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连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19850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明清时期是我国书院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其变革和改制时期,其原因和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动向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阙如。因此,本项目选题具有较高的原创价值。本项目对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论述,并且探讨了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社会的关系,中央集权的演变轨迹以及社会变革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动向,这些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书稿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士大夫的历史、书院的历史、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的变迁进行简述。第二部分对明朝以前的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进行回顾,旨在揭示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延续和必然。第三部分是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创办修缮书院、捐俸捐廉、筹措经费、参与书院管理、营造书院文化氛围和推动书院改革改制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是探讨明清时期书院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包括为士大夫培养后备人才、士大夫价值观形成等方面。最后是结语与思考,是对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 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1

二 士大夫阶层的演变 7

三 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 10

四 士大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作用 13

五 书院历程 16

六 士大夫和书院之互动 22

七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23

第二章 唐末至元朝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 25

第一节 唐末至元朝的社会文化环境 25

一 有利书院发展的文教政策 25

二 三教合一,理学产生 29

三 科举制度和官员选拔 32

四 印刷术进步和出版业的发展 37

五 官学衰败、私学兴盛和书院发展 40

第二节 唐末至元朝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46

一 士大夫与书院发展 46

二 官员对书院的控制 65

三 士大夫支持书院发展的原因 67

第三节 唐末至元朝书院对士大夫的影响 71

一 培育士大夫价值观 71

二 培养大量士大夫 90

第三章 明代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98

第一节 明代的书院政策 98

一 洪武至宣德年间的书院政策 98

二 正统至正德年间的书院政策 100

三 嘉靖至崇祯年间的书院政策 104

第二节 明代官员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109

一 创办书院 110

二 筹措经费 115

三 书院讲学 117

四 选拔山长 119

五 规范发展 120

六 增加藏书 122

七 禁毁和控制 123

第三节 明代乡绅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125

一 创办书院 125

二 公举山长 131

三 捐献经费 131

四 管理经费 132

五 书院讲学 134

六 制定学规 135

七 增加藏书 137

第四章 明代书院对士大夫的影响 138

第一节 明代书院和士大夫价值观培育 138

一 书院教学 138

二 书院祭祀 144

三 书院学规 147

四 山长的言传身教 150

五 书院自然环境 153

第二节 明代书院和士大夫培养 154

一 培养了大量官员 154

二 培养了大量学者 162

第五章 清朝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166

第一节 清代的书院政策 166

一 顺治和康熙时期的书院政策 166

二 雍正时期的书院政策 169

三 乾隆时期的书院政策 171

四 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的书院政策 176

五 同治、光绪前期的书院政策 179

六 光绪后期的书院改制 181

第二节 清代官员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184

一 创办与修复书院 185

二 经费筹措与管理 198

三 书院讲学 208

四 山长选拔和管理 216

五 书院藏书和管理 217

第三节 清代乡绅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219

一 书院创办与修复 220

二 书院讲学 225

三 经费筹措 227

四 书院管理 233

第六章 清代书院对士大夫的影响 246

第一节 清代书院与士大夫价值观培育 246

一 书院教学 247

二 山长的言传身教 254

三 书院祭祀 260

四 书院规章 265

五 书院建筑环境 277

第二节 清代书院与士大夫培养 279

一 培养了大批官员 280

二 培养了大批学者 287

三 培养了一批维新派和革命家 292

第七章 结语与思考 296

一 士大夫在书院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296

二 士大夫热心书院教育的原因 300

三 士大夫和书院能否相向而行的原因 304

四 明清时期南北方书院发展状况的区别 308

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