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秦汉史学思想卷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秦汉史学思想卷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秦汉史学思想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怀祺主编;汪高鑫,向燕南,周少川副主编;汪高鑫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11078066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秦汉时期史学是在诸子学的受挫、复兴与嬗变中形成的,是中国史学民族精神形成的时期。在封建关系成长时期产生的秦汉史学,反映出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汉初诸子,到司马迁《史记》,再到班固《汉书》,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构建最终完成。本卷展示出丰富多彩的两汉史学,阐明了古代史学的“二重性”基本特征,又着力写出董仲舒对两汉史学的影响,把两汉诸子学、新经学与史学联结起来。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秦汉史学思想卷》目录

题记 1

导言 1

第一节 秦汉社会与史学思想 2

第二节 两汉经学与史学思想 11

第一编 31

第一章 秦的统一与秦朝君臣的历史意识 31

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的历史观 32

一、人法天地的天人一系论 34

二、天生人成的历史盛衰决定论 39

第二节 秦始皇的历史意识 44

一、以历史做借鉴,议定皇朝制度 45

二、刻石与焚书:政治对史学的利用和干预 51

第二章 陆贾、贾谊对历史盛衰之理的探讨 56

第一节 陆贾的历史著述与历史思想 56

一、“逆取而顺守”:对历史治乱兴衰的理解 59

二、“三圣”说与古今论:历史发展观的表述形式 67

第二节 贾谊对历史盛衰之理的探讨 71

一、“攻守之势异”:贾谊的“过秦”总结 73

二、“民无不为本”:贾谊仁政思想的核心 76

三、以礼治国:贾谊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82

第三章 汉初黄老道家的史学贡献与史学思想 89

第一节 《淮南鸿烈》的历史哲学 89

一、历史阶段论 90

二、历史变易论 94

三、历史决定论 97

第二节 司马谈的史学贡献与史学思想 102

一、对《史记》的发凡起例 103

二、对学术史的总结与批评 107

第二编 118

第四章 董仲舒的历史思想 118

第一节 天人感应论及其内蕴的历史盛衰思想 120

一、天人感应论的理论渊源 120

二、天人感应论的基本内容 122

三、天人感应论的精神实质 128

第二节 “三统”说:董仲舒的历史变易思想 132

一、“三统”说的基本内涵 132

二、“三统”说的精神实质 139

第三节 大一统说:董仲舒的政治历史秩序论 146

一、董仲舒大一统说的形上之义 146

二、董仲舒大一统说的形下之义 151

第五章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163

第一节 “究天人之际”与司马迁的天人观 165

一、司马迁的重人事思想 165

二、司马迁的天命王权思想 169

第二节 “通古今之变”与司马迁的历史变易思想 174

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司马迁探寻历史变易的方法论 174

二、“《易》穷则变”与司马迁“承敝易变”的历史变革论 179

三、“三统”和“五德”终始之变与司马迁的历史循环发展观 182

第三节 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186

一、史书编纂体裁蕴含的大一统思想 186

二、《史记》对大一统政治的颂扬 189

三、民族观蕴含的大一统思想 194

四、“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学术思想大一统 197

第四节 司马迁对历史学的认识与实践 199

一、论载历史是史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200

二、史学目的论的一家之言 202

三、历史编纂学的突出成就 205

第六章 刘向、刘歆的史学贡献与史学思想 210

第一节 刘向、刘歆的历史文献学贡献 212

一、历史文献的整理与方法 214

二、历史文献的分类及其理论意义 216

第二节 刘向、刘歆灾异论的不同旨趣 222

一、刘向灾异论的基本旨趣 223

二、刘向、刘歆灾异论之异趣 231

第三节 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及其内蕴的历史思想 234

一、新五德终始说是刘歆而非刘向的历史学说 234

二、新五德终始说关于历史变易的解说 236

三、新五德终始说蕴含的历史思想 240

第三编 253

第七章 王充的历史发展思想 253

第一节 “汉盛于周”:王充的历史发展论 254

一、定立社会太平与否的评判标准 255

二、“汉盛于周”的具体表现 257

三、对是古非今论的批判 263

第二节 “德”“力”并重:王充的治国论 267

一、治国之道在于“养德”和“养力” 268

二、“礼义之行,在足谷也”的道德论 270

第三节 治乱兴衰“皆在命时”:王充的历史决定论 273

一、“命时”决定论的基本内涵 274

二、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278

三、“命时”决定论的理论缺陷 284

第八章 班固史学的二重性特征 287

第一节 班固史学二重性特征的形成 289

一、时代对于史学二重性的需要 290

二、班彪二重性史学的影响 293

第二节 《汉书》的“宣汉”旨趣与神意史观 298

一、历史编纂蕴含的“宣汉”思想 298

二、以神意史观解说汉朝统绪 301

三、宣扬天人感应说 306

第三节 《汉书》的实录精神与大一统意识 311

一、从对司马迁史学的评价看班固的实录意识 311

二、“上下洽通”,最大限度地反映有汉一代的历史及其变易 314

三、直书不隐,不为汉讳 319

四、民族史撰述内蕴的大一统意识 323

第九章 何休的历史思想 327

第一节 “三世”说:何休的历史发展学说 329

一、“三世”说的理论渊源 329

二、“三世”说的基本内涵 332

三、“三统”说及其与“三世”说的关系 335

第二节 “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的大一统理想 341

一、何休对大一统形上义的阐发 341

二、何休对大一统形下义的阐发 345

第三节 “二类”说:何休天人观的表述形式 355

一、“二类”说的理论渊源 356

二、“二类”说的基本内涵 359

三、“二类”说的精神实质 364

第十章 荀悦的史学思想 367

第一节 荀悦的历史编纂思想 368

一、论历史撰述的作用 369

二、论“立典有五志” 372

三、《汉纪》的直书精神 374

第二节 荀悦天人观的二重特性 378

一、荀悦的天人感应论 379

二、荀悦的仁义治国论 386

本卷主要引用书目 3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