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梅振武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2704813
  • 页数:424 页
图书介绍:
《实验诊断》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临床检验 19

第一章 血液检查 19

第一节 血液的常规检查 19

一、红细胞(RBC)计数 19

二、血红蛋白(Hb)测定 20

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20

四、白细胞(WBC)计数 22

五、白细胞分类(DC) 23

六、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25

七、血小板计数 27

八、血小板形态学检查 27

第二节 血液的其他检查 28

一、网织红细胞(RC)计数 28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29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 30

四、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30

一、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 32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2

第二章 血液的特殊检查 32

二、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 34

三、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34

四、红细胞内酶缺陷的检查 35

五、珠蛋白合成异常的试验 37

六、免疫性溶血的检查 39

第二节 低色素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41

一、血清铁(SI)测定 41

三、血清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测定 42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测定 42

四、转铁蛋白(Tf)测定 43

五、血清铁蛋白(SF)测定 43

〔附〕 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 43

第三章 骨髓检查 47

第一节 骨髓穿刺的应用 47

第二节 骨髓象的分析 49

一、骨髓增生程度 49

二、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 50

三、粒系细胞改变 51

四、红系细胞改变 52

五、淋巴细胞系改变 53

六、单核细胞系增多 54

七、巨核细胞系改变 54

八、浆细胞系改变 55

九、组织细胞增多 55

十、骨髓内特殊病理细胞和病原体 56

十一、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 56

十二、骨髓象检查在临床诊断的价值 57

第三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 57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58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58

三、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59

四、特异性酯酶(SE)染色 59

五、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 60

六、糖原染色 60

七、铁染色 61

第四章 止血与凝血功能的检查 62

第一节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的检查 62

一、出血时间(BT)测定 63

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64

二、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64

四、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测定 65

五、6-酮-前列腺素F1a(PGF1a)测定 65

第二节 血小板功能检查 66

一、血小板粘附功能(PAd)测定 67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PAg)测定 68

三、血块退缩(RT)试验 68

四、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PF3A)测定 69

七、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70

六、血栓烷素B2(TXB2)测定 70

五、血小板β-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 70

第三节 凝血功能检查 71

一、凝血时间(CT)测定 71

二、复钙时间(RT)测定 72

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 72

四、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73

五、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73

六、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74

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PT)测定 74

八、蝰蛇毒时间(RVVT)测定 75

九、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76

十、凝血因子ⅩⅢ筛选试验 76

十一、凝血因子Ⅷ:C、Ⅸ:C、Ⅺ:C、Ⅻ:C测定 76

十二、凝血因子Ⅱ:C、Ⅴ:C、Ⅶ:C、Ⅹ:C测定 77

十三、凝血因子ⅩⅢ:C测定 78

十四、凝血因子Ⅷ:C Ag测定 78

十五、凝血因子Ⅸ:Ag测定 78

第四节 抗凝血功能检查 79

十六、凝血因子Ⅱ:Ag测定 79

一、凝血时间交叉试验 80

二、复钙交叉试验 81

三、凝血酶时间(TT)测定 81

四、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 81

五、蛋白C活性测定 82

六、蛋白S测定 82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查 83

一、血块溶解试验 84

四、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 85

三、纤溶酶原(PLG)测定 85

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测定 85

五、纤溶酶活性(PLA)测定 86

六、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86

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免疫学检查 87

第六节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87

第五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 90

一、全血粘度 90

五、血小板聚集时间 91

四、红细胞电泳时间 91

三、还原粘度 91

二、血浆粘度 91

第六章 血型检验 93

一、盐水介质配血试验 94

二、酶介质配血试验 94

三、牛血清白蛋白介质配血试验 94

四、抗人球蛋白配血试验 94

五、吸收和放射试验 94

第七章 尿液检验 95

二、尿液颜色 96

一、尿量 96

第一节 理学检查 96

三、尿气味 97

四、尿酸碱度 97

五、尿比重 98

六、尿渗量浓度 98

第二节 化学检查 98

一、尿蛋白质 98

二、尿葡萄糖 99

三、尿酮体 99

七、尿亚硝酸盐 100

一、尿红细胞 100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100

四、尿隐血 100

六、尿胆红素 100

五、尿胆原 100

二、尿白细胞 101

三、尿上皮细胞 101

四、尿管型 101

五、尿结晶 102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103

三、尿乳糜试验 103

五、尿肌红蛋白试验 103

第四节 特殊检查 103

二、尿β2-微球蛋白 103

一、尿本-周蛋白 103

六、尿卟啉 104

七、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104

八、尿溶菌酶 104

九、尿电解质 104

十、尿蛋白电泳 104

第八章 粪便检验 106

第一节 理学检查 106

一、粪量 106

二、粪性状 107

三、粪颜色 107

四、粪气味 107

五、粪粘液 107

六、粪血 107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108

三、粪脂肪测定 108

一、粪细胞 108

一、粪隐血试验 108

第二节 化学检查 108

二、粪胆素定性试验 108

二、粪食物残渣 109

三、粪结晶 109

四、粪原虫及寄生虫卵检查 110

一、浆膜腔液量 111

二、浆膜腔液颜色 111

第一节 理学检查 111

第九章 浆膜腔积液检验 111

三、浆膜腔液透明度 112

四、浆膜腔液凝固性 112

五、浆膜腔液比重 112

六、浆膜腔液pH 112

第二节 化学检查 112

一、浆膜腔液李凡他试验 112

二、浆膜腔液蛋白测定 112

一、浆膜腔液细胞计数 113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113

二、浆膜腔液细胞分类 113

四、浆膜腔液乳糜测定 113

五、浆膜腔液乳酸脱氢酶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比值测定 113

三、浆膜腔液葡萄糖测定 113

三、浆膜腔液胆固醇结晶 114

四、浆膜腔液细菌涂片检查 114

〔附〕 滤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诊断 114

第十章 脑脊液检验 116

第一节 理学检查 116

一、脑脊液颜色 116

二、脑脊液透明度 116

三、脑脊液凝固物 117

四、脑脊液比重 117

五、脑脊液pH 117

第二节 化学检查 117

一、脑脊液潘氏试验 117

二、脑脊液葡萄糖测定 117

一、脑脊液细胞计数 118

二、脑脊液细胞分类 118

三、脑脊液氯化物测定 118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118

三、脑脊液细菌涂片检查 119

第四节 其他检查 119

一、脑脊液李文生试验 119

二、脑脊液梅毒试验 119

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 119

四、脑脊液谷氨酰胺测定 119

七、脑脊液鲎试验 120

五、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 120

六、脑脊液色氨酸测定 120

第十一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121

第一节 胃液检验 121

一、胃液量 121

二、胃液颜色 121

八、胃酸分泌量 122

六、胃液中食物残渣 122

七、胃液分层 122

四、胃液粘液 122

三、胃液气味 122

五、胃液pH值 122

九、胃液隐血试验 123

十、胃液乳酸测定 123

十一、胃液细胞检查 123

十二、胃液细菌检查 124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124

一、十二指肠液理学检查 125

二、十二指肠液细胞检查 125

五、十二指肠液寄生虫检查 126

六、十二指肠液细菌检查 126

三、十二指肠液粘液丝 126

四、十二指肠液结晶 126

第十二章 关节腔液检验 127

第一节 理学检查 127

一、关节腔液量 127

二、关节腔液颜色 127

三、关节腔液透明度 127

四、关节腔液类风湿因子 128

三、关节腔液透明质酸盐 128

二、关节腔液葡萄糖 128

一、关节腔液总蛋白 128

第二节 化学检查 128

五、关节腔液凝块 128

四、关节腔液粘度 128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129

一、关节腔液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129

二、关节腔液其他细胞检查 129

三、关节腔液结晶 130

二、痰液颜色 131

一、痰液量 131

第一节 理学检查 131

第十三章 痰液检验 131

三、痰液气味 132

四、痰液性状 132

五、其他 132

第二节 显微镜检查 133

一、痰液盐水涂片检查 133

二、痰液涂片染色后检查 133

二、精液颜色 135

一、精液量 135

第一节 精液检验 135

第十四章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 135

三、精液粘稠度和液化 136

四、精子计数 136

五、精子活动力和活动率 136

六、精子形态 136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验 137

十一、抗精子抗体测定 137

十、精子低渗膨胀试验 137

九、精子活动时间测定 137

八、精液果糖测定 137

七、精液中细胞 137

一、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 138

二、前列腺液细胞 138

三、前列腺液淀粉颗粒 138

四、前列腺液结石 138

五、前列腺液癌细胞 138

三、羊水中蛋白质、葡萄糖、胆固醇等营养成分测定 139

二、羊水吸光值测定 139

一、羊水外观 139

第十五章 羊水检验 139

第一节 一般检查 139

第二节 反映胎儿成熟度的检查 140

一、羊水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 140

二、羊水肌酐 140

三、羊水胆红素 140

四、羊水淀粉酶 140

五、羊水甲胎蛋白测定 140

二、阴道分泌物滴虫检查 141

四、阴道分泌物其他病原体检查 141

三、阴道分泌物霉菌检查 141

第一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 141

一、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检查 141

第十六章 阴道分泌物及其他分泌物检查 141

第二节 尿道分泌物检查 142

第三节 口腔及咽喉分泌物检查 142

第十七章 脱落细胞学检验 143

第一节 基本技术 143

一、涂片制作 143

二、一些特殊的脱落细胞 144

一、常见的脱落上皮细胞 144

二、固定 144

三、染色方法 144

第二节 正常人脱落细胞学 144

第三节 肿瘤脱落细胞学 145

一、恶性肿瘤细胞形态特点 145

二、癌细胞分类 145

第一节 血清酶学测定 149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49

第十八章 常用肝脏功能检查 149

第二篇 临床生化检验 149

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50

三、碱性磷酸酶(ALP) 150

四、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151

五、乳酸脱氢酶(LD) 151

第二节 血清蛋白测定 152

一、血清总蛋白 152

二、血清白蛋白 153

三、血清球蛋白 154

五、血清前白蛋白 155

四、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155

六、血清蛋白电泳 156

第三节 其他测定 157

一、血清胆红素 157

二、摄取与排泄功能检查 159

三、血清胆汁酸 160

四、血氨 161

五、脂类 162

第四节 常用肝脏疾病检测项目的临床评价 163

第十九章 常用肾功能检查 164

一、尿素 164

二、肌酐 165

三、内生肌酐清除率 165

四、尿酸 166

第二十章 葡萄糖及代谢产物检测 167

一、葡萄糖 167

二、糖耐量试验 168

三、乳酸 168

四、丙酮酸 169

第二十一章 常用血脂检测 171

第一节 一般血脂检查 171

一、血清总胆固醇 171

二、血清甘油三酯 172

第二节 脂蛋白 173

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173

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 174

三、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 175

四、脂蛋白电泳 175

五、脂蛋白(a) 177

第三节 载脂蛋白 178

一、载脂蛋白A-Ⅰ 178

二、载脂蛋白B 178

三、载脂蛋白E 179

第四节 脂肪酸 180

一、脂肪酸 180

二、酮体 180

第五节 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181

第一节 电解质 182

一、血钠 182

第二十二章 其他常用临床生化检测 182

二、血钾 183

三、血氯 184

四、血钙 184

五、血磷 185

六、血镁 185

七、血清铁 186

八、血清铜 186

一、淀粉酶 187

第二节 酶 187

九、血清锌 187

二、脂肪酶 188

三、肌酸激酶 189

四、胆碱酯酶 189

五、酸性磷酸酶 190

第三节 蛋白 190

一、血清粘蛋白 190

二、肌红蛋白 191

三、肌钙蛋白 192

五、铁蛋白 193

四、糖化血红蛋白 193

六、转铁蛋白 194

七、铜蓝蛋白 194

八、α1-抗胰蛋白酶 195

第四节 体液氨基酸测定 195

第二十三章 肿瘤标志物检测 198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199

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简介 199

三、肿瘤基因检测 201

四、常用的测定方法简介 202

五、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评价 203

第二十四章 血气分析 204

一、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 204

二、主要参数及其意义 206

三、结果分析与判断 210

第三篇 临床免疫学检验 219

第二十五章 感染后的血清免疫学检验 219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血清免疫学检验 221

一、葡萄球菌 221

二、链球菌 221

三、白喉杆菌 222

五、炭疽杆菌 223

六、脑膜炎球菌 223

四、李斯特菌 223

七、淋球菌 224

八、霍乱弧菌 224

九、痢疾杆菌 225

十、伤寒杆菌 225

十一、鼠疫杆菌 226

十四、流感嗜血杆菌 227

十二、土拉热弗朗西杆菌 227

十三、嗜肺军团杆菌 227

十五、百日咳杆菌 228

十六、布氏杆菌 228

十七、幽门螺杆菌 229

十八、结核杆菌 229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血清免疫学检验 230

一、单纯疱疹病毒 230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31

四、EB病毒 232

三、巨细胞病毒 232

五、腺病毒 233

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234

七、乙型肝炎病毒(HBV) 234

八、人类细小病毒B19 236

九、轮状病毒 236

十、东方马脑炎病毒 237

十一、西方马脑炎病毒 237

十二、风疹病毒 238

十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238

十五、乙型脑炎病毒 239

十四、登革病毒 239

十六、森林脑炎病毒 240

十七、流感病毒 241

十八、腮腺炎病毒 241

十九、呼吸道合胞病毒 241

二十、麻疹病毒 242

二十一、狂犬病毒 243

二十二、汉坦病毒 243

二十三、脊髓灰质炎病毒 243

二十五、甲型肝炎病毒(HAV) 244

二十四、柯萨奇病毒 244

二十六、鼻病毒 245

二十七、口蹄疫病毒 245

二十八、戊型肝炎病毒(HEV) 245

第三节 寄生虫病免疫检验 246

一、阿米巴病 247

二、疟疾 247

三、黑热病 248

六、弓形虫病 249

五、非洲锥虫病 249

四、美洲锥虫病 249

七、肺孢子虫病 250

八、贾第虫病 251

九、滴虫病 251

十、旋毛虫病 251

十一、龙线虫病 252

十二、丝虫病 252

十三、血吸虫病 253

十六、华枝睾吸虫病 254

十五、肺吸虫病 254

十四、肝脏吸虫病 254

十七、牛带绦虫病 255

十八、囊虫病 255

十九、包虫病 256

第四节 螺旋体病免疫检验 257

一、梅毒 257

二、钩端螺旋体病 258

三、回归热 259

四、莱姆病 259

第一节 常见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测 260

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病检验 260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261

二、类风湿关节炎 263

三、强直性脊椎炎 264

四、系统性硬化症 264

五、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265

第二节 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65

一、抗核抗体(ANA) 265

四、狼疮细胞(LEC) 266

三、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 266

二、抗DNA抗体 266

五、狼疮带试验 267

六、类风湿因子(RF)和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试验 267

七、抗RANA抗体 267

八、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 267

九、TSH受体抗体(TRab) 268

十、骨骼肌自身抗体 268

十一、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268

十二、平滑肌自身抗体(SMA) 268

十五、内因子自身抗体 269

十六、肾上腺自身抗体 269

十三、心肌细胞自身抗体 269

十四、胃壁细胞自身抗体(PCA) 269

十七、抗肾上腺皮质抗体(ACA) 270

十八、卵泡浆、鞘细胞、睾丸间质细胞自身抗体 270

十九、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自身抗体 270

二十、胰腺胰岛自身抗体 270

二十一、胰岛素自身抗体 270

二十四、甲状旁腺自身抗体(APA) 271

二十二、抗胰岛细胞抗体和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271

二十三、肾线粒体自身抗体和肾小球基膜自身抗体 271

二十五、肝细胞膜自身抗体、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体 272

二十六、皮肤自身抗体 272

二十七、血小板抗体 272

二十八、着丝点抗体(ACA) 272

二十九、白癜风同形反应试验(VKT) 272

三十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CPA) 273

三十二、血小板膜糖蛋白抗原(PMGAA)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A) 273

三十一、青霉素抗体 273

三十、黑素细胞自身抗体 273

第二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检验 274

一、免疫缺陷病分类 274

二、可疑免疫缺陷病人的实验室检查 274

三、艾滋病 275

第二十八章 肿瘤免疫检验 279

第一节 肿瘤抗原系统 279

第二节 肿瘤免疫学标志的临床应用 279

一、甲胎蛋白(AFP) 279

二、癌胚抗原(CEA) 280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281

四、CA15-3和粘蛋白样癌相关抗原(MCA) 281

五、CA125 282

六、血清铁蛋白 282

七、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 282

八、蛋白酶抑制剂 283

九、胰癌胚抗原(POA) 283

十、组织多肽抗原(TPA) 283

十二、CA19-9 284

十一、人结肠癌细胞相关抗原(CCA) 284

十三、CA50 285

十四、SLEX 285

十五、酸性磷酸酶(ACP) 285

十六、α-L-岩藻糖苷酶(AFU) 286

十七、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 286

十八、异位激素 287

第二十九章 心血管疾病免疫检验 289

一、风湿性心脏炎 289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 290

三、病毒性心肌炎 291

四、多发性大动脉炎 293

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93

第三十章 肾脏疾病免疫检验 295

一、肾小球肾炎 295

二、肾小球肾病 297

三、肾病综合征 297

四、狼疮性肾炎 298

五、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298

一、接触性皮炎 300

第三十一章 皮肤病免疫检验 300

二、湿疹 301

三、荨麻疹 301

四、药疹及药物过敏试验 302

第三十二章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检验 30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检测 303

一、IgG 303

二、IgM 307

三、IgA 307

五、IgE 308

第二节 补体检测 308

四、IgD 308

一、补体成分和生物学活性 310

二、补体缺损病 310

三、补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310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测 312

一、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313

二、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活度 314

三、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314

六、EAC-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AC-RFC)及表面膜免疫球蛋白 315

五、E-玫瑰花环形成率(E-RFC) 315

四、淋巴细胞转化率 315

七、自然杀伤细胞活度 316

八、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 316

九、二硝基氯苯试验(DNCB) 316

十、硝基四氮唑蓝试验(NBT) 316

十一、结核菌素皮内试验(OT) 317

十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 317

十三、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IgG试验 317

十四、双链酶试验 317

二、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318

第三十三章 免疫复合物检测 318

一、免疫复合物病 318

第三十四章 细胞因子检测 323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323

一、细胞因子分类及功能 323

二、检测细胞因子的意义 324

第二节 一些主要细胞因子的活性或功能介绍 324

一、白细胞介素-1(IL-1) 324

二、白细胞介素-2(IL-2) 325

五、白细胞介素-5(IL-5) 326

四、白细胞介素-4(IL-4) 326

三、白细胞介素-3(IL-3) 326

六、白细胞介素-6(IL-6) 327

七、白细胞介素-10(IL-10) 327

八、白细胞介素-12(IL-12) 328

九、集落刺激因子(CSF) 328

十、干扰素(IFN) 328

十一、肿瘤坏死因子(TNF) 329

十二、肿瘤生长因子(TGF) 329

一、人类MHC-HLA系统 331

第三十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检测 331

二、HLA配型对器官移植的影响 334

第四篇 临床微生物检验 341

第三十六章 标本采集和送检 341

第一节 基本原则和要求 341

第二节 不同类型标本采集和送检的一般性指导 342

第三十七章 实验室常规处理 351

第一节 常用染色方法 351

第二节 基本分离培养基 352

第三节 不同标本(疾病)的推荐处理或选择性诊断试验 360

第二节 革兰阴性球菌 368

第三节 革兰阳性杆菌 368

第三十八章 微生物鉴定 368

第一节 革兰阳性球菌 368

第四节 革兰阴性杆菌 369

第五节 真菌 371

第六节 临床常用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意义的解释 371

第三十九章 抗生素敏感试验 375

第一节 药敏试验原理和方法 375

第二节 药敏试验结果及其解释 376

第三节 临床常见微生物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简介 377

第四十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395

第一节 核酸杂交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395

一、检测病原微生物 395

第五篇 临床基因诊断 395

二、鉴定菌种和毒种 398

三、检测抗生素的耐药现象 399

四、流行病学调查 399

第二节 核酸体外扩增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400

一、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400

第三节 核酸序列与疾病的关系 408

二、连接酶链反应(LCR)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408

一、神经系统疾病 409

二、肿瘤 410

三、遗传病 412

四、心脏病 413

五、糖尿病 414

六、白血病 416

第四节 基因诊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16

附录 临床部分药物的血清(浆)药代动力学参数 4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