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学说史
中国社会学说史

中国社会学说史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善民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0725178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学说史》目录
标签:学说 社会

绪论 1

一、“中国社会学说史”的界定 1

二、中国社会学说史研究的方法论 3

三、中国社会学说史的分期 8

第一章 中国文明的兴起 12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12

一、人类起源的非洲说和亚洲说 12

二、中国人的祖先 13

第二节 中国文明的兴起 18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 18

二、中国文明的演进 20

三、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 23

四、中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 27

第三节 中国文明发展的地理背景 30

一、寻找古代的中国 30

二、中国文明发展的地理背景 31

三、地理背景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 33

第四节 中国文明发展的种族背景 43

第二章 前孔子时代的中国社会观念 49

第一节 前孔子时代的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 50

一、夏:狩猎和采集的社会 50

二、殷商:简单园耕社会 51

三、西周:先进园耕社会 54

第二节 自然崇拜:天和帝 55

一、西方的研究 55

二、殷周时期的上帝和祖先 56

三、祖先崇拜 57

四、由祖先崇拜到上帝崇拜 61

第三节 卜筮和巫术 64

一、卜筮的盛行 64

二、巫术与宗教 65

第三章 孔子 69

第一节 一个不幸的私生子 69

第二节 正名:社会秩序论 71

一、何谓正名 71

二、正名以礼 73

三、以仁解礼 76

第三节 中庸:社会关系论 79

第四节 君子:理想的社会个体 81

一、君子的意义 81

二、君子:一种理想的人格 82

三、君子、小人与士:不同的身份集团 82

第五节 天命、鬼神与父母崇拜 86

一、天命 86

二、鬼神 86

三、父母崇拜 87

第六节 孔子死了吗 90

第四章 墨子 93

第一节 生平与背景 93

一、钱穆说 93

二、冯友兰说 94

三、李泽厚说 95

四、胡怀琛说 95

第二节 政府的起源与管理 96

一、政府的起源 96

二、尚同:统一社会标准 97

三、尚贤:保持政府效力 99

第三节 崇天事鬼与非命:自然法的萌芽 100

一、崇天事鬼 100

二、政府的合法性 101

三、天志与自然法 102

四、非命与尚力 106

第四节 兼相爱:理想的社会行为规则 108

一、自利导致了动乱 108

二、何谓“兼相爱” 108

第五节 交相利:功利主义启蒙 109

一、“兼相爱”目的是“交相利” 110

二、义即利 110

第六节 墨子对儒家的批评及杨朱对墨家的反动 112

一、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112

二、杨朱对墨子的反动 113

第五章 孟子 115

第一节 生平背景 115

第二节 仁政:理想社会论 116

一、仁政的一般原则 117

二、仁政中的君民关系 118

三、仁政中的君臣关系 119

第三节 劳心劳力:社会分工论 121

第四节 个体:社会的根本 123

一、个体是社会之本 123

二、人性本善 124

三、舍生取义 125

四、恶的预防 128

五、自我负责 129

第五节 血缘:秩序的来源 131

一、国家兴亡的关键是社会秩序 131

二、孝顺是根本 132

第六节 男女:授受不亲 134

第六章 老子 137

第一节 生平背景 137

第二节 自然法:社会的准则 138

一、崇尚自然 138

二、无为而治 139

第三节 柔之胜刚:弱者的生存方式 141

一、贵以贱为本 141

二、不敢为天下先 142

三、祸福相依 142

第七章 庄子 144

第一节 生平背景 144

第二节 冷眼望世界 145

一、万物的标准都是相对的 145

二、人生一梦 146

第三节 人和天:自然的同一 148

一、人在天地中的位置 148

二、人源于自然 148

三、自然是人的本质 148

四、天与人不相胜 149

第四节 文化:人类堕落的根源 150

一、抨击文明 150

二、抨击文化制度 151

三、抨击圣人 153

四、理想社会 155

五、理想统治 156

六、理想个人 156

第五节 坐忘:超脱自我和社会 164

一、忘己 165

二、养生 166

第八章 孙子 175

第一节 生平背景 175

第二节 军事是政治—社会系统中的有机部分 176

一、兵者,国之大事 176

二、上兵伐谋:避免正面冲突 179

三、致人而不致于人:取得战略主动 181

第三节 形势比人强 183

一、造势: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183

二、任势:斗乱而不可乱 184

三、变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84

第四节 军事行动的伦理准则 185

一、非危不战:战争是军事行动的最后手段 185

二、全国为上:保护生命和财产 185

三、兵以诈立:计谋与道德的背反 186

第五节 孙子以后 188

第九章 荀子 190

第一节 生平背景 190

第二节 文化:社会发展的阶梯 192

一、对庄子的批评 192

二、人性恶 192

三、化性起伪 193

四、人袄可畏 195

五、君子役物 196

第三节 社会分工和分层 197

一、群体的起源 197

二、群体的维持 197

三、等级制度的必要性 198

第四节 社会控制和管理 200

一、控制的必要性 200

二、规范和制度的建立 200

三、社会奖赏的实行 203

四、法治和人治并举 203

五、君主的中心作用 205

第十章 韩非 212

第一节 计算:人际关系的本质 212

第二节 法的起源与社会作用 214

一、为什么必须用法 214

二、法的社会作用 216

第三节 法、术、势:社会控制的手段 218

一、不同利益集团分析 218

二、法与术 220

三、法、术、势的结合 222

四、正明法,陈严刑 225

五、秩序的设计 229

第四节 极权的形成 230

第十一章 邹衍 233

第一节 生平背景 233

第二节 大九州说 234

第三节 五行观 236

一、五行的来源 236

二、五行观念的发展 237

第十二章 《周易》 240

第一节 阴阳观念 240

一、阴阳的来源 240

二、阴阳为道 241

三、循环论 242

第二节 师法自然 247

第三节 刚健中正 252

第四节 女内男外 253

第十三章 管子 255

第一节 管仲与《管子》 255

一、冯友兰说 255

二、余敦康说 257

第二节 作内政而寄军令:社会构造论 259

一、以天地为心 260

二、士、农、工、商的划分 261

三、君主集权与地方自治 263

第三节 礼法并用:社会管理论 265

一、四维 265

二、五辅 266

三、礼法结合 269

第四节 以民为本:社会稳定论 272

一、以民为本 272

二、倾听民意 274

三、富民易治 275

第十四章 佛教中的人与社会 278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78

一、佛教的传入 278

二、佛学的发展 279

第二节 佛学的一般概念 280

一、业 280

二、无明 281

三、觉悟和涅槃 281

四、二谛义 282

第三节 僧肇的思想 283

一、非有非无 284

二、非动非静 284

三、不知之知 285

第四节 道生的思想 285

一、善不受报 286

二、顿悟成佛 286

三、众生皆佛 287

四、佛无净土 287

五、一阐提人皆得成佛 288

第五节 禅宗:静默的哲学 290

一、印度的传统 290

二、中国的宗系 290

三、第一义不可说 291

四、修行的方法 293

五、顿悟 295

六、无得之得 296

学习参考书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09

一版后记 310

再版后记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