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仲池著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277399
  • 页数:643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目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 1

第一篇 导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代 1

第一章 时代的挑战 1

一、伟大的时代 5

二、挑战与新课题 8

三、面向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3

第二章 时代的结晶 14

一、对人类社会发展认识的总结 14

二、对人类自身对立和斗争的认识总结 16

三、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识的总结 17

四、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文化思想的批判继承 19

五、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主观条件 25

六、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发展 29

第三章 时代的指南 33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各部分的有机统一 34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9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功能 44

四、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揭示 62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 62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62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65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交织 71

第五章 物质世界的存在状况和一切从实际出发 73

一、运动是物质世界的根本存在方式 74

二、运动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78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83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 85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和“模拟思维” 88

一、意识的发生和本质 89

二、意识具有能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系统性 95

三、人脑思维与“模拟思维” 98

四、遵守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103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及其“灵魂” 106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它的实质 106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系统论 106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和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 113

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质 120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灵魂” 125

一、对立统一规律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5

二、质变量变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三步曲” 139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事物的曲折发展 146

第九章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实践意义 152

一、一般和个别及其实践意义 153

二、系统和要素及其实践意义 156

三、本质和现象及其实践意义 157

四、形式和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159

五、全局和局部及其实践意义 161

六、结构和功能及其实践意义 166

七、原因和结果及其实践意义 169

八、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实践意义 170

九、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实践意义 172

十、绝对和相对及其实践意义 174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178

第十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选择论” 179

一、认识中的主体、客体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180

二、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183

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选择论” 187

第十一章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190

一、认识过程中两次能动地飞跃 190

二、认识的总过程和党的群众路线 194

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换脑筋” 197

一、客观真理论和唯心主义真理观 207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党的思想路线 207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及其意义 209

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立志为实现真理而奋斗 210

四、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12

五、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 215

六、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党的思想路线 218

第五篇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人 220

第十三章 社会有机体是“自然历史过程” 221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 221

二、人和环境 225

三、“自然历史过程” 229

第十四章 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发展动力 232

一、社会系统结构 232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239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243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系统和社会文明 251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51

二、社会意识系统的构成 253

三、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各种形式 255

四、社会文明 257

第十六章 社会和人 258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59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62

三、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263

四、历史的必然与自由 265

第六篇 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 271

第十七章 资本主义产生和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271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产生 271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274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277

四、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78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81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的“知识价值决定论” 281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84

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流通规律 288

四、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293

五、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知识价值决定论” 295

第十九章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机器人的“劳动” 300

一、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 300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309

三、剩余价值在不同的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瓜分 314

四、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特征和机器人的“劳动” 323

第二十章 马克思主义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25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 326

二、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实现 327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338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343

第二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实质的阐明 345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346

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361

第七篇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 372

第二十二章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373

一、国内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374

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379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特点 383

四、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过渡的资本主义 386

第二十三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389

一、私人垄断资本的迅速膨胀 391

二、国家垄断资本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393

三、国承垄断资本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395

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 399

第二十四章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和剥削方式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402

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403

二、简评资产阶级关于阶级结构变化的一些错误理论 408

三、当代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410

第二十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414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415

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 418

三、当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深化 420

四、资本主义必然被一种新社会形态代替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 424

第八篇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430

第二十六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430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31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451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455

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57

第二十七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459

一、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阶级力量 459

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462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 465

四、无产阶级政党 467

五、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469

第二十八章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巩固和发展 476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47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共同特征 48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 489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 518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535

第九篇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546

第二十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点 54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548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哲学基础 558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564

第三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创新及其伟大意义 568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经济理论 569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政治理论 57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文化、思想理论 592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现代化的军事理论 604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607

第十篇 马克思主义最终必将在全世界胜利 615

第三十一章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615

一、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取得最后胜利的必然性 616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条件 624

三、为在全世界完全实现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努力奋斗 631

结束语 638

后记 642

返回顶部