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城镇化与资源利用战略
中国城镇化与资源利用战略

中国城镇化与资源利用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书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9247444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制定正确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有序开发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合理利用,关系到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福祉,是我国学术界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本书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状况,从食物均衡安全的角度,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主要包括,中国城镇化与耕地保护,中国的农业结构及变化,中国的食物均衡与空间均衡,农产品流通与城镇化布局,中国城镇化与城镇扩张,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与对策。本书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政策及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城镇化与资源利用战略》目录

第一篇 丰富的土地资源与短缺的水资源 2

第1章 自然地理背景 2

1.1 积温与熟制 2

1.2 地貌、土壤与耕地资源 5

第2章 宜农荒地资源分布 12

2.1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及应用 12

2.2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法 13

2.3 分省宜农荒地资源测算 16

第3章 水资源分布 20

3.1 农田灌溉的分布与发展历史 20

3.2 地表水资源分布 22

3.3 地下水资源分布 24

第4章 水资源的农业开发潜力 31

4.1 水资源开发现状 31

4.2 节水扩灌潜力 35

4.3 水资源开发潜力 39

4.4 结论与对策 41

第二篇 大势所趋的城镇化 46

第5章 城镇化前期的人口增长 46

5.1 人口发展史 46

5.2 人均粮食史 48

5.3 从初税亩到摊丁入亩 51

第6章 城市群与城镇化 54

6.1 城市群与城镇化研究综述 54

6.2 引力定律理论及其应用 54

6.3 城市引力场与城市群 56

6.4 城市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 58

6.5 问题与讨论 60

第7章 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62

7.1 城镇化发展预测 62

7.2 城镇化速度与类型的区域差异 64

7.3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 68

7.4 城镇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72

7.5 结论与对策 75

第三篇 城镇化与耕地保护 80

第8章 特大城市的建成区扩张 80

8.1 北京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 80

8.2 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预测 82

8.3 上海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 87

8.4 上海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预测 89

8.5 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 93

第9章 省会城市的建成区扩张 95

9.1 广州市建成区密度变化规律 95

9.2 广州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与预测 97

9.3 石家庄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变化规律 102

9.4 石家庄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解析 106

9.5 石家庄市的城镇体系和交通网络对城镇扩张的影响 112

9.6 石家庄市近郊土地覆盖动态变化模型 117

9.7 主要结论与问题的对策探讨 119

第10章 耕地保护与城镇化方略 123

10.1 城镇化发展历史与预测 123

10.2 城市结构的演化规律 124

10.3 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变化趋势 127

10.4 城镇化发展方案与占用耕地预测 129

10.5 结论与对策 131

第四篇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134

第11章 土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规律 134

11.1 新古典经济学的土地利用演化理论 134

11.2 中国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 136

11.3 分省耕地的变化规律 138

11.4 分县耕地的变化规律 139

11.5 土地资源的质量分布与变化 141

11.6 主要结论 143

第12章 耕地资源变化预测 145

12.1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 145

12.2 耕地面积预测 147

12.3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预测 154

12.4 耕地变更分项预测 156

12.5 结论与对策 159

第13章 城镇化模式及资源利用方式 161

13.1 城镇化模式 161

13.2 不同城镇化模式下的资源利用方式 163

13.3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及资源挑战 165

13.4 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有关土地政策 172

13.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 174

第14章 新型城镇化道路 179

14.1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镇化 179

14.2 挑战与机遇 184

14.3 对策建议 188

第五篇 创新驱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

第15章 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202

15.1 土肥水种 202

15.2 密保管工 207

15.3 畜牧与水产养殖 212

15.4 现代农业 217

15.5 主要结论 221

第16章 复种指数潜力测算 223

16.1 实际复种指数与剩余复种潜力 223

16.2 农民复种行为变化的因素 227

16.3 结论与讨论 229

第17章 坡耕地改造 231

17.1 县级有关单位访谈 231

17.2 西南水电开发对坡耕地改造的影响 241

17.3 坡耕地改造投资模式与农业发展模式 243

17.4 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246

第六篇 城镇化与农业结构调整 250

第18章 种植结构变化的空间规律 250

18.1 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 250

18.2 种植结构演化的空间分布 251

18.3 自然条件原因 253

18.4 人文条件原因 255

18.5 结论与对策 257

第19章 种植结构的演化趋势 258

19.1 粮食供需平衡周期分析 258

19.2 种植结构演化的驱动因素 260

19.3 种植结构近中期预测 262

19.4 结论与对策 265

第20章 从村级调查数据分析种植结构变化 267

20.1 村级调查与调查结果 267

20.2 结论与对策 271

第21章 食物自给率预测与现实 273

21.1 食物消费与供给的研究现状 273

21.2 城乡食物消费的变化 274

21.3 粮食和油料的生产潜力 278

21.4 食物的供给与消费平衡 281

21.5 食物自给率变化与国际比较 284

21.6 结论与对策 289

第七篇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产品区际平衡 292

第22章 农业生产条件 292

22.1 粮食增产因素分析 292

22.2 水与肥是增产的关键 293

22.3 地膜覆盖和农业机械化 297

22.4 气候变化挑战与机遇 300

第23章 农产品生产与进口的空间布局 305

23.1 宜农荒地开发的地区分布 305

23.2 粮食生产区域漂移 307

23.3 粮食油料进口空间格局 309

第24章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 311

24.1 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现状 311

24.2 最低运费原则下的路径优化 313

24.3 粮食综合运输的问题与对策 315

第25章 求解饲料最优流通路径 317

25.1 文献综述 317

25.2 空间均衡模型与GIS网络分析 318

25.3 基础数据的获取与计算 319

25.4 利用GAMS计算空间均衡 321

25.5 结论与对策 324

第八篇 水资源是城镇化发展的瓶颈 328

第26章 雨养农业之殇 328

26.1 引言 328

26.2 旱灾风险研究方法 328

26.3 数据与结果 331

26.4 结论与对策 334

第27章 宜农荒地的旱灾风险 336

27.1 引言 336

27.2 旱灾风险评价方法 337

27.3 数据与结果 339

27.4 对策建议 341

第28章 中美水资源开发比较 343

28.1 从美国总库容数据谈起 343

28.2 中美水库库容变化比较 344

28.3 灌溉面积与灌溉率增长 347

28.4 用水结构演化 349

第九篇 跨流域调水是破解方案 354

第29章 国内外跨流域调水与灌溉 354

29.1 国内跨流域调水与灌溉 354

29.2 国外跨流域调水与灌溉 356

第30章 决胜金沙江和怒江 359

30.1 西线南水北调研究现状 359

30.2 联合调水方案总体设计 360

30.3 主要工程技术指标 362

30.4 造价估计与成本效益对比 367

30.5 结论与对策 369

第31章 向雅鲁藏布江延伸 372

31.1 食物危机与对策 372

31.2 大规模调水的必要性 373

31.3 最优可行方案解析 374

31.4 成本效益与可行性分析 379

31.5 存在的问题解析 381

31.6 结论与对策 383

第32章 灌溉九亿亩增粮三亿吨 387

32.1 食物危机与政府面临的挑战 387

32.2 解决食物危机的途径 389

32.3 联合调水可扩大灌溉面积 390

32.4 适宜农作物的选择和生产潜力 394

32.5 关键工程 397

32.6 结论与对策 405

第十篇 农业走出去放眼全世界 410

第33章 全球水资源分布 410

33.1 研究现状 410

33.2 研究方法 411

33.3 结果同文献比较 413

33.4 内流区径流比较 416

33.5 主要结论 420

第34章 迈阿密生产力模型及应用 423

34.1 前言 423

34.2 研究方法 424

34.3 运算结果 426

34.4 典型应用案例 430

34.5 结论与讨论 433

第35章 全球农业资源评价 435

35.1 空间分布 435

35.2 综合评价 438

35.3 主要结论 440

第36章 农业走出去辩证与探索 441

36.1 引言 441

36.2 全球粮食消费变化趋势 442

36.3 全球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443

36.4 全球粮食贸易现状与展望 445

36.5 中国农业走出去对策 447

第十一篇 开发欧亚草原 振兴丝绸之路 450

第37章 日本的经验与教训 450

37.1 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 450

37.2 城乡规划与土地流转 451

37.3 土地资源的灵活利用 452

37.4 积极的惠农政策与措施 453

37.5 农业困境与出路 455

37.6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456

第38章 立足大中亚 460

38.1 华夏垦荒历史 460

38.2 大中亚人口发展历史 463

38.3 大中亚农业资源开发区划 468

38.4 农业开发的国际经验 469

第39章 欧亚草原开发潜力 472

39.1 引言 472

39.2 调水线路与运河网络设计 473

39.3 调水开发潜力与工程技术分析 477

39.4 技术经济与效益分析 482

39.5 结论与讨论 485

结束语 4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