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预防医学  第3版
预防医学  第3版

预防医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聚祥,毕力夫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164695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根据医学大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在2版基础上强调少而精和实用性,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内容,同时考虑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问题,适当增加了新知识。
上一篇:喉白阐微下一篇:叶天士手集秘方
《预防医学 第3版》目录

绪论 1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1

二、预防医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2

三、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四、三级预防 3

五、全球战略目标和我国的卫生方针 3

六、预防医学的特点 5

七、学习预防医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5

第一篇 环境境与健康 9

第一章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9

第一节 环境与人 9

一、概述 9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 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5

一、污染来源 16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17

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 18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9

第三节 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24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24

二、剂量或强度 24

三、作用时间 25

四、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 26

第四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26

一、保护环境,强化工业“三废”治理 27

二、预防农药污染 27

三、预防生活污水污染 27

四、制定完善的卫生法规,加强环境卫生监督管理 28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29

第一节 大气与健康 29

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 29

二、大气的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 30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30

四、大气污染的来源 32

五、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34

六、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5

七、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 39

八、室内空气污染 42

九、大气卫生标准 45

十、大气卫生的防护措施 48

第二节 水质与健康 49

一、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49

二、水体污染源及其污染物 50

三、水体污染的危害 51

四、生活饮用水与健康 55

第三节 土壤与健康 61

一、土壤污染 61

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 62

三、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63

四、土壤污染的卫生防护原则 64

第四节 地方病 65

一、概述 65

二、碘缺乏病 66

三、地方性氟中毒 68

第三章 食物营养与健康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74

一、蛋白质 74

二、脂类 75

三、碳水化合物 76

四、矿物质 77

五、维生素 79

第三节 热能 82

一、热能单位 82

二、人体的热能消耗 82

三、热能供给 83

第四节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83

一、谷类 83

二、豆类及其制品 84

三、蔬菜和水果类 84

四、畜、禽、鱼类 85

五、蛋类 85

六、奶类 86

第五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 86

一、孕妇和乳母的营养 86

二、儿童青少年营养 87

三、老年人营养 88

第六节 合理营养指导 88

一、合理营养 88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89

三、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89

第七节 疾病的营养治疗 90

一、高脂血症的营养治疗 90

二、高血压的营养治疗 91

三、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92

第八节 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 93

一、食品污染 93

二、食品腐败变质 95

第九节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96

一、食源性疾病 96

二、食物中毒 97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106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106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和分类 106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107

三、职业性损害 107

四、工伤 109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110

一、概述 110

二、职业中毒的诊断、治疗和防治原则 112

第三节 常见职业中毒及防治 115

一、铅 115

二、汞 118

三、苯 120

第四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123

一、生产性粉尘 123

二、尘肺 124

第五章 社会心理环境与健康 129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健康 129

一、概述 129

二、社会经济状况与健康 129

三、公共政策与健康 131

四、文化与健康 132

五、社会关系与健康 133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135

一、心身疾病 135

二、应激与健康 137

三、情绪与健康 138

第三节 行为和生活方式与健康 139

一、概念 139

二、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139

第二篇 医学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143

第六章 医学统计概述 143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意义与基本内容 143

一、医学统计学的概念 143

二、医学统计学的意义 143

三、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144

第二节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44

一、研究设计 144

二、收集资料 145

三、整理资料 146

四、分析资料 146

第三节 医学统计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147

一、同质与变异 147

二、总体与样本 147

三、变量与统计资料的类型 148

四、参数与统计量 149

五、误差 149

六、概率与频率 150

第七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51

第一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151

一、频数表的编制 151

二、频数表的作用 152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153

一、算术均数 153

二、几何均数 155

三、中位数与百分位数 156

第三节 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 158

一、极差 158

二、四分位数间距 159

三、方差 159

四、标准差 159

五、变异系数 161

第四节 正态分布 162

一、正态分布的概念 162

二、正态分布的图形 162

三、正态分布的特征 163

四、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163

第五节 正态分布的应用 165

一、估计频数分布 165

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166

三、质量控制 167

四、正态分布是很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167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168

第一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168

一、抽样误差 168

二、标准误 168

第二节 t分布 169

一、t分布的概念 169

二、t分布的图形及特征 169

三、t分布的规律 170

第三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 172

第四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173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173

二、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73

第五节 t检验 174

一、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175

二、配对资料的t检验 175

三、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177

第六节 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179

一、在同质的前提下进行比较 179

二、选择符合条件的检验方法 179

三、正确理解差别有无显著性的涵义 179

四、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 180

五、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80

六、报告结论应明确 180

第九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181

第一节 统计表 181

一、统计表的结构与制表要求 181

二、统计表的种类与误表评析 182

第二节 统计图 184

一、统计图的结构与绘制原则 184

二、统计图的种类及绘制要求 185

第十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90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的意义和应用 190

一、常用相对数 190

二、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93

第二节 率的标准化法 194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194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195

三、应用标准化法时的注意事项 197

第十一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198

第一节 率的标准误与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198

一、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198

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198

第二节 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 203

第三节 x2检验 203

一、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203

二、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207

三、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 209

第十二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 211

第一节 直线回归 211

一、直线回归的概念 211

二、直线回归分析的应用条件 211

三、直线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 211

四、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 212

五、直线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 212

六、直线回归方程的图示 214

七、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214

第二节 直线相关分析 215

一、直线相关的概念 215

二、相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216

三、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217

四、直线相关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217

五、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区别与联系 219

第十三章 SPSS统计软件应用 221

第一节 SPSS概述 221

一、数据文件的建立 221

二、数据文件的操作 223

三、对话框及其应用 224

第二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227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227

二、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228

第三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230

一、成组设计四格表x2检验的基本步 230

二、配对设计四格表x2检验的基本步骤 231

三、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 232

第四节 直线回归与相关 232

一、直线回归分析步骤 232

二、直线相关分析 233

第三篇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237

第十四章 流行病学概述 237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 237

一、流行病学定义 237

二、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237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39

一、观察性研究 239

二、实验性研究 240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240

第三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241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241

二、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 241

三、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241

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41

五、用于防治效果评价 241

第四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42

一、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的关系 242

二、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242

三、流行病学与其他预防医学学科的关系 242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43

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发展及展望 243

一、研究领域的扩大 243

二、研究方法的发展 243

第十五章 疾病的分布 245

第一节 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 245

一、疾病测量指标 245

二、死亡测量指标 247

第二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 248

一、散发 248

二、爆发 248

三、流行 248

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249

一、疾病的人群分布 249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 251

三、疾病的地区分布 252

四、疾病的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 253

第十六章 观察性研究 255

第一节 概述 255

一、描述性研究 255

二、分析性研究 256

第二节 现况研究 256

一、概述 256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 257

三、现况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260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262

一、概念 262

二、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263

三、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263

四、生态学研究的应用与局限性 264

第四节 筛查 264

一、概念 264

二、特点 265

三、决定筛查计划的原则 265

四、筛查试验的评价及结果解释 266

五、提高筛查效率的方法 270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 271

一、概述 271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272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73

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77

五、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280

六、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281

第六节 队列研究 281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 281

二、队列研究的特点 282

三、队列研究的用途 283

四、队列研究的种类 283

五、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284

六、队列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287

七、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289

八、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90

第十七章 实验性研究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一、实验性研究的概念 292

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 292

第二节 临床试验 293

一、临床试验的基本要素 293

二、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294

三、临床试验资料的收集与效果的分析评价 296

四、临床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297

第十八章 病因研究 301

第一节 病因概念 301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 301

二、病因的概念 303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304

一、临床研究 304

二、实验研究 304

三、流行病学研究 304

第三节 病因推导 306

一、因素与疾病关联判断 306

二、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标准 307

第十九章 循证医学 309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 309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 309

二、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 309

第二节 循证医学研究的任务和实践基础 310

一、循证医学研究的任务 310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310

第三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312

一、提出临床问题 312

二、收集证据 312

三、证据评价 312

四、临床决策 314

五、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价 314

第四节 常见的临床证据及影响因素 314

一、病因学证据 314

二、诊断试验证据 315

三、治疗试验证据 316

四、预后试验证据 317

第五节 实践循证医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7

一、循证医学存在的问题 317

二、目前实践循证医学存在的困难 318

第二十章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319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 319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319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324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328

一、流行特征 328

二、危险因素 330

三、预防 331

第三节 艾滋病 331

一、流行特征 331

二、危险因素 332

三、预防 334

第四节 结核病 334

一、结核病疫情现状 335

二、发病因素 336

三、预防对策与措施 336

第五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37

一、病原学 338

二、流行病学 338

三、预防 339

第六节 禽流感 340

一、病原学 340

二、流行病学 341

三、预防措施 341

第七节 新发现的传染病 342

第四篇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347

第二十一章 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347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 347

一、概述 347

二、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分布及危险因素 347

三、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350

第二节 恶性肿瘤 352

一、概述 352

二、恶性肿瘤的分布 352

三、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354

四、恶性肿瘤的防治 356

第三节 医源性疾病 358

一、医源性感染 358

二、药源性疾病 361

第二十二章 卫生保健策略 364

第一节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 364

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364

二、基本政策 364

三、“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 365

第二节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卫生战略 366

一、总目标 366

二、具体目标 366

三、社会基础 366

四、政策基础 367

五、基本策略 367

第三节 2010年中国卫生改革发展规划 367

一、卫生事业发展改革目标 367

二、基本原则 368

三、重点工作 368

四、保障政策和措施 369

第二十三章 初级卫生保健 371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概念 371

一、初级卫生保健提出的背景 371

二、初级卫生保健概述 372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原则 373

一、社会公正 373

二、社区和群众参与 373

三、部门间协同行动 373

四、成本效果与效率 374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和意义 374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374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意义 374

三、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特点 375

第四节 发展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策略措施 375

一、卫生系统内部的分工 375

二、制订计划 375

三、社区卫生保健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376

四、普及程度和可及性 376

五、适宜的卫生技术 376

六、人力资源的开发 376

七、群众卫生工作者 376

八、家庭成员 376

九、转诊系统 376

十、全国管理程序 377

十一、评价 377

十二、信息资料的收集 377

十三、资金的筹措 377

十四、加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 377

第五节 发展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378

一、制定第一个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十年规划 378

二、初级卫生保健在我国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378

三、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 378

第二十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 380

第一节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概念 380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背景 380

二、社区 380

三、社区发展 380

四、社区卫生服务 380

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381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381

一、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 381

二、基层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381

三、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 381

四、综合性服务 381

五、持续性服务 382

六、协调性服务 382

七、可及性服务 382

八、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382

九、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 383

十、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383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 383

一、社区卫生服务对象 383

二、社区卫生服务任务 384

三、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方式 384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 384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 384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和站设置指导标准 385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385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 385

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85

三、持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86

第二十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387

第一节 健康教育概述 387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特征和领域 387

二、健康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388

三、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89

四、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389

五、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389

六、作好健康教育的规划、计划、评价和总结 389

第二节 健康促进概述 390

一、健康促进的定义、内涵和核心策略 390

二、健康促进的发展 391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392

一、应急性健康教育活动 39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干预 392

第四节 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94

一、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 394

二、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意义 394

第二十六章 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监督 396

第一节 卫生法律法规 396

一、卫生法律法规的定义和性质 396

二、卫生法律规范的分类 396

三、卫生法的法源 397

四、目前已颁布的卫生法律法规 398

第二节 卫生监督 400

一、卫生监督的概念 400

二、卫生监督的性质 400

三、卫生监督的分类 401

四、卫生监督执法 401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4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