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清中叶至民国嘉绒地方  社会  文化与族群
清中叶至民国嘉绒地方  社会  文化与族群

清中叶至民国嘉绒地方 社会 文化与族群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现江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4622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嘉绒地区通常指的是川西北高原的大渡河上游及岷江上游西岸流域,主要包括今四川省阿坝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汶川、理县、黑水等县和甘孜州丹巴县,以及雅安市宝兴县的部分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交错过渡地带,不仅扼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及西北甘青地区交通之要冲,更是沟通中国西北与西南的藏彝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互动与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所,其历史人文内涵具有突出的“边缘性”、“过渡性”等特点。清中叶至民国年间,嘉绒地区发生了诸多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重大事件,如乾隆时的两次金川战争及一次杂谷之役,尤其是两次金川之役,更以投入兵力多、战况惨烈、矿日持久,以及耗资巨大而著称;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期间,在嘉绒地区转战经年,建立了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革命政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政权。清中叶至民国时期,在国家权力持续强化地方秩序建构(或者说是“国家政权建设”)之下,嘉绒地区的回应及其在政治制度、族群格局、社会文化等方面所发生变迁,无疑是颇值得深入研讨的学术命题。
《清中叶至民国嘉绒地方 社会 文化与族群》目录

绪论 1

一、研究的主题及思路 1

二、学术史回顾与总结 4

三、本书的主要资料来源 18

第一章 何谓“嘉绒”——关于“嘉绒”及“嘉绒地区”地理范围的讨论 23

第一节 从对“嘉绒”的解读看其地域范围争议 23

一、关于“嘉绒”的各种解读 23

二、“嘉绒”溯源 28

第二节 由土司区界定清代以来的嘉绒地理范围 34

一、何为“嘉绒十八土司” 35

二、各种对“嘉绒十八土司”解读的缺陷 39

三、“嘉绒十八土司”的文化象征 42

四、甲垄土司:关于清中叶至民国嘉绒地理范围的设定 48

五、嘉绒地区的环境与生态 54

第二章 清以前嘉绒地区族类社会生态演进 56

第一节 岷江上游西岸至大渡河上游的早期部族活动 56

一、岷江上游西岸至大渡河上游的古人类活动 56

二、汉晋之冉駹夷 57

三、唐宋之嘉良夷、东女、西山八国诸部及其蕃化 59

第二节 明代威州西路的“番境” 66

一、明朝在威州西路番境的土著僧俗职官封置 66

二、威州西路僧俗土著职官的性质 80

三、大小姓相争 85

四、大小姓相争之下的族类兴替:以金川寺演化禅师为中心 89

第三章 清初土司制度下的嘉绒社会 102

第一节 嘉绒土司格局的基本形成 103

一、土司制度在嘉绒地方的普遍建立 103

二、董卜韩胡之衰 110

三、杂谷坐大及其裂变 112

四、大小金川土司的兴起 117

五、清初嘉绒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 121

第二节 嘉绒土司频繁攘夺构衅的内在原因 127

一、清廷上下的观察与认识 127

二、阶级内婚与亲属联婚所驱动的家屋纷争 129

三、两可继嗣下的家屋争夺 136

第四章 雍乾时期嘉绒土司的周边地缘关系网络 139

第一节 嘉绒地区与四川内地的关系 139

一、来自内地的商贩、流民及幕宾、通事 141

二、嘉绒人前往四川内地的政治、经济活动 146

三、嘉绒地区与内地的商品及物资往来 150

四、小结 153

第二节 嘉绒土司的西向区位联系 154

一、嘉绒土司与松潘及西北甘青地区的联系 155

二、嘉绒土司与康区的联系 157

三、嘉绒土司与西藏的联系 163

四、小结 170

第五章 内与外:雍乾两朝对嘉绒地方政治秩序的强化建构 171

第一节 清朝加强对嘉绒土司的控制 171

一、形势与策略转变 171

二、清朝加强对嘉绒土司统治的主要举措 175

三、清朝与嘉绒土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182

第二节 从“以番攻番”到“临以兵威” 189

一、雍正至乾隆初年嘉绒土司的主要构衅事件 189

二、第一次金川之役 193

三、杂谷之役 197

四、第二次金川之役 202

第三节 清廷关于处置嘉绒土司之讨论与实践 218

一、乾隆初期关于解决嘉绒土司问题的讨论 219

二、杂谷五寨:改设番屯之议的初步实践 229

三、金川改土设屯及嘉绒土司仍由四川管理之策的确立 235

第六章 兵民番练: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后金川屯区的社会重构 242

第一节 金川土司的人口与金川之役的降番处置 244

一、关于大小金川土司人口数量的讨论 244

二、对投出金川番民的处置 255

第二节 设镇安营与改土设屯 263

一、初设两厅七粮务 264

二、酌建官庙,祭祀地方山河之神 268

三、裁并为一厅五屯 271

四、促浸降番设屯 273

五、编组团甲 275

六、金川屯制的特点 279

第三节 多族群社会的形成 283

一、兵民番练屯制的演变 284

二、多族群共居格局形成 291

三、移民对金川地域社会重构与发展的贡献 299

四、金川屯区社会的特点 306

第七章 清季民国嘉绒地区的政制演进 309

第一节 西康嘉绒地区 311

一、三土一屯的改土归流 311

二、穆坪土司改设宝兴县 318

第二节 川西北嘉绒地区 320

一、政制演变 320

二、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对嘉绒地区的近十年施政 325

第三节 红军长征途经嘉绒地区 333

一、红军转战嘉绒地区 333

二、建立党组织 335

三、建立政权及地方武装 338

四、土地改革 341

第八章 边地的内卷化:近代嘉绒地方社会的一个普遍倾向 345

第一节 金川土屯的“再土司化” 347

一、番屯土弁的世袭化与土守备及土千总权力的扩张 348

二、清末民国时期金川番屯社会的进一步“再土司化” 355

第二节 越打越亲的理番四土 361

一、梭磨土司之绝嗣及引发的争斗与社会动荡 362

二、婚姻与松岗、卓克基、党坝三土司的承袭之争 368

第三节 采金与守制:川、康边缘的绰斯甲 373

第四节 孰流孰土:穆坪与瓦寺 381

一、穆坪土司被彻底改土归流的原因 382

二、仅为大地主的瓦寺土司 390

结语 398

参考文献 405

后记 4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