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 扩编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四光原著;《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6028285
- 页数:821 页
第一章 中国地貌分区(潘建英、肖平、刘特音)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地貌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1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1
二、地貌的形成条件 4
第三节 各区域地貌特征 4
一、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 4
二、西北盆地及山区 8
三、北部高原及山地 11
四、西南高原及盆地 14
五、东部平原及山地 17
六、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丘陵山地 20
七、东南低山丘陵及沿海地带 22
一、关于地质年代表与地质构造发展阶段 26
第一节 概述(王鸿祯) 26
第二章 中国地层系统(王鸿祯、白瑾、侯鸿飞、王乃文) 26
二、关于地层分区 30
三、地层发育概述 31
第二节 前寒武系(白瑾、黄学光) 34
一、太古宇基底岩系 36
二、古元古界 41
三、中、新元古界 48
四、震旦系 54
第三节 下古生界(王鸿祯) 57
一、寒武系 59
二、奥陶系 65
三、志留系 70
第四节 上古生界(侯鸿飞) 76
一、泥盆系 77
二、石炭系 85
三、二叠系 92
第五节 中生界(王乃文) 99
一、三叠系 101
二、侏罗系 108
三、白垩系 116
第六节 新生界(王乃文、闵隆瑞) 122
一、古近系与新近系 122
二、第四系 134
第三章 中国岩浆岩和岩浆活动(宋叔和) 143
第一节 概述 143
第二节 岩浆岩的时、空分布 144
一、岩浆岩的区域分布 145
二、岩浆岩的活动期次 145
一、分类命名的问题 150
第三节 岩将岩分类、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 150
二、岩石组合和岩浆活动区带 154
三、岩浆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61
第四节 岩浆活动与成矿 161
一、成矿环境问题 161
二、岩浆演化问题 167
第四章 中国变质岩系和变质带(程裕淇、张寿广、张梦岩)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一、太古宙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73
二、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78
三、中新元古代变质岩系及其变质作用 181
四、加里东期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82
五、海西期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84
六、印支期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86
七、燕山期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86
八、喜马拉雅期变质岩系及变质作用 187
第二节 不同变质时期的变质岩系(变质带)实例 188
一、雁翎关泰山岩群的变质与混合岩化作用 189
二、太行山、五台山的变质岩系和变质作用特征 193
三、粤桂云开大山地区的变质岩及混合岩 198
四、阿尔泰地区的变质岩带 202
五、四川丹巴地区的变质带 210
六、东南沿海燕山期变质带 214
七、东秦岭地区的多期变质作用 217
八、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围岩的复变质带 220
第三节 变质岩系、变质带及变质作用问题 225
一、不同变质时期变质岩系演化和分布特点 225
二、影响变质程度深浅的控制因素 228
三、关于变质期次的概念及划分标志 229
四、多期变质作用和同期变质作用的多阶段性 230
五、高温高压、超高温高压变质带 231
第一节 概述 238
第五章 中国构造运动序列及构造发展过程(崔盛芹) 238
第二节 构造运动时期鉴定与划分 239
一、构造运动时期与性质的鉴定途径 239
二、构造运动节律、序列与划分、命名 243
第三节 前震旦纪构造运动基本特征 248
一、迁西期--阜平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演化 248
二、五台期--吕梁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演化 254
三、四堡期--晋宁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演化 262
第四节 震旦纪--古生代构造运动序列 267
一、震旦纪--寒武纪中期的构造运动 267
二、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演化 271
三、晚古生代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演化 276
第五节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序列 278
一、印支期构造运动序列与古构造演化 279
二、燕山期构造运动序列与燕山运动的主要特征 286
三、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序列与构造发展过程 295
第六节 有关地壳运动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300
一、地壳运动时期是否有定时性问题 300
二、地壳运动分布是否有全球一致性问题 300
三、地壳运动界面是等时还是穿时问题 303
四、地壳运动速率是等速还是变速问题 303
五、地壳运动方向是水平还是垂直为主导问题 304
六、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与全球性构造应力场问题 305
第六章 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孙殿卿、沈淑敏、幸石川、崔鸣铎、邓乃恭、孙宝珊) 311
第一节 概述 311
第二节 巨型纬向构造体系 318
一、阴山-天山构造带 318
二、秦岭-昆仑构造带 323
三、南岭构造带 327
四、其它巨型纬向构造带 329
第三节 经向构造体系 330
一、川滇南北构造带 331
二、华南地区的南北构造带 334
三、华北及西北地区的南北构造带 336
四、牡丹江南北带 337
第四节 扭动构造体系 338
一、多字型构造 338
二、山字型构造 362
三、旋扭构造体系 377
四、棋盘格式构造 392
五、入字型构造 396
第五节 中国海域及其邻域的主要构造体系(沈淑敏、刘波) 400
一、海域巨型纬向构造体系 400
二、海域经向构造体系 404
三、海域扭动构造体系 405
四、海域主要构造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时间演变特点 419
第七章 中国东部前燕山期古构造分析(李锦蓉、崔盛芹) 423
第一节 概述 423
第二节 古构造分析的主要途径和依据 423
第三节 晚古生代海西期的古地理-古构造演化 432
一、地层发育概况 432
二、石炭二叠纪古地理环境及其演化 433
三、石炭二叠纪同沉积期的古构造轮廓 440
四、晚古生代海西期的古构造带 446
第四节 印支期的古构造演化 451
一、地层发育概况 451
二、印支同沉积期的古地理、古构造轮廓 453
三、印支运动的主要影响 455
四、印支造山期的古构造带及古构造体系 459
第一节 概述(孙叶) 468
第八章 中国輓近地壳运动及活动构造体系(孙叶、黄汉纯、康文华、邵云惠) 468
第二节 輓近以来的地壳运动迹象及其基本特征(孙叶) 470
一、輓近以来地壳运动的迹象 470
二、輓近以来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474
第三节 輓近以来活动性构造体系的鉴定标志和分析方法(孙叶、康文华) 475
第四节 輓近以来活动性构造体系的轮廓(黄汉纯) 486
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 486
二、经向构造体系 490
三、扭动构造体系 491
第五节 构造体系现今活动性和现今区域地应力场的初步分析(孙叶、邵云惠) 506
一、构造体系的现今活动性 506
二、现今区域地应力场的初步分析 515
三、构造体系现今活动性和区域地应力场的研究进展 521
第六节 小结(孙叶) 525
第二节 形变模拟实验(张国铎) 529
第一节 概述(张国铎) 529
第九章 构造体系的模拟实验(张国铎、黄庆华) 529
一、平面模拟实验 530
二、在旋转球体上的模拟实验 543
第三节 光弹性模拟实验(黄庆华) 550
一、山字型构造光弹实验 552
二、多层非均匀介质三维光弹性模拟实验 553
第四节 物理模拟中的其它方法(黄庆华) 558
一、脆漆法 558
二、形变网格法 559
三、云汶法 559
四、气泡法 561
第十章 构造型式力学与构造运动起源(王维襄) 564
第一节 概述 564
第二节 岩石力学性质 565
第三节 构造型式力学分析 576
第四节 构造运动起源 588
一、构造体系展布主要规律和构造运动程式 588
二、构造运动的动力起源 590
三、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引发的全球应力场 592
第十一章 中国第四纪冰川与古气候(孙殿卿、周慕林、潘建英、曹照垣) 595
第一节 概述 595
第二节 第四纪冰川的争论与存在依据 595
一、第四纪冰川问题的争论史概况 595
二、东部地区第四纪冰川存在的证据 598
第三节 第四纪冰川遗迹述要 601
一、江西庐山地区 604
二、皖浙地区 610
三、湘西鄂西地区 615
四、桂粤地区 619
五、台湾地区 621
六、东北地区 622
七、京冀晋地区 624
八、陕西秦岭地区 627
九、川滇黔地区 630
十、青新藏地区 638
第四节 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划分与对比 644
一、第一冰期 644
二、第一间冰期 646
三、第二冰期 648
四、第二间冰期 649
五、第三冰期 650
六、第三间冰期 651
七、第四冰期 652
八、第四间冰期 653
九、第五冰期 654
十、冰后期 656
第五节 第四纪气候演化过程 658
一、第四纪冰期、间冰期与海面变化 658
二、第四纪植物群所反映的气候变化 662
三、东部更新世“冷槽”、雪线及冰川规模 669
第十二章 构造体系控矿与动力成岩成矿(杨开庆、幸石川、董树文) 676
第一节 概述 676
第二节 构造体系控岩控矿 676
第三节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 679
一、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理论及其研究内容 679
二、应力驱动下物质调整的实验研究 681
三、应力场与物质场关系的研究 683
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与成矿深度预测 685
第四节 构造与固体矿产预测 688
一、金属矿产预测 689
二、煤田预测 696
第五节 地下水网络理论及基岩地下水的构造控制规律 700
第六节 含油(气)区及油(气)田预测 704
一、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油气田预测成功 705
二、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突破 710
第十三章 中国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李鄂荣、孙叶) 717
第一节 概述(李鄂荣) 717
第二节 地质环境特征(李鄂荣) 720
一、西部地区 720
二、中部地区 722
三、东部地区 726
四、海域地区 732
第三节 地质灾害分类(孙叶) 733
一、内动力地质灾害 733
二、外动力地质灾害 738
三、人为活动与地质灾害 743
第四节 地质灾害的评估与减灾(孙叶) 747
一、地质灾害的灾情评估 747
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减灾措施 748
第五节 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孙叶) 755
一、内动力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报 755
二、外动力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756
三、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实例 757
四、地质灾害防治问题的探讨 759
第六节 关于中国几个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李鄂荣) 761
一、关于利用黄河泥沙填海造陆的问题 762
二、关于长江中下游治理洪水的疏堵并行问题 764
三、关于环球中纬度地震带的问题 769
四、关于地质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的周期性与规律性的问题 781
第七节 小结(孙叶) 786
附篇 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李四光) 791
-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丛书 消化影像诊断学 原著第3版》王振常,蒋涛,李宏军,杨正汉译;(美)迈克尔·P.费德勒 2019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中国)陈洪江,陈涛 2019
- 《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成果总结报告 1999-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编 2012
- 《湘西-鄂西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十二五”成果集》段其发 2018
- 《毒理学试验原理 原著第2版》(美)弗兰克·巴里莱著;胡清源译 2019
- 《巴丹吉林沙漠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循环模式》(中国)王旭升 2019
- 《亲子英语原著教育真人秀 原典双语大脑完胜AI》徐火辉,粟华,马楠,魏嘉欣 2018
- 《英语文学原著导读》陈敬玺编著 2019
- 《葡萄酒生产与质量 原著第2版》(英)Keith Grainger著;王军译 2019
- 《国学经典诵读》(中国)严琼燕 2019
- 《思维导图 超好用英语单词书》(中国)王若琳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两京烟云》陈诗泳,赖秀俞责任编辑;(中国)千慧 2019
- 《HTML5从入门到精通 第3版》(中国)明日科技 2019
- 《MBA大师.2020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专用辅导教材 数学考点精讲》(中国)董璞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2013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 走向IMO》2013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编 2013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