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量子波函数及其存在空间探究
量子波函数及其存在空间探究

量子波函数及其存在空间探究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敏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9225822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承认量子力学解释的描述并不完备的前提预设下,尝试通过语境分析法对不同量子力学解释语境下的波函数进行语义分析,从而揭示出波函数的意义,并使之与量子力学所刻画的量子空间的结构和维度等实在图景相吻合。其中包括波函数被解读为法则时存在的困难、波函数实在论的困境及出路等问题讨论,量子空间的形而上学预设、结构和维度,量子空间和日常空间关系的隐喻分析和语境分析等。通过对这些难题进行探究,最终提出某种和目前量子力学所刻画的量子世界图景相吻合的波函数解释。本书认为,只有在不同解释语境下理解波函数及其存在空间,才能避免狭隘;只有在动态的语境中把握波函数及其存在空间,才能避免僵化。
《量子波函数及其存在空间探究》目录

导言 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本书的研究意义 5

三、本书的思路和框架 8

四、本书的难点、创新和不足之处 12

第一章 量子力学的主要解释 15

1.1 量子力学解释的必要性分析 16

1.2 量子力学初期的的量子力学解释 19

1.2.1 哥本哈根解释 19

1.2.2 系综解释 23

1.2.3 随机过程解释 26

1.3 量子力学中期的量子力学解释 27

1.3.1 玻姆解释 28

1.3.2 多世界解释 32

1.3.3 模态解释 36

1.4 量子力学近期的量子力学解释 38

1.4.1 退相干解释 38

1.4.2 动态坍缩解释 41

1.4.3 相容历史解释、量子贝叶斯解释等其他解释 43

1.5 小结 45

第二章 不同量子理论解释下的波函数 47

2.1 量子力学初期对波函数的看法 47

2.2 量子力学近期对波函数的看法 52

2.2.1 玻姆理论解释下波函数的意义 53

2.2.2 多世界解释下的波函数的意义 54

2.2.3 模态解释下波函数的意义 55

2.2.4 量子贝叶斯解释下波函数的意义 56

2.3 浅探波函数意义的多样性 58

2.4 小结 64

第三章 玻姆解释语境下的波函数 65

3.1 科学解释语境 65

3.1.1 科学解释 66

3.1.2 科学解释语境的结构和功能 69

3.2 语境分析方法及其主要原则 74

3.2.1 语境分析方法 74

3.2.2 语境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则 77

3.3 玻姆语境下作为法则的波函数 81

3.3.1 作为法则的波函数 83

3.3.2 作为法则的波函数的困境以及解决方式 87

3.3.3 结束语:特定语境下的一种新平台 92

3.4 小结 95

第四章 波函数实在论的困境及出路 97

4.1 科学理论的语义分析 97

4.1.1 语义分析方法 98

4.1.2 “实在”与语义分析方法 101

4.2 波函数实在论的两大难题 103

4.2.1 波函数实在论 105

4.2.2 宏观客体难题 106

4.2.3 经验上的不相关性威胁 112

4.3 波函数实在论的出路 113

4.3.1 走向波函数反实在论 114

4.3.2 走向量子态实在论 116

4.3.3 走向量子场论 118

4.3.4 走向结构实在论 119

4.4 走向语境论的波函数实在论 123

4.4.1 以“语境”为基底进行讨论的缘由 124

4.4.2 语境论解释的优势 126

4.4.3 走向语境论的波函数实在论 127

4.5 小结 133

第五章 波函数语义解读的延伸与升华——量子空间研究 134

5.1 量子空间的基本实体及特征 135

5.1.1 量子空间的基本本体 136

5.1.2 量子空间基本实体的特征——以玻姆解释群为例 138

5.1.3 量子力学解释语境下量子空间的结构 143

5.2 量子空间的维度 156

5.2.1 量子空间维度的语义多维性 157

5.2.2 量子空间维度的真假探索 162

5.2.3 量子空间维度在给定语境下的统一 169

5.3 小结 175

第六章 量子空间的隐喻分析 176

6.1 科学语言与隐喻思维 176

6.2 科学隐喻的基本特征及其在量子理论内的应用 181

6.2.1 科学隐喻的基本特征 181

6.2.2 科学隐喻在量子理论内的应用 184

6.3 量子空间内隐喻思维的应用 185

6.3.1 量子空间内基础本体的隐喻介入 185

6.3.2 量子空间模型建构过程内隐喻思维之体现 189

6.4 小结 191

结束语 192

参考文献 198

后记 2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