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第4号
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第4号

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第4号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编辑部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38·新798
  • 页数:103 页
图书介绍:
《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第4号》目录

一、前吕梁阶段的构造运动和中朝古陆的形成 1

中国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1

四、印支运动以后中国大陆的构造变革 10

参考文献 100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法合作研究喜马拉雅山地质获重要成果——科学讨论会侧记 16

郯庐断裂中段古裂谷的基本特征 17

前言 17

一、古裂谷的构造特征 17

二、古裂谷的岩浆活动 24

三、古裂谷的沉积、地貌特征 32

四、与世界大陆裂谷的对比 37

二、吕梁—晋宁阶段的建造类型和震旦古陆的形成 4

参考文献 40

试论八面山弧的构造型式及其形成机制 45

一、引言 45

二、组成八面山弧的构造型式 45

三、八面山弧的形成机制 49

四、结束语 52

参考文献 53

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55

一、晚前寒武纪地层概述 55

二、微古植物群特征 56

三、关于前寒武纪生物界的演化问题 58

结语 59

参考文献 59

新疆塔里木盆地中新世有孔虫及其地质意义 69

一、中新世地层概述 69

三、震旦古陆的解体和中国古陆的形成 7

二、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 71

三、中新世沉积环境及其与油气生储关系浅析 75

参考文献 76

福建马坑铁矿床形成温度和压力实验的初步研究 83

一、实验方法及有关问题 83

二、实验结果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讨论 84

三、结论 92

参考文献 92

一、工作条件 95

铷、锶、钡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95

二、干扰的产生与消除 96

三、分析手续 98

四、标准曲线 98

五、样品分析结果 99

六、测定灵敏度与精度 9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