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联性
中国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联性

中国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联性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晨,韩冬青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4179540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择南昌作为案例城市,以单位大院为视角,展开对中国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构成规律的研究,旨在揭示两者的形态关联性。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单位大院类型与形态解析;南昌单位大院空间缘起;单位大院空间与城市空间发展;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组织;单位大院与城市公共空间建构;单位大院更新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单位大院;明日的“单位大院”;以及相关理论启示等。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城乡规划、建筑学和人文地理等研究的学者、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规划管理者。
《中国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关联性》目录

绪论 1

0.1相关概念 3

0.1.1单位和单位大院相关概念 3

0.1.2城市空间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 6

0.1.3形态与城市形态 6

0.1.4关联性 8

0.2相关研究 8

0.2.1单位研究 8

0.2.2南昌城市形态研究 11

0.3关于本书 12

第一篇 缘起篇 18

第一章 单位大院类型与形态解析 18

1.1单位大院的功能类型 18

1.1.1办公型 19

1.1.2生产型 21

1.1.3教学型 22

1.1.4服务型 23

1.1.5生活型 25

1.2单位大院的分合类型 26

1.2.1整体型 26

1.2.2二分型 27

1.2.3多分型 27

1.2.4主从型 28

1.3单位大院的规模类型 28

1.4单位大院的分布类型 30

1.4.1规模与分布 30

1.4.2功能与分布 31

1.5单位大院的组合类型 32

1.6单位大院的区位类型 33

1.6.1单街型 33

1.6.2双街型 33

1.6.3多街型 33

1.6.4街区型 34

1.6.5尽端型 34

1.7单位大院形态解析 35

1.7.1边界 36

1.7.2功能构成与分区 40

1.7.3入口与交通组织 42

1.7.4空间结构 46

1.7.5绿地景观 52

1.7.6建筑肌理 53

1.7.7公共空间 57

1.8本章小结 61

第二章 南昌单位大院空间缘起 63

2.1阶段划分 63

2.1.1 1858—1949年 63

2.1.2 1949—1952年 64

2.1.3 1953—1957年 64

2.1.4 1958—1965年 64

2.1.5 1966—1976年 64

2.1.6 1977—1992年 65

2.2植入与融合(1858—1949.5) 65

2.2.1机构出现 65

2.2.2“单位”起源 66

2.2.3墙院转变 67

2.2.4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问题 69

2.3利用与扩建(1949.6—1952) 70

2.3.1社会背景 70

2.3.2单位空间 71

2.3.3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问题 72

2.4新建与推广(1953—1957) 73

2.4.1社会背景 73

2.4.2单位空间 74

2.4.3居住问题 76

2.4.4生活服务设施 77

2.5“跃进”与“调整”(1958—1965) 78

2.5.1社会背景 78

2.5.2单位空间 79

2.5.3居住与生活服务设施问题 80

2.5.4围墙 81

2.6疏散与回流(1966—1976) 81

2.6.1社会背景 81

2.6.2单位空间 82

2.7填充与溢出(1977—1992) 83

2.7.1社会背景 83

2.7.2单位空间 83

2.7.3住宅与生活配套设施 84

2.7.4单位大院形态变化 84

2.8本章小结 85

第二篇 关联篇 88

第三章 宏观层面: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 88

3.1南昌城市空间发展概况 88

3.2单位大院空间发展概况 94

3.3 1949年南昌城市空间与单位大院空间基础 95

3.3.1城市空间 95

3.3.2单位大院空间基础 101

3.4 1950—1965年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 103

3.4.1 1949年之前始建的单位大院 103

3.4.2 1950—1957年始建的单位大院 105

3.4.3 1958—1965年始建的单位大院 107

3.4.4城市空间发展 109

3.5 1966—1976年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 115

3.5.1 1966—1976年始建的单位大院 115

3.5.2城市空间发展 116

3.6 1977—1990年前后南昌单位大院与城市空间发展 119

3.6.1 1977年后始建的单位大院 119

3.6.2城市空间发展 121

3.7本章小结 125

第四章 中观层面:单位大院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组织 127

4.1路网格局 127

4.1.1老城层级格网型 127

4.1.2民国均质格网型 131

4.1.3民国主路补充型 135

4.1.4外围主路型 141

4.2斑块形态——城市形态单元类型 147

4.2.1街区与街区群 147

4.2.2单位大院 150

4.2.3单位大院与城市街区 153

4.2.4城中村 157

4.2.5其他斑块 159

4.3空间组织模式 161

4.3.1街道—街区型 161

4.3.2道路—大院型 162

4.3.3大院—大院型 164

4.4本章小结 164

第五章 微观层面:单位大院与城市公共空间建构 167

5.1城市公共空间的层级 168

5.2城市公共空间的层次 168

5.3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与形态 169

5.4典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解析 171

5.4.1城市广场 171

5.4.2城市街道 182

5.4.3公共服务设施 201

5.5本章小结 202

第三篇 更新篇 206

第六章 单位大院更新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 206

6.1更新模式 207

6.1.1功能置换模式 208

6.1.2空间置换模式 210

6.1.3结构提升模式 210

6.1.4空间改造模式 213

6.2二次更新 214

6.3本章小结:瓦解与重构 215

第七章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单位大院 218

7.1规划道路与单位大院 218

7.1.1道路的选址与走向 218

7.1.2道路的性质 220

7.1.3规划与实施 220

7.2用地规划与单位大院 221

7.3空间格局与单位大院 223

7.4绿地建构与单位大院 223

7.5本章小结:机遇与困境 224

第八章 明日的“单位大院” 225

8.1困境与选择 225

8.1.1老旧城区服务行业 225

8.1.2外迁单位 225

8.1.3新建单位 227

8.2需求与空间 229

8.3形态与类型 231

8.4今日的单位空间 232

8.4.1边界与大门 232

8.4.2规模、密度与容积 234

8.4.3功能与建筑 235

8.5明日的“单位大院” 236

第九章 结论 238

9.1关联性结论 238

9.2理论启示 240

9.3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247

9.4可能的后续研究 248

参考文献 249

附录A 图表来源 259

附录B 参考地图来源 269

附录C 193个单位大院样本目录 272

附录D 访谈情况说明 280

致谢 2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