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  第2版
病理生理学  第2版

病理生理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献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040242761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精选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除经典内容之外,编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循证医学”、“疾病模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胃肠功能障碍”、“肝纤维化”、“脑功能障碍”等热点问题,使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同时,在防治原则中注意引入循证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使之更加体现“桥梁课”的特点。全书除绪论外分为19章,每章起始处附简短内容提要,章末附主要参考文献。并有配套的《病理生理学试题集》即将出版。本教材适用于基础、临床、预防、麻醉、口腔、检验、精神卫生等医学专业本科生,亦可作为长学制医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病理生理学 第2版》目录

绪论 1

一、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1

二、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

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现状与展望 2

第一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5

一、健康 5

二、疾病 5

三、亚健康 6

四、衰老 6

第二节 病因学 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7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发病学 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8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8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 10

一、康复 10

二、死亡 10

第五节 疾病模型 11

一、疾病模型的分类 11

二、疾病模型制备的基本方法 11

三、疾病模型制备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3

第一节 正常水、钠代谢 13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13

二、体液的渗透压 15

三、水、钠平衡及调节 15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8

一、体液容量减少——脱水 18

二、体液容量过多 21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6

一、钾的正常代谢 26

二、低钾血症 27

三、高钾血症 31

第四节 镁代谢紊乱 33

一、镁平衡及其调节 33

二、低镁血症 33

三、高镁血症 34

第五节 钙、磷代谢障碍 35

一、钙、磷的生理功能、平衡和调节 35

二、钙、磷代谢异常 38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41

第一节 酸碱的自稳态 41

一、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41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42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46

一、pH和H+浓度 46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47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47

四、缓冲碱 47

五、碱剩余 48

六、阴离子间隙 48

七、常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48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9

一、代谢性酸中毒 50

二、呼吸性酸中毒 53

三、代谢性碱中毒 55

四、呼吸性碱中毒 57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9

一、双重酸碱平衡紊乱 59

二、三重酸碱平衡紊乱 61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方法 61

第四章 缺氧 63

第一节 概述 63

常用的血氧指标 63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 64

一、乏氧性缺氧 64

二、血液性缺氧 65

三、循环性缺氧 66

四、组织性缺氧 6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67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68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68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69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70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71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1

第五节 氧疗和氧中毒 72

一、氧疗 72

二、氧中毒 72

第五章 发热 74

第一节 概念 74

第二节 病因和机制 75

一、发热激活物 75

二、内生致热原 76

三、体温升高的机制 77

第三节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 80

一、体温上升期 80

二、高温持续期 80

三、体温下降期 80

第四节 发热时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80

一、代谢变化 81

二、生理功能的变化 81

三、其他 81

第五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82

一、生物学意义 82

二、处理原则 82

第六章 应激 83

第一节 概述 83

一、应激的概念 83

二、应激原 83

三、应激的分类 84

第二节 应激的发生机制 84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84

二、急性期反应 87

三、细胞反应 88

第三节 代谢和功能变化 90

一、代谢变化 90

二、功能变化 91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92

一、应激性溃疡 92

二、心身疾病 92

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93

第五节 病理性应激的临床处理原则 94

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95

第一节 概述 95

第二节 原因和条件 95

一、原因 95

二、条件 96

第三节 发病机制 96

一、活性氧的作用 96

二、钙超载 100

三、白细胞的作用 102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障碍 103

第四节 机体主要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03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103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04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105

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105

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105

六、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105

七、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105

第五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05

第八章 细胞凋亡 107

第一节 概述 107

一、概念 107

二、形态学改变 107

三、生理性细胞凋亡与病理性细胞凋亡 108

四、凋亡的诱导因素与抑制因素 109

五、分期 110

第二节 发生机制 110

一、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110

二、重要酶学变化 112

三、主要相关基因 113

第三节 凋亡细胞的转归 114

第四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15

一、细胞凋亡不足 115

二、细胞凋亡过度 116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117

第五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118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19

第一节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119

一、凝血系统 119

二、抗凝血系统 120

三、血小板 121

四、纤溶系统 122

五、凝血与抗凝血平衡调节 122

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 123

一、血栓形成 123

二、止/凝血功能降低 124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25

一、DIC的病因和诱因 125

二、DIC的发病机制 126

三、DIC的分型 128

四、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29

五、DIC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130

第十章 休克 133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134

一、休克的病因 134

二、休克的分类 134

第二节 发生发展机制 135

一、微循环机制 135

二、细胞分子机制 141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143

一、物质代谢紊乱 143

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143

三、器官功能受损 143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143

一、失血性休克 143

二、感染性休克 144

三、过敏性休克 145

四、心源性休克 145

第五节 防治原则 145

一、病因学防治 145

二、发病学防治 145

三、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146

四、代谢支持与胃肠道进食 146

第十一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第二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48

一、病因 148

二、诊断标准 148

三、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 149

四、发病机制 150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 154

一、分型 154

二、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障碍 154

第四节 防治原则 156

第十二章 肿瘤 158

第一节 肿瘤病因学 158

一、外源性因素 158

二、内源性因素 161

第二节 肿瘤发病学 162

一、原癌基因的活化 163

二、抑癌基因的失活 165

三、其他基因的作用 167

四、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168

五、肿瘤发生的多基因改变和多阶段过程 169

第三节 肿瘤浸润与转移 169

一、肿瘤转移多步骤过程 169

二、肿瘤侵袭机制 170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73

第五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 174

第十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175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175

一、危险因素 175

二、病灶形成的机制 177

三、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影响 181

四、防治原则 181

第二节 高血压 182

一、概述 182

二、病因 182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84

四、对机体的影响 187

五、防治原则 187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189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189

一、病因 189

二、诱因 190

三、分类 190

第二节 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 192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192

二、心室重塑 194

三、其他代偿适应性调节 196

第三节 发病机制 196

一、心肌收缩性降低 197

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199

三、心室壁舒缩协调障碍 200

第四节 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201

一、低排血量综合征 201

二、静脉淤血综合征 202

第五节 防治原则 203

一、防治原发病 203

二、消除诱因 203

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204

四、干预心肌改建 204

五、促进心肌生长或替代衰竭的心脏 204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 205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206

一、病因 206

二、发病机制 206

第二节 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213

一、酸碱平衡紊乱 213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213

三、循环系统的变化 214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214

五、肾功能的变化 215

六、胃肠道变化 215

第三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15

一、病因 215

二、发病机制 216

第四节 防治原则 217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218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218

一、病因 218

二、分类 219

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220

一、物质代谢障碍 220

二、能量代谢障碍 221

三、胆汁代谢障碍 221

四、激素代谢障碍 221

五、凝血功能障碍 222

六、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222

七、免疫功能障碍 223

八、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23

九、器官功能障碍 223

第三节 肝纤维化 223

一、发生机制 223

二、防治原则 225

第四节 肝性脑病 225

一、概念、分类及分期 225

二、发病机制 226

三、常见诱因 230

四、防治原则 230

第五节 肝肾综合征 231

一、概念及分类 231

二、发生机制 231

三、防治原则 231

第十七章 胃肠功能障碍 232

第一节 胃肠动力障碍 2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32

二、主要表现 233

三、防治原则 234

第二节 吸收不良 234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 234

二、对机体的影响 236

三、防治原则 236

第三节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236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 237

二、对机体的影响 238

三、防治原则 238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239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239

一、病因和分类 239

二、发病机制 240

三、临床过程和功能、代谢变化 243

四、防治原则 244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245

一、病因 245

二、发病过程及其机制 245

三、功能代谢变化 246

第三节 尿毒症 249

一、功能代谢变化 249

二、发病机制 25

三、慢性肾衰竭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25

第十九章 脑功能障碍 253

第一节 意识障碍 253

一、病因 253

二、发病机制 254

三、临床表现 255

四、救治原则 256

第二节 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 256

一、AD的临床表现特征 256

二、AD发病的危险因素 257

三、AD的发病机制 257

四、AD的防治原则 261

参考文献 262

专业术语汉英对照索引 266

专业术语英汉对照索引 2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