰 26

二、西方宗教的一元崇拜 27

第三节 宗教体验——敬畏祈福与罪感救赎 28

一、中国宗教信徒的敬畏祈福 28

二、西方宗教信徒的罪感救赎 29

第四节 宗教追求——今世快乐与来世幸福 30

一、中国宗教追求今世快乐 30

二、西方宗教追求来世幸福 31

第五节 宗教政治地位——王权与教权 32

一、依附于皇权的中国教权 32

二、与王权相抗衡的西方教权 33

第二章 中西语言比较 37

第一节 语音——声调语言与非声调语言 39

一、汉语——声调语言 40

二、印欧系语言——非声调语言 41

第二节 语形——无声图画与抽象符号 42

一、汉字——无声图画 42

二、印欧系语言文字——抽象符号 44

第三节 语法——语义型语言与语法型语言 45

一、词法——灵活与严谨 45

二、句法——非形态语与形态语 48

第四节 修辞——朦胧曲折与澄明清晰 50

一、模糊与精准 50

二、简约与周严 51

三、含蓄与直露 51

第三章 中西文学比较 55

第一节 中西神话比较 57

一、关注对象不同——关注自然与折射社会 58

二、故事情节不同——情节简单与故事完整 59

三、神族体系不同——纷繁复杂与谱系清晰 61

四、神灵个性不同——道德楷模与美之理想 62

第二节 中西诗歌比较 64

一、诗歌源头不同——《诗经》与《荷马史诗》 64

二、诗歌特性不同——抒情特质与叙事传统 67

第三节 中西小说比较 70

一、小说起源不同——史传文学与史诗 70

二、人物形象不同——群体形象与英雄形象 72

三、人物塑造不同——言行刻画与独白自叙 73

第四节 中西戏剧比较 75

一、戏剧重点不同——歌舞抒情与动作叙事 75

二、戏剧结构不同——线形与网状 78

三、表现手法不同——写意表现与写实再现 79

四、审美风格不同——中和之美与悲剧精神 83

第四章 中西艺术比较 85

第一节 中西音乐比较 88

一、乐器特性不同——适合独奏与适合合奏 88

二、音乐风格不同——韵味悠长与气势恢宏 92

三、表现手法不同——写意与写实 93

第二节 中西绘画比较 95

一、表现手法不同——情感写意与自然写实 95

二、造型手段不同——以线造型与以面造型 97

三、构图方式不同——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 98

四、色彩应用不同——笔墨情趣与光影色彩 100

第三节 中西建筑比较 102

一、建筑形制不同——稳定与多变 102

二、建筑材料不同——土木与石头 112

三、建筑结构不同——动态群体与静态单体 114

四、建筑审美不同——亲近自然与整齐科学 117

第五章 中西社会风俗比较 119

第一节 称谓风俗——繁杂与简单 122

一、亲属称谓——繁杂准确与简单模糊 123

二、社交称谓——重地位与重平等 126

三、谦辞敬语——丰富繁杂与有敬少谦 127

四、称谓禁忌 130

第二节 节日文化——家庭圆满与个人“净化” 131

一、节日起源——岁时节令与宗教信仰 131

二、节日主题——饮食与娱乐 133

三、节日心理——喜“圆”与忏悔 136

四、节日禁忌 138

第三节 婚俗文化——喜庆与神圣 139

一、色彩——红色与白色 139

二、音乐——欢快喜庆与庄重浪漫 140

三、场所——家中、酒店与教堂 141

四、婚姻观念差异 142

五、婚俗禁忌 145

第六章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 149

第一节 饮食观念——感性与理性 152

一、饮食目的——泛食主义与食用主义 152

二、关注重点——美味与营养 153

第二节 饮食结构——素食与肉食 154

一、中国人以素食为主 154

二、西方人以肉食为主 155

第三节 饮食餐具——筷子与刀叉 156

一、中国的餐具——筷子 156

二、西方的餐具——刀叉 157

第四节 烹调方式——随意、和合与规范、分别 157

一、烹调准则——随意与规范 158

二、烹调观念——和合与分别 159

第五节 饮食方式——聚食与分餐 160

一、中国的聚食制 160

二、西方的分餐制 161

第六节 宴会礼仪——讲究热闹、尊卑与重视安静、平等 162

一、宴会观念——讲究排场与简单随意 162

二、餐桌气氛——动与静 164

三、座位安排——尊卑与平等 164

第七章 中西服装文化比较 171

第一节 穿着观念——讲究伦理礼仪与崇尚人体之美 174

一、中国讲究伦理礼仪 174

二、西方崇尚人体之美 175

第二节 服装色彩——偏重伦理与偏重感情 177

一、中式服装色彩偏重伦理 178

二、西式服装色彩偏重感情 179

第三节 服装材料——丝绸与毛呢 179

一、中式服装材料——丝绸 179

二、西式服装材料——毛呢 181

第四节 服装造型——平面与立体 181

一、结构——平面型与立体型 181

二、装饰——平面装饰与立体装饰 187

三、制作——静态制作与动态制作 191

第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193

第一节 中西文化的交流 196

一、早期的文化交流 196

二、秦汉时期的文化交流 196

三、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 199

四、宋元时期的文化交流 201

五、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 204

六、现当代文化交流 208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209

一、古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210

二、近现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212

三、当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213

四、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趋势 213

第九章 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1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 218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18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19

三、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 222

第二节 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 222

一、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223

二、注重传统文化的共性和个性 224

三、以自信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文化交流 224

第三节 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自信 225

一、国家文化安全 225

二、文化自信 229

参考文献 2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