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  2015-2017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  2015-2017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 2015-2017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茜,廖冲绪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1614
  • 页数:221 页
图书介绍:《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是西部首家一大数据为支撑的智库报告。《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之力,旨在以详实的数据、科学的方法、独特的视角、冷静的思考对我国智库发展的状况、趋势及问题进行研判。上探顶层设计、中判智库动向、下析基层实践,为中国智库改革建言献策。报告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报告综合运用信息抓取技术和主客观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对2014-2016年度我国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分类影响力进行了评价。第二,在评价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智库的发展特征,从空间、时间和结构等角度对智库的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第三,通过分析智库在热点议题和重大活动中的表现,挖掘智库的行为信息。如哪些议题是年度最热的,这些议题的活跃作者和活跃智库有哪些。第四,在分析智库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智库改革的建议。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 2015-2017》目录

第一部分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5) 3

新目标、再出发 3

第一章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义 5

一、智库概念之流变 5

二、解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6

(一)智库建设的中国元素 6

(二)智库建设的再定位 7

第二章 2014年中华智库影响力评价 9

一、评价方法及数据采集 9

二、评价对象与评价分类 12

三、中华智库影响力排名 14

(一)综合影响力排名 14

(二)分项影响力排名 15

(三)分类影响力排名 16

四、智库及其影响力特征分析 18

(一)极化及空间集聚态势明显 18

(二)智库影响力发展各有侧重 18

(三)低调及内敛成为普遍共性 19

(四)影响力发展失衡表现各异 20

(五)半官半民性智库发展向好 20

第三章 基于热点议题的智库影响力分析 22

一、热点议题筛选及结构 22

二、热点智库机构及学者 24

(一)热点智库机构 24

(二)热点智库学者 25

三、热点议题的基金支持 26

第四章 智库成长困境及对策建议 28

一、成长困境 28

二、对策建议 30

2014年中国智库大事记 33

第二部分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6) 43

新发展、新征程 43

第一章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行” 46

一、中国智库七大运行模式 46

(一)政府主导型(G型) 46

(二)院校支撑型(I型) 47

(三)精英领衔型(E型) 48

(四)企业资助型(F型) 48

(五)媒体侧翼型(M型) 49

(六)跨界联盟型(T型) 49

(七)共生融合型(S型) 49

二、中国智库运营管理之变 50

(一)集中优势、聚焦领域 50

(二)延伸触角、飞地发展 50

(三)蓄聚智力、为我所用 50

(四)按需选项、灵活为上 51

(五)精品立库、导向指引 51

(六)岗位激励、活力添翼 52

第二章 2015年中华智库影响力评价 53

一、指标体系、数据及赋权 53

(一)指标体系 53

(二)数据采集 55

(三)赋权方法 56

二、评价对象与评价分类 57

三、中华智库影响力排名 58

(一)综合影响力排名 58

(二)分项影响力排名 59

(三)分类影响力排名 61

四、智库及其影响力特征分析 64

(一)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和扩散态势 64

(二)传统智库与新型智库同步发展 64

(三)结构重心倾斜高校和社会智库 65

(四)智库行动凸显积极性与开放性 65

(五)传播表现出上线与联媒的偏好 66

第三章 基于热点议题、重大活动的智库影响力分析 68

一、基于热点议题的智库影响力分析 68

(一)热点议题筛选 68

(二)热点议题的活跃作者/智库 70

(三)热点议题的基金资助情况 77

(四)智库的议题设置与研究特点 79

二、基于重大活动的智库影响力分析 79

(一)传统型知名智库仍为活跃主体 79

(二)合作突出“纵横”倾斜“三化” 80

(三)活动形式主打会议和成果发布 81

第四章 智库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83

一、发展瓶颈 83

(一)人才供给存在阶层和分布失衡 83

(二)智库分工模糊及考核导向不明 83

(三)思想与建言渠道的“三”不畅 84

(四)智库传播意识和品牌意识薄弱 84

(五)决策咨询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85

二、对策建议 85

(一)形成建言渠道畅通的思想市场 86

(二)健全公开多元的决策咨询制度 86

(三)强化对外传播和话语体系建设 87

(四)深化智库与媒体共生共享机制 87

(五)提升信息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88

(六)创新智库人才培养和考核模式 88

(七)引导体制内智库适度市场化 89

2015年中国智库大事记 90

第三部分 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7) 101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101

第一章 智库建设的中国特色 105

一、智库成长与重大事件 105

二、智库治理的中国方案 106

(一)垂直治理:强政府—强市场模式 107

(二)平行治理:多元主体的竞合共生 108

(三)自我治理:内生驱动的有序生长 109

第二章 2016年中华智库影响力评价 111

一、指标体系、数据及赋权 111

(一)指标体系 111

(二)数据采集 113

二、评价对象与评价分类 116

三、中华智库影响力排名 116

(一)综合影响力排名 116

(二)分项影响力排名 117

(三)分类影响力排名 120

四、智库及其影响力特征分析 122

(一)优质智库在空间上持续收紧 122

(二)影响力方阵呈“1+3”格局 123

(三)专业影响力是智库发展短板 124

(四)智库打造影响力有行为偏好 124

(五)大众媒体积极参与智库造势 127

第三章 2016年基于热点议题的智库影响力分析 128

一、热点议题筛选及议题特征分析 128

(一)热点议题筛选方法 128

(二)热度排名前20议题 129

(三)2016年热点议题特征 129

二、热点议题的活跃作者及活跃智库 131

(一)“一带一路”倡议 131

(二)科技创新 132

(三)新型城镇化 134

(四)全面深化改革 135

(五)中国梦 137

(六)绿色发展 138

(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40

三、基于重大活动的智库行为特征分析 141

(一)国家高端智库发挥引领作用 141

(二)联盟成为智库活动的新亮点 142

(三)重大活动聚焦年度热点议题 143

(四)合作网络的国际化趋势明显 144

第四章 2016年基于热点智库的影响力分析 145

一、热点智库备选池及热点智库筛选 145

二、热点智库的研究主题及高贡献专家 148

(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148

(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49

(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149

(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150

(五)中国社会科学院 151

(六)中共中央党校 152

(七)上海社会科学院 152

(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154

(九)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55

(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155

三、2016年十大热点智库特征分析 156

(一)发展兼顾传统优势领域的实力巩固 156

(二)以研究专长促进热点议题深度挖掘 157

(三)在关注层面与专业分工中实现定位 157

(四)同步领军人物造势与学术团队培养 157

第五章 媒体智库的演进与建设 160

一、我国媒体智库的演进 160

二、媒体智库与智库媒体辨析 161

三、媒体智库建设“三个递进” 163

(一)传播定位,从宣传报道到深度解析 163

(二)价值创造,从局部参与到全面介入 164

(三)人才使用,从拿来主义到引育并重 164

第六章 智库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 166

一、发展瓶颈 166

(一)智库服务意识内化与标准外化 166

(二)优质智库分布存在结构性失衡 166

(三)政府反馈不及时形成信息瓶颈 167

(四)主体发育失衡与协同治理不畅 167

(五)创新性不足与短平快产品泛化 168

二、对策建议 168

(一)鼓励智库“摸高”,打造全球一流的智库品牌 169

(二)完善竞争机制,形成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169

(三)实施放水养鱼,优化智库发展的软硬环境 170

(四)形成良性互动,健全事前、事后沟通机制 170

(五)强化服务功能,搭建智库成果的转化平台 170

(六)细化内部分工,建立因人制宜的激励机制 171

2016年中国智库大事记 172

附录:基于系统理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影响力评价研究 191

后记 2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