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种粮的逻辑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农业分工的解释框架
种粮的逻辑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农业分工的解释框架

种粮的逻辑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农业分工的解释框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必良,伊童伟,张露,洪炜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9241886
  • 页数:241 页
图书介绍:农业并不是一个难以融入分工经济的被动的部门,小农也能在此过程中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一方面,农户有能力发现市场机会并主动进行要素匹配,通过迂回投资与生产性服务外包,从而主动利用社会分工的经济性;另一方面,农户能够主动地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与生产的专业化(如扩大粮食种植规模),通过更多地使用农业机械以实现对劳动的替代,则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分工的深化。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地产权逻辑:种粮行为的动因”。第二部分是“要素配置逻辑:种粮行为的路径”。第三部分是“农业分工逻辑:种粮行为的拓展”。本书从农户种粮的“产权逻辑”、农户种粮的“配置逻辑”、农户种粮的“分工逻辑”三个方面说明,我们既不宜过度夸大要素流动及其结构调整所引发的“非粮化”问题,也不能对粮食安全问题掉以轻心。
《种粮的逻辑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农业分工的解释框架》目录

第一部分 农地产权逻辑:种粮行为的动因 3

第一章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种植结构“趋粮化” 3

一、问题的提出 3

二、种植结构调整的内在逻辑 5

三、数据来源、模型设置与变量选取 11

四、估计结果与分析 16

五、结论与讨论 22

第二章 农地调整、风险规避与种植结构“趋粮化” 26

一、问题的提出 26

二、农地调整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理论线索 28

三、数据来源、变量与模型选择 32

四、估计结果与分析 36

五、结论与讨论 43

第三章 地权调整、跨期约束与农户的被迫选择 47

一、问题的提出 47

二、逻辑框架 49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53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56

五、结论与讨论 64

第二部分 要素配置逻辑:种粮行为的路径 71

第四章 劳动力转移会导致种植结构“非粮化”吗? 71

一、问题的提出 71

二、理论模型与机理分析 73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78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80

五、结论与启示 90

第五章 农地流转会导致种植结构“非粮化”吗? 93

一、问题的提出 93

二、“非粮化”行为及其转换:理论模型分析 95

三、数据来源、变量与模型选择 99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03

五、结论与启示 108

第六章 农地经营规模扩大会导致“非粮化”吗? 110

一、问题的提出 110

二、理论线索 112

三、实证资料、模型与变量选择 118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22

五、结论与思考 128

第三部分 农业分工逻辑:种粮行为的拓展 135

第七章 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 135

一、问题的提出 135

二、规模经济的本质是分工经济 136

三、农业分工:从自然分工到服务外包 142

四、纵向分工、市场容量与农户专业化 145

五、服务规模经营的关键:横向分工与区域连片专业化 148

六、结论与讨论 153

第八章 市场容量、交易密度与农业服务规模决定 156

一、问题的提出 156

二、服务商交易半径的决定机制 157

三、农户的生产决策过程 162

四、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机制:从横向分工和连片专业化到纵向分工 166

五、一个延伸:农业服务市场的“时空”概念 169

六、结论与思考 172

第九章 农业规模经营:要素市场互动的实证检验 176

一、问题的提出 176

二、理论线索与逻辑推导 178

三、数据来源、变量与模型选择 183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88

五、结论与讨论 195

第十章 小农生产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国小麦主产区的经验证据(2005—2015年) 199

一、问题的提出 199

二、逻辑线索及其推论 203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判断 209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216

五、稳健性检验:基于PVAR模型的分析 227

六、结论与讨论 231

后记 2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