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刘,薛俊强,何玲玲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6022
  • 页数:323 页
图书介绍:拓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魅力,亟待从学术性与现实性两个维度及其内在统一关系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时空观、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等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围绕以上这些问题展开了具体深入的探讨,不仅回应了学术上的争议,而且面对现实实践,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作了学理上的建设性分析与回答。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研究》目录

导言 学术性与现实性:拓展马克思主义研究魅力的双重维度 1

一、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疏离: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瓶颈” 1

二、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哲学观的内在规定 4

三、学术性与现实性:拓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魅力的双重维度 10

专题一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检讨与校正 13

一、缘起:辨析“实践”的理论地位 13

二、推进:究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 17

三、问题:概念不清与文本误读 21

四、出路:澄清概念与文本研读的方法论自觉 25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观的实践论阐释 29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观的方法论基础 29

二、社会历史发展本质论 36

三、社会历史发展整体论 42

四、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论 50

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论 60

专题三 马克思实践论视域的社会历史时空观及其当代意义 68

一、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及其缺陷 68

二、马克思对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论审视 71

三、马克思社会历史时空观的当代意义 75

专题四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80

一、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内容结构 80

二、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文化哲学视野 85

三、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89

专题五 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建构 91

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91

二、探索现代社会运行逻辑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建构 108

专题六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 124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实质:经济学层面的“现代性”辩护 124

二、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悖论:“现代性”界限在“历史深处”的凸显 128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意义:对“资本现代性”的彻底批判和超越 131

专题七 马克思资本理论方法论的整体性阐释 135

一、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35

二、资本作为一种总体性范畴 140

三、资本作为一种“活体”对无产阶级解放的意义 145

专题八 资本主义“生产剩余价值”的新变化及其研究进展 150

一、生产剩余价值的新变化 150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新特点 156

三、“生产剩余价值”的理论研究进展 157

专题九 超越“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历史承诺 163

一、资本全球化与共产主义复兴的时代契机 163

二、“资本逻辑”、共产主义与自由个性 166

三、探索超越“资本逻辑”的时代难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 172

专题十 “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社会理想观的文本阐释 179

一、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视域形成及运思轨迹 179

二、“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内涵之文本阐释 185

专题十一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性”特质:“恩格斯问题”新解 193

一、“恩格斯问题”与科学社会主义 193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95

三、马克思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新审视 201

专题十二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整体观探析 204

一、研究列宁马克思主义整体观何以可能 204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总体认识 205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观认识的具体表现 208

四、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启示 210

专题十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主义关系新解 2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保障 2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社会主义进程的互动 22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现代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的方向性指引 230

专题十四 马克思“民族观”的价值意蕴及其中国化 235

一、马克思“民族观”的历史透视和理论逻辑 235

二、马克思“民族观”的核心主题和精神实质 240

三、马克思“民族观”的中国化 245

专题十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24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247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25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 259

专题十六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及其在中国运用的思考 265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本质论 265

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内涵 270

三、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中国运用 277

专题十七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28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与动因 287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290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296

专题十八 《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启示 300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是准确定位和掌握“大众” 301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回应人民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 303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305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是消除理论与人民大众的距离感 307

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托是稳定的复合型工作队伍 309

专题十九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场学审视 312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场的语境 313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场的路径 316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出场的形态 318

后记 3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