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  哲学篇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  哲学篇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 哲学篇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尚培,梁绿琪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00012157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 哲学篇》目录

第一节 时代需要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1

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 3

三、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主观条件 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 10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10

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2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5

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认识马克思主义 16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19

一、世界观和哲学 22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22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最高成就 2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23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24

第二节 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26

一、古代奴隶社会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 26

二、封建社会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 27

三、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前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 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3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34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36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38

第一节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3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38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41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44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48

一、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48

二、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1

三、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53

一、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 56

第三节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56

二、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60

三、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 63

第四节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66

一、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6

二、规律的客观性 69

第四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74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 74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74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0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83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3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87

三、人工智能与意识 89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 91

一、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91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存在的制约 94

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95

第五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98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98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99

二、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 101

三、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 103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08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109

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内容 11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14

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114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7

第六章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及其范畴 120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120

一、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120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23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26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129

一、质、量、度 129

二、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31

三、质变和量变的基本形式 135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36

一、辩证的否定 136

二、否定之否定 139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43

第四节 范畴 145

一、原因和结果 145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147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148

四、内容和形式 150

五、现象和本质 151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154

第七章 认识和与实践 154

一、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155

二、科学的可知论 157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6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61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 162

二、实践的特点及其形式 163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66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171

一、由实践到认识 171

二、由认识到实践 174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76

一、归纳和演绎 178

第四节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78

二、分析和综合 181

三、抽象到具体 185

第八章 真理 190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90

一、真理是客观的 190

二、真理和谬误 194

第二节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98

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98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200

第三节 实践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中的作用 204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5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07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209

第九章 劳动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212

第一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212

一、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12

二、劳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14

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 217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及其存在方式 219

一、社会有机体 219

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存在方式 221

第三节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 224

一、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224

二、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227

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229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历史观 231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231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1

二、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和根源 233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历史观上的伟大革命 237

第二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39

一、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9

二、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43

三、人口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47

四、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49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51

第十一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51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5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55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58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59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59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60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63

第十二章 阶级、国家 26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265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65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69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272

第二节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76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76

二、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 278

三、国家的灭亡 281

第十三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8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和一般特点 283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 283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88

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92

第二节 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294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95

二、道德 297

三、艺术 299

四、宗教 301

第十四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04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和社会职能 304

一、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304

二、科学是社会分工的特殊部门 306

三、科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309

第二节 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条件 312

一、科学的历史发展 313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315

三、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318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20

第三节 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20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条件 323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25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25

一、人的本质 325

二、人的价值 328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33

一、两种历史观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问题上的对立 333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34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39

一、杰出人物的产生和历史作用 339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 342

三、正确理解个人的作用 345

第四节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47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347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349

第十六章 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52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352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52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 355

第二节 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目前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358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358

二、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0

后记 362

修订版出版说明 3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