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西藏通史  吐蕃卷  下
西藏通史  吐蕃卷  下

西藏通史 吐蕃卷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拉巴平措,陈庆英总主编;张云,林冠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802538245
  • 页数:943 页
图书介绍:《西藏通史》是国家财政专项拔款重大课题,于2002年启动,历时13年终告完成,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并组织全国专家学者研究撰写。全书8卷13册,是目前国内,也是国际藏学界最全面系统展现西藏历史研究的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中国西藏历史研究的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也是藏民族和青藏高原地区发展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对后代西藏历史和西藏文明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西藏通史·吐蕃卷》分上下两册。用21章来展现吐蕃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六卷叙述吐蕃王朝政治史的发展脉络,说明吐蕃王朝自身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推动吐蕃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接着分别揭示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往来、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的相互联系,令吐蕃文明显现出多元的特征。其中唐蕃关系是吐蕃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吐蕃对唐朝政治上借重,经济上依存,制度上吸收,文化上内倾,二者在频繁的战争和友善的交流中越走越近。本卷我们用更大的篇幅来叙述吐蕃的制度和精神文明,包括吐蕃的行政建制与人口、行政管理制度、军事、法律制度、经济、交通、语言和文字、文学与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体育等,希望能够剥
《西藏通史 吐蕃卷 下》目录
标签:主编 通史

下编 329

第十章 吐蕃的行政建制与人口 329

第一节 吐蕃五茹 329

一、“茹”的含义与功能 329

二、吐蕃的五茹 330

第二节 六十一东岱 333

第三节 十八个行政区与三勇部 337

一、十八个行政区 337

二、三勇部 338

第四节 吐蕃在军事扩张地区的军政建制与区划 339

一、敦煌文献所见吐蕃的“十将制” 339

二、吐蕃在西域的军政建制 343

三、吐蕃在南诏西洱河地区的军政建制 345

第五节 吐蕃的人口 347

一、对吐蕃王朝时期户均人口数的估计 348

二、藏文史料中的人口信息 350

三、赞普赏赐户口中的人口信息 351

四、吐蕃所属吐谷浑故地的人口 352

第十一章 吐蕃的行政管理制度 355

第一节 赞普的王权 355

一、吐蕃王室的祖源神话 355

二、天神之子入主人间 357

三、赞普王权的神性 360

第二节 赞普位的继承 362

一、赞普位继承的原则 362

二、吐蕃预立储君 364

三、赞普位继承中的后妃角色 368

四、赞普位继承之特征 371

第三节 吐蕃政权体制的变迁 374

一、氏族部落联盟时期 374

二、君主集权的王朝政体时期 376

三、权臣和外戚干政 378

第四节 吐蕃官僚体系 380

一、王朝官制 380

二、地方官制 389

第五节 吐蕃王朝与占领区的关系 390

一、吐蕃占领和控制下的地区 390

二、吐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92

第十二章 军事 396

第一节 军事建制 396

一、吐蕃本土的军事建制 396

二、吐蕃占领区的军事建制 399

第二节 军事制度 403

一、征兵与拜将 403

二、军令与军法 407

三、巡逻与戍守 410

四、后勤与保障 413

第三节 军事战术 418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 418

二、上兵伐谋 421

三、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 423

四、速战速决,长驱直入 425

第四节 军事装备 428

第十三章 吐蕃的法律制度 435

第一节 习惯法与成文法 435

一、习惯法 435

二、成文法 437

三、民事法规 443

第二节 诉讼审判 447

一、司法机构及官员 447

二、诉讼制度 451

三、审判制度 453

第三节 吐蕃对周边地区法律的借鉴 456

一、借鉴印度之法 457

二、借鉴唐制 461

三、借鉴突厥制度 464

第十四章 吐蕃经济 465

第一节 畜牧业 465

第二节 农业 469

第三节 手工业 473

一、纺织手工业 473

二、金属加工业 476

三、城市建筑业 478

四、造桥业 480

第四节 商贸活动 483

一、吐蕃对唐的“贡赐贸易” 483

二、吐蕃以马匹及其畜牧加工品输出为主的贸易 486

三、吐蕃与唐之间的互市贸易 487

四、吐蕃占领下河湟、河西等地区的商品贸易 489

五、生活生产中的商品经济 490

第五节 税收、赋役和财政 494

一、税收 494

二、赋役 496

三、财政 497

第六节 吐蕃时期的工匠与农牧业劳动者 499

一、基本人口 499

二、工匠和农牧业生产者 502

第七节 饮食业 505

一、茶饮业 505

二、饮酒业 508

三、乳制品等食品加工业 510

四、制盐业 512

第八节 寺院经济 513

第十五章 吐蕃的交通 516

第一节 吐蕃内部的交通 516

一、唐蕃驿道在吐蕃辖地的路段 518

二、吐蕃至南诏道路在吐蕃辖地的路段 522

三、吐蕃至蜀地道路在吐蕃辖地的路段 524

四、吐蕃至勃律、中亚道路在吐蕃辖地的路段 526

第二节 唐蕃驿道 528

一、唐蕃驿道在唐朝地区的路段 529

二、唐蕃驿道的价值和通行的情况 532

第三节 吐蕃与南诏之间的通道 536

第四节 吐蕃与蜀地之间的交通 540

一、吐蕃入蜀地的西山路 541

二、吐蕃入蜀地的“南道” 543

三、清溪关道北段 545

第五节 吐蕃至勃律的道路 548

第六节 吐蕃至中亚地区的主要道路 550

一、吐蕃—于阗道 550

二、吐蕃—泥婆罗道 551

第十六章 吐蕃的语言和文字 553

第一节 藏语文的历史渊源 553

第二节 藏文结构及其特征 555

第三节 吐蕃时期藏文的特点 557

第四节 吐蕃时期藏语的特点 558

一、语音系统 558

二、语法特征 562

第十七章 吐蕃的文学与史学 576

第一节 吐蕃的文学 576

一、古代歌谣、诗歌与占卜辞 577

二、格言、变文与散文 582

三、民间传说与故事 586

四、史传文学 591

五、翻译文学 594

第二节 吐蕃史学 600

一、吐蕃史学的萌芽 600

二、吐蕃史学的体裁与体例 604

三、吐蕃时期的历史著作——《巴协》 607

四、《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609

五、外来因素对吐蕃史学的影响 612

六、吐蕃时代的史家与史学成就 615

第十八章 吐蕃的宗教 618

第一节 吐蕃时期的原始信仰 618

一、动物崇拜 618

二、自然与神灵崇拜 620

第二节 苯教 624

一、苯教在吐蕃的传播 624

二、苯教在吐蕃王室中的地位 625

三、苯教与佛教的交锋与融合 627

第三节 佛教在吐蕃的传播 631

一、佛教传入西藏 631

二、佛教在吐蕃立足阶段 632

三、佛教在吐蕃的发展与繁荣阶段 634

四、佛教在吐蕃的鼎盛与衰落阶段 639

五、佛教内部的顿渐之诤 644

第四节 译经事业和佛教典籍目录的形成 646

一、翻译人才的来源 646

二、翻译成果 648

三、佛教典籍目录的编撰 653

第五节 佛教的组织与制度 657

一、“七试人”出家和吐蕃的僧伽组织 657

二、供养制度 659

三、译经制度 662

四、写经组织 663

第十九章 吐蕃的科学技术 666

第一节 医学 666

一、吐蕃与周边的医学交流 666

二、藏医经典著作 669

三、藏医学成就 674

四、著名的医学家 679

五、解剖学和外科学 682

六、验毒和解毒学 683

第二节 天文历法 687

第三节 金属冶炼与加工 689

第四节 建筑 693

一、王朝宫殿建筑 693

二、陵墓建筑 694

第五节 造纸 698

第六节 数码 700

一、从阿拉伯数码说起 700

二、阿拉伯数码同印度数码的关系 701

三、藏族数码与印度数码、阿拉伯数码之形态比较 704

四、关于藏族数码的历史和传说 706

五、藏族数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 711

第七节 吐蕃时期的算数 712

第二十章 吐蕃艺术 717

第一节 雕塑艺术 717

第二节 绘画艺术 729

一、大昭寺早期壁画 731

二、敦煌石窟吐蕃绘画 732

三、敦煌吐蕃绢画 736

四、榆林窟第15窟吐蕃天王壁画 740

第三节 工艺美术 744

第四节 音乐舞蹈艺术 750

第五节 与周边地区和民族艺术的交流 754

第二十一章 吐蕃的体育 758

第一节 民间体育活动 758

一、抱石头 758

二、赛牦牛 759

三、登山 760

四、杂技中的体育 761

五、绳技表演 762

第二节 竞技运动 763

一、赛马 763

二、赛跑 765

三、射箭 766

四、武术 766

五、摔跤(角抵) 768

六、吐蕃的军事武艺 769

第三节 马球 770

第四节 围棋陆博 772

一、藏式围棋(密芒) 772

二、掷骰子 774

三、打藏牌 774

第五节 吐蕃时期的养生 775

大事记 777

专有名词汉藏对照 823

主要参考文献 868

索引 899

(一)人名索引 899

(二)地名索引 915

编撰说明 939

总后记 9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