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升学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应试教育”的剖析
升学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应试教育”的剖析

升学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应试教育”的剖析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大汇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61725779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对十多年升学考试改革的重大事件、主要政策的文献调查,对生源市场与招生考试当事人的价值立场作了系统的历史分析;同时,又通过多个考试会议及专家问访,配合“大样本公众问卷调查”、“100官员征询涵调查”,对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中有发生”的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应该同步或配套的”,在观念上“超前的”对策建议,例如“宽进严出”、“高教扩招”、“证书制度”等第;更为可贵的是还编制了一整套的“学能考试”的试卷,获得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二等奖。
《升学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应试教育”的剖析》目录

第一章 发达地区升学考试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综述 1

第一节 对本课题大规模调查与研究的说明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结构 2

二、问卷、征询函的编制与被试 4

第二节 各种研究方式中的主要论题便览 6

第三节 若干研究范畴:升学考试的问题与对策 14

一、扩大高教规模,适应考试生源市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 14

二、调整高中阶段 普职比例 结构,减缓中考竞争 18

三、 考试调节器 --对有限教育资源的考试管理 31

四、推行考试社会化,把应试压力 还给 社会 37

六、招生法人与考试当事人--考试主持机构的改革 41

五、放权于地方,制定符合地方发展的升学考试法规 43

七、实行证书与学能考试,扭转机械沉重的应试教育 56

第二章 升学考试改革历史的价值论研究 67

第一节 生源市场与招生法人 67

一、普通高中--高等教育:供小于求 67

二、 缴费收费 应该建立的市场关系 68

三、招生计划滞后于上海可能承担的教育能力 69

四、考试机构越俎代疱,减损了学校对市场的调节能力 73

第二节 分配计划与教育分流 74

一、招生总量也是控制就业市场的分配计划 74

二、分配计划:高校能不能扩大规模,高中阶段已经饱和,主要是普职比的问题 76

三、对教育分配或教育分流计划依据的分析 80

四、筛选、公平、效率、补偿:已被揭示出来的对立概念 86

第三节 价值规范与地方立法 90

一、考试系统与教育价值--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 90

二、历史回顾:考试改革及其价值实现的背景分析 91

三、统一、分权、社会化、延展性:对立而联系着的主张 101

四、当事人、市场、教育行政:考试关系中的价值主体 108

五、规范--考试改革中限制与需求的统一 113

六、地方立法及其对上海改革发展的意义 117

第四节 考试编制与考试机构 128

一、选拔考试、水平考试及其难度 128

二、科目组成的代表性与考生负担 133

三、针对 一考定终身 的 多次 机会 140

四、关于考试机构法律地位的改革(略) 147

第三章 当前重大专题会议与专家问访调查 148

第一节 升学考试面临的问题 148

一、 缴费 投资刺激下的初中后升学考试竞争 148

二、考试体系自身的改革不能增加失败者的机会 151

三、会考是后继升学考试的一连串机械预演 153

四、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习惯用会考监控下属学校 155

五、 水平 会考不可避免地是 选拔 高考的重复 157

六、会考中的 考完一门扔一门 的厌学现象 159

第二节 改革试验中的问题 161

一、改革中的只求在行政上 可以操作 的态度 162

二、高考中增加考试机会与加重应试负担的矛盾 163

三、中考中 两考分离 很难说是 双向选择 166

四、一些大学对以往 招生自主 的主张渐渐淡漠 170

五、区县要求中考招生与录取自主以切合地区的需求 173

第三节 同步的 背景问题 175

一、人口分析中不容轻视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 175

二、学历就业--考试竞争--提供成功证书 178

三、考试改革对实现国民素质教育具有重大影响 180

四、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是考试改革的结构性措施 181

五、 宽进严出 与考试主持者、办学竞争等变革 184

第四节 超前的 或 先行的 问题 186

一、与 终身教育 相匹配的证书考试制度 186

二、招生法人、命题权、监督、学校声誉等等社会化 189

三、初中后高中--免试直升大专的 社区学院 制 192

四、基础教育之后高等教育之前的 预科 与选择 195

第四章 社会公众(家长)与教师意见报告 199

第一节 问题的来源与问卷编制的结构 199

第二节 调查对象分类、分层的抽样设计 200

第三节 对各类问题的看法与分歧的统计分析 201

一、第一选择是普通高中,第二选择还是普通高中 201

二、家长、教师及专家赞同 普及大学大专教育 204

三、公众投资首选 供孩子继续受非义务阶段教育 206

四、发达地区 普通高中是今后发展的文化基础 208

五、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构比值的意见 212

六、 高中连着大专的五、六年学制 式的全日制高等教育 214

七、考试的 机会或次数 是 同一种考试准许再考 215

八、中考要求 两考合一 ,高考要求 两考分离 217

九、难分 水平考 选拔考 ,取消高中会考 219

十、考生独立 考试社会化 ,考试为 分科组合证书制 221

十一、公众赞成 升学考试实行宽进严出 223

十二、教师与专家倾向 采用多元评价资料录取考生 225

第四节 本次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简要结论 227

第五章 行政官员与专家意见征询函分析 229

第一节 《官员与专家意见征询函》的编制与结构 229

一、升学考试联系着 教育与社会或市场交换 的系统 230

第三节 对各类问题意见简要统计的整理 230

第二节 调查对象分类、分层的抽样设计 230

二、 上海教育先行 :扩大高教规模,改动中等后学制 232

三、地方立法或 教育特区 :高学历教育扩容,促进经济 238

四、考生社会化,考试机构社会化与 国家职能 242

五、利用参考信息证明考生水平和性向的 组合证书考试 246

第四节 本征询函调查研究方式的特点 248

第六章 学能组合考试(ACT模式)的编制与实测 250

第一节 学能组合考试研究的主要内容 250

第二节 本研究中的学能因素与结构 251

一、学能及其在测验编制中的设计原则 251

二、教学论研究和测验出版物中的能力因素 254

三、项目重要性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256

四、本测验通过实测分析建立的学能结构 258

一、本测验命题的双向细目表 261

第三节 《阅读》、《语言与表达》考试编制 261

二、 全域式学科 的测题材料与新情景 264

三、低词频文言文测题材料的作用 265

四、题型与命题思路举例 265

五、本测验的试卷组成 268

第四节 上海地区学生考试实测的分析 269

一、本测验的结构效度 269

二、本测验的准则关联效度 273

三、本测验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275

四、本测验结果的特征量分析 275

五、本测验测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277

第五节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的主要结论 280

附:鉴定材料 2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