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小礼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040041421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通论 第2卷 方法论》目录

一、方法的重要性 1

引言 1

第一部分 2

第一章 科学认识活动概观 2

二、方法和方法论 3

第一节 关于认识客体 3

一、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

二、三类客体的交叉与综合 4

三、研究对象与选题 6

第二节 关于认识主体 7

一、大科学时代的主体系统 7

三、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8

二、科研工作者的个人素养 9

第三节 关于认识工具 13

一、仪器·观察·实验 13

二、思维·数学·理论 16

第四节 “主体-工具-客体”系统中的若干问题 22

一、认识论方面的几个问题 23

二、现代方法论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26

三、两个热点问题 28

第二章 已知与未知 32

第一节 已知的有限性和未知的无限性 32

一、已知——有限的集合 32

第二部分 32

二、理论体系与探索未知 34

第二节 “保护”已知与“保护”未知 36

一、“知”的一种解说 36

二、保护已知 36

三、保护未知 37

一、问题的重要性 43

第三节 问题——已知与未知的交界 43

二、怀疑精神与发现问题 44

第四节 驾驭已知和未知的艺术 46

一、从已知到未知与从未知到已知 46

二、权把未知当已知 49

第三章 经验和理论 53

第一节 科学经验 53

一、科学经验的基本含义 53

二、科学经验的主要功能与局限性 56

一、查阅文献 60

第二节 获取科学经验的基本方法 60

二、观察、实验 62

三、归纳推理 70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内涵、结构与功能 71

一、科学理论的特点和结构 71

二、科学理论的主要功能 74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80

一、建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80

二、发展科学理论的方法论原理 83

二、经验和理论是相互渗透的 88

第五节 经验和理论的相互关系 88

一、经验和理论的划分是相对的 88

三、经验和理论是互为补充的 89

第四章 部分与整体 92

第一节 从部分出发和从总体出发 93

一、“瞎子摸象”的启示 93

二、从部分认识整体 94

三、整体性的研究 96

第二节 分析方法与系统方法 98

一、以分析为主的科学方法 98

二、系统概念与系统方法 99

三、系统方法包含和高于分析方法 104

四、复杂系统与简化原则 108

第三节 战略学的方法论意义 110

第三部分 118

第五章 语言——科学思维的工具 118

第一节 自然语言与科学语言 118

一、自然语言的构成 119

二、自然语言的缺陷 119

三、科学语言 121

一、术语 122

第二节 科学语言的功能 122

二、符号 126

三、图表 131

四、形式化与计算机 135

第三节 科学语言的哲学思考 137

一、科学思维与科学语言 138

二、科学语言的哲学 140

第六章 模型——科学方法的核心 145

第一节 科学模型及其两种形式 146

一、物质形式的科学模型 146

二、思维形式的科学模型 151

第二节 建立模型的方法论原则 157

一、相似性与简单性的统一 158

二、可验证性 159

三、多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161

第三节 科学模型的多重功能 162

一、科学模型的研究纲领作用 162

二、科学研究的间接方法 162

三、抽象模型与思想实验 163

四、数学模型与计算机实验 165

五、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关健 166

六、模型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68

第四节 模型的多样性与局限性 169

一、模型的多样性 169

二、模型方法的局限性 171

第七章 创造——科学研究的灵魂 174

第一节 科学创造与创造性思维 174

一、科学创造的基本含义 174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运演机制 178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非逻辑思维 185

一、关于非逻辑思维 185

二、联想、类比与想象,灵感、顿悟与直觉 190

第三节 科学创造人才的心理品质 203

一、关于智力品质 204

二、关于非智力心理品质 210

第四部分 220

第八章 理论的检验、评价与选择 220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检验 222

一、检验蕴涵 223

二、概率确证 225

三、否证方法 226

四、检验整体观 229

五、判决性实验 233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 236

一、前验评价与后验评价 236

二、评价的结构 238

三、评价的标准 239

四、评价的客观性与历史性 241

五、心理与社会因素对理论评价的影响 242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选择 244

一、历史的回顾 244

二、选择标准在使用中的复杂性 248

三、影响理论选择的多重因素 251

第四节 理论选择的定量尝试 256

第九章 科学讨论 259

第一节 科学讨论的内涵与外延 259

一、科学交流、科学讨论和科学争论 259

二、科学讨论的类型与方式 260

第二节 科学讨论的历史与发展 261

一、古代的科学讨论及其特点 261

二、近代的科学讨论及其特点 262

三、现代的科学讨论及其发展 263

一、科学讨论的主要功能 264

第三节 科学讨论的功能与局限 264

二、科学讨论的局限性 268

第四节 科学讨论的规则与环境 269

一、科学讨论的内部环境及其规则 269

二、科学讨论的外部环境及其影响 270

第五部分 274

第十章 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概述 274

第一节 古代学者对方法论的贡献 277

一、我国先秦诸子的论述 277

二、古希腊学者有关方法论的研究成果 278

第二节 近代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282

一、实验方法和归纳逻辑的倡导者——F·培根 283

二、唯理论与数学方法的带路人——笛卡儿 285

三、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者——伽利略和牛顿 287

四、康德对科学认识的哲学批判 294

第三节 实证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297

一、实证主义产生的科学背景 297

二、实证主义哲学的创立 298

三、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 300

四、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307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309

第四节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与方法论研究 309

二、否证主义的方法论 314

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 316

四、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关联主义方法论 319

第五节 我国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323

一、简要的历史回顾 323

二、1978年以来的科学方法论研究 325

三、关于方法论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 327

人名索引 330

后记 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