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非,李振文著
  • 出 版 社: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60900712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导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

一、社会心理学的一般任务 3

二、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

三、分析的层次 5

第二节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 8

一、理论的发展 8

二、观察技巧的发展 10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12

一、理论的目标 14

二、判断理论的标准 18

三、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取向 21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30

一、研究的目标 30

二、科学研究的过程 35

三、研究方法 38

四、实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45

第二章 自我 50

第一节 自我的成分 52

一、物质的自我 53

二、心理的自我 54

三、作为思维和情绪过程的自我 55

四、社会的自我 55

五、理想的自我 56

六、总的自我概念 56

第二节 自我的特征及其行为意义 58

一、自我是有组织的和一致的 58

二、自我被看作行为的源泉 62

三、自我是独立的和唯一的 64

四、自我评价自身 66

五、自我寻求实现 67

六、自我把自身看作是一个对象 68

第三节 自我的社会决定因素 70

一、父母及家庭的影响 71

二、参考群体 73

三、社会比较 75

四、强迫性的情境 80

第四节 自我发现 81

一、自我知觉理论 82

二、对情绪和动机的体验 84

三、我们如何认识自己 33

四、通过诚实的自我揭示认识自己 91

第三章 社会知觉 96

第一节 知觉的性质 96

一、适应水平 97

二、知觉定势 98

三、环境的稳定性 99

第二节 知觉别人时涉及到的因素 101

一、含蓄的人格理论 101

二、首因和近因效果 102

三、特点的中心性 104

第三节 评价效果 106

一、被别人评价 106

二、评价出错者 108

第四节 偏见 110

一、偏见的早期迹象 111

二、种族偏见 113

三、偏见与社会接触 117

第五节 刻板印象 120

一、错误的刻板印象 122

二、刻板印象的跨文化研究 123

第四章 归因理论 131

第一节 因果判断 132

一、归因法则 133

二、不考虑原则 136

三、归因偏向 137

四、突出性、鲜明性及因果判断 140

第二节 主要的归因理论 147

一、海德的素朴心理学 147

二、凯利的归因协变模型 150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152

第三节 不同视角的归因和责任归因 156

一、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 156

二、责任归因 162

第五章 动机和需要 165

第一节 动机和需要的概念 165

一、动机的周期 166

二、动机产生的原因 166

三、有关需要的理论 168

第二节 好奇、社会赞许和成就动机 171

一、好奇 171

二、社会赞许动机 172

三、成就动机 173

第三节 动机理论 176

一、学习论 176

二、认知论 177

三、心理分析论 179

第四节 亲合动机 180

一、社会隔离 182

二、亲合需要的获致 184

三、亲合动机概说 191

第五节 侵犯动机 197

一、侵犯性冲动的来源 198

二、侵犯性行为 200

第六节 利他主义 206

一、利他主义的定义 207

二、利他主义的条件 208

第六章 态度 212

第一节 什么是态度 212

一、认知成分 214

二、情感或情绪成分 215

三、意动成分 217

四、事实、信念、价值和意见 218

第二节 态度测量 219

一、瑟斯顿量表 220

二、李凯尔特量表 223

三、博格达斯量表 225

四、语义差异量表 227

五、F量表 228

六、态度测量的其他方法 230

第三节 态度理论 231

一、功能主义 232

二、行为主义 233

三、社会交换理论 234

四、认知理论 235

第四节 态度与行为 243

一、拉皮埃尔的研究 243

二、关于说明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努力 245

三、费希本的行为预测模型 247

第七章 态度改变 250

第一节 沟通与劝导 250

一、沟通者 251

二、信息 259

三、沟通渠道 263

四、被沟通者 264

五、沟通环境 269

第二节 认知与态度改变 272

一、认知不协调和态度改变 272

二、信息处理和态度改变 282

第三节 态度与大众媒介 288

一、大众媒介的作用 288

二、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293

第八章 喜欢与爱情 300

第一节 接触与喜欢 301

一、接触熟悉导致喜欢 301

二、平等地位的接触 303

三、物理距离接近 304

四、接触的局限性 305

第二节 报酬与喜欢 305

一、外貌、能力和品德 306

二、喜欢别人 310

第三节 相似、互补与喜欢 317

一、相似 317

二、互补 320

第四节 爱情和婚姻 322

一、爱情 322

二、婚姻 327

第九章 社会影响 334

第一节 一致 334

一、社会规范 335

二、社会传染 338

第二节 遵从 339

一、阿希的发现:见非所说 340

二、遵从过程 342

第三节 对权威的服从 345

一、服从实验 345

二、服从的条件 347

三、关于服从实验的争论 349

第四节 社会影响的无意图后果 350

一、流言的传播 350

二、MUM效应:不愿传递坏消息 354

第五节 对于影响的反抗 356

一、独立的心理根源 356

二、影响者的状况 359

三、对于不遵从的社会支援 363

四、少数人的影响 365

第十章 通信与语言 368

第一节 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368

一、通信是一种工具 368

二、通信是一种交往 370

三、通信中的情感 374

四、反馈 377

第二节 通信和社会关系 379

一、社会系统 379

二、通信与社会地位 381

三、欺骗的识别 383

第三节 语言 386

一、语言和社会身分 386

二、语言对心理的引导作用 389

三、语言的内涵差异 392

四、语义差异研究 393

第十一章 群体动力学和领导 399

第一节 群体动力 399

一、社会促进 399

二、互动中的相互依赖 401

三、群体对于个体判断的影响 406

第二节 群体的特点 409

一、群体的内聚性 409

二、群体的结构 412

三、地位差别 418

第三节 领导 419

一、领导者特质 420

二、善谈与领导 423

三、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424

四、通信与领导 431

第四节 群体的成绩 435

一、影响群体成绩的因素 436

二、提高群体成绩的方法 442

附录 汉译人名索引 446

后记 4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