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Cisco互连网络设计
Cisco互连网络设计

Cisco互连网络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Matthew H.Birkner编著;潇湘工作室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15088802
  • 页数:5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Cisco互连网络的设计方法。全书内容共分为8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了互连网络的设计技术;第二部分介绍了校园LAN设计,如校园LAN的设计技术和设计模型:第三部分是有关TCP/IP网络设计的内容,如TCP/IP寻址设计、路由协议设计、OSPF设计和IGRP/EIGRP设计;第四部分介绍桌面协议设计,如IPX设计、AppleTalk设计和Windows连网设计;第五部分介绍有关WAN设计的内容,如专用线路设计、帧中继设计和X.25设计、远程访问设计和ATM互连网络设计:第六部分是有关SNA设计的内容;第七部分是课程总结和案例研究:第八部分给出了各章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及有价值的补充资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设计互连网络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内容和设计过程,还提供了一些案例研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读者可以评估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书的内容、学习目标和结构安排均以Cisco互连网络设计培训课程为基础,适合于参加Cisco认证考试的专业人员作为参考手册。对于广大进行互连网络设计的人员,本书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Cisco互连网络设计》目录

第一部分 互连网络设计介绍 3

第1章 互连网络设计概述 3

1.1 互连网络设计目标 4

1.1.1 功能 4

1.1.2 可缩放性 4

1.1.3 可适应性 5

1.1.4 可管理性 5

1.1.5 成本有效性 5

1.2 关键设计问题和需求 5

1.3 设计方法学 6

1.3.1 第一步——需求分析 6

1.3.2 第二步——建立网络结构 7

1.3.3 第三步——建立寻址和命名约定 8

1.3.4 第四步——准备硬件 9

1.3.5 第五步——部署Cisco IOS软件特征 10

1.3.6 第六步——实现、监视和管理网络 10

1.5 本章复习题 11

1.4 本章小结 11

第2章 分级设计 12

2.1 分级三层模型的组成 13

2.1.1 核心层 13

2.1.2 分布层 14

2.1.3 访问层 14

2.2 每层的功能 15

2.2.1 核心层功能 15

2.2.3 访问层功能 16

2.2.2 分布层功能 16

2.3 分级设计模型的优点 17

2.3.1 可缩放性 18

2.3.2 易于实现 18

2.3.3 易于排除故障 18

2.3.4 可预测性 18

2.3.5 协议支持 19

2.3.6 易于管理 19

2.4 三层模型的变体 19

2.4.1 一层设计——分布式 19

2.4.2 一层设计——中心辐射式 20

2.4.3 二层设计 21

2.4.4 冗余二层分级设计 22

2.5 分级设计指导原则 22

2.6 本章小结 23

2.7 本章复习题 23

第二部分 校园LAN设计 27

第3章 校园LAN概述 27

3.1 校园LAN设计考虑因素 28

3.1.1 客户机终端工作站问题 29

3.1.2 服务器终端工作站问题 30

3.1.3 网络基础设施问题 31

3.1.4 电缆设计选择 32

3.1.5 网络管理问题 33

3.1.6 业务问题 34

3.2 为新应用和技术设计校园LAN 34

3.2.1 确定需要解决的网络问题 35

3.2.2 分类网络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6

3.2.3 设计规则1——为可缩放互连网络使用路由器 38

3.2.4 设计规则2——使用路由器来构建逻辑结构 39

3.3 本章小结 40

3.4 本章复习题 40

第4章 校园LAN技术 42

4.1 LAN技术选项 43

4.1.1 以太网 43

4.1.2 令牌环 47

4.1.4 ATM技术 49

4.1.3 FDDI 49

4.2 LAN互连方法 50

4.2.1 桥接/交换操作 51

4.2.2 路由选择操作 52

4.3 交换网络的可缩放性考虑因素 52

4.4 VLAN 53

4.4.1 VLAN的以太网中继考虑因素 54

4.4.2 VLAN中的FDDI中继考虑因素 54

4.5 ATM LANE 55

4.7 本章复习题 56

4.6 本章小结 56

第5章 校园LAN设计模型 57

5.1 建筑物布局示例 58

5.2 电缆布线问题 58

5.3 分布式主干网 59

5.3.1 建筑物中的分布式主干网 60

5.3.2 校园网中的分布式主干网 61

5.4 折叠式主干网 61

5.5 在建筑物内部部署VLAN 63

5.6 跨越校园网部署VLAN 64

5.7 在校园VLAN中迁移动ATM 65

5.8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66

5.9 本章小结 66

5.10 本章复习题 66

第二部分 TCP/IP网络设计 71

第6章 TCP/IP设计概述 71

6.1 物理网络与逻辑网络 72

6.2 IP寻址方案和子网划分技术 72

6.3 寻址方案考虑因素 74

6.4 路由选择协议 75

6.5 路由选择考虑因素 77

6.6 安全性考虑因素 77

6.7 本章小结 77

6.8 本章复习题 78

第7章 TCP/IP寻址设计 79

7.1.1 分级寻址 80

7.1.2 前缀路由选择 80

7.1 寻址方案决策 80

7.1.3 VLSM 83

7.1.4 使用CIDR的无分类路由选择 85

7.1.5 二级寻址 86

7.2 地址管理 87

7.2.1 使用DHCP进行IP地址管理 87

7.2.2 使用DNS/DHCP Manager和NetWork Registrar管理IP地址 88

7.3 多播问题 88

7.3.1 加入一个多播组 89

7.4.1 业务和技术要求 90

7.3.2 确定IP多播的最佳路径 90

7.4 TCP/IP安全性 90

7.4.2 防火墙、访问控制和主机安全性 91

7.4.3 专用地址和注册地址的安全性问题 95

7.5 本章小结 95

7.6 本章复习题 95

第8章 路由选择协议设计 97

8.1.1 交换 98

8.1.2 交换路径概述 98

8.1 路由选择的概念 98

8.2 Cisco路由选择和交换进程 99

8.2.1 路由选择 100

8.2.2 交换 100

8.3 基本交换路径 101

8.3.1 进程交换 101

8.3.2 快速交换 102

8.3.3 分布式交换 102

8.3.4 NetFlow交换 102

8.4.1 主机路由选择协议 103

8.3.5 平台和交换路径的相关性 103

8.4 根据应用划分路由选择协议 103

8.4.2 自治系统中使用IGP 104

8.4.3 自治系统之间使用EGP 105

8.5 路由选择开销 105

8.6 路由选择表 106

8.7 路由器确定路由的方式 106

8.8 路由选择协议的可缩放性和收敛 109

8.9 路由汇总 110

8.10 路由选择收敛 111

8.10.1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收敛 112

8.10.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收敛 113

8.10.3 防止收敛期间的路由选择循环 113

8.11 路由重新分配 115

8.11.1 协议之间的路由重新分配 115

8.11.2 同一网络中的路由重新分配 116

8.11.3 主机对RIP的路由重新分配 117

8.11.4 路由重新分配期间调整路由选择协议的不一致性 118

8.12 本章小结 120

8.13 本章复习题 120

第9章 OSPF设计 121

9.1 OSPF协议 122

9.1.1 OSPF网络类型 122

9.1.2 OSPF路由器类型 123

9.1.3 OSPF链路状态通告 124

9.1.4 指定路由器和备用指定路由器 126

9.1.5 OSPF的分级特征 127

9.1.6 OSPF网络的虚拟链路 128

9.2 OSPF汇总 128

9.2.1 地址空间分配 129

9.2.2 位分割 130

9.2.3 VLSM的IP地址映射 130

9.2.4 不连续子网 131

9.2.5 ABR上的汇总配置 131

9.2.6 ASBR的汇总配置 133

9.3 OSPF区域 134

9.3.1 存根区域 135

9.3.2 完全存根区域 135

9.3.3 NSSA 136

9.4 OSPF主干网设计 137

9.5 可缩放OSPF互连网——黄金设计准则 138

9.6 OSPF收敛、平衡负载和资源利用 138

9.7 附加的OSPF参考资料 139

9.8 本章小结 139

9.9 本章复习题 140

第10章 IGRP/EIGRP设计 141

10.1 IGRP特性 142

10.2 IGRP路由选择 143

10.2.1 IGRP负载平衡 144

10.2.2 IGRP路由选择度量 145

10.3 IGRP收敛 146

10.4 IGRP计时器 147

10.4.1 更新间隔 147

14.4.3 阻止计时器 148

10.4.2 无效计时器 148

10.4.4 刷新计时器 149

10.5 EIGRP路由选择 149

10.6 EIGRP路由汇总 150

10.6.1 EIGRP支持移动主机 151

10.6.2 EIGRP支持不连续子网 151

10.6.3 EIGRP支持VLSM 152

10.7 EIGRP收敛 152

10.7.1 DUAL 153

10.7.2 EIGRP负载平衡 155

10.8 分级网络和EIGRP 155

10.9 IGRP/EIGP信息的附加参考信息 156

10.10 本章小结 156

10.11 本章复习题 157

第四部分 桌面协议设计 161

第11章 桌面设计概述 161

11.1 使用广播的桌面协议 162

11.3 AppleTalk考虑因素 163

11.2 Novell IPX考虑因素 163

11.4 Windows Networking考虑因素 164

11.5 本章小结 164

11.6 本章复习题 164

第12章 IPX设计 165

12.1 Novell网络协议 166

12.2 Novell封装 166

12.2.2 令牌环和FDDI的Novell封装 167

12.2.1 以太网Novell的封装 167

12.2.3 在同一接口支持多IPX封装 168

12.3 Novell路由选择 168

12.3.1 IPXWAN 170

12.3.2 IPX交换模型/负载平衡 171

12.3.3 单路径IPX路由选择 171

12.3.4 多路径IPX路由选择 171

12.3.5 使用NLSP的IPX路由选择 171

12.3.6 具有EIGRP的IPX路由选择 173

12.4 RIP和SAP问题 174

12.5 获取最近的服务器的查询 176

12.6 IPX与NetBIOS 177

12.7 配置考虑因素 179

12.8 IPX/IP网关 179

12.9 IPX的新增强形式 180

12.10 本章小结 180

12.11 本章复习题 180

第13章 AppleTalk设计 182

13.1 AppleTalk协议套件 183

13.2 AppleTalk路由选择 184

13.2.1 AARP 185

13.2.2 DDP 185

13.2.3 NBP 186

13.2.4 ZIP和ADSP 186

13.2.5 路由选择开销计算 187

13.3 AURP 189

13.4 AppleTalk管理选项 189

13.4.1 AppleTalk网络号分配 189

13.4.2 浮动的静态路由 190

13.4.3 可视网络实体 191

13.4.4 AppleTalk命名约定 191

13.4.5 AppleTalk区域 191

13.5 AppleTalk过滤选项 193

13.5.1 GetZoneList过滤器 193

13.5.2 NBP过滤器 194

13.5.3 ZIP 195

13.6 AppleTalk和IP 196

13.5.4分配表 196

13.7 本章小结 198

13.8 本章复习题 199

第14章 Windows Networking设计 200

14.1 Windows Networking的概念 201

14.1.1 域和工作组 201

14.1.2 NetBIOS协议 202

14.2 传输层协议 203

14.2.1 NetBEUI 204

14.2.2 NWLINK 204

14.2.3 NBT 205

14.3 LAN服务浏览器 206

14.4 名称解析 206

14.4.1 广播 207

14.4.2 LMHOSTS 208

14.4.3 WINS 208

14.4.4 DNS 208

14.5 域模型 209

14.6 远程访问服务器 210

14.7 设计示例 211

14.8 本章小结 212

14.9 本章复习题 213

第五部分 WAN设计 217

第15章 WAN设计概述 217

15.1 优化核心WAN的可用性 218

15.2 优化核心WAN的性能 220

15.3 主干路由选择协议的选择 221

15.5 本章复习题 222

15.4 本章小结 222

第16章 专线设计 223

16.1 专线方式概述 224

16.2 体系结构 225

16.3 封装方法 226

16.3.1 HDLC 227

16.3.2 PPP 228

16.3.3 LAPB 229

16.5 本章复习题 230

16.4 本章小结 230

第17章 帧中继设计 231

17.1 帧中继概述 232

17.1.1 帧中继服务DLCI 234

17.1.2 帧中继服务LMI 235

17.2 路由器交互 236

17.2.1 Inverse ARP 237

17.2.2 与路由选择协议交互 238

17.3 网络类型 239

A.1 第1章 239

17.4 子接口 240

17.5 拓扑选择 241

17.5.1 采用完全网状的子接口 242

17.5.2 采用中心辐射式的子接口 242

17.5.3 用于PVC备份的DDR 243

17.6 本章小结 245

17.7 本章复习题 246

第18章 X.25设计 247

18.1 X.25服务基础 248

18.1.1 X.25协议套件 248

18.1.2 X.121地址格式 250

18.2 X.25非广播多路访问 251

18.3 X.25子接口 251

18.4 X.25交换 253

18.5 本章小结 253

18.6 本章复习题 254

第19章 远程访问设计 255

19.1 远程访问问题 256

19.2 连接技术 257

19.2.2 ISDN服务 258

19.2.1 模拟服务 258

19.2.3 数字用户线 261

19.2.4 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262

19.3 远程访问方法 263

19.3.1 远程网关 263

19.3.2 远程控制 264

19.3.3 远程节点 264

19.4 根据用户类别配置设备 265

19.4.1 临时性的远距离办公者/移动用户 266

19.4.2 全职远距离办公者/远距离工作者 266

19.4.3 SOHO 267

19.4.4 中心站点设备 267

19.5 数据封装问题 269

19.5.1 PPP链路控制协议 270

19.5.2 PPP安全特性 270

19.5.3 多链路PPP 270

19.5.4 多链路多底板PPP 271

19.6 考虑远程访问设计的安全性和如何利用Internet 272

19.8 本章复习题 273

19.7 本章小结 273

第20章 ATM互连网络设计 275

20.1 ATM在互连网络中扮演的角色 276

20.2 ATM的概念 276

20.2.1 PVC 277

20.2.2 SVC 279

20.2.3 PVC/SVC小结 280

20.3 ATM适应层 280

20.3.1 ATM物理层 281

20.3.3 ATM适应层——AAL3/4 282

20.3.2 声音应用——运用AAL1 282

20.3.4 数据应用——运用AAL5 285

20.4 专用网络中的ATM路由 286

20.5 LANE:ATM作为虚拟LAN 288

20.6 ATM设计模型 289

20.7 WAN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90

20.8 StrataCom节点 290

20.9 本章小结 291

20.10 本章复习题 291

第21章 SNA设计概述 295

第六部分 SNA设计 295

21.1 SNA的组成 296

21.2 SNA层次——子区节点和外围节点 297

21.2.1 子区节点 297

21.2.2 外围节点 297

21.2.3 SNA子区 297

21.2.4 SNA最终用户会话设置和通信 298

21.3 令牌环SNA网关 299

21.3.1 Pass Through网关 299

21.3.2 LU网关 300

21.3.3 第三种选择——DSPU 301

21.4 SNA网络互连技术 301

21.4.1 业务和技术需求 301

21.4.2 SNA设计移植 302

21.5.1 数据链路交换 304

21.5 SNA令牌环网络互连技术 304

21.5.2 建立DLSW线路 305

21.5.3 用RSRB打通SNA隧道 305

21.5.4 串行隧道选件 307

21.5.5 SDLLC转换 307

21.5.6 负载平衡 308

21.5.7 高级对等连网技术 309

21.5.8 信道接口处理器 310

21.6 SNA互连网络拓扑 311

21.6.1 可靠的SNA网络互连 311

21.6.2 连接模型 312

21.6.3 SNA优先化 313

21.7 本章小结 315

21.8 本章复习题 315

第七部分 CID课程总结和案例研究 319

第22章 网络互连设计总结 319

22.1 网络互连设计的步骤 320

22.2 用网络管理评测互连网络的性能 320

22.3 本章小结 321

22.4 本章复习题 321

第23章 案例研究 323

23.1 案例1——虚拟大学 324

23.1.1 目前的网络 324

23.1.2 新网络需求 325

23.1.3 案例研究任务 326

23.2 案例2——Simple Minds 326

23.2.1 目前的网络 327

23.2.2 新网络需求 327

23.2.3 案例研究任务 327

23.3 案例3——ABC通告公司 327

23.3.1 目前的网络 328

23.3.2 网络新需求 328

23.3.3 案例研究任务 329

23.4 案例4——Widespread有限责任公司 329

23.5 案例5——TurtleNet咨询公司 330

23.4.3 案例研究任务 330

23.4.1 目前的网络 330

23.4.2 新网络需求 330

23.5.1 目前的网络 331

23.5.2 新网络需求 331

23.5.3 案例研究任务 332

23.6 案例6——国立数学银行 332

23.6.1 目前的网络 332

23.6.2 新网络需求 335

23.6.3 案例研究任务 335

第八部分 附录 339

附录A 复习题参考答案 339

A.2 第2章 340

A.3 第3章 341

A.4 第4章 342

A.5 第5章 342

A.6 第6章 343

A.7 第7章 344

A.8 第8章 345

A.9 第9章 346

A.10 第10章 347

A.11 第11章 348

A.12 第12章 348

A.13 第13章 349

A.14 第14章 350

A.15 第15章 351

A.16 第16章 351

A.17 第17章 352

A.18 第18章 353

A.19 第19章 353

A.20 第20章 354

A.21 第21章 355

A.22 第22章 356

附录B 案例研究的参考设计方案 357

B.1 案例1解决方案—虚拟大学 357

B.1.1 新设计方案1——快速交换以太网主干 357

B.1.2 新设计方案2——ATM信元交换主干 358

B.2 案例2解决方案——Simple Minds 359

B.2.1 新设计方案1——层叠路由器主干 360

B.2.2 新设计方案2——层叠交换机主干 360

B.2.3 Simple Minds的路由/寻址方案 360

B.2.4 Simple Minds网络中的ABR配置 361

B.3 案例3设计方案——ABC通告公司 362

B.3.1 新设计方案——建议书1 362

B.3.2 新设计——建议书2 363

B.4 案例4解决方案——Widespread有限责任公司 364

B.5 案例5解决方案——TurtleNet咨询公司 365

B.5.1 新核心的设计 366

B.5.2 新的HQ设计 367

B.6 案例6解决方案——国立数学银行 367

B.6.1 最初的HQ设计 368

B.6.2 最初的地区中心/分行设计 368

B.6.3 总体新设计——第1阶段 368

B.6.4 新的HQ设计——第1阶段 368

B.6.5 新的地区中心/分行设计——第1阶段 369

B.6.8 新的地区中心/分行设计——第2阶段 371

B.6.6 总体新设计——第2阶段 371

B.6.7 新的HQ设计——第2阶段 371

附录C 设计与实现指南——帧中继 374

C.1 概述 374

C.2 帧中继技术基础 375

C.2.1 帧中继术语 375

C.2.2 帧格式 376

C.2.3 拥塞 376

C.3 规划 378

C.3.1 帧中继预定 378

C.3.2 路由器DLCI容量 380

C.4 广播通信量分析 381

C.4.1 路由中协议 382

C.4.2 被动路由协议 382

C.4.3 透明桥接:生成树协议 384

C.4.4 远程路由源桥接 384

C.5 用OSPF路由 384

C.5.1 非广播多路访问中的邻接 385

C.5.2 处理大型OSPF网络 386

C.6 用EIGRP实现路由 387

C.6.1 带宽控制 387

C.6.2 配置命令 387

C.6.3 配置问题 388

C.6.4 配置指导 388

C.6.5 超额预定中心辐射式帧中继配置(子接口) 389

C.7 用于帧中继配置资源的内存利用 390

C.8 Cisco的关键特性以及何时使用这些特性 390

C.8.1 帧中继上的通信量成形 390

C.8.2 每个DLCI的拨号备份 396

C.8.3 广播队列 398

C.8.4 子接口 399

C.8.5 反向ARP 402

C.9.1 星形拓扑(中心辐射式) 403

C.9.2 完全网状拓扑 403

C.9 设计拓扑和策略 403

C.8.6 自动安装 403

C.9.3 具有冗余中心站点的部分连接拓扑 404

C.9.4 分级连接 405

C.10 总结 406

C.11 Cisco IOS中支持的帧中继相关标准 407

附录D 设计与实现指南——用Windwos网络实现网络设计 408

D.1 什么是Windows网络 408

D.1.2 采用什么协议 409

D.1.1 域与工作组 409

D.2 动态IP寻址 410

D.2.1 DHCP范围 410

D.2.2 DHCP中继 410

D.2.3 DHCP选项 411

D.2.4 Network Registrar 411

D.3 微软LAN Services Browser 411

D.4 名称解析 412

D.4.1 广播 412

D.4.2 LMHOSTS 412

D.4.3 Windows Internet命名服务 412

D.4.4 Internet DNS 413

D.5 扩展到更大的网络——可信域 414

D.6 调制解调器访问 416

D.7 按需拨号路由 416

D.8 ISDN访问 418

D.8.1 Cisco 200 418

D.8.2 Adtran 418

D.8.3 Motorola BitSURFR 418

D.9.2 Cisco TCP/IP Suite 100 419

D.9.1 CiscoRemote和CiscoRemote Lite 419

D.9 客户端软件 419

D.9.3 IPeXchange网关 420

D.10 示例 420

D.10.1 示例1 420

D.10.2 示例2 422

D.10.3 示例3 425

D.10.4 示例4 427

D.11 关闭广播名称解析功能 427

D.11.1 何时采用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1 427

D.11.2 Windows 95 428

D.11.4 Windows NT注册表条目 429

D.11.5 查找伪劣浏览主机 429

D.12 配置WINS名称的DNS分解 429

D.11.3 Windows NT 3.51 429

附录E OSPE设计和实现指导 431

E.1 OSPF和RIP 431

E.3 最短路径算法 433

E.3.1 OSPF代价 433

E.2 什么叫链路状态 433

E.3.2 最短路径树 434

E.4 区域及域间路由 435

E.5 链路状态通告 435

E.6 路由器中的OSPF实现 436

E.7 OSPF验证 438

E.7.1 简单的口令身份验证 438

E.7.2 消息摘要身份验证 438

E.8 主干区域和0区域 439

E.9.1 区域与区域0没有物理连接 440

E.9 虚拟链路 440

E.10 相邻路由路 441

E.9.2 主干区域分区 441

E.11 邻接关系 442

E.11.1 DR的选择 442

E.11.2 建立邻接关系 443

E.11.3 在点对点接口中的邻接关系 447

E.11.4 NBMA网络中的邻接关系 447

E.12 在NBMA网络中避免使用DR和“neighbor”命令 448

E.12.1 点对点子接口 449

E.12.2 选择接口的网络类型 450

E.13 OSPF和路由汇总 454

E.13.1 区域间路由汇总 454

E.13.2 外部部由汇总 455

E.14 存根区域 456

E.15 再分配路由进入OSPF协议 461

E.16.1 有效代价的使用 466

E.16.2 VLSM 466

E.16 OSPF重新分配成其他协议 466

E.16.3 交叉分配 468

E.17 导入默认值到OSPF中 471

E.18 OSPF设计技术 473

E.18.1 每个区域的路由器个数 474

E.18.2 邻居个数 474

E.18.3 每个ABR的区域数目 474

E.18.5 内存问题 475

E.18.4 完全网状和不完全网状 475

E.19 小结 476

E.20 链路状态数据的同步 476

E.20.1 链路状态通告 478

E.20.2 OSPF数据库例子 480

E.21 OSPF和IP多播寻址 498

E.22 VLSM 498

E.23 OSPF12新特点 501

E.OSPF的LSA组的调步技术 501

E.OSPF点到多点特征 5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