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瑞泽编著
  • 出 版 社: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8589061
  • 页数:586 页
图书介绍:德鲁克对我们的工作有着如此重要的指导作用,造就了德鲁克著作在各大书店的热销。人人都爱德鲁克,似乎成为企业之中的普遍现象。但新的问题在我们的阅读中不断出现:作为西方管理思想的杰出代表,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曾对通用、英特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目录

第一篇 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3

第一章 对贡献的承诺,就是对有效性的承诺 3

未予先求得,无异于自断生路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定是高度负责的人 4

重视贡献是提升成效的关键 6

管理者应常为下属服务 7

与下属共享成果 9

重视贡献是管理者挖掘潜能的重要方法 11

目标能够产生动能 12

专注于梦想更利于发挥潜能 13

让自己的知识帮助组织成长 15

成效来自于对机会的高效利用 17

第二章 卓越是训练出来的——成果管理至上 19

卓越是训练出来的 19

卓越领导的五项修炼 20

树立明确的结果意识 22

人事决策是费时的决策 25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26

把正确的事情做好,把不必要的工作砍掉 27

要事第一,不值得的事情不要做 29

立即停止毫无成果的工作 31

浪费别人一小时等于偷走别人五美元 33

有效利用二八法则 34

学会拒绝对工作毫无贡献的活动和应酬 36

第三章 时间管理是一项基本技能 38

不要再为昨日的任务而忙碌 38

有效地管理时间 39

时间没有替代品 41

别把时间浪费在会议上 42

不要放过任何零碎时间 45

在行动前规划好时间 47

做好时间记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9

浪费时间的因素,是信息功能不健全 50

没有人会因为浪费时间而成功 51

第四章 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 53

人事任命是一个赌注 53

不要设置“常人”不可能胜任的岗位 54

一个几个人担任都失败的职位,应该重新设计 56

“少不了的某人”的组织依赖 57

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 58

制定合理科学的考评制度 59

如果缺乏正直和诚实,则足以败事 61

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 62

最好的机会要搭配最有能力的人 64

要招募到比你更强的人 66

不要过于计较优秀人才身上的小缺陷 67

让最优秀的人才为我所用 69

用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来激励员工 71

不犯错的人必然不是优秀的人 72

让不胜任的人回到原来的岗位上 73

岗位与能力要相匹配 75

第二篇 管理的实践 79

第一章 管理的定位与成效 79

管理者要清楚知道“什么是对的” 79

最重要的管理是关注公司的核心业务 81

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82

管理的三项任务 84

管理要对产生绩效负责 86

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管理 87

靠突击来管理是混乱的一种标志 89

企业机构越简化,越不容易出错 91

组织模式随战略而调整 93

经验是无法移植的 94

第二章 管理管理者 96

最高管理层的继任人选决策 96

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98

让员工有机会进入高级管理层的候选名单 99

中层不宜臃肿 100

如何做到有效任命 102

失败的晋升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104

成功的管理来自充分授权 105

给下属足够的自由与空间 107

授权不等于放任 109

高层管理者的四项工具 110

第三章 人事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 112

降低物质奖励的必要性 112

尊重下属,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14

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116

给知识型员工一个展现才能的舞台 118

人力是一种资源而不只是成本 120

人事决策是最重要的决策 121

吸纳最优秀的人才 124

做一个善于找到“神仙手”的管理者 125

家族企业的管理 127

敢于让年轻人扛起重担 128

人事决策的重点在于发挥员工的长处 130

不要用完美的观点要求所有人 131

搞清楚所用之人的优势在哪里 133

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134

将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135

一线管理者是组织的根基 137

让知识型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139

让激励真正发挥作用 141

理想的待遇标准 142

第三篇 世上没有理想化组织模式 147

第一章 世上没有理想化组织模式 147

个人与组织之间是互利互惠的 147

组织中不断衍生的是无序、纷争与绩效失灵 148

任何组织都不能完全消除冲突 149

信息化组织必须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 151

家族企业必须遵守的三条规则 153

家族企业的管理规则 155

第二章 组织结构优化之路——向组织结构要效益 158

维持企业权力的合法性 158

创造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 160

如何才能有效摆脱专制 162

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 163

变革才能生存 165

组织结构要随企业战略适时调整 166

能够作出贡献的组织是最好的组织 168

建立有助于沟通的组织模式 169

确保信息在组织内部畅通无阻 171

第三章 赋予组织一个令人激动的目标 173

将企业的使命转化为目标 173

商业思想由企业家的目标彰显 174

目标激励是最大的激励 176

应清晰列出每个员工应达到的绩效 177

工作目标由其贡献决定 179

制定多种目标并将其具体化 180

用目标管理促使员工自我管理 182

请告诉员工企业对他的期望 183

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 185

第四章 变化的组织,永恒的管理命题 187

人是唯一的管理对象 187

战略上集权,战术上分权 189

打造一个学习型团队 191

寻求组织平衡的协调者 193

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 194

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始终放在首位 196

活下来,是第一任务 197

第四篇 企业的生存、使命、责任 201

第一章 企业生存的唯一目的是引导顾客进行购买 201

站在顾客角度来思考经营 201

顾客是企业的导盲棍 202

从顾客需求中寻找机会 204

成功的管理者最善于研究顾客 205

产品能给顾客带来什么好处 207

顾客只会为自己的需求埋单 208

顾客要的是满足,不是低价 209

适应要求才能赢得需求 211

了解新一代消费者,开拓新市场 212

顾客必须被假定是理性的 214

管理者应时常与顾客零距离接触 215

信誉是无形的资产 217

让顾客觉得物超所值 218

第二章 用短线心态经营,势必付出昂贵代价 220

每个人都有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责任 220

资源配置要着眼于未来 221

一味追求高利润,会危害企业的生存 223

用短线心态经营,势必付出昂贵代价 224

资金与人员的分配决定着企业收益 226

第三章 卓越,就是为企业寻找核心能力 228

成就来自于卓越 228

技术领先是核心竞争力 229

成为多个领域的领先者 231

别被短板遮住眼睛 232

从行业外寻找新的发展理念 234

新技术将越来越呈现出扩展管理领域的趋势 235

认清自己的长板及短板 237

培养员工的“禁忌” 239

研究对手,复制其优势 240

让顾客说出企业的优势 242

挖掘潜力是赢得市场的动力 243

第四章 如果还无法成功,就另辟蹊径 245

如果无法成功,就另辟蹊径 245

半个面包总比没有面包好 247

利用对手的失误击败对方 249

一次只做一件事 250

将企业的劣势化为机遇 252

对自己测度能力不要过于自信 253

第五章 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常青的保证 256

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价值 256

责任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257

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影响力 259

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会被社会抛弃 260

主动为企业造成的影响负责 262

管理者对负面影响应该未雨绸缪 263

伟大的企业都有正确的价值观 265

第五篇 赢在未来的远见、洞察力与有效决策 269

第一章 战略性计划关注的是当前决策的未来形态 269

战略规划不是预测 269

正确利用趋势而非对抗 270

促进资源转化为成果 271

别用过时的前提条件做决策依据 273

为未来的变化做好准备 274

善用创新创造未来 276

最有价值的战略信息往往来自于顾客 277

成功的战略要保持忧患意识 279

第二章 不能为未来做准备,就在为自己掘坟墓 281

精准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 281

在今天就开始把握未来 282

将行动立足于现有资源及条件 284

没有任何一个判断是稳操胜券的 285

做好手头工作比空想未来更重要 286

尝试做一件能改变世界的事情 288

真正的成就来自于立即行动 289

主动承担开创未来的责任 290

通过塑造新观念让未来成真 292

第三章 决策者要站得足够“高”和“低” 294

有效决策的第一步: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 294

管理者要为决策找准方向 295

以不变应万变 296

鼓励下属积极参与决策 298

审时度势做决策 300

做决策时,长远发展和权宜之计要通盘考虑 301

决策者要站得足够“高”和“低” 303

边界条件越是清晰明确,决策的有效性就越大 304

一旦决策就不要犹豫 305

理所当然做出的决策往往是不正确的 307

没有必要的决策完全是一种资源浪费 309

不要以全员一致赞同的方式决定事情 311

能被人接受的决策未必是最好的决策 312

决策是为了防止恶化或抓住良机 314

决策也需要勇气 315

“暂行缓办”就是“不办” 317

用战术性决策解决问题 319

用战略性决策改变全局 321

有效的决策者会运用反面意见 322

不转化为行动的决策形同虚设 324

第四章 管理者该如何成功营销而减少推销 326

真正的营销是满足“顾客考虑的价值” 326

今天是昨天计划的结果 327

别因为领先而忽视创新 329

市场和分销渠道常常比产品更重要 330

放弃没有理由存在的特色产品 332

为产品做出合适的价格定位 333

要明白顾客都是“懒人” 335

市场潜力比当前销售额重要得多 336

营销的最高境界就是消除推销 338

只有创造市场才能创造企业 339

销售渠道也要“精耕细作” 341

企业要认清自己的生态位 343

第六篇 变革时代的理性与智慧 347

第一章 企业必须成为变革的原动力 347

自满往往是企业危机的开始 347

管理变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动创造变革 348

变革能使企业获得动力 349

恐惧是抗拒变革的根源 350

做好准备,等待机遇 352

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 353

要敢于“断臂” 355

通过自我淘汰来防止被对手淘汰 356

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动变革 357

创建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 358

我们无法驾驭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之前 360

第二章 知识的特点就是不断变化 363

成为知识整合上的高手 363

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变化 364

创新能力越弱越容易墨守成规 366

只有卸下昨天的包袱,才能拥有明天 367

把握住先机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68

管理者的判断力是制胜的先决条件 370

跟上潮流,积极拥抱信息革命 371

第七篇 是高歌猛进还是裹足不前 375

第一章 企业发展的假象:是成长或是水肿 375

成长过快,死亡也快 375

专业化、多元化还是一体化 377

轻重不匀,就会难以平稳 378

企业要在变革中获得成长 379

将资源转移到最合适和最有潜力的领域 381

任何企业都需要有挑战性的目标 382

规模无所谓大小,合适就好 383

业务模块越少越容易出成果 385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86

企业是否多元化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 389

真正的成长绝不是简单地数量累加 390

第二章 风险控制就是消灭死 392

善于收集与利用商业情报 392

建立企业的商业情报系统 394

成功收购六原则 396

如何建立一个消除危机的有效机制 397

不可忽视的公共关系维护 399

构建企业危机管理体系 401

有效控制财务隐患 404

建立一个令员工信服的目标 406

收购的难点在于文化重组 408

第三章 新事业的发展 410

拥有完善的管理才能存活 410

新事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411

比起利润,更要重视现金流 412

创业者要善于听取内行人的意见 414

新事业起步不能贪大 416

第四章 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中心 418

找出企业的成本中心 418

企业运作的净效能和健全性 420

有效的成本控制 421

控制成本要针对大项目 422

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 424

不被市场接受的技术没有任何价值 425

完全将资源集中于成果 426

不要在毫无成效的事情上浪费资金 428

有效成本控制的几个前提 429

不敢裁员,成本控制就会成为空谈 431

控制成本要着眼于整个企业 432

削减成本最有效的方法 433

要把降低成本变成一个长期策略 435

第八篇 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 439

第一章 创新并不是一种性格特质 439

创业家的职责就是创造性毁灭 439

企业家精神是风险最低的 440

创新并不是一种性格特质 442

敢于决断是创业家的必备素质 444

不能坚持的创业者只能是昙花一现 445

创业家要在变化中成为赢家 447

创新是表现创业精神的特殊工具 448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个冒险家 450

第二章 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52

创新并不是让你去冒险 452

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54

创新是一张让生意人承担新风险的保单 456

创新是挑战竞争、避免竞争 457

对创新进行管理 459

创新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461

第三章 企业家柔道——把握创新规律的方法 463

重视产业和市场的变化 463

人口数据能预测结果 465

思维决定一切 466

衡量创新绩效的3个方法 468

创新管理的禁忌 469

市场才是创新的焦点 471

企业家柔道 472

“孤注一掷”的取胜要诀 475

不图虚名享实惠的“生态利基”战略 477

第四章 创新的考验就在于能够创造价值 480

创新力强的企业没有对手 480

让企业创新产生成效 481

创新起点越低越容易成功 483

创新要具备超前思维 484

检验创新要看能否创造价值 485

推陈才能出新 487

问题在于缺乏创意的执行 488

意外成功是重要的创新机会 490

意外失败隐藏着巨大的创新机遇 492

不一致是创新的征兆 493

将顾客的挑剔看作创新机会 494

新知识未必是最可靠的创新来源 495

第九篇 不要迷信所谓的“领袖气质” 499

第一章 领导的实质是责任 499

领导的危机意识 499

首席执行官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 500

领导者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 501

保持孤独、疏远和严肃的总裁性格 503

挑选领导 504

未来的领导是一个知道如何提问的人 506

领导者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508

第二章 领导者要成为团队的榜样 511

管理精神能为卓越领导奠定基础 511

优秀的领导是指挥家 512

优秀管理者必须明确组织使命 514

管理者要确定目标 515

要敢于承担责任 516

通过及时表扬来创造惊喜 518

要求严格的领导最懂得知人善任 519

成功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521

拥有要求严格的管理者是公司的福音 522

严格要求比一味爱护更适用于管理 523

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525

赢得信任才能拥有追随者 526

高效团队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528

第三章 正直是管理者缔结人际关系的基石 530

人脉是管理者成功的基石 530

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生产力 531

管理者要敢担当 533

知识型组织更依赖合作 534

知人善任才能产生最大合力 536

信息化社会更需要有效沟通 537

促进下属间“1+1>2”的互补合作 539

让下属成为英雄 541

第十篇 靠团队精神达成目标 545

第一章 管理是一种人文艺术 545

员工的人性应得以升华 545

热爱工作,享受工作 546

自主性与责任感缺一不可 548

成长的三种循环模式 550

人是最终的管理核心与归宿 553

管理是一种人文艺术 555

激发下属的巨大潜能 556

第二章 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必须兼容 559

预先建立经营团队 559

让更少的员工制造出更多的产品 561

了解你的团队成员 563

企业的基础是经济绩效 565

相互兼容的价值观是企业高执行力的基础 567

用团队精神取代个人英雄主义 568

升迁是有陷阱的 570

第三章 以倾听者的经验来进行沟通 573

管理者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573

倾听的质量是沟通的关键 574

学会使用对方的语言 576

充分掌握对方的沟通期望 577

仅有“自上而下的沟通”是不够的 579

用心倾听下属的意见 580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582

多说“我们”少说“我” 583

让目标管理为沟通效果加分 5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