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工程师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观兴,李维田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030041488
- 页数:696 页
目录 3
第一编 计算机的应用形式 3
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形式的变迁 3
1.1 概要 3
1.1.1 变迁的主要原因 3
1.1.2 应用技术的历史 7
1.2 计算机的应用形式 12
1.2.1 批系统 13
1.2.2 联机系统 15
1.2.3 分时系统 21
1.3 集中处理和分布处理 23
1.3.1 集中处理 23
1.3.2 计算机网络 24
1.3.3 分布处理 28
1.3.4 非集中处理 31
1.4 如何确定系统应用形式 32
2.1.1 气象卫星系统 34
2.1 科学技术领域的系统 34
第二章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34
2.1.2 原子能开发,支持系统 39
2.2 行政系统 44
2.2.1 行政数据库系统 45
2.2.2 居民信息系统 49
2.3 制造系统 54
2.3.1 住宅设计系统 54
2.3.2 汽车发动机开发实验系统 60
2.4 流通系统 64
2.4.1 商店信息系统的概要 65
2.4.2 支持系统的硬件、软件技术 66
2.4.3 商店信息系统设备结构 68
2.4.4 系统的结果 68
2.5 金融系统 70
2.5.1 银行系统的概要 70
2.5.2 支持系统的硬件、软件技术 74
2.5.3 系统实例 75
2.6.1 垃圾焚烧设备系统 76
2.6 社会系统 76
2.6.2 交通系统 82
2.6.3 运动会电子信息服务系统 88
2.6.4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91
2.7 新闻报道系统 96
2.7.1 CTS概要 97
2.7.2 系统的功能 99
2.7.3 支持系统的硬件、软件技术 100
2.7.4 系统的效果及影响 103
2.8.2 MARS的历史 104
2.8 铁道系统 104
2.8.1 铁路计算机应用状况 104
2.8.3 MARS概要 106
2.8.4 MARS105的特征 107
第二编 引进应用 113
第三章 信息系统的计划 113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13
3.1.1 经营战略和信息系统 113
3.1.2 信息系统的概念 114
3.1.3 计算机的应用 116
3.2 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立项 119
3.2.1 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过程 119
3.2.2 信息系统的计划、立项方法 120
3.3 计算机的引进 122
3.3.1 计算机的引进计划 122
3.3.2 机种选定 123
4.1.1 什么叫项目 125
4.1.2 项目组织的必要性 125
4.1 项目的构成 125
第四章 项目计划和管理 125
4.1.3 项目构成 126
4.1.4 落实项目的注意事项 126
4.2 概念设计 127
4.2.1 概念设计的目的和地位 127
4.2.2 概念设计的输出 127
4.2.4 形成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 128
4.2.5 明确主文件结构 128
4.2.3 系统主要功能的设定 128
4.2.6 系统的应用形式 129
4.3 开发方式的选择 130
4.3.1 背景 130
4.3.2 开发方式的种类 131
4.3.3 方式选择的重点 131
4.4.1 预算的必要性 134
4.4.2 预算的要点 134
4.4 预算思想 134
4.4.3 预算工时的方法 135
4.4.4 工期预算 139
4.5 投资与效果 140
4.5.1 分析投资效果的必要性 140
4.5.2 分析投资效果的思想 140
4.6 标准化 142
4.6.1 标准化的必要性 142
4.6.2 标准化概要 143
4.7.1 项目执行计划书 144
4.7 引进十划 144
4.7.2 移交计划 146
4.8 项目管理 147
4.8.1 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147
4.8.2 项目管理的漏洞 149
4.8.3 项目管理的注意事项 150
第五章 组织管理 153
5.1 功能与组织 153
5.1.1 DP部门的变化 153
5.1.2 DP部门的职能 154
5.2 DP部门的组织 160
5.2.1 机构方面的问题 160
5.2.2 职能的分散和集中 160
5.2.3 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 161
5.2.4 DP部门的分类 162
5.2.5 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 163
5.3 终端用户的作用 165
5.4 人员培训 165
6.1.2 设备计划范围 168
6.1.1 设备计划的重要性 168
第六章 设备计划 168
6.1 设备计划 168
6.2 设备计划的步骤 169
6.2.1 实施设备计划的顺序 169
6.2.2 设备的选择 169
6.2.3 设备的引进 173
6.3 设备计划的注意事项 176
6.3.1 安全措施 176
6.3.2 可靠性措施 179
6.3.3 经济性措施 180
6.3.4 检查项目 181
6.4 补充内容 183
6.4.1 计算机房的设备条件 183
6.4.2 防地震措施补充 183
第七章 应用与评价 186
7.1 系统管理 186
7.1.1 系统运行现状 187
7.1.2 计划业务的管理技术 187
7.1.3 管理业务的运用技术 188
7.1.4 运用技术实施业务 189
7.2 系统评价 191
7.2.1 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191
7.2.2 系统评价体系 192
7.2.3 典型的评价方法 193
7.2.4 以系统评价为中心的DP部门的作用 195
8.1.1 软件危机及其背景和原因 199
8.1 系统开发的问题 199
第八章 提高系统开发效率的课题 199
第三编 系统开发 199
8.1.2 提高系统开发效率的研究 202
8.2 系统开发的特点和分析 206
第九章 系统开发的标准化 209
9.1 系统开发工作标准的概要 209
9.1.1 标准化的背景及其必要性 209
9.1.2 系统开发标准化的概要 210
9.2 计划阶段的标准化 213
9.3 系统设计阶段的标准化 215
9.4 程序设计阶段的标准化 218
9.5 程序设计、测试阶段的标准化 220
9.6 应用测试、维护、评价阶段的标准化 222
9.7 文档的标准化 225
第十章 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228
10.1 需求工程学 228
10.2 需求分析定义的方法 229
10.2.1 计划制定的方法 230
10.2.2 用户需求分析方法 231
10.3 需求规格表述方法 234
10.4 需求分析定义工具 235
第十一章 程序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239
11.1 自顶向下设计 239
11.2 结构程序设计 240
11.3 结构化方法 242
11.4 规格表述方法 244
11.5 评价方法 246
11.6 测试方法 249
11.7 再利用方法 251
11.8 估量方法 253
11.9 进度管理方法 256
11.10 质量管理 257
11.11 变更管理 259
11.12 设计支持工具 260
11.13 程序设计支持工具 264
11.14 测试支持工具 266
11.15 性能评价工具 268
11.16 维护工具 270
11.17 程序库管理工具 275
11.18 项目管理工具 275
第十二章 配备开发环境 278
12.1 计算机应用环境 279
12.2 开发体制 280
12.2.1 集中开发的体制 280
12.2.2 集中开发的思想 281
13.1.2 系统移植工作的阶段划分 283
13.1.1 系统移植的形式 283
第十三章 系统移植 283
13.1 系统移植的作业阶段 283
13.2 计划,准备阶段的标准化 286
13.2.1 计划阶段的检查重点 286
13.2.2 确立移植计划 286
13.2.3 准备阶段的检查重点 288
13.3 转换阶段的标准化 288
13.3.1 准备要转换的程序 288
13.3.2 准备测试数据 289
13.3.3 准备作业控制语言 289
13.3.4 转换 289
13.4 测试、验证阶段的标准化 290
13.4.1 测试阶段 290
13.4.2 验证阶段 292
13.5 系统移植工具 292
14.1.1 数据的输入输出方法和处理方式 297
14.1 系统需要条件和处理方式的选择 297
第四编 系统设计方法 297
第十四章 系统设计方面的注意事项 297
14.1.2 系统要求的主要项目和处理方式的选择 300
14.2 联机系统设计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301
14.2.1 联机系统的设计项目种类 302
14.2.2 联机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302
15.1 工作站的概念 304
15.1.1 工作站的定义 304
第十五章 工作站设计 304
15.1.2 工作站的功能 305
15.2 工作站的种类 306
15.3 工作站的设计 307
15.3.1 设计的步骤 307
15.3.2 调查、分析 307
15.3.3 工作站的选定 309
15.3.4 工作站的系统设计 313
16.1.1 网络 317
16.1.2 主机、辅助计算机 317
第十六章 网络设计 317
16.1 网络的组成 317
16.1.3 通信处理器 318
16.1.4 群集器 318
16.1.5 终端 318
16.1.6 通信线路 318
16.1.7 其它的机器 321
16.2 传输控制和标准化 321
16.2.1 数据传输 321
16.2.3 基本方式顺序 322
16.2.2 传输控制 322
16.2.4 HDLC顺序 323
16.2.5 网络结构 324
16.3 网络设计方法 324
16.3.1 网络设计顺序 324
16.3.2 处理能力的设想 325
16.3.3 可靠性的设想 330
16.3.4 成本的设想 332
16.4.1 支持工具的开发背景和目的 333
16.4 网络设计的支持工具 333
16.4.2 支持工具的功能 334
16.4.3 支持工具使用实例 334
第十七章 数据通信设计 336
17.1 数据通信的概述 336
17.1.1 数据通信 336
17.1.2 在线系统的处理方式 337
17.2.2 决定项目 338
17.2.1 系统功能规格 338
17.2 系统功能规格的确定 338
17.1.3 在线系统设计步骤 338
17.3 数据分析 339
17.3.1 分析现有数据 339
17.3.2 预测将来数据 339
17.3.3 数据分析方法 340
17.4 程序设计 340
17.4.1 在线系统的软件组成 340
17.4.2 程序设计步骤 340
17.4.3 应用程序的设计条件 341
17.4.4 应用程序结构设计 342
17.4.5 多重处理 343
17.5 文件设计 345
17.5.1 对文件的要求 345
17.5.2 文件设计步骤 345
17.5.3 文件编制 345
17.5.4 文件应用 347
17.6 处理能力设计 347
17.6.1 处理能力设计的必要性 347
17.6.3 处理能力的标准 348
17.6.2 等待排队和缓冲管理 348
17.6.4 处理能力的计算步骤 350
17.6.5 存贮器估算 350
17.7 故障措施 351
17.7.1 关于故障措施 351
17.7.2 故障措施的要点 352
17.7.3 恢复功能概述 352
18.1.3 数据库的种类 353
18.1.2 数据库的特点 353
18.1 关于数据库 353
18.1.1 数据库出现的背景 353
第十八章 数据库设计 353
18.1.4 数据库的动向 354
18.2 数据库的引入和设计步骤 355
18.2.1 引进数据库的步骤 355
18.2.2 数据库的引进计划 355
18.2.3 数据库的设计 356
18.3.2 逻辑结构设计 357
18.3.1 结构设计 357
18.3 结构设计 357
18.3.3 存贮结构设计 362
18.3.4 物理结构的设计 364
18.4 数据库管理 365
18.4.1 数据库管理的思想 365
18.4.2 数据库的应用管理 365
18.4.3 数据库向终端用户的开放 366
第十九章 基于传感器的系统设计 367
19.1 关于应用传感器构成的系统 367
19.1.1 基于传感器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368
19.2 过程测试设备和计算机系统 370
19.1.2 基于传感器系统的目的 370
19.3 系统的基本设计 372
19.3.1 系统的方式 372
19.3.2 系统的规模 372
19.3.3 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374
19.3.4 其他方面 374
19.4 和过程处理的接口设计 375
19.4.1 过程处理输入输出数据 375
19.4.2 过程处理输入输出组件的种类 376
19.4.3 选择组件的步骤(流程图) 376
19.4.4 电缆的连接 376
19.4.5 标准接口 380
19.5 性能设计 380
19.5.1 掌握处理时间 380
19.5.3 采用多重结构提高性能 381
19.5.4 提高其他性能 381
19.5.2 程序的动作设计 381
19.6 稳定运行设计 382
19.6.1 系统结构方面的措施 382
19.6.2 软件方面的措施 384
19.6.3 其他措施 384
19.7 人机接口的设计 385
19.7.1 显示盘、操作台和CRT 385
19.7.2 提高CRT应用技术 385
19.7.3 其他方面 386
19.8 控制模型的开发 387
第二十章 可靠性设计 388
20.1 可靠性的概念 388
20.2 正确的数据处理 388
20.2.1 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88
20.2.2 通信线路方面数据的可靠性 390
20.2.3 中央系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 390
20.3 系统的处理能力 391
20.3.1 关于在线系统处理能力的考虑方法 391
20.3.3 中央系统的处理能力 392
20.3.2 终端系统的处理能力 392
20.4.1 中央系统的故障防治措施 395
20.4 故障措施 395
20.4.2 终端系统和通信线路的故障措施 399
20.5 安全措施 399
20.5.1 安全措施的思想 399
20.5.2 安全措施的具体实例 400
20.5.3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 401
20.6 结束语 403
21.1.1 应用管理的目的和方法 404
第二十一章 应用管理设计 404
21.1 应用管理的现状 404
21.1.2 应用管理的范围和地位 405
21.2 应用管理设计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407
21.2.1 从系统的应用方式考虑 407
21.2.2 应用管理项目方面的重点 408
21.3 自动化设计 413
21.3.1 自动化的需求 413
21.3.2 自动化设计的考虑重点 414
21.3.3 实现自动化所需的各种功能 415
第五编 基本软件 431
第二十二章 操作系统 431
22.1 硬件的历史 431
22.2 操作系统的历史 432
22.3 操作系统的目标 434
22.4 操作系统的功能体系 436
23.1.1 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 438
23.1 概述 438
第二十三章 程序设计语言 438
23.1.2 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及标准化 439
23.1.3 今后的趋势 441
23.1.4 使用语言的选择 441
23.2 高级语言的功能 442
23.2.1 构成体系 442
23.2.2 各语言的特性 454
23.3.1 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 456
23.3.2 连接编译程序和装入程序 456
23.3 语言的实现 456
23.3.3 运行时的控制 457
23.3.4 编译程序的选择 458
23.4 提高生产效率技巧的语言化 459
23.4.1 技巧概述 459
23.4.2 结构程序设计的支持 461
23.4.3 表形式语言 461
23.4.4 简易语言 462
24.1.1 对话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的目标 463
24.1.2 利用对话处理系统时的作业形式 463
第二十四章 对话处理程序设计语言 463
24.1 概要 463
24.1.3 对话处理程序设计的动向 464
24.2 源程序的编辑与管理 465
24.2.1 编辑功能 465
24.2.2 管理功能 467
24.3.1 对话型调试器的功能 470
24.3.2 对话型调试器的使用 470
24.3 调试程序(DEBUG) 470
24.3.3 全屏幕的对话调试器 471
24.4 对话处理应用程序的开发 472
24.4.1 对话型语言 472
24.4.2 开发支持语言 473
24.4.3 由高级语言开发对话处理应用程序的支持工具 474
24.4.4 计算机图形 475
25.1 概论 477
25.1.1 数据库/数据通信的处理 477
第二十五章 数据库/数据通信 477
25.1.2 数据库/数据通信的必要条件 478
25.1.3 数据库/数据通信程序的组成 479
25.1.4 数据库/数据通信程序的发展 479
25.2 数据库管理 480
25.2.1 数据库的特点 480
25.2.2 从数据模型看数据库管理系统 480
25.2.3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482
25.3 数据通信管理 485
25.3.1 终端控制 485
25.3.2 显示控制 486
25.3.3 信息控制 487
25.3.4 应用程序控制 489
25.4 恢复管理 490
25.4.1 数据库/数据通信中的恢复 490
25.4.2 文件恢复的基本条件 490
25.4.3 恢复/再启动 492
25.5.1 数据库的应用管理 494
25.5.2 系统的应用管理 494
25.5 应用管理 494
第二十六章 汉字数据处理 497
26.1 概述 497
26.1.1 汉字数据处理的发展 497
26.1.2 汉字数据处理流程 498
26.2 汉字数据的输入 499
26.2.1 输入方法 499
26.2.2 汉字代码种类及汉字和字母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 499
26.3 汉字输出 500
26.3.1 汉字输出处理 500
26.3.2 输出设备及输出 501
26.3.3 汉字语音输出 502
第二十七章 控制程序 503
27.1 监视程序(管理程序) 503
27.1.1 管理程序的作用 503
27.1.2 管理程序的功能 503
27.1.3 RASIS功能 507
27.2.1 存取法的出现 508
27.2.2 存取法的种类及其特性 508
27.2 存取法 508
27.2.3 虚拟存贮存取法的必要性及其特征 509
27.2.4 通信存取法 511
27.3 系统操作 512
27.3.1 操作员与系统的对话功能 512
27.3.2 系统的自动操作 513
27.4 作业管理 514
27.4.1 作业管理的基本功能 514
27.4.2 分布处理和作业管理 515
27.5.2 对话功能的方向 517
27.5 对话功能 517
27.5.1 对话功能的控制 517
第二十八章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管理 518
28.1 计费 518
28.1.1 计费对象 518
28.1.2 计费信息 519
28.2 安全保密 519
28.2.1 数据的安全保密 519
28.3 自动化/省时省力 520
28.3.1 自动化 520
28.2.3 其它计算机资源的保护 520
28.2.2 主存贮器的安全保密 520
28.3.2 省时省力 521
28.4 实用程序 522
第二十九章 操作系统的引进、维护、调整 524
29.1 系统引进 524
29.1.1 系统生成 524
29.1.2 标准系统 524
29.2.2 预防性维护方法 525
29.2 系统维护 525
29.2.1 支持体制 525
29.3 系统调整 526
29.3.1 系统调整的必要性 526
29.3.2 掌握系统资源状况 526
29.3.3 自动调整 526
第三十章 发展中的领域 527
30.1 复合系统 527
30.1.1 什么是复合系统 527
30.1.2 复合系统的特征 527
30.1.3 复合系统的OS功能 528
30.2 网络系统 530
30.2.1 数字通信网 530
30.2.2 光纤维通信 531
30.2.3 EPBX 532
30.2.4 公共数据网 533
30.2.5 OSI(开放系统互连) 534
30.3.1 集中系统和分布处理系统 535
30.3 分布处理系统 535
30.3.2 分布处理系统的形式 536
30.3.3 建立分布处理系统的技术 537
30.4 终端用户功能 538
30.4.1 背景 538
30.4.2 应用领域 538
30.4.3 用户要求 539
30.4.4 现状及今后的发展 539
30.4.5 终端用户功能的运行例子 540
30.5 办公室自动化 541
30.5.1 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541
30.5.2 文书处理系统 543
30.5.3 图形、图表处理 545
30.5.4 图象处理 545
30.5.5 声音处理 546
30.5.6 今后办公室自动化的发展及其课题 546
31.1.1 企业管理科学 551
31.1 管理科学 551
第六编 应用软件 551
第三十一章 通用应用软件 551
31.1.2 数理规划法 552
31.1.3 统计、预测方法 556
31.1.4 工程管理方法 560
31.1.5 管理决策的支持 563
31.2 信息检索 567
31.2.1 文献信息检索 567
31.2.2 数值信息检索 572
31.3.1 技术计算与应用软件 576
31.3 技术计算 576
31.3.2 结构分析 577
31.3.3 数字控制语言 580
第三十二章 备行各业的应用软件 585
32.1 金融界 585
32.1.1 金融界中的计算机应用 585
32.1.2 金融联机软件包 586
32.1.3 总部信息系统 590
32.2.2 生产管理系统 594
32.2.1 制造业中的计算机应用 594
32.2 制造业 594
32.2.3 CAD/CAM 601
32.2.4 研究室自动化 605
32.3 流通产业 608
32.3.1 流通产业中的计算机应用 608
32.3.2 商品信息系统 609
32.3.3 顾客信息系统 612
32.4.2 CTS基本软件“FCL/基本” 618
32.4.1 印刷出版业的计算机应用 618
32.4 印刷、出版业 618
32.5 教育 621
32.5.1 教育界的计算机应用 621
32.5.2 CAI 622
第三十三章 支持办公室自动化的技术及其展望 626
33.1 汉字信息处理 626
33.1.1 背景 626
33.1.2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的配置 626
33.2.2 汉字字处理设备的基本要求 628
33.2 汉字字处理器 628
33.2.1 汉字字处理器出现的背景 628
33.2.3 中外文文字处理机的硬件 629
33.2.4 MS-2401文字字处理机的功能 629
33.2.5 使用文字字处理器的好处 631
33.3 图象信息处理 632
33.3.1 背景 632
33.3.2 与图象处理相关的基础技术及其构成 632
33.3.3 图象信息和图象信息处理 633
33.3.4 图象信息处理的组成 634
33.3.5 图象信息处理的应用 635
33.3.6 实现图象信息处理方面的课题 637
33.4 声音信息处理 638
33.4.1 声音识别 638
33.4.2 声音合成 640
33.4.3 声音信息处理的今后课题及其展望 641
33.5 局部网络 642
33.5.1 LAN的结构及基础技术 642
33.5.2 Ethernet 645
33.5.3 RIPS网络 646
33.5.4 未来的展望 647
33.6 办公室自动化的展望 647
33.6.1 系统研究的背景 648
33.6.2 系统研究的指导思想 648
33.6.3 多种系统研究 649
34.1 专家系统类型及开发过程 651
34.1.1 专家系统的类型 651
第三十四章 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651
34.1.2 专家系统的开发 652
34.2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 654
34.2.1 骨架型开发系统 654
34.2.2 程序设计语言型开发系统 655
34.2.3 成套工具型开发工具 655
34.3 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656
34.3.1 化学分析专家系统DENDRAL 656
34.3.2 图象处理专家系统IPEX 660
34.3.3 人体疾病电脑诊断系统 661
34.4 专家系统的未来展望 664
第三十五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665
35.1 CIMS的概况 665
35.1.1 生产系统的发展 665
35.1.2 CIMS的基本概念 665
35.1.3 CIMS的结构与参考模型 667
35.1.4 CIMS的基础部分 667
35.2.1 CIMS的通信技术 669
35.2 CIMS的基础技术 669
35.2.2 CIMS的生产软件 673
35.2.3 CIMS的控制设备与技术 679
35.2.4 CIMS的数据库 683
35.3 CIMS的应用实例 684
35.3.1 美国UNISYS的CIMS 684
35.3.2 日本电装(株)幸田制作所的CIMS 690
35.3.3 中国××××机床厂的CIMS 692
35.4 CIMS的动向及其展望 694
主要参考文献 696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吴轶博主编 2019
- 《计算机组成原理解题参考 第7版》张基温 2017
- 《云计算节能与资源调度》彭俊杰主编 2019
- 《易人外语 英语考试必备单词全收录 高级篇》李维,强森 2019
-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辅导用书 药学专业知识 1 第13版 2019版》李维凤,傅强,陈有亮 2019
- 《香山设县850年》吴冉彬主编;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 2003
- 《Python程序设计实战教程》何静,李维勇,郝贤云主编 2019
- 《晚霞风景 《晚霞》杂志创刊十周年作品选集》王诚德等编 1999
- 《英语考试必备单词全收录 进阶篇》李维,强森 2019
- 《行知工程创新教学探索系列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李怀源等编 2012
- 《诗文阅读入门》邵霭吉,戴永俊,朱桂元主编;王延潭,王学荣,王辉等编 1991
- 《全国精美作文年选 2009年度经典 高中卷》邵荣霞主编;邵荣霞,张年军,屠丽君等编 2010
- 《外科诊疗手册 新1版》裘法祖等编 195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