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系列专著  综合卷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系列专著  综合卷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系列专著 综合卷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霁巍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6211659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系列专著 综合卷》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概述 3

第一章 流域概况 3

第一节 自然概况 3

第二节 资源概况 6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0

第二章 黄河治理开发概况 12

第一节 黄河治理开发成就 12

第二节 黄河治理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第三章 “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16

第一节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及减缓淤积的综合措施 18

第二节 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关键技术 20

第三节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 21

第四节 黄河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水质研究 23

第五节 黄河泥沙利用及淤筑相对地下河研究 24

第六节 流域灾害环境演变与治理对策 25

第二篇 黄河的泥沙及其利用 29

第四章 黄河流域侵蚀环境、产沙与泥沙分布 29

第一节 侵蚀环境形成背景与特征 29

第二节 黄河中游不同侵蚀类型区的侵蚀产沙量估算模型 33

第三节 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及侵蚀产沙趋势 39

第四节 黄河泥沙来源组成及分布 43

第五章 黄河干流河道冲淤演变 47

第一节 黄河干流河口镇至龙门河道的冲淤调整 47

第二节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 51

第三节 干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水库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78

第四节 黄河河口河道演变 88

第六章 减缓下游河道淤积措施的研究 99

第一节 拦减粗泥沙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 99

第二节 小浪底水库运用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 101

第三节 黄河中游碛口、三门峡和小浪底三水库联合运用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 113

第四节 艾山以下河道综合减淤措施的研究 119

第七章 引黄渠系泥沙利用与淤筑相对地下河 126

第一节 引黄泥沙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26

第二节 泥沙长距离输送的研究和实践 132

第三节 引黄供水沉沙淤筑相对地下河 135

第八章 黄河泥沙冲淤数学模型 151

第一节 水文学模型 151

第二节 水文水动力学模型 156

第三节 水动力学模型 159

第四节 黄河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的应用 172

第三篇 黄河下游防洪防凌 187

第九章 黄河洪水与防洪措施 187

第一节 黄河洪水 187

第二节 防洪措施 189

第三节 防凌措施 192

第十章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 194

第一节 河道整治原则 194

第二节 河道整治措施 198

第三节 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 205

第四节 黄河模型相似率及河道整治模型设计 211

第十一章 河口段整治 215

第一节 河口段整治方向与措施 215

第二节 进一步延长清水沟行河年限的方案 217

第十二章 防洪防凌决策支持系统 227

第一节 防洪决策支持模式分析 227

第二节 防洪决策支持系统 230

第三节 防凌决策支持系统 239

第一节 滩区水沙运行模型 247

第十三章 滩区滞洪区风险分析 247

第二节 东平湖水沙演进模拟 255

第三节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 262

第十四章 堤防工程新技术 269

第一节 堤防隐患探测 269

第二节 减少抢险的丁坝结构及施工技术 279

第四篇 黄河水资源 291

第十五章 水资源概况 291

第一节 河川径流 291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297

第三节 总水资源 305

第四节 水能资源 307

第十六章 水资源利用 308

第一节 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308

第二节 水资源需求预测 313

第三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320

第十七章 黄河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332

第一节 系统功能与结构 332

第二节 数据库系统开发 334

第三节 模型库系统开发 336

第四节 调度模型探索 347

第十八章 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 353

第一节 泥沙对黄河重金属的影响 353

第二节 泥沙对黄河有毒有机物的影响 356

第三节 泥沙同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水质模拟研究 358

第四节 黄河三花河段水质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360

第五节 黄河三花河段及洛河水污染控制 365

第十九章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环境评述 373

第一节 区域环境评述 373

第五篇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治理开发 373

第二节 粗泥沙的产沙机理探索 377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84

第二十章 多沙粗沙区治理及其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387

第一节 水利水土保持治理成就 387

第二节 重点支流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390

第三节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407

第二十一章 多沙粗沙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及评价 423

第一节 不同类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分析与评价 423

第二节 典型小流域系统环境人口容量分析与评价 428

第三节 小流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 429

第四节 小流域经济分析及其评价 434

第二十二章 多沙粗沙区沟道流域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437

第一节 坝系相对稳定的实例及形成过程分析 437

第二节 坝系相对稳定的条件、标准及定量方法 441

第二十三章 陕北榆林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446

第一节 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优化配置 447

第二节 坝系优化布设及整体防洪安全研究 452

第三节 坝系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457

第四节 提高农林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460

第六篇 环境因素变化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展 467

第二十四章 下游河道发育的环境背景 467

第一节 新构造运动与下游河道发育的关系 467

第二节 环境因素演变与下游河道形成历史 471

第二十五章 未来环境因素变化与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的预估 492

第一节 自然环境变化对河道来水来沙和冲淤的影响 492

第二节 人类活动对河道来水来沙和冲淤的影响 504

第三节 环境因素变化对下游地上河发展影响综合评估 510

第四节 未来50年下游决溢改道潜在危险河段预估 521

第二十六章 环境治理的宏观对策 5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