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痛定思痛  灾难文学的研究
痛定思痛  灾难文学的研究

痛定思痛 灾难文学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藻,范潇兮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9017748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书稿凡分三篇,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灾难文学。上篇:灾难文学的理论反思。对灾难文学进行了文学的本体研究和美学的主体研究。中篇:灾难文学的文体研究。具体分析汶川大灾难文学和舟曲泥石流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不同的文体。下篇:灾难文学的个案研究。用五个案例来具体分析灾难文学。在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来研究灾难文学,显得很有必要和及时。书稿有较高出版价值。
《痛定思痛 灾难文学的研究》目录

上篇 灾难文学的理论反思 3

文学的本体研究 3

灾难文学的学理探究 3

一、确认文学现象的题材含义 4

二、梳理文学表现的历史演变 6

三、形成文学形态的叙事风格 10

灾难文学与灾难场景 15

一、追求视觉效果,凸现灾难情形 15

二、深入学理反思,揭示文化病因 18

三、运用辩证思维,升华美学意义 21

地震小说的创新策略 25

一、从对灾难的叙写到对灾难的反思 25

二、从对人物的观察到对灵魂的判断 26

三、从对人性的剖析到对神性的莅临 27

灾难文学的价值追寻 29

一、开启灾难文学书写自然灾难和表现人类生命的立意和形式 30

二、思考灾难文学表达民众情绪和建构民族精神的策略和意义 32

三、透视文明进程揭示自然现象和组织社会力量的规律和效应 34

灾难文学的创研述评 38

一、回顾:抒情和纪实文体有余而虚构文学不多 38

二、总结:随感和即兴评述有余而学理分析不足 42

三、前瞻:加强集中和系统研究而期待新的突破 47

灾难书写的冷与热 52

灾难文学是一面镜子 58

美学的主体研究 61

汶川大地震的美学反思 61

一、面对灾难:生与死——自然的永恒 62

二、置身灾难:爱与怕——人性的崇高 63

三、反思灾难:美与丑——生命的伟大 64

灾难文学的美学介入及其神学冥思 67

一、激情澎湃后还需理性精神 68

二、信心百倍中应有哀婉意识 70

三、乐观昂扬时也要有悲悯情怀 72

四、爱意浓郁处还需畏惧心理 74

“灾难叙事”,从文学创新到美学创意 80

一、文学创新:灾难反思,人物蜕变,神性莅临 82

二、美学创意:生活本真,人间至善,艺术完美 88

透过闪烁的泪光 96

中篇 灾难文学的文体研究 101

汶川大地震文学:突然的惨痛 101

诗歌:在铺天盖地中深情地吟唱 101

散文:在形散神聚中自由地呈现 106

一、从纸质出版到网络传播:散文创作概况 107

二、从随意着笔到精致构思:散文创作特点 111

报告文学:在收放自如中激情地展现 125

一、从报刊登载到专辑出版,报告文学的创作概况 125

二、从再现事件到表现人物:报告文学创作的特点 133

纪实文学:在虚实相生中悄然地绽放 142

一、从一般叙述到个别刻画:纪实文学创作概况 143

二、从局部发挥到整体创新:纪实文学创作的特点 147

小说:在多元视角中的迟来表现 160

舟曲泥石流文学:沉重的伤痛 166

诗歌:文汇人心 网聚民意 168

一、概况:纸质与网络的互动 168

二、特点:抒情与言志的一体 170

散文:现场书写 及时传达 177

一、概况:纪实与抒情的交织 177

二、特点: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179

报告文学:全景扫描 典型写真 187

一、概况:文学与新闻的交织 187

二、特点:叙事与写人的融合 189

三、文风:平实叙述与巧妙设置的同一 195

下篇 灾难文学的个案研究 201

纪实文学 201

三重时间中的“我们”——有关灾难文学另一种表述的启示 201

一、过去:陷入恐惧与选择逃生 202

二、现在:善待人生与珍惜生活 204

三、未来:充满信心与洞彻命运 205

诗歌 213

“道是无情却有情”的美学还原——从姜明的《万物生长》看灾难文学的价值选择 213

一、还原灾难:呈现生命的个体之痛 214

二、还原诗人:再现记者的群体之难 216

三、还原诗歌:实现文学的本体之维 218

小说 221

超越灾难书写的美学立意——试论姜明长篇小说《寻根》的文化意义 221

一、跨越世俗成见,寻回人伦亲情 222

二、超越家族姓氏,寻求女性价值 223

三、穿越物质世界,寻觅精神家园 225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生命之歌——邹瑾的长篇小说《天乳》对灾难文学创作的新启示 228

一、通过自然神灵,再现物类与人类的神奇交融 229

二、借助生命崇拜,呈现男人与女人的神圣交合 232

三、运用诗性智慧,表现主体与客体的神妙交会 234

秦岭的命运书写:触及心灵的强震 240

影视 246

《唐山大地震》:绵延的“余震”效应 246

附录 253

灾难文学研究文章目录 253

黑色的“5·12”——献给死去的和活着的人们 257

今夜,写给你的信 259

后记:思考灾难,让生命更有尊严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