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中国生物学史  近现代卷
中国生物学史  近现代卷

中国生物学史 近现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桂环主编;李昂,付雷,徐丁丁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43584303
  • 页数:9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系统、全面地阐述近代以来,西方生物学在我国引进、本土化和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力求真实地再现早期西方生物学知识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我国生物学人才的成长和科研建制化的艰难;不同时期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和学术期刊的壮大。同时考察了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对生物学在我国发展的影响,以期为生物学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生物学史 近现代卷》目录

近代部分 2

第一章 近代生物学知识在中国的启蒙和传播 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西方解剖学等方面知识的传入 3

第二节 鸦片战争后西方博物学知识在华的传播 10

第三节 教会学校的出现及其生物学启蒙教育 17

一 教会学校的生物学课程 17

二 教会组织编撰的生物学教科书 19

第四节 西方对华动植物调查和研究 25

第五节 教会高校生物学教育及影响 35

一 东吴大学生物系 36

二 其他教会大学的生物学系 43

第六节 协和医学院对实验生物学发展的影响 58

一 学院的一般情况 58

二 在协和医学院工作的中国实验生物学家 65

第二章 近代生物学的初步引进 74

第一节 国人主动引进生物学知识 74

一 发展生物学的内在需求 74

二 通过日本间接引进西方生物学知识 80

第二节 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发展 91

一 壬寅癸卯学制与新式中学的发展 91

二 壬寅癸卯学制下的生物学教科书 93

第三节 民国前期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变革 102

一 民国初期的生物学教育 102

二 壬戌学制与中学发展 108

三 壬戌学制下的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115

第四节 七七事变后的中学生物学教育 123

第五节 近代中学生物学实验教育概况 127

一 教育法规和课程标准的规定 128

二 主要的实验教科书 132

第六节 民国年间高等师范学校的博物学教育 144

第七节 工具书的编写和生物学名词的审定 151

第三章 我国自办高等生物学教育之兴起 162

第一节 成立最早的东南大学生物系 164

一 生物学系兴起的背景 164

二 东南大学生物系的创立 166

三 东南大学生物系的教师和学生 169

第二节 清华大学生物学系 173

一 从清华早期的生物学教育到生物学系的成立 175

二 清华生物学系的起步与高速发展时期 178

三 抗战与复员时期的生物学系 186

四 清华生物学系进行的生物学研究 188

五 清华生物学系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201

第三节 中山大学生物系 207

第四节 其他大学生物系 212

一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212

二 北京大学生物系 213

三 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 215

四 中法大学生物系 217

五 东北大学生物系 217

六 南开大学生物系 217

七 河南大学生物系 218

八 安徽大学生物系 219

九 山东大学生物系 219

十 兰州大学生物系 220

十一 武汉大学生物系 220

十二 四川大学生物系 222

十三 云南大学生物系 222

十四 复旦大学生物系 223

十五 同济大学生物系 224

十六 暨南大学生物系 225

十七 光华大学生物系 225

十八 浙江大学生物系 225

十九 中正大学生物系 227

二十 厦门大学生物系 227

二十一 勷勤大学生物系 230

二十二 台湾大学生物系 230

二十三 台湾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230

二十四 广西大学农学院 230

第五节 大学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 232

第六节 高校生物系的科研工作 241

第四章 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244

第一节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246

一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创立 246

二 生物研究所的组织机构及研究人员 256

三 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工作 258

第二节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 272

一 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建立和研究工作 272

二 庐山森林植物园的兴建 283

第三节 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心理研究所 288

一 动植物研究所 290

二 心理研究所等其他机构 309

第四节 北平研究院所属各机构 317

一 植物研究所 320

二 动物研究所 327

三 生理学研究所 332

第五节 其他生物学研究机构 337

一 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 337

二 中国西部科学院 340

三 上海雷士德医药研究所 343

第五章 动植物学调查和采集 345

第一节 植物学采集工作 347

一 钟观光的植物采集工作 347

二 钱崇澍、陈焕镛和胡先骕的早期采集 353

三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长江中下游的植物采集 357

四 静生所在华北和西南的植物采集 363

五 中央研究院在华南和西南等地的植物采集 369

六 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在华北和西北等地的植物采集 371

七 其他机构的植物调查和采集 376

第二节 动物学采集工作 390

一 秉志及其学生对东部沿海水产动物的调查和采集 390

二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东部沿海等地区的动物采集 392

三 静生所的动物学采集 399

四 中央研究院的动物学采集 403

五 北平研究院动物所在胶州湾等地的动物采集 408

六 中山大学生物系的动物调查采集活动 410

七 其他大学的动物调查采集工作 417

第三节 对西方人在华考察的限制和对珍稀动植物的保护 418

一 中央研究院对西方人在华生物学考察采集的限制 418

二 对大熊猫的保护 428

三 水杉的发现及其生长环境的调查 434

第六章 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和学术期刊的发行 443

第一节 各种学会的建立 443

第二节 相关的生物学期刊 457

第七章 我国近代生物学发展的考察 473

第一节 民国年间的生物学群体考察 473

一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生物学科奠基者 474

二 从欧洲留学归来的生物学家 503

第二节 生物学者发展生物科学的理念和使命感 517

第三节 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需求 523

一 资源调查 523

二 为农业生产服务 536

三 为卫生保健服务 541

第四节 纯科学知识的探索、国际交流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552

一 对纯科学知识探索的重要性的认识 552

二 对国际交流的重要性的认识 557

三 传统文化对科研活动的影响 558

第五节 生物学家的职业精神 560

第六节 近代生物学发展所受局限 565

一 资金奇缺 565

二 各个学科发展不平衡 570

三 生物学界存在门户之见 571

现代部分 580

第八章 社会的变革和科研机构重组 580

第一节 社会和学科发展观念的转折 580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局势以及中国科技事业的起步(1950~1965) 580

二 “文革”时期的科技活动(1966~1976) 583

三 社会正常秩序的恢复、改革与“科教兴国”(1977~2000) 584

第二节 遗传学——基本观念之嬗变 588

一 20世纪早期遗传学的基本状况和苏联的“李森科事件” 588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苏联影响——全面推行“米丘林生物学” 591

三 转机——青岛遗传学座谈会 596

四 斗争重启——不了了之 599

五 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602

第三节 生物学研究机构重组和学术团体的建设 605

一 中国科学院和相关研究所的建立 606

二 生物学部的建立 621

三 高校生物学研究机构 626

四 部委和产业部门所设机构 639

五 国家重点实验室 645

第四节 学术共同体和期刊建设 650

一 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学会组织 650

二 生物学期刊 654

三 仪器设备等 659

第九章 生物学教育变革 663

第一节 生物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 663

第二节 高校的学科设置 668

一 从院系调整到“文革”结束 672

二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 673

三 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 678

第三节 高校教材和学制的变化 683

第四节 研究生教育与留学生的派遣 695

一 “文革”前的生物学研究生与留学生 696

二 CUSBEA项目 698

第五节 初、中等教育和公众科普 700

第十章 生物学研究 708

第一节 生物区系调查和“三志”的编研 709

一 区系调查 709

二 “三志”编纂和分类学发展 716

第二节 以虫鼠害防治研究和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组建为代表的生态学工作 725

一 鼠类种群生态研究 726

二 东亚飞蝗等害虫的防治 728

三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建设 730

四 生态学与环境问题 733

第三节 若干重要化石群的发现与古生物学的发展 734

一 澄江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 735

二 古生物给进化生物学带来的新知识 737

第四节 生理生化研究 738

一 在“针刺麻醉”保护下的神经生物学 738

二 从合成胰岛素到合成核酸 743

三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大分子结构研究 749

第五节 植物生理学研究 754

一 对光合作用的研究 754

二 作为农业之基础的植物生理学 758

第六节 膜与细胞生物学 760

一 我国对生物膜的研究 761

二 细胞生物学的其他若干方向 763

第七节 从胚胎学到生殖生物学 765

一 鱼类核移植 766

二 生殖生物学 768

第八节 作物遗传育种与水产养殖 770

一 农作物育种 771

二 水产养殖与水生生物学 777

第九节 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与微生物学 783

一 沙眼衣原体的分离 783

二 微生物学领域的其他重要工作 785

第十节 “523任务”与青蒿素的研发 788

一 青蒿素的发现 789

二 后续工作 791

第十一节 基因工程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792

一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 793

二 1%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生物信息学 797

结语 802

主要参考文献 805

附录:中国近现代生物学发展大事年表 819

人名索引 8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