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产业链 理念·模式·设计·案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敬增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9
- ISBN:9787122329325
- 页数:250 页
第1章 资源紧缺呼唤“芝麻开门” 2
1.1明智的选择 2
1.2资源的枯竭 4
1.2.1水资源危机 4
1.2.2能源短缺 5
1.2.3矿产资源枯竭 7
1.2.4资源消耗巨大 9
1.3产业亟需升级 11
1.3.1新常态下的困惑 11
1.3.2“中等收入陷阱” 12
1.3.3产业结构调整 14
1.4“芝麻开门” 16
1.4.1寻找宝库,开辟新路 16
1.4.2再生资源,半壁江山 17
1.4.3城市矿产,扬起风帆 21
1.4.4资源永续,贵在循环 22
参考文献 23
第2章 资源循环的类型、定义和意义 25
2.1物料流程与形态变化 25
2.1.1单一形态的循环利用 25
2.1.2变化形态的循环利用 28
2.1.3功能性的循环利用 29
2.1.4资源与能源的转换利用 33
2.1.5多品种资源的循环利用 33
2.1.6国际化的资源循环利用 34
2.2法理角度看循环 35
2.2.1定义 35
2.2.2存在的问题 36
2.2.3对法律法规的建议 38
2.3资源循环的社会意义 39
2.3.1建立资源循环型社会 39
2.3.2树立新型资源观 39
2.3.3续写人类文明 39
2.3.4促进可持续发展 40
2.4资源循环的经济意义 41
2.4.1资源环境经济学 41
2.4.2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41
2.4.3新时期,新思考 42
参考文献 44
第3章 循环产业链 46
3.1产业链 46
3.1.1一般概念 46
3.1.2广义与狭义的产业链 46
3.1.3产业链的延伸与扩展 47
3.2线性产业结构 48
3.3开闭环特性 49
3.3.1开环与闭环 49
3.3.2反馈 50
3.3.3开环的产业模式 50
3.3.4闭环的产业模式 51
3.4循环产业链理念 51
3.4.1基本理念 51
3.4.2一般结构 52
3.5跨领域生产要素组合 52
3.5.1生产要素 52
3.5.2生产要素的跨领域融合 53
3.5.3生产要素新型组合 53
3.6循环产业链的特点 54
3.6.1依据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要素组合 54
3.6.2短流程的闭环体系 54
3.6.3节能减排 54
3.6.4与新品生产相结合 55
3.6.5变废为宝 55
3.6.6环境治理 55
3.7产业链创建流程和数学表达 55
3.7.1创建流程 55
3.7.2数学表达 58
3.8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59
3.8.1从生产函数看科技进步 59
3.8.2多学科多要素研究 60
3.8.3处理好科学技术和产业化的关系 61
3.8.4产学研协作是促进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 62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古代哲学的启示 66
4.1“合纵连横” 66
4.1.1故事概要 66
4.1.2现实的启迪 67
4.1.3惯性中创新 67
4.1.4合纵中发展 68
4.2“无为而治” 69
4.2.1何为“无为而治” 69
4.2.2有所为,有所不为 70
4.2.3还要突出“治” 71
4.3“大道至简” 72
4.3.1简单道理,认真践行 72
4.3.2审时度势,精简环节 72
4.3.3知而行之,重在行动 73
4.4“天人合一” 74
4.4.1尊重自然 74
4.4.2环境友好 75
4.4.3智者仁心 75
第5章 产业融合与循环产业链建设 78
5.1产业融合 78
5.1.1理论基础 78
5.1.2一般概念 80
5.1.3类型 80
5.1.4特征 81
5.1.5典型事例 82
5.2产业融合在循环产业链中的作用 84
5.2.1产业链建设需要产业融合 84
5.2.2打通产品和废弃物之间的隔阂 84
5.2.3促进新型组织形式和市场模式产生 85
5.2.4互联网融合促进产业发展 85
5.3循环产业链对于产业融合的几点创新 86
5.3.1产业融合在实体工业的实践 86
5.3.2以物质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融合 87
5.3.3从产业融合到要素融合 87
5.3.4产业融合促进多元化经营 88
5.3.5产业融合与事业融合 89
5.4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89
参考文献 90
第6章 循环产业链与供应链 93
6.1物流业 93
6.1.1传统物流业 93
6.1.2现代物流业 94
6.1.3现代物流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95
6.2供应链 97
6.2.1一般定义 97
6.2.2绿色供应链 98
6.2.3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102
6.3循环产业链对供应链的促进和发展 103
6.3.1与大资源战略相连接 103
6.3.2减容限量,优化运输 104
6.3.3缩减产业环节,减少内外物流成本 104
6.3.4资源循环多样化,促进立体供应链 104
6.3.5 EPR理念构筑绿色供应体系 105
6.3.6标本兼治,成就绿色物流 105
参考文献 106
第7章 环境保护与化废为利 108
7.1生态环境的保障 108
7.1.1从“双刃剑”到“方天戟” 108
7.1.2环境与企业效益的辩证关系 108
7.2国民经济中的新定位 108
7.2.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108
7.2.2对工业经济的稳定作用 109
7.2.3农业废物资源化应用 110
7.2.4新的经济增长点 111
7.2.5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12
7.2.6向“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目标进发 112
7.3“变着法儿地用起来”——要素组合很重要 112
7.4协同发展原则 113
7.4.1协同防治环境污染 113
7.4.2协同配套设施 113
7.4.3协同高效管理 113
7.4.4协同区域规划 114
第8章 全系列铜金属循环产业链 116
8.1项目背景 116
8.1.1铜的“低吟” 116
8.1.2有色之都再崛起 117
8.1.3共融共生的闭环产业链 118
8.2总体框架设计 119
8.2.1原料来源 119
8.2.2基本理念 122
8.2.3产业链特点 123
8.3工程实例 124
8.3.1产业链流程图 124
8.3.2“城市矿产铜”的拆解与处理 125
8.3.3技术创新 130
8.3.4产业前景 133
8.4设计和实施中的体会 134
8.4.1放宽眼界,跨界创新 134
8.4.2原、再结合,协同并进 134
8.4.3清洁生产,提高效能 134
8.4.4规模运行,持续发展 135
参考文献 135
第9章 铅酸蓄电池闭路循环产业链 137
9.1建设的必要性 137
9.2产业存在的问题 138
9.3传统开环产业结构现状和不足 139
9.4闭合循环的新型产业链 140
9.4.1基本理念 140
9.4.2主体流程 141
9.4.3关键工艺技术 141
9.4.4环保与节能减排措施 144
9.4.5技术创新 145
9.4.6简化物流与服务 145
9.5工程实例 145
9.5.1基本流程 145
9.5.2关键工艺设备 147
9.5.3概要数据 148
9.5.4几点启示 149
参考文献 149
第10章 基于生物质燃料的能源循环产业链 151
10.1生物质能源利用 151
10.1.1生物质 151
10.1.2沼气 152
10.1.3生物质成型燃料 153
10.2秸秆利用现状 155
10.2.1政策面向好 155
10.2.2秸秆焚烧使雾霾严重 155
10.2.3农民为什么烧秸秆 156
10.2.4企业的难处 157
10.3规模化建设的必要和问题 158
10.3.1规模化才能产业化 158
10.3.2待解决的问题 159
10.4生物质能源产业链 160
10.4.1光合竹 160
10.4.2生物质能源循环产业框架 163
10.4.3秸秆回收与光合竹种植 164
10.4.4政府支持和补贴政策 165
10.5生物燃气 165
10.5.1政策支持和产业推进 165
10.5.2构建可持续原料体系 166
10.5.3保障生物质稳产高产 167
10.5.4沼气系统 167
10.6热电联产 169
10.6.1转化技术 169
10.6.2联合机组 171
10.6.3清洁供热 171
10.6.4前景向好 172
10.7本章小节 172
10.7.1“种”出当季能源来 172
10.7.2“种”能源需要产业化 173
10.7.3农业发展需要跨界合作 173
参考文献 173
第11章 汽车循环多元化产业体系 175
11.1产业特点 175
11.1.1汽车保有量巨大 175
11.1.2报废量快速增长 176
11.1.3回收情况尚不乐观 177
11.1.4技术落后,产业亟待升级 178
11.1.5需要政策支持 179
11.1.6要把材料应用做好 179
11.1.7再利用和再制造势在必行 180
11.2多元产业体系 181
11.2.1多元产业要素的构建 181
11.2.2建立多元产业框架 181
11.2.3相关因素的考虑 185
11.2.4多领域的子系统 187
11.3工程实例 191
11.3.1项目意义 191
11.3.2拟建规模 192
11.3.3产业流程与分期任务安排 193
11.3.4设备配置原则 194
11.4注意事项 195
参考文献 196
第12章 基于乡镇环境综合治理的水资源循环产业链 199
12.1乡镇污水处理特点 199
12.1.1农村污水现状 199
12.1.2乡镇污水特点 200
12.1.3乡镇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201
12.1.4 PPP模式 204
12.2乡镇污水处理工艺简述 204
12.2.1 A/A/O工艺 205
12.2.2 MBR工艺 205
12.2.3 MBBR工艺 207
12.3乡镇综合治理水资源循环产业链 209
12.3.1需要解决的问题 209
12.3.2建立产业链框架 211
12.4要点分析 212
12.4.1以人为本,保护生态 212
12.4.2抓住要素,有机衔接 212
12.4.3因地制宜,开展整治 213
参考文献 213
第13章 互联网+资源循环产业体系 215
13.1资源循环需要互联网平台 215
13.1.1社会需求是市场的源泉 215
13.1.2互联网+资源循环 215
13.1.3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216
13.1.4数据化的资源循环 217
13.2互联网+资源循环产业框架 219
13.2.1指导思想 219
13.2.2产业框架 219
13.2.3产业链资源 220
13.3应用范例 221
13.3.1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绿色回收平台 221
13.3.2汽车再用和再制造件网络交易平台 224
13.4发展方向 227
13.4.1在信息高速路上奔跑 227
13.4.2搞好物质流和信息流融合 227
13.4.3发挥信息跟踪和管理功能 228
参考文献 228
第14章 与社会人文科学相融合 230
14.1社会人文科学与资源 230
14.1.1社会科学 230
14.1.2人文科学 230
14.1.3人文资源 231
14.1.4自然与人文资源的融合 231
14.2循环事业链 232
14.2.1一般理念 232
14.2.2不同特点 232
14.2.3贵在创新 234
14.3高科技园区循环产/事业链建设 234
14.3.1高科技园区发展现状 234
14.3.2制约园区发展的若干问题 235
14.3.3园区循环产/事业链框架 238
14.3.4框架的创新点 240
14.4创立智力循环创新体系 241
14.4.1社会意义和现实情况 241
14.4.2以“智慧工程”引领的创新体系 244
14.4.3智力循环创新构架 246
14.4.4实施原则 246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4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中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贺卫东主编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Cinema 4D电商美工与视觉设计案例教程》樊斌 2019
- 《当代声乐教学理念与实践创新》王松林责任编辑;(中国)林梅 2019
-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管理模式》曾祯,金瑞,王聪颖著 2019
- 《海河干流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于航白景峰,张春意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