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戈,黄一如著
  • 出 版 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60869964
  • 页数:487 页
图书介绍: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课题 1

1.1.1 问题的提出 1

1.1.2 课题来源 2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2

1.2.1 研究对象 2

1.2.2 范围界定 3

1.3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8

1.3.1 住宅工业化历史与发展研究 8

1.3.2 工业化住宅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13

1.3.3 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18

1.4 研究意义 20

1.5 研究方法 21

1.6 研究思路与本书结构 23

1.7 本章小结 25

第2章 概念之辨 26

2.1 导言 26

2.2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 27

2.2.1 在社会生产背景下理解住宅产业 27

2.2.2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 29

2.2.3 本书对住宅产业和住宅产业化的概念界定 30

2.3 住宅工业化 31

2.3.1 工业化与产业化的联系与区别 31

2.3.2 建筑工业化 34

2.3.3 本书对住宅工业化的概念界定 35

2.4 工业化住宅 36

2.4.1 工业化住宅的定义 36

2.4.2 工业化住宅的系统构成 43

2.4.3 工业化住宅的分类 47

2.5 本章小结 58

第3章 住宅工业化的源与流 60

3.1 导言 60

3.2 将工业模式带入住宅:20世纪20至30年代 61

3.2.1 时代背景 61

3.2.2 20世纪20年代以前 62

3.2.3 20世纪20年代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 65

3.3 激进试验与大量建造的两极:20世纪40至60年代 79

3.3.1 时代背景 79

3.3.2 预制技术的发展 81

3.3.3 工业化住宅的发展走向 82

3.3.4 住宅危机对各国工业化住宅的推动 93

3.4 向多样化与开放性转型:20世纪70—80年代 127

3.4.1 时代背景 127

3.4.2 预制技术的发展 129

3.4.3 支撑体住宅(SAR)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133

3.4.4 政府导向的工业化住宅 146

3.4.5 其他试验性工业化住宅 173

3.5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部品体系化: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174

3.5.1 时代背景 174

3.5.2 预制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176

3.5.3 开放建筑的发展和实践 178

3.5.4 各国工业化住宅的发展 180

3.5.5 其他工业化住宅实例 219

3.6 本章小结 223

第4章 住宅工业化潮流中的建筑师设计思想和案例分析 225

4.1 导言 225

4.2 代表人物及案例研究 226

4.2.1 彼得·贝伦斯:标准化设计 226

4.2.2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合理化生产 227

4.2.3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织理性建构 233

4.2.4 勒·柯布西耶:居住的机器 237

4.2.5 鲁道夫·M.辛德勒:板柱构造系统 243

4.2.6 理查·布克明斯特·富勒:最小能耗住宅 247

4.2.7 让·普鲁韦:技术物的诗学 251

4.2.8 保罗·鲁道夫:模块住宅单元 254

4.2.9 戴恩·约翰·伍重:单元复加 258

4.2.10 黑川纪章:新陈代谢 262

4.2.11 伦佐·皮亚诺:建造工艺的掌控 266

4.2.12 莫什·萨夫迪:三维模数 269

4.2.13 吕内·雅努斯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表现力 272

4.2.14 富永让:超越SI住宅的尝试 275

4.2.15 石山修武:机器式组装 277

4.2.16 让·努维尔:高技派的公共住宅 279

4.2.17 难波和彦:箱的构筑 284

4.2.18 艾维·弗雷德曼:生长住家 289

4.2.19 葛西洁:木箱之家 295

4.3 本章小结 298

第5章 住宅工业化思想的理论谱系 300

5.1 导言 300

5.2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下的住宅工业化思想 301

5.2.1 平等空间和标准住宅 301

5.2.2 理性居住与最小化生存 305

5.2.3 系统架构与可变单元 308

5.2.4 技术至上与居住机器 313

5.2.5 移动和生长的住所 316

5.3 本章小结 321

第6章 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历史向度 324

6.1 导言 324

6.2 生产模式与设计特征:从规模生产到量产定制化 325

6.2.1 社会发展与生产模式演变 325

6.2.2 生产模式与工业化住宅设计特征 327

6.3 设计基础:住宅模数协调的演进 333

6.3.1 概述 333

6.3.2 住宅模数协调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34

6.3.3 模数和模数协调的基本概念 344

6.3.4 模数协调在工业化住宅中的应用 348

6.4 设计方法:从定型单元到开放构造设计 362

6.4.1 定型住宅设计法 362

6.4.2 开放住宅设计法 368

6.4.3 开放式界面的构造设计 376

6.4.4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法 381

6.5 设计趋势:先进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合 383

6.5.1 概述 383

6.5.2 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精确控制 386

6.5.3 轻质结构与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应用 398

6.5.4 制造业与工业化住宅的深度结合 412

6.5.5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整体设计策略 421

6.6 本章小结 435

第7章 历史的启示与我国的对策 437

7.1 导言 437

7.2 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与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目标 438

7.2.1 发达国家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再到可持续的三步发展 438

7.2.2 我国应实现住宅建设转型期的跨越式发展 441

7.3 “工业化”语境下各国住宅内涵对比与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重点 445

7.3.1 土地所有制与住宅供给渠道对比 445

7.3.2 居住模式与住宅建筑形式对比 446

7.3.3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对比 447

7.3.4 保障性住宅是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重点 449

7.4 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驱动模式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立 453

7.4.1 住宅工业化发展的三种驱动模式 453

7.4.2 住宅产业集团是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主体 457

7.4.3 我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 460

7.5 当前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463

7.5.1 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463

7.5.2 劳动力成本对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465

7.6 工业化住宅设计能力的提升途径 467

7.6.1 住宅模数协调制度的完善和推广 467

7.6.2 住宅工业化技术方案竞赛制度的建立 470

7.6.3 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法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 471

7.7 本章小结 473

第8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474

8.1 结论 474

8.2 本书创新点 475

8.3 研究展望 476

参考文献 4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