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思想文化建设综论
思想文化建设综论

思想文化建设综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6865
  • 页数:4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武汉大学著名学者黄钊教授的又一力作,由他多年来发表的关于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凝练融汇而成,主要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核心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文化建设论”着重探讨了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建设、中国特色哲理文化系列进行了较为透彻的论述;中篇“思想教育论”,对思想教育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从自身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己较为独到的见解;下篇“书序书评选辑”,主要是黄钊教授近些年为一些思想文化类新著撰写的书序、书评,这不仅体现了黄钊教授时刻关注思想文化领域的学术新动向,还表明了他关心和支持学者朋友探究思想文化这一学术“金矿”的鲜明态度。
《思想文化建设综论》目录

上篇 文化建设论 3

第一章 文化建设之功能与价值概说 3

一 加强文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使命 3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二)培养“四有新人”,是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6

(三)发展文学艺术等事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6

二 关于文化建设之重大价值的若干思考 7

(一)文化是资源,它可以激励我们将精神变为物质 8

(二)文化是良药,它可以医治精神颓废病和道德缺失症 9

(三)文化是法宝,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改革,开拓新局 10

(四)文化是灵魂,它可以帮助我们端正航向,阔步走向未来 11

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在发挥先进文化功能上狠下功夫 13

(一)要尽力发挥先进文化“引领风尚”的功能 14

(二)要尽力发挥先进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 17

(三)要尽力发挥先进文化“服务社会”的功能 19

(四)要尽力发挥先进文化“推动发展”的功能 21

四 关于倡导“学习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 22

(一)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22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是当今伟大时代的客观需要 27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有助于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反腐倡廉与改善党风、民风 30

五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呼唤红色文化精神的复归 33

(一)高扬“无私奉献”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特征 34

(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红色文化所倡导的“无私奉献”精神 35

(三)红色文化“无私奉献”精神正在当代改革开放中被发扬光大 37

第二章 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探析 39

一 新时期必须全面加强道德建设 39

(一)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推进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40

(二)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41

(三)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 42

(四)加强道德建设有助于抵制精神污染,改善德育环境 43

二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 44

(一)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必要性 45

(二)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的艰巨性 46

(三)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可能性 47

(四)重塑社会主义新道德的途径与方法 50

三 当前加强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浅述 52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53

(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54

(三)“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55

(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56

四 要高度重视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育 59

(一)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59

(二)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60

(三)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1

五 论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深远意义 63

(一)有利于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63

(二)有利于推进我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 65

(三)有利于改造不良恶习,净化当代社会风气 67

六 当代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中华传统美德中吸取营养 69

(一)要注重吸纳传统美德中“廉洁奉公”理念 71

(二)要注重吸纳传统美德中“敬业、勤业”理念 72

(三)要注重吸纳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理念 74

(四)要注重吸纳传统美德中“以义制利”理念 76

(五)要注重吸纳传统美德中“博爱大众”理念 77

七 论加强当代公民礼仪规范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79

(一)是维系人们亲情与友情关系,引领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的迫切需要 80

(二)是落实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养的迫切需要 81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和谐世界的迫切需要 83

八 论道德建设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86

(一)道德精神最能体现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凝聚力” 87

(二)道德精神最能体现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亲和力” 89

(三)道德精神最能体现文化软实力所具有的“规约力” 92

第三章 当代政治文化评述 95

一 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创造性贡献 95

(一)对传统治国方略的批判继承和推陈出新 96

(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领导人治国方略作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 99

(三)对以邓小平为首的我党第二代领导人治国方略的继承与发展 104

二 牢记“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09

(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解放思想” 110

(二)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 112

(三)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114

(四)要“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5

三 论儒家的廉政学说及其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118

(一)“以廉为本”:儒家廉政学说的中心内容 118

(二)儒家“廉政”学说的理论贡献 119

(三)儒家“廉政”学说的现代价值 126

四 坚持反腐倡廉,自觉捍卫党的纯洁性 127

(一)坚持反腐倡廉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 128

(二)反腐倡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129

(三)推进反腐倡廉的几项有力措施 130

五 论我党三十年来在观念大变革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深远意义 132

(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34

(二)关于“三个有利于”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35

(三)关于“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36

(四)关于“三个代表”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37

(五)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38

(六)关于“科学发展观”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39

(七)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新观念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40

六 论我党在抗日战争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成就 141

(一)我党高度重视抗日战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142

(二)抗日战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战胜日寇的最锐利的武器 145

七 论儒家优秀政治理念在当代治国理政中的现实价值 154

(一)儒家“民惟邦本”理念的演变发展及其现实价值 155

(二)儒家“天下为公”理念的演变发展及其现实价值 157

(三)儒家“举贤任能”理念的演变发展及其现实价值 159

(四)儒家“精忠报国”理念的演变发展及其现实价值 161

第四章 中国特色哲理文化发微 164

一 论老子哲学对中国和世界哲学文明的创造性贡献 164

(一)老子的本体论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一元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础 164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理论,对中国乃至世界辩证思维逻辑的建立,影响十分深远 168

(三)老子以“知常”为标志的认知学说,对我们民族确立追求真理的认知取向,影响至深 171

(四)老子以“无为而治”为特色的政治哲学,对我们民族建立完善的治道观,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173

二 孔子塑造“君子”人格的理论创造及其现实价值 178

(一)规范“君子”应当具备的德行 179

(二)凸显“君子”人格的重大价值 180

(三)论述“君子”修身应当注意的问题 181

(四)孔子关于“君子”人格理论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183

三 论王阳明以“致良知”为特色的伦理学说之深厚渊源及其创造性学术贡献 186

(一)阳明以“致良知”为特色的伦理学说之深厚的理论渊源 187

(二)阳明以“致良知”为特色的伦理学说之创造性理论贡献 192

四 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民族根基 198

(一)毛泽东哲学认识论成果——《实践论》的民族根基 199

(二)毛泽东唯物辩证法成果——“对立统一”学说的民族根基 206

五 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记录 211

(一)邓小平同志为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做的巨大努力和卓越贡献 212

(二)邓小平同志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夺取了新时期一系列伟大胜利 215

六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要素间的关系 220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2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223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224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226

七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亲密关系 228

(一)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 228

(二)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 232

(三)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 237

中篇 思想教育论 243

第五章 思想教育理论研析 243

一 关于修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名称的思考 243

(一)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名称的不同见解 243

(二)用“思想教育学”作为本学科名称的几点依据 246

(三)把“思想教育学”作为本学科名称符合马列经典论述 248

(四)把“思想教育学”作为本学科名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252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应在深化理论研究上狠下功夫 254

(一)深化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55

(二)应从哪些方面深化理论研究 257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64

(一)要自觉遵循关于发展的客观规律 265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 266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要为培养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268

四 关于思想教育信息与思想教育决策关系的思考 269

(一)关于几个相关概念的阐释 269

(二)思想教育信息与思想教育决策的紧密关系 272

(三)思想教育信息的获得与决策的制定、实施方法 274

五 德育学科的发展应当重视借鉴传统德育遗产 277

(一)借鉴德育思想遗产有助于推进学科理论建设 278

(二)借鉴德育思想遗产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79

(三)借鉴德育思想遗产有助于培养社会新型人才 280

第六章 思想教育方法浅探 283

一 世纪之交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论思考 283

(一)要努力纠正忽视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方法 284

(二)要高度重视干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对群众的身教示范作用 287

(三)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启蒙、奠基工作 289

二 关于当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291

(一)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291

(二)把立足当代与借鉴历史结合起来 294

(三)把舆论宣传与身教示范结合起来 296

三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统一 299

(一)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任务 299

(二)邓小平倡导培养“四有新人”的理论贡献 300

(三)江泽民的“四以”原则,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303

四 运用优秀传统美德塑造当代新人 306

(一)优秀传统美德具有“高尚精神”的属性 306

(二)优秀传统美德具有塑造新人的功能 308

(三)用优秀传统美德塑造新人的方法论思考 311

五 论邓小平对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卓越贡献 314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方法 314

(二)强调“解放思想”的方法 315

(三)重视“整体关照”的方法 317

(四)提倡“以身作则”的方法 318

(五)实施“理想激励”的方法 319

(六)推崇“价值判断”的方法 321

(七)倡导“两手抓”的方法 322

(八)提出“警右防‘左’”的方法 324

六 当代德育学科建设应在深化中外德育比较方法上下功夫 326

(一)关于“从异中求同”的方法及其功能与价值 327

(二)关于“从同中求异”的方法及其功能与价值 331

(三)关于“放眼全球,通观全局”的方法及其功能与价值 333

下篇 书序书评选辑 339

第七章 为相关文化建设类新著献序 339

一 深研儒家文化,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339

(一)注重考察先秦学术与两汉儒家文化源流 339

(二)揭示先秦儒学向两汉儒学转化的社会条件 341

(三)注重对儒家政治观与道德观的深入探讨 342

二 尝试探索人脑奥秘的一部新著 344

(一)尝试性地论证思维过程的物质性 345

(二)明确提出“思维是一种特殊结构场”的新观点 346

(三)对人体科学与中医理论作了相应的理论探索 347

三 一部功力深厚的校注《老子》之作 348

(一)阐明了作者受老学熏陶的深切体验及其注老的纯洁动机 350

(二)对经文的校正能坚持实事求是、择善而从的正确态度 350

(三)所作注释用典有据,观点新颖,语言流畅 351

四 从文化视角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尝试 354

(一)探索角度在学术研究上具有方法论启迪意义 355

(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勇于阐发新颖独创之见 356

(三)在方法上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驾驭全局 357

(四)坚持与时俱进,全力彰显时代精神 358

五 深研中华民族精神,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贡献力量 360

(一)对民族精神之历史与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学术考察 361

(二)“五四”以后中国人民对丰富充实中华民族精神所作的重大贡献 362

(三)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在服务现实方面下功夫 363

六 探索社会公德教育的可贵尝试 364

(一)对中外社会公德教育史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概括表述 365

(二)对当代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阐述 368

(三)对当代社会公德教育所涉机制、模式、方法等作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探讨 370

七 一部全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著 371

(一)选题富有现实意义 372

(二)全书内容丰富充实 373

(三)书稿勇于开拓创新 374

八 吸取国学知识雨露,领略国学经典智慧 375

第八章 为相关思想教育类新著献序 377

一 一部深研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力作 377

(一)重视对中外思想家关于思想教育有效性论述的深入考察 378

(二)重视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相关环节与法则的深入研究 379

(三)对当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381

二 一部精研现代德育课程及探索德育新模式的好书 382

(一)重点考察了中外德育课程发展史 383

(二)集中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德育课程的深刻思想 385

(三)以拓荒的精神推进现代德育课程研究与理论创新 386

三 探索理想教育规律,为深化当代理想教育贡献力量 388

(一)全书概念比较清晰 389

(二)论述中说理比较透彻 390

(三)注重理论研究的针对性 391

四 一部精心论析高校德育评诂的新著 393

(一)重视理论创新,勇于阐发独得之见 394

(二)注重总结中外诸民族在德育评估方面所创造的历史经验 396

(三)重视对现实中德育评估问题的研究 398

五 一部全方位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佳作 399

(一)选题高瞻远瞩,富有学术价值 399

(二)全书视野宽阔,内容相当丰富 402

(三)思想观点新颖,研究方法科学 403

六 一部精心探索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新著 405

(一)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 406

(二)重点总结了中外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与典型经验 408

(三)深入地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一些前沿问题 409

七 深研先秦诸子德育方法理论的可贵尝试 411

(一)注重概念的清晰性 412

(二)突出内容的宏富性 413

(三)显示出脉络的分明性 414

(四)重视理论的开拓性 415

八 一部深探宋明理学家德育方法思想的新著 417

(一)具有学术创新的鲜明特色 420

(二)大力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421

(三)注重在服务现实方面狠下功夫 422

九 一部深化比较德育研究的创新用功之作 423

(一)视角比较宽阔,内容相当丰富 424

(二)善于科学分析,坚持取精去粕 425

(三)勇于阐发新颖之见,注重学术开拓 427

(四)理路清晰明畅,逻辑比较严谨 429

十 用功探索榜样教育法的有益尝试 430

(一)研究选题富有民族性、前沿性 431

(二)思想内容具有丰富性、创新性 434

第九章 关于思想文化类若干新著评说 438

一 一部系统而简明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 438

(一)内容系统,逻辑严谨 439

(二)详略有别,重点突出 440

(三)语言流畅,文字清新 441

二 又一部别具特色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 443

(一)体系比较完整 443

(二)结构比较严密 444

(三)中心内容突出 444

三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成果 445

(一)构建比较完整的方法论体系 446

(二)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446

(三)注重总结中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经验 447

四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448

(一)顺应学科发展,构建全新教材体系 448

(二)在继承的基础上,突出了创新发展 449

(三)注重回应现实呼唤,努力弘扬时代精神 449

五 一部供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教材 450

(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451

(二)严谨求是,论述规范 451

(三)坚持与时俱进,充满时代气息 452

六 一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道德的力作 453

(一)视角宽阔,内容丰富 453

(二)资料翔实,言之有据 453

(三)史论结合,见解新颖 454

(四)古为今用,与时俱进 454

七 一部用功探析汉代文化的佳作 455

(一)视角比较宽阔,论证相当充分 456

(二)研究方法新颖,富含真知灼见 457

(三)引用资料翔实,行文畅达简练 459

八 一部探索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培育的好书 461

(一)内容丰富,论证充分 461

(二)观念新颖,资料翔实 462

(三)方法得体,理路清晰 463

后记 4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