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理学文艺史纲
理学文艺史纲

理学文艺史纲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总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4338867
  • 页数:1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宋明理学与古代文学艺术关系的专著。研究内容包括处于理学氛围中的文艺史的性质,形态及其演变,理学自身发展、演化、解体过程在文艺领域中的折射及其复杂表现等方面问题。
《理学文艺史纲》目录

序说 中国近古文化史上的哲学与文学艺术 1

引论卷之一 7

第一章 理学的特征与意义 9

第一节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0

第二节 理学的性质与演变 17

第三节 理学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 28

第二章 理学与文学艺术的联结基础 35

第一节 宋代的崇文风气 36

第二节 宋人的心理结构 42

第三节 宋文化的理性精神 52

第四节 儒学的传统表现方式 59

诗学卷之二 67

第一章 哲理诗的类型与发展 69

第一节 哲理诗的类型特征 70

第二节 玄言诗与道释诗:宋代以前的哲理诗 83

第三节 理学诗:宋代理学思想的诗化形态 94

第二章 理学诗派 104

第一节 理学诗派概况及理学诗特点 105

第二节 邵雍:理学诗派之创始 112

第三节 周敦颐、程颢与张载:学说自立与诗风同调 117

第四节 朱熹:理学宗师与诗坛大家 124

第三章 理学演进与宋诗史程 137

第一节 理学先驱与宋调发轫 137

第二节 理学奠建与隆宋诗坛 153

第三节 理学集成与宋诗中兴 167

第四节 理学趋变与宋调式微 189

第四章 理学内涵与宋诗观念 210

第一节 统合儒道释的文化观念 211

第二节 理学与禅悟 222

第三节 情理冲突的诗学思想 235

第五章 理学衰变与诗学变迁 247

第一节 宋元诗坛的主情观念 248

第二节 明代反理学思潮与诗学走向 254

第三节 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想与诗学 262

词学卷之三 271

第一章 词的体性与宋词的发展 273

第一节 小唱:宋人世俗娱乐方式 273

第二节 词为艳科 279

第三节 宋词发展过程中的异质 289

第二章 理学词派概况 297

第一节 理学家对词体的认识 297

第二节 理学词派的构成与特点 309

第三章 理学家之词 315

第一节 邵雍与司马光之词 315

第二节 吕本中之词 320

第三节 朱松、刘子?与胡寅之词 323

第四节 朱熹之词 329

第五节 陈亮之词 338

第六节 叶适、真德秀与王柏之词 350

第七节 魏了翁之词 355

第八节 吴泳之词 366

第九节 刘辰翁之词 372

第四章 宋代词论与理学思潮 386

第一节 词论的复雅倾向 386

第二节 词坛对理学思潮的抵制 398

第五章 理学对宋以后词学的影响 407

第一节 元明理学家之词 407

第二节 明代词坛的反理学倾向 411

第三节 清代词学的尊体运动 414

第四节 现代词学与理学思想 420

古文卷之四 423

第一章 宋初古文复兴与理学文化氛围 425

第一节 古文复兴中的理学因素 427

第二节 宋初“理学三先生”与古文 436

第三节 范仲淹古文中的理学精神 447

第二章 北宋古文主流与理学基本精神 455

第一节 欧阳修的道德文章 456

第二节 曾巩之文与理学 464

第三节 王安石之文与理学 469

第四节 三苏之文与理学 479

第三章 二律背反:理学家古文的说教与情彩 498

第一节 周敦颐及其《爱莲说》 499

第二节 张载及其《西铭》 504

第三节 二程之文 511

第四节 朱熹之文 516

第四章 理学精神对辽金文风的渗透 525

第一节 理学精神对辽代文风的渗透 525

第二节 理学精神对金源文风的渗透 530

第五章 理学古文在元代的复兴 551

第一节 耶律楚材理学古文的承启作用 554

第二节 许衡理学古文的北风南折 557

第三节 刘因理学古文的阔大气象 564

第四节 吴澄理学古文的典雅赡丽 579

第五节 虞集理学古文的雅训平和 591

第六章 明代:理学古文的前后异响 595

第一节 “明初三老”及其理学古文 595

第二节 明代中期理学古文的主导地位 607

第三节 明代末期理学古文的反动 617

第七章 清代:理学古文的沉寂与复盛 630

第一节 清初理学古文的沉寂 631

第二节 桐城派古文的崛起 639

第三节 理学古文的再度沉寂 648

第四节 曾国藩与桐城派古文的中兴 652

小说卷之五 663

第一章 话本与传奇:理学的模糊指向 665

第一节 理学在宋元的际遇与对民众的影响 666

第二节 话本:对理学的接受与排斥 669

第三节 传奇:由对“理”的漠视到载“理”的工具 692

第二章 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小说家对“理”的社会诠解 711

第一节 “格物致知”:探索规定社会兴衰之“天理” 711

第二节 “太极”的永固性与封建纲常的至高无上 738

第三节 圣贤之标准:仁、义、礼、智 744

第四节 为彰“理”而设计的情节结构 751

第三章 幻想小说:心学与小说拥抱的结晶 755

第一节 明中叶以前的幻想小说:“心”的浪漫狂想 756

第二节 《西游记》:艺术化的心学 766

第三节 清代幻想小说:以心学为旗帜 786

第四章 世情小说:理学内涵的扩张与小说的转型 791

第一节 “欲”的横流与世情小说的理性导向 792

第二节 “百姓日用即道”:小说家视野的转换 807

第三节 劝百讽一:“欲”终于冲破“理”的防线 835

第四节 “欲”中之“情”:映照理学的冷酷 843

第五章 理学小说:无思辨性的程朱语录 854

第一节 视名教为社会之根本的《好逑传》 854

第二节 以“理”育人的《歧路灯》 865

第三节 展示理学家心理的《野叟曝言》 876

第四节 表现理学思想的其他小说 888

第六章 理学观念与小说表现手法 896

第一节 理念先行与主题的提前定位 896

第二节 “气质之性”与人物形象类型 901

第三节 动静相依与情节的曲折多姿 910

戏曲卷之六 915

第一章 戏曲的诞生 917

第一节 走向成熟的中国戏曲 917

第二节 “娱情”与“矫情”的严重对立 924

第三节 宋代理学家与戏曲 934

第二章 文化多元与杂剧时代 940

第一节 崇尚杂剧“上下成风” 940

第二节 杂剧功能与礼乐文化 952

第三节 杂剧之魂——关汉卿 967

第三章 近世文化意识的萌动 979

第一节 元代东南城市文化 979

第二节 杭州杂剧作家群的新质 988

第三节 钟嗣成:“性理之学”的挑战者 1002

第四章 理学的张大与戏曲的式微 1016

第一节 理学的张大与杂剧的余波 1016

第二节 明初《琵琶记》的宠遇 1031

第三节 教化剧的泛滥 1042

第五章 人情的高扬与理学的危机 1051

第一节 世风的转变与人情的高扬 1051

第二节 王学的崛起与理学的解体 1061

第三节 “异端之尤”李贽及其戏曲观 1069

第四节 汤显祖与浪漫主义戏曲洪流 1078

第六章 明清之际的戏曲与理学 1092

第一节 以情抗理向情理合一的转变 1092

第二节 金圣叹:“好色与淫,相去几何” 1096

第三节 李渔:“道学、风流、合而为一” 1104

绘画卷之七 1115

第一章 儒学复兴下的两宋画学 1117

第一节 儒学复兴与画家习儒 1118

第二节 宋代的绘画功能论 1127

第三节 理学的“去欲”理论与两宋画风的转变 1134

第四节 两宋的三教圆融思想与画学 1141

第二章 宋代绘画的写实之风 1148

第一节 “擅艺者所宜博究” 1148

第二节 北宋写实画风发展两阶段 1157

第三节 宋代写实画风与理学之关系 1161

第三章 宋代画学中的理趣 1171

第一节 画学中的“理”概念与重“理”思维 1171

第二节 哲理化:纯粹理性的趣味 1182

第三节 伦理化:道德理性的趣味 1190

第四节 诗意化:诗性境界的趣味 1195

第四章 理学与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 1204

第一节 元代画坛的隐逸之风 1204

第二节 元代画家对理学的接受 1212

第三节 理学思想对画坛隐逸之风的驱动 1217

第五章 朱陆之争影响下的元代画学 1228

第一节 朱子之学与元代画学 1228

第二节 陆氏心学与元代画学 1232

第三节 和合朱陆与元画的主观主义 1238

第六章 明代的心学与画学 1247

第一节 作为理学家和画家的陈献章 1249

第二节 开文人画风气的沈周 1256

第三节 出入心学文徵明 1264

第四节 董其昌的集大成 1269

第七章 清代“四王”正统画学与理学 1281

第一节 理气趣兼到说的理学内涵 1283

第二节 龙脉说的气化哲学思想 1291

第三节 朱学中兴与清前中期画风的转变 1298

附录 参考书目举要 13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