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探索  分析框架与参与路径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探索  分析框架与参与路径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探索 分析框架与参与路径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艳著
  • 出 版 社:北京:时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91501662
  • 页数:236 页
图书介绍: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探索 分析框架与参与路径》目录

绪论 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与评述 7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25

四、本书的结构安排 31

第一章 网络空间治理及机制的概念与理论 33

第一节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的基本概念 33

一、网络空间的概念及界定 34

二、网络空间治理 43

三、网络空间治理机制 48

第二节 全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空间治理 50

一、治理的基本理念 50

二、治理的双重目标 52

三、治理的多元主体 53

四、非传统的治理模式 54

五、治理的制度鸿沟 54

第三节 国际机制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空间治理 55

一、新现实主义国际机制 56

二、新自由主义国际机制 58

三、建构主义国际机制 60

第四节 网络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空间治理 61

一、社会网络理论与网络空间治理 62

二、政策网络理论与网络空间治理 64

三、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网络空间治理 66

本章小结 69

第二章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既有分析框架评述 72

第一节 传统互联网治理机制分析框架 73

一、核心要点 73

二、主要参与者 75

三、四大流程 76

四、传统分析框架的评述 76

第二节 网络空间治理的“混合”模式 77

一、理论假设 78

二、五种治理模式 80

三、混合模式 83

四、混合模式的评述 84

第三节 网络空间治理生态系统 85

一、基本的治理原则 87

二、分散化的治理团体 87

三、普遍适用的治理流程 88

四、推进者的作用 89

五、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总体评述 91

第四节 网络空间治理的“机制复合体” 93

一、并存的多种制度 95

二、机制间的不平衡态势 97

三、不断演进的机制 100

四、机制复合体分析框架的总体评述 100

本章小结 102

第三章 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分析框架(CGAF) 105

第一节 时间轴的建立及意义 105

一、时间轴 106

二、技术与应用的驱动 108

三、认知的驱动 110

四、突发事件的驱动 110

第二节 分层轴的建立及意义 112

一、分层轴 112

二、分层的理论基础 114

三、分层的实践依据 115

第三节 特定节点上的分析要素 119

一、特定节点 119

二、决策程序 121

三、力量格局 122

第四节 总体框架的构建与分析 123

一、分析框架的整体架构 124

二、分析框架的适用性 127

三、分析框架的应用案例——ICANN机制改革进程的多维度分析 128

本章小结 138

第四章 CGAF框架的运用——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分析 140

第一节 基于时间轴的分析:三轮治理浪潮 140

一、第一轮治理浪潮 141

二、第二轮治理浪潮 142

三、第三轮治理浪潮 144

第二节 基于分层轴的分析:治理层的动态变化 149

一、“治理层”本身的扩展 149

二、“治理层”数量的递增 151

三、“治理层”的不平衡发展 152

第三节 基于特定要素的分析:机制的复杂性 154

一、多元的机构设置 154

二、不可复制的决策过程 158

三、复杂的力量格局 160

第四节 基于整体性的分析:现状与趋势 170

一、整体机制处在转型初期 170

二、网络空间治理机制发展趋势 175

本章小结 181

第五章 CGAF分析视角下的中国路径 183

第一节 时间轴维度:中国参与治理的历史进程 183

一、互联网发展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的治理实践 184

二、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期(21世纪头十年)的治理实践 185

三、近年来(2013年至今)的治理实践 188

第二节 分层轴维度:中国参与治理的现状与前景 190

一、物理层与逻辑层:参与度稳步提升 190

二、应用层:取得新一轮先发优势 193

三、行为层:具有一定规则主导权 194

第三节 特定节点维度:中国参与治理的优势与不足 196

一、主体:主体基础较好,但欠缺有效合力 196

二、客体:治理重点突出,但缺乏前瞻性布局 198

三、力量格局:实力不断提升,但面临巨大压力 200

第四节 整体性分析维度:中国参与网络空间治理机制的路径思考 210

一、理念上:在尊重客观规律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治理理念 210

二、战略上:在把握大势的基础上,制定与能力相匹配的战略规划 214

三、策略上:在全面参与的基础上,提升策略的精准性与效力 215

本章小结 219

结束语 222

参考文献 227

致谢 2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